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全册教学课件全册教学课件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西晋东晋南方:北方:十六国并存宋齐梁陈581(鲜卑族)北魏三国魏蜀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北朝589南朝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改元开皇,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3、隋的疆域:隋材料:公元316年,短暂的统一王朝西晋灭亡。直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再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期间,政权并立,战火纷飞。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合作与探究:想一想:隋朝的统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隋文帝杨坚(1)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措施: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4、隋朝经济的发展与繁荣(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如何?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隋初隋盛世结论(表现)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南巡隋炀帝龙舟模型京口瓜洲古渡口遗址大运河风光大运河苏州段宝带桥大运河风光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隋朝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思考: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隋文帝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繁荣,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人力资源)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它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当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和晋国,便命令从江苏的扬州到淮水开一条运河,取名邗沟,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运河。到了隋朝,为了沟通南北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包括邗沟在内的大运河,形成了全国运河系统。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开通大运河思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什么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魏晋南北朝时期,vs

由此可见,科举制创立前,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条件: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弊端:①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魏文帝曹丕时,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由特定官员(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这种官吏选拔制度在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沈传》只注重门第科举制诞生的背景张有才李富贵皇帝这样能不能选拔出有用的人才?按身份出身来选拔官员太不公平了!!对我的统治有利吗?不利为了消除这些弊端,隋文帝采取了什么方式来选官?分科考试思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高门权贵的子弟:寒门学子: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朝廷):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失去选官的权力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他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请回答:这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什么?科举制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进士科: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考试内容以经学和时务策为主。合作与探究:材料一:这种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最大的合理性在于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思考:(1)材料一、二中所提及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的创立有何划时代的意义。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意义: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四、隋朝的灭亡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说“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又安,四夷宾服”。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强大的王朝和秦朝一样,很快就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合作与探究:

材料一: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年号)民役简表时间大事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605年三月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每月二百万人605年三月开凿通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5年四月开凿邗沟十多万人605年五月营建西苑一百七十多万人606年七月巡游江南四十多万人607年八月修筑长城一百多万人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8年七月再修长城二十多万人612年正月远征高丽三百多万人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②隋炀帝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多度役使民力,计划了社会矛盾,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必须正确使用民力,大会效力。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短暂的隋朝——二世而亡隋炀帝暴虐无道的统治,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统治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②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小结:爷爷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妈妈是皇帝哥哥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图片。图1

隋末农民起义图4

李渊起兵反隋图6

玄武门之变图3

唐太宗—李世民图5

隋炀帝荒淫无度图2

女皇武则天图5

隋炀帝荒淫无度图1

隋末农民起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图片。图4

李渊起兵反隋图6

玄武门之变图3

唐太宗—李世民图2

女皇武则天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隋书·杨玄感传》材料二:“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提问:材料显示了什么现象?一、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长子李建成太子 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 598-649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齐王 603-626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元贞观。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强盛的治世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原因何在?二、“贞观之治”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贞观政要·论务农》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政要·论求谏》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要善听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大臣要廉洁奉公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与措施?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贞观政要·论务农》材料一:贞观二年,皇后亲蚕。——《旧唐书》材料三:公卿奏请建暖阁,太宗曰:“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戒奢从简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材料四:唐兴……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合并州县,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与措施?材料五: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思考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1)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1.改革赋役制度2.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3.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4.完善科举制贞观新政: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政治上经济上1。推行均田制2.奖励垦荒3.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1.抵抗外族骚扰2.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亏)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对比两段材料,有何不同?想一想

在道德上李世民也许应该受到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使他不能“仁慈”。而唐太宗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览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三、女皇武则天武则天(624~705),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姚崇狄仁杰

宋璟武则天时的名臣治国措施: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很多人对她褒贬不一,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她呢?评价方法: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宋庆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毛泽东: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三、开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名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资治通鉴》: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比。

根据上文,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用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畅想天地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贞观之治”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用人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周)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小结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练习反馈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

