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1.“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文章书画稿费。 A.贴“倒福” B.吃粽子 C.插艾蒿 D.剪艾虎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月亮。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D.《庄子》是法家思想代表著作。5.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②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6.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形成了一系列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明节习俗的一项是()A.踏青B.插柳C.扫墓D.插艾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出身不好。B.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D.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8.下列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是(

)A.立春、春分、小满、谷雨

B.芒种、夏至、处暑、大暑

C.立秋、处暑、寒露、霜降

D.立冬、霜降、小雪、大雪9.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宋代梅尧臣的诗句描绘了立春时节的生活场景,这是春雷乍动,人们进入春耕大忙时节。B.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夏天的六个有立夏、小满、小暑、大暑、处暑、夏至。C.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秋气萧瑟,杜甫有诗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后是寒露,何逊诗云“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此时天气更冷。D.冬至日在小雪、大雪之后,在小寒、大寒之前,在古代,冬至很受人们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多数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10.下面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人们可以赏月,吃月饼,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因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B.重阳节,农历十月初九,重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C.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五节。早在商周,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并因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D.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1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祝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B.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C.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12.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13.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B、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下列叙述中,有关年龄的内容按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人看来才是不惑之年,却已位居权臣,果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②我到弱冠之时,才明白要发愤图强,认真学习。

③你看他健步如飞,神采奕奕,又怎么能猜到他已近耄耋之年。④她虽然还是豆蔻年华,却已经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1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蓬荜生辉”、“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喜上眉稍”;用鹤来借指“贺”,鹿来借指“禄”,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二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B、古代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寅为羊,末为兔。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兄弟长幼排序的次序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9、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请别人指正批评自己的诗文书画用雅正,请对方收下礼物用笑纳,问别人年龄用贵庚,请别人保存自己赠送之物用惠存。

B、“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夏季类推。

C、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朋友要敬重、顺从。

D、再拜是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浓重。古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2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一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B、“鄙”用来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鄙见。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可用“拙”,如:拙笔、拙作、拙见。

可用“拙”,如:拙笔、拙作、拙见。

C、“清明”之后是“谷雨”,“秋分”之前是“白露”,“处暑”的“处”

是“正当”的意思,意思是正当天气炎热的时候。

D、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请教:希望别人指教。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2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2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23、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B.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D.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B.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D.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同时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既是节气名称,也是节日名称。清明节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B.今天的报告会对亏您的帮忙才这么顺利,下次您若遇有难事,我一定鼎力相助。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写的是七夕节。D.今年是丁酉鸡年,小悦悦已经三岁了,妈妈在蛋糕店定了一个和她属相一样的喜洋洋造型的蛋糕,为她庆祝生日。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称谓中的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用于称呼他人,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C.社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天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合,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D.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多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长揖是我国古代晚辈对长辈所行的表示尊重的相见礼,这种礼节是拱手举高,自上而下。B.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五。端午的节日习俗有喝雄黄酒、吃粽子、观潮等。C.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如奉送、拜托、惠存、恭候。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四月的节气是立夏和芒种,立夏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的夏季。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与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季节景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的生肖属相是鸡,姐姐比她大2岁,小明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礼物送给姐姐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个可爱的绵羊抱枕。B.小明对朋友小王说:“家父常常告诫我,做人要踏踏实实才行。”C.小明告诉奶奶:“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是处暑和白露。”D.农历除夕,小明和家人一起张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爆竹声声,又到春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文的做法和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A.小文对爷爷书:“过了年,我就十五岁了,爷爷您可以帮我举行冠礼了。”B.小文把自己练习创作的一副中国水墨画送给好友小魏,落款处题上:小魏雅正。C.除夕夜,小文和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庭前拢火燃烧,燃放爆竹除旧岁。D.爸爸问小文2017年的生肖,小文利索的回答:“2016年是猴年,2017年就是鸡年。”小明整理到以下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资料,其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立秋、处暑、寒露和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B.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2016年是农历丙申猴年。C.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吃汤圆等习俗。D.家是古代常用谦词,一般用于称呼他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母”“家兄”。3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33、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

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

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

千变纵横识共源。

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B.

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C.

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三苏D.

①庄子

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三苏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36、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37、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38、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60岁

B、100岁以上

C、8090岁

D、70岁

39、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3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到5点40、下列称儿时即是好友的是()

A、生死之交

B、八拜之交

C、竹马之交

D、车笠之交41、下列诗句写重阳节的是()

A、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B、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42、七八岁的小孩为()

A、孩提

B、黄发

C、豆蔻

D、齿龀

43、下列名称不是用来称五十岁的()

A、半百

B、知命

C、黄口

D、艾服

44、求人帮忙叫()

A、包涵

B、劳驾

C、留步

D、高见

45、判断题,在括号中判断对错。

(1)“泰山”是古时儿女称呼父亲的尊称。()

(2)父母去世,称呼加“先”字,父亲称“先父”,母亲称“先母”、“先妣”等。()

(3)“令”有“美好”的意思,往往用在名词前面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称。如:令尊、令兄、令爱等。()

(4)“华诞”是对自己的生日的称呼。()

