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_第1页
《综合管廊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_第2页
《综合管廊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_第3页
《综合管廊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_第4页
《综合管廊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推广波纹钢综合管廊技术,补充和完善现有市政行业管廊结构体系,保证波纹钢综合管

廊工程建设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明挖方式敷设的新建、扩建、改建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维护管理。

1.0.3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

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

1.0.4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波纹钢管corrugatedsteelpipe(CSP)

纵断面呈波纹状的闭口或开口截面钢管,可以在工厂整体冷弯成型,也可由弧状波纹钢板在

工地采用高强度螺栓拼接而成。

2.1.2波纹钢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withCSP

在城市地下用波纹钢管做成的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2.1.3管拱形管廊pipe-archedutilitytunnel

由底部曲率半径大于侧部的闭口截面波纹钢管建成的管廊,如簸箕形、马蹄形管廊。

2.1.4拱形管廊archedutilitytunnel

由开口截面波纹钢管建成的管廊,如半圆形、高圆形管廊。

2.1.5波纹钢管-土组合结构CSP-soilcompositestructure

由波纹钢管与周围土体共同形成的综合管廊主体结构。

2.1.6管廊基础utilitytunnelbedding

将管廊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7管顶crown

波纹钢管上部波纹中线的最高点。

2.1.8起拱线springline

由波纹钢管侧面波纹中线的最远点沿钢管纵向构成的轨迹线。

2.1.9结构跨度structuralspan

波纹钢管左右两起拱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0计算矢高calculatedrise

从起拱线到管顶垂直距离的两倍。

2.1.11结构性回填土engineeredsoilforstructuralbackfill

经过选择并处理过的土,被填充到波纹钢管周边与波纹钢管共同工作。

2.1.12覆土厚度depthofsoilcover

管顶到地面或路面的垂直距离,包括结构性回填土和普通覆土。

2.1.13侧填土sidefill

波纹钢管廊起拱线两侧的结构性填土。

2.1.14土的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ofsoil

土的径向压应力与对应径向应变的比值。

2.1.15浅波波纹钢管CSPwithshallowcorrugation

波高为1mm~49mm的波纹钢管。

2

2.1.16中波波纹钢管CSPwithmediumcorrugation

波高为50mm~99mm的波纹钢管。

2.1.17深波波纹钢管CSPwithdeepcorrugation

波高为100mm~149mm的波纹钢管。

2.1.18大波波纹钢管CSPwithlargecorrugation

波高为150mm及以上的波纹钢管。

2.1.19杂散电流straycurrent

在非指定回路中流动的电流。

2.1.20干扰interference

由于杂散电流的作用而对金属构筑物产生的电扰动。

2.1.21测试桩testpost

布设在管廊上,用于监测与测试管廊阴极保护参数的设施。

2.2符号

2.2.1几何参数

A——纵向单位长度内的毛截面面积;

An――纵向单位长度内的净截面面积;

B——起拱线处的基坑宽度;

Dv——管廊的计算矢高;

H——管顶上部的覆土总厚度;

H1——管顶结构性回填土的厚度;

Hc——施工中管顶以上的填土厚度;

He――管顶覆土厚度有效值;

I――纵向单位长度截面对自身中性轴的惯性矩;

R——计算部位管壁圆弧的半径;

Rc――拱顶处的曲率半径;

S——两个相邻管廊间的净距离;

W——纵向单位长度截面对自身中性轴的毛截面模量;

Wn――纵向单位长度截面对自身中性轴的净截面模量;

a——沿管廊纵向车辆承重轮之间的距离;

t

bt——沿管廊横向车辆承重轮之间的距离;

d——螺栓的公称直径;

dw——波纹钢管(板)的波高;

h——垫层厚度;

lt——轮压荷载沿管廊纵向扩散后的尺寸;

lw——波纹钢管的等效计算长度;

3

pw——波纹钢管(板)的波距;

r——管壁纵截面自身的回转半径;

wt——轮压荷载沿管廊横向扩散后的尺寸;

θ——悬臂支架与管廊壁切线间的夹角;

θ0――从拱顶向一侧算起的角度;

λ——考虑土体共同作用后波纹钢管的长细比;

λ0——波纹钢管的长细比。

2.2.2材料性能

E――波纹钢管材料的弹性模量;

E1——管廊上部土体的弹性模量;

E2——管廊侧面回填土的弹性模量;

E3——基坑两侧原状土的弹性模量;