唐太宗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导入新课读诗歌猜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忆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你知道上面三首诗歌分别是哪三位诗人的作品吗?学习目标1.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2.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4.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经济的繁荣1.农业(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2)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2)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蜀锦3.商业(1)表现: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2)都城长安特点地位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开元通宝探究点:民族交往与交融二1.唐与突厥(1)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2)结果: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3)影响: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观察地图,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唐蕃友好交往(1)文成公主入藏背景: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材料: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和影响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赢取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步辇图(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2)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1)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3.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2.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探究点:开放的社会风气三1.积极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唐诗探究点:多彩的文学艺术四(1)唐朝时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2)代表人物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的方面内容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颜氏家庙碑》柳公权《金刚经碑》《历代帝王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阎立本《送子天王图》2.艺术(1)书法绘画(2)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课堂小结经济文学艺术民族关系社会风气LOREMLOREMLOREMLOREM繁荣和睦开放多彩

积极进取文明开放

盛唐气象随堂训练1.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A2.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B3.王明特别喜欢历史,他想通过唐诗来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这段历史,请你给他推荐一个最佳人选()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隐A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入新课澳大利亚唐人街日本唐人街你知道“唐人街”的名称是由何而来的吗?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概况(1)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2)跟随遣唐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3)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阿倍仲麻吕纪念碑1.遣唐使(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弘法大师行状绘词》(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2.鉴真东渡(2)概况: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双目失明,6次乃成。在754年抵达日本(3)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准备东渡相关链接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一一二探究点: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概况: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影响(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一一三探究点:玄奘西行1.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2.概况(1)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2)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材料一: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材料二:《大唐西域记》书影3.功绩玄奘取经回长安图(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让我想想了解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以史为鉴:课堂小结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唐与新罗的关系中国和新罗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随堂训练A2.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A.互派使节B.佛教C.交换土特产D.科技交流B3.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为了求取佛经②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A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入新课《玄宗幸蜀图》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但尽管如此,也未能挽救大唐王朝由盛世转向衰败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以从中汲取教训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新课探究1.背景一探究点:安史之乱(1)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3)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2.概况(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影响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探究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二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范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2)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结果: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朱温2.唐朝灭亡(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并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一一三探究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割据太原)特点1特点2特点3历史趋势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影响是什么?材料二:唐朝藩镇割据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1)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2)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3)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4)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结合唐玄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此有何启示以史为鉴:课堂小结

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朱温夺权

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训练1.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A.安禄山B.宇文化及C.朱温D.姚崇A2.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起义军攻入了长安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C3.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C.形成五代十国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B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入新课你是否听说过“黄袍加身”的故事小小电影院学习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1)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当皇帝(2)结果: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2.北宋的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形势图3.强化中央集权材料: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目的: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行政①中央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政大权宰相不止一人,设相当于敷在想的若干人,共同议政②地方为加强控制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1)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3)财政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军权财权民政人事调度五代十国有大军指挥调度权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北宋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一一二探究点: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朝名臣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宋太宗(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3.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科举考试图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课堂小结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强化集权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行政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北宋的政治随堂训练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A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A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入新课《天龙八部》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而虚竹又是娶了哪里的公主?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兴起②唐末,北方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辽(契丹)(2)政权建立和统治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①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横府辽(契丹)北宋西夏2.党项族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1)兴起: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2)政权建立和统治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元昊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民族契丹族汉族党项族政权辽北宋时间916年1038年建立者赵匡胤元昊都城上京东京兴庆重大事件陈桥兵变重文轻武宋夏议和澶渊之盟耶律阿保机960年西夏一一二探究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太宗时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太祖时宋多次进攻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宋太宗时澶渊之盟宋真宗时宋真宗1.背景(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2)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材料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一一三探究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1.背景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3.影响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辽宋夏形势图课堂小结契丹兴起及与北宋的和战西夏建立及与北宋的关系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横府澶渊之盟后,维持和平局面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宋夏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随堂训练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

C.汉族D.匈奴族AB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A.辽和西夏B.北宋和辽C.北宋和西夏D.北宋和吐蕃3.西夏和北宋和谈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C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入新课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你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岳飞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学习目标1.知道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2.了解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知道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3.认识岳飞抗金的正义性,正确看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女真族的崛起1.概况: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3.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4.巩固完颜阿骨打(1)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2)颁行女真文字(3)发展生产一一二探究点:金灭辽及北宋1.背景:女真崛起,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2.金灭辽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与金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2.金灭北宋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1)根据所学,回答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2)读教材,说说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一一三探究点: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即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南宋与金的战和(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岳飞抗金(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岳飞庙塑像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英雄故事会郾城大捷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让我想想(1)汉族人民的支持(金兵残杀汉人,抗金是在保护汉族人民生命财产)(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3)岳飞个人的才华与品质……(1)坚决抗击金朝的进攻,屡建战功(2)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3)冤死使人民对他更加同情怀念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岳飞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宋金和议内容结果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简表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上京北宋汉族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兴庆12世纪初期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南宋汉族赵构阿保机960年赵匡胤元昊金1127年临安课堂小结金建国:1115年金灭辽:1125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与南宋的对峙随堂训练1.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A.阿保机B.阿骨打