(5)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6)“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说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7)李贺被誉为“诗鬼”,白居易是“诗魔”,刘禹锡是“诗豪”。()

(8)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10)李清照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指菊花。()46、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47、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4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陪葬坑,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座北朝南

B.座南朝北

C.座东朝西

D.座西朝东

49、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四月”

D.《五人墓碑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到淳安千岛湖旅游,一般都会走走状元桥,知道淳安历史上有一位“三元宰相”商辂。他是明代近三百科举考试中唯一的“三元及第”者。杭州为了纪念他,在位于中山中路西侧,建起了“三元坊”。其中,“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A.状元、榜眼、探花

B.秀才、举人、进士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A.李太白

B.杜子美

C.苏轼

D.青莲居士53、朱熹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鸥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这首诗的特点是()

A.每句表一种生活情趣

B.每句指一时辰

C.每句写一个农家事物

D.每句隐含一生肖

54、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A.雨水、清明

B.惊蛰、谷雨

C.小满、芒种

D.白露、霜降

55、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若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妹妹最恰当应为()A.令妹

B.内子

C.家姊

D.舍妹

56、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天)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57、“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

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

等。

58、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男子这时才能取“

”。

59、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60、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1、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62、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63、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

,“悌”指

。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68、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69、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7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7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72、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7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74、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①重阳

②元宵

③春节

④七夕

⑤端午

B.①春节

②重阳

③元宵

④冬至

⑤清明

C.①重阳

②春节

③元宵

④七夕

⑤冬至

D.①元宵

②春节

③端午

④重阳

⑤七夕

75、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76、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七夕)

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

77、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78、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79、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8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81、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8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我将不吝赐教。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8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小女的写作水平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全赖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我一个老农民,能和您结为儿女亲家,实在是高攀了。

C.老同学,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因事不能前去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了。

D.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84、敬辞填空。(1)“令”字一族①

:尊称对方的母亲。

: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称对方的女儿。

:尊称对方的儿子。

:尊称对方的兄长。

:尊称对方的妻子。

(2)“拜”字一族

:读对方作品。

:和对方见面。

:看望或探望对方。

:请对方帮忙。

:结识对方。

:告辞对方。

“奉”字一族

:告诉对方。

:归还对方的物品。

:赠送对方礼物。

:劝告对方。

(4)“惠”字一族

:指对方赠予(财物)。

:请保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商家称顾客到来。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5)“垂”字一族

: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②

: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思念。

: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

(6)“贵”字一族

:询问对方的姓。

:询问对方的年龄。

:称对方的病。

:询问对方干什么。

:称对方的儿子。

(7)“高”字一族

: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指老人家年龄。

:指对方的见解。

: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称对方父母。

: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7)“光”字一族

:称对方到来。

: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85、其他敬辞

:用于归还对方物品。②

: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请对方修改文章。

:用于等待对方。

: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称别人的女儿。

: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称对方的生日。

:用于请人原谅时。

:称对方的著作。

:对方的照片。86、谦辞填空。“鄙”字一族

:称自己。

:自己的意见。

:自己的见解。

“舍”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称自己的侄子。

:称自己的弟弟。

:称自己的亲人。

: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称自己的父亲。

:称自己的母亲。

:称自己的兄长。

(4)“敝”字一族

:谦称自己。

:谦称自己的姓。

:谦称自己的学校。

(5)“愚”字一族

: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自己的见解。

(6)“拙”字一族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谦称自己的文章。

: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一族

:地位低的人自称。

: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一族

: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一族

:客套话,指教(我)。

: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87、其他谦辞

:好久没见。

: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③

:表示感谢对方的关心、爱护。

:称自己浅陋的看法。

: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时的话。

:称自己贫寒的家庭。

:谦辞,称自己的家。

: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

: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88、雅语

(1)生活雅语

①请人原谅说“

”。

②求人帮忙说“

”。

③向人提问说“

”。

④得人惠顾说“

”。

⑤无暇陪同说“

”。

⑥归还物品说“

”。

⑦需要考虑说“

”。

⑧请人勿送说“

”。

⑨对方到场说“

”。

⑩未及迎接说“

”。

⑪请人接受说“

”。

⑫祝人健康说“

”。

⑬接受好意说“

”。

(2)“笔”之雅语

①对上写信的谦称叫“

”②对下写信的谦称叫“

”③请人书画的稿酬叫“

”(3)其他雅语

: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

: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婉辞,上厕所。

: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判断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误。

(1)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

(3)这群年轻人这么虚心的求教于我,我定会不吝赐教的。

()

(4)区区此心,不足挂齿,您老人家就把礼物收下吧。

()

(5)难得您老能来我这里,这杯薄酒,聊表寸心而已

()

(6)作为主要领导干部就要率先垂范,我每年坚持下基层。

()

(7)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

(8)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

(9)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10)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书内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11)张厂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12)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13)大家对我们的公司的新产品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出,我们洗耳恭听。

()

(14)今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家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

(15)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识书具”出自《伤仲永》一文,“书具”指笔、墨、纸、砚,世人称之为“文房四宝”。

B.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C.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等。

D.《论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9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9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A.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95、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

“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B.“豆蔻”“弱冠”是古代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