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 语文 2024.4.22本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致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5800年前,文明曙光在中华大地出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今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形成都邑性遗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形成其他中心性遗址。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一些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了早期国家,跨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夏朝建立后,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不少人口集中的聚邑。这些都邑和聚邑,被称为“国”(國)。“國”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口”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横代表一片土驰。由于这片土地是这群火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必须有人拿戈守卫。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还要建一圈墙——外面的一个大“口”。何尊中那个“國”字的写法还没有外面这作大“口”。这样的国当时已有很多,所以有了“万国”的说法。“万”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一个形容词,万国形容国之多。相传大禹在涂山(一般认为在今安徽蚌埠禹会区淮河东岸)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到夏朝,尽管国的数量仍不可能达到万,但肯定比大禹时代有所增加。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所及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应该更多。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高考直通车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驻地由不断迁移转变为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盘戾迂殷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今河南安阳殷都区)。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中”本来是商人制作的一面特殊的大旗的名称,用作召集部众。每次召集时,部众都会围绕聚集在这面大旗“中”的周围,时间久了,“中”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义。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也就是何尊铭文中的“大邑商”。所以周武王在攻克商朝的首都“大邑商”后,可以向上天报告,“余其宅兹中国”。不言而喻,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原来的宗周和新建的成周——就是中国;其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福,中国还是周夫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季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都”。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叔戚逐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强大的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相互争夺兼并,对因灾祸而亡的小国不再兴灭继绝,而是直接吞并。春秋时有名有氏的国还有一千多个,到了战国时已经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个附庸小国。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七国中的任何一国都比他拥有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强的实力。“中国”早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作中国。中国还被称为“赤县神州”或“神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他的首都咸阳当然稳居中国的地位,而六国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统治范围,各自的“中国”概念也得以延续,所以整个秦始皇的统治区都成了中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琅玡台刻石中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一广阔的疆域都成了中国。(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材料二:|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崛起了,可是,崛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除了国力变强之外,也有外与内两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来说,当中国崛起,中国跟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国际秩序,就会发生一定冲突。蛋糕要重新分配吗?利益要重新调整吗?打个比方,好像一个很挤的车厢,车厢上只能容五六个乘客。这五六个乘客都规规矩矩站着就算妥了,可是,现在有一个乘客突然变得特别胖;=胖了以后原来各自占有的空间会发生变化。这样会不会引起冲突?是接受大家各安其位的原有空间,还是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这就要对自我重新界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为什么大家要认同这个国家,凭什么要认同,在什么共识上认同?如果大家看过亨廷顿的《我们是谁》就可以知道,“认同”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因此,这就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富强道德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因此,学术界会来讨论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国”?“中国”应该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何为中国”的重要原因。(摘编自葛兆光《为什么中国人要讨论“何为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中原地区持续崛起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B.盘庚迁殷这一史实说明,盘庚之前商朝的都城可能有过多次迁移变化。C.战国时周天子的国都还不如“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城大。D.当下我们讨论“何为中国”这个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前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出现早期国家,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文明阶段。B.从夏朝到战国时代,国的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C.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统治的国家视作中国。D.国家发展导致出现诸多不平衡问题,没有内部认同,很难建立稳定秩序。?.下列选项中,“中国”一词不具每国家层面意义的一项是(3分)A.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史记·天官书》)B.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史记·齐太公世家》)C.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梁惠王上》)D.(齐宣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孟子·公孙丑下》)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谭其骧《西周时期全图》(局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西周时期的“万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带。一个互通车一个互通车B.成周的都城洛和鲁国曲阜、晋国曲沃、楚国丹阳等处于同一地位。C.宗周都城镐可以称为“中国”,而其他诸侯国的都城则不能。D.周成王营建的新都洛,更符合“余其宅兹中国”中“中国”的本意。5.据考证,何尊铭文中“余志宅兹中国”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国”的表述,请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以前关于“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演变情况。(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五个饽饽①一漠言除夕日傍黑天时,:卞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包袱里放着五个饽饽,准备供过路的天地众神享用。这是村里的老习俗,五个饽饽从大年夜供出去,要一直摆到初二晚上才能收回来。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家里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母亲早就准备好了饭碗,我看碗里只有四个饺子,就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叹了口气,又用策篱捞了两个饺子,放在碗里。端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财神,你别嫌少……”我惭愧地说。他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将来考中状元。”“财神”没有往我家饭碗里放元宝,大概连买纸元宝的钱都没有了吧。