C.元昊D.耶律德光B2.“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南宋哪位大将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A.寇准B.韩世忠C.王彦D.岳飞D3.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堰城大捷B.南宋收复建康C.南宋建立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D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入新课牛耕灌溉插秧收获扬场入仓耕获图看图识农事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农业的发展1.原因2.结果(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2)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3.具体表现(1)粮食作物特点: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谚语称:苏湖(常)熟,天下足水稻: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②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③南方水稻在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广到北方占城稻(2)经济作物特点:在南方有很大发展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大量南迁。材料:一一二探究点: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缠枝牡丹纹梅瓶(1)纺织业2.表现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北宋时,南方胜过北方发达地区有四川、江浙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相关链接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南宋棉毯(2)制瓷业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瓷器,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3)造船业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先进指南针一一三探究点: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商业宋代商业商业城市特点:分布在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代表:人口多达百万的开封和杭州城郊市镇概念: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商业贸易区乡镇草市概念:受都市商贸活动辐射而形成的商业区空间:店铺数量增加,可以到处开设店铺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想一想,南方商业繁荣发展的条件有哪些(1)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自北宋开始,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货郎图2.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政府态度——鼓励管理机构——市舶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作用:外贸所得成为南宋重要财政收入特点: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世界海外贸易大国大商港:广州、泉州3.纸币(1)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2)出现及发展交子会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经济重心南移(1)开始:唐朝中期(2)结束:南宋(3)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清明上河图课堂小结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唐朝中期南宋南方经济水平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训练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A2.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交子B.会子C.关子D.铜子A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A.魏晋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D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入新课看图猜民族猜猜他们是哪那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这个民族创造了怎样的辉煌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1)12世纪时,蒙古草原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2)铁木真感悟到只有草原统一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2.概况(1)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2)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3)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汉,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3.措施(1)行政: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2)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铁木真,生于1162年,1184年前后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27年率军进攻西夏,7月,病死于六盘山一一二探究点:蒙古灭西夏与金蒙古灭西夏南宋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拒绝→1227年,西夏灭亡借道宋境进攻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灭金南北对峙过程过程相关链接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地跨欧亚)蒙古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一一三探究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改行汗制举措具体表现取谏汉儒“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实施汉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2.元朝的统一(1)概况:①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2)影响元朝疆域图忽必烈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姓名:文天祥学历:南宋状元官职:丞相兼枢密使人物档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2)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3)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1)值得。课堂小结12世纪时1206年1227年1279年1276年1271年蒙古混战统一蒙古西夏灭亡元统一全国金灭亡南宋灭亡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1234年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随堂训练B2.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建立者是()A.秦始皇B.忽必烈C.阿骨打D.成吉思汗B3.下列不属于结束分裂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宋朝D.元朝C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入新课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是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的呢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识记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一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元朝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元朝的疆域(1)疆域四至北逾阴山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2)特点①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②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3.民族融合(1)回族形成: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一一二探究点:行省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内容中央行政军事监察枢密院御史台吏工户礼兵刑中书省六部中书省的古今对比相关链接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唐朝,中书省只是一个决策机构,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在元朝,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2.行省制度(1)目的:对空前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2)含义: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3)实施①中央直辖:“腹里”(山东、山西、河北)②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③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4)意义: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生活时期:元朝性别:男姓名:王二人物档案家庭住址:某某省,某某路,某某府,某某州,某某县行省制设立的影响(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一一三探究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2)特点:因地制宜(3)表现①对台湾的管辖材料一: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材料二:元朝时的台湾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意义。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时的西藏②对西藏的管辖蒙古对西藏的管辖背景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后来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举措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对西藏的管辖举措①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②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