Em――土的弹性模量的修正值;

Es——土的弹性模量;

Esσ——考虑深度和土压力影响后土的弹性模量;

f――波纹钢管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fyk——波纹钢管材料屈服强度标准值;

γ——土的容重。

2.2.3作用、效应和抗力

Gcd——施工车辆的轴重;

Gd——纵向单位长度内管廊自重及上部压重之和;

Gtd——设计车辆荷载的后轴轴重;

M――纵向单位长度截面内的弯矩设计值;

Mb——悬臂支架根部的弯矩标准值;

MC――施工引起的纵向单位长度内的弯矩设计值;

Mca――管线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D1――回填到管顶时土体压力产生的弯矩;

MD2――管顶以上土体压力产生的弯矩;

MEv――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

ML1――地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L1E――地面可变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弯矩;

ML2――车辆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L2E――车辆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弯矩;

MLC——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弯矩;

Mpf――纵向单位长度截面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N——纵向单位长度截面内的轴压力设计值;

NC——施工引起的纵向单位长度内的轴压力设计值;

4

Nca――管线荷载标准值引起的轴压力;

ND――永久荷载标准值引起的轴压力;

ND1——施工过程中覆土重量产生的轴压力;

NEv――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轴压力;

NL――可变荷载标准值引起的轴压力;

NLC——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压力;

NLE――可变荷载代表值引起的轴压力;

Npf――纵向单位长度截面的抗压承载力设计值;

Nwd——纵向单位长度内的浮力作用设计值;

Q——作用在支架上的管线荷载标准值;

Rd——结构承载力设计值;

Sd——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E——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pEv——纵向单位长度内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peq——纵向单位长度内的等效总重力荷载;

ps——纵向单位长度内上部填土自重产生的压力;

pts——纵向单位长度内上部土体的总压力;

σE——土壤内的土压应力;

σL――可变荷载标准值引起的压应力;

σt——车辆荷载扩散到拱顶的压力。

2.2.4计算系数

Af——考虑两侧土体压力传递后的压力放大系数;

Am——车辆荷载的动力系数;

Dpr——回填土的压实系数;

Fn——波纹钢管-土组合结构的柔度系数;

K——波纹钢管的屈曲系数;

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Sc——基坑宽度和原状土影响系数;

Z——深度指数;

f1——徐变影响系数;

f2——管侧填土渗入地下水的影响系数;

mf——多车道折减系数;

n——支架连接的波数;

αB——基坑支护方式影响系数;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βm——等效弯矩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5

γa――使用年限调整系数;

γD——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E――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γL——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κ——浅拱和拱侧填土变形综合影响系数;

ρ——基坑宽度和管廊跨度影响系数;

ρc——覆土厚度影响系数;

ρm——波纹钢管的屈曲应力折减系数;

φ——波纹钢管受压屈曲的稳定系数。

6

3基本规定

3.0.1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为依据。

3.0.2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可纳入波纹钢综

合管廊。

3.0.3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总体工艺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

管廊的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

3.0.4纳入综合管廊的城市工程管线设计应符合综合管廊总体工艺设计的规定及国家现行相应管

线设计标准的规定。

3.0.5波纹钢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应进行可靠的防腐处理。

3.0.6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规定的二级;工程防水密封材料的耐久性应与主体工程同寿命。

3.0.7波纹钢综合管廊主体工程所采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不燃材料,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防火

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的规定。

3.0.8波纹钢综合管廊节点设计时,吊装口、通风口、逃生口、人员出入口、管线分支口(管廊

内部管线和外部直埋管线相衔接的部位)、污(雨)水检查井、热力固定支架(墩)等应统筹考虑,

宜集中设置。

3.0.9波纹钢综合管廊应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

3.0.10波纹钢管廊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隐蔽部位的防腐、防水措施应按寿命100年设计,

其他部位宜按100年设计。

7

4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并宜预留远景发展空间。

4.1.2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程管线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相衔

接。

4.1.3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

4.1.4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统筹规划综合管廊内部空间,协调综合管

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

4.1.5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包含平面布局、断面、位置、近期建设计划等内容。

4.2平面布局

4.2.1波纹钢综合管廊平面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4.2.2波纹钢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工程管线现状,在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

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

管廊的平面布局。

4.2.3波纹钢综合管廊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4.2.4波纹钢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

