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般认为,豪放和婉约是词的两种典型风格。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想一想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养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雄图壮志与爱国热情。温故知新,进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作家作品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了解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梳理脉络分析文章结构:上阕: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阙: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速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带领学生掌握重点实词,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本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明确: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2.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3.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圈点标画,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深入探究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明确:用事是用典的一种,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认真思考,结合文章的典故进行探究。提升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探究的能力,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做进一步思考。主旨探究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写作特色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归纳概括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板书文章典故:英雄业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