他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大湾区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娘,咱家要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爷爷找出纸灯凳,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弄不好是被‘财神’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这个‘财神’,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高考直通车大湾区联老“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不!”我说。“跪下!”母亲严厉地说。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一呈掌塔状摆在方凳上……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揉着眼睛,又扯了下耳朵,很痛!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宝宝塔状……【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晴泉写的短篇小说,有删改。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人们把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重”“捧着”等词语,既写出了奶奶爷爷对神灵的敬畏,也写出了他们对五个饽饽的珍视程度。B.因为仅有四个饺子,“我”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的叹气写出了她对“财神”的同情及内心的善良。C.“村里静极了”这一环境描写,使家人后半夜听到“财神”声音的情节合乎情理,更烘托出他们丢饽饽后的心境。D.小说中的民间小调,与“财神”形象相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小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同时也为因不能通宵挂灯而使五个饽饽被“财神”偷走的情节埋下伏笔。B.小说第三段插入介绍“村里的老习俗”,与后文让母亲收回饽饽的情节呼应,侧面写出了在当时饽饽的珍贵,C.饽饽丢失后爷爷的一番话写出了老人质朴善良的心性,推动了母亲和“我”找“财神”、搜饽饽的情节发展D.标题“五个饽饽”,是文章的重要线索,通过它们失而复得的过程,还表现了困难时期的复杂人性。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我”为何表现得如此愤怒,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大湾区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9.有论者认为:“莫言的意义在于他为当代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儿童视角”。选择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是莫言作品的一大特色。请分析本文运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故礼及身而行修,正义及国而政明。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国家著,士民之居也。国家失政,则壬民去之。无土则人不安居,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人主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故一年与之始,三年与之终。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有过,宁僭无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节选自《荀子·致士篇第十四》)材料二: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明主厉廉耻,倡仁义。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上下之利,莫长于此。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节选自《韩非子·用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介子推A无爵禄而义B随文公C不忍口腹而仁D割其肌E敌人主F结其德G书图著H其名大湾区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高考直通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文中指离开,与《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去”词义相同。B、“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两个“叨”用法相同。C.胜,是胜任的意思,与上一句的“宜其能”相呼应,突出官职与才能的密切关系。D、劝,指奋力、努力、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刑罚政令和礼制道义关乎老百姓和君子的归黎,礼制如能贯彻到自身,会让个人的品行变得美好,道义如贯彻到国家,那刻国家的政治会变得清明。B、君子关系到国家的活动,第子认为请今来曾有拥有君子而政治混乱的国家,却有有良好的法的而发生温馨国家,因此治国可以有君子而无法令。C.君主的问题二不是不会说怎样用贤能的人,而是不落实一定要用贤能的人,如果君主的说法和行为相反,又想招纳贤才,使不贤能的人退却,这是很难达到的。D.韩非认为明君设立的标准需容易看到,教导需容易懂得,法制需容易遵守,如能做到这三方面,君主又没有私心,那臣下就可以遵循法令而治理政事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主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2)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14、“赏刑”“赏罚”在文中是“奖赏和利罚”的意思,请结合文本分析药为“赏刑”和韩非子“赏罚”思想有什么异同:小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游船刘攽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浴凫鸣鹤辉辉日,折苇衰荷澹澹秋。胜境陈前终不厌,机心去尽了无愁。宋生[a]善赋登临兴,二华发相从免独游。【注】宋生:宋玉,战国时期辞赋篆,著有高唐赋等作境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写诗人与友人乘舟游玩的所见所感,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音韵和谐。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熠熠生辉,画面令人陶醉。C.诗人置身秋日的胜景中,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内心的尘事烦扰烟消云散。D.尾联写到诗人虽有宋玉的才情,与友同游免于孤单,但头上华发让人唏嘘。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大湾区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在诗文中常以“鸟”自喻,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对回归田园的渴望,如在《归园田居》中写到“”,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2)李华在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时,由书中的“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这句话联想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句子。(3)“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今年龙年欢聚之时,小丽爸爸提议每人说两句含有严龙”的七言诗文。小丽脱臼而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今年三月,有机会随同文化部的几位领导同志以及茅以升先生重访阔别三十年的赵州桥,还到同样阔别三十年的正定去转了一圈。地方,是旧地重游;两地的文物建筑,却真有点像旧雨重逢了。对这些历史胜地、千年文物来说,三十年仅似①;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却是变化多么大——②的三十年呀!这些文物建筑在这三十年的前半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残、破坏。但在这三十年的后半——更准确地说,在这三十年的后十年,也和祖国的大地和人民一道,翻了身,获得了新的“生命”。,其中有许多已经更加健康、壮实,而且也显得“年轻”了。它们都将⑧,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最辉煌的典范继续发出光芒,受到我们子子孙孙的敬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D.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20.“三十年”一词多次出现在材料中.请结合材料分析文中三处加点的“三十年”的不同含义。(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电脑已能以人类远远不能企及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原先属于人类思维独霸领域的大量任务。我们对于机器能在体力方面超过自己早已司空见惯,①。相反地,我们还会因为拥大湾区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有以巨大的速度,和以几十人都相形见绌的效率来完成任务的机器而感到由衷高兴。机器的这样一些成就丝毫都不会伤害我们的自尊心。【甲】但是,②——正是思维的能力,使人类超越了自身体力上的限制,取得了相较于其他生物而言更加令人骄傲的成就。【乙】如果有朝一日机器会在我们自以为优越的品质上超越我们!我们是否甘心于向自己的创造物双手奉上那唯一的特权呢?.③,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丙】,现代电脑技术时代的来临赋予这个问题一种新的冲击力。【丁】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这一问题触及哲学的深刻底蕴。”是原文中的一句话,根据材料内容,其所在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甲】B.【乙】C.【丙】D.【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定位’本指确定方位、场所或界限的意思,现在不但有地理学上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忘面的意义。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语文参考答案1-4DCDC5.①在夏朝时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国的数量增多,夏朝的都城成为最重要的国,但尚未形成“中国”的概念。②商朝时期,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和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驻地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商的都城由此被称为“中国”。③西周时期,周天子的都城被称为“中国”,但其他诸侯国的都城不能称为“中国”。④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