4.2.5波纹钢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

要求。

4.3断面

4.3.1波纹钢综合管廊断面形式应根据所纳入城市工程管线的种类及规模、施工方法、预留空间

等确定。

4.3.2波纹钢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

4.3.3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断面分舱原则应结合城市工程管线产权单位的意见。

4.3.4波纹钢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4.3.5天然气管道必须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3.6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必须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3.7热力管道必须与电力电缆分舱敷设。

4.3.8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在同一个舱室的同一侧布置。

4.3.9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4.3.10进入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8

4.3.11雨污水纳入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雨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管廊的底部。

4.4位置

4.4.1波纹钢综合管廊的位置应根据道路断面、现状及规划的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周

边建(构)筑物情况等确定。

4.4.2波纹钢综合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4.4.3波纹钢综合管廊的覆土厚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设计冻深等

因素并结合管廊结构最小覆土要求综合确定。

9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总体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管廊规划的要求,确定管廊路由,明确与道路、穿越河道、

地下构建筑物等的相互关系。

5.1.2波纹钢综合管廊平面中心线宜与道路、轨道交通、公路中心线平行。

5.1.3波纹钢综合管廊穿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时,宜垂直穿越;受条

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60°。

5.1.4波纹钢综合管廊各类节点的平面布置应根据管廊的分类形式、规范要求、周边环境条件等

综合考虑确定。

5.1.5压力管道进出波纹钢综合管廊时,应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

5.1.6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波纹钢综合管廊不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合建,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

边建(构)筑物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5.2空间设计

5.2.1波纹钢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间的最小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

物性质确定。

1管廊与地下构筑物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

2管廊与地下管线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

3管廊与地下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

5.2.2波纹钢综合管廊应设置供管道及附件安装用的吊钩、拉环或导轨,且吊钩、拉环相邻间距

不宜大于10m。

5.2.3波纹钢综合管廊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综合管廊内各种管线的转弯半径要求。

1管廊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和分层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的规定。

2管廊内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

程设计规范》YD5102的规定。

5.2.4管廊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敷设位置的地下设施竖向、行车荷载、绿化种植以及冻土深度等因

素综合确定,并宜满足管线以及通风风道布置的要求。

5.2.5管廊穿越河道时应选择在稳定河段,最小覆土厚度应满足河道整治和管廊运行安全的要求,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2.6管廊纵向最小坡度需考虑廊内排水的需要,纵坡变化处应综合考虑各类管线折角的要求。

纵向坡度超过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防滑地坪或台阶。

5.2.7管廊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分支等综合确定。

10

5.2.8管廊断面设计应预留管道排气阀、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行、维护作业所需的空间。

5.2.9管廊标准断面内部检修通道净高应根据入廊管线种类、规格、数量、安装、维护、检修等

要求综合确定。

1干线综合管廊的检修通道净高不宜小于2.4m。

2支线综合管廊的检修通道净高不宜小于1.9m;与其他地下构筑物交叉的局部区段的净高,

不得小于1.4m。当不能满足最小净空要求时,应改为排管连接。

3缆线综合管廊的检修通道结合缆线通行需求进行确定。

5.2.10管廊通道净宽应满足管道、配件及设备运输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

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

2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

5.2.11管廊内的管道安装净距(图5.2.11)不宜小于表5.2.11的规定。

2

b

a

DN

1

b

图5.2.11管道安装净距示意

表5.2.11波纹钢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

安装净距(mm)

管道直径DN

铸铁管、螺栓连接钢管焊接钢管、塑料管

(mm)

ab1b2ab1b2

DN<400400400

500500

400≤DN<1000500500

800800

1000≤DN<1500600600600600

DN≥1500700700700700

5.3断面设计

5.3.1综合管廊断面设计应考虑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保证管廊运行安全,并满足接出、引入、

分支等要求。

5.3.2断面大小主要取决于管廊的类型、地下空间的限制、入廊管道的种类与数量,宜保证管道

的合理间距、人员通行巡查和管道维护、相关设备的布置,并考虑管道扩容需求等。

5.3.3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断面形状应根据使用功能进行选型。

1采用闭口截面波纹钢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竖向椭圆形、簸箕形和马蹄形,采用开口截面

波纹钢管的断面形状有半圆拱形、高圆拱形和三圆拱形,如图5.3.3所示,Dv为计算矢高,Dh为

11

结构跨度,取值方法见第2.1.9条和第2.1.10条。簸箕形、马蹄形的底部曲率半径大于侧部或底部

为水平段,属于管拱形。

v

v

D

D

DhDh

(a)圆形(b)竖向椭圆形

v

v

D

D

0.5

0.5

DhDh

(c)簸箕形(四圆管拱)(d)马蹄形(五圆管拱)

v

v

v

D

D

D

0.5

0.5

0.5

DhDhDh

(e)半圆拱(f)高圆拱(g)三圆拱

图5.3.3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断面形状

2波纹钢管的规格选型见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

5.3.4特殊断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管廊交叉处、过河及过铁路处等部位,必须进行特殊的断面设计。特殊断面的空间应满足

各类管道的分支口、通风口、吊装口(兼人员出入口)等孔口以及集水井的断面尺寸要求。

2在道路交叉口处,宜设置管道出线口和管廊分支口。

5.4节点设计

5.4.1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

分支口等。

5.4.2波纹钢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

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并应采取防止地面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5.4.3波纹钢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宜与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结合设置,宜根据管廊的长度和

人员进出要求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5.4.4波纹钢综合管廊吊装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口最大间距不宜大于400m。

2吊装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

5.4.5波纹钢综合管廊逃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2

1敷设电力电缆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2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3敷设热力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

间距不应大于100m。

4敷设其它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

5逃生口尺寸不应小于1m×1m;当为圆形时,其内径不应小于1m。

5.4.6综合管廊分支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分支口应考虑管廊内部各管线引出时的相互影响和管线自身引出的技术要求。

2管廊分支口应考虑各路口、地块的管线的预留。

5.4.7露出地面的各类孔口盖板应设置在内部使用时易于人力开启,且在外部使用时非专业人员

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

5.4.8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

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识。

13

6管线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管线设计应以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为依据。

6.1.2纳入综合管廊的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

6.1.3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或监控系统应设置与波纹钢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联

通的信号传输接口。

6.1.4管线设计应符合波纹钢管廊管线技术设计规定,实现波纹钢综合管廊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6.1.5附属设施和各专业管线在管廊舱壁上的开孔及埋件位置、大小应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并

进行校核计算。

6.2给水、再生水管道

6.2.1给水、再生水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和《污水再生

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规定。

6.2.2给水、再生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接口宜采用刚性连接,钢管可采

用沟槽式连接。

6.2.3给水、再生水管道应采取保温防结露措施。

6.2.4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

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

6.2.5配水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不宜共架敷设。

6.3排水管渠

6.3.1雨水、管渠、污水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规定。

6.3.2雨水、管渠、污水管道应按规划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确定其断面尺寸,并应按近期流量

校核流速。

6.3.3排水管渠进入波纹钢综合管廊前,应设置检修闸门或闸槽。

6.3.4雨水、污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压力管道宜采用刚性接口,钢管可

采用沟槽式连接。

6.3.5雨水、污水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

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

6.3.6雨水、污水管道系统应严格密闭。管道应进行功能性试验。

6.3.7雨水、污水管道的通气装置应直接引至波纹钢综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

协调。

6.3.8雨水、污水管道的检查及清通设施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运行和维护的要求。重力流管

14

道并应考虑外部排水系统水位变化、冲击负荷等情况对综合管廊内管道运行安全的影响。

6.3.9设有雨水、污水管道的管舱宜按防火单元设置冲洗龙头。

6.4天然气管道

6.4.1天然气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6.4.2天然气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6.4.3天然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缝检测要求应符合表6.4.3的规定。

表6.4.3天然气管道环焊缝的检测要求

压力级别(MPa)环焊缝无损检测比例

0.8<P≤1.6100%射线检测100%超声波检测

0.4<P≤0.8100%射线检测100%超声波检测

0.01<P≤0.4100%射线检测或100%超声波检测/

P≤0.01100%射线检测或100%超声波检测/

注:1.射线检验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伤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

规定的Ⅱ级(AB级)为合格。

2.超声波检验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伤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

规定的Ⅰ级为合格。

6.4.4天然气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

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6.4.5天然气管道的阀门、阀件系统设计压力应按提高一个压力等级设计。

6.4.6天然气调压装置不应设置在波纹钢综合管廊内。

6.4.7天然气管道分段阀宜设置在波纹钢综合管廊外部。当分段阀设置在综合管廊内部时,应具

有远程关闭功能。

6.4.8天然气管道进出波纹钢综合管廊时应设置具有远程关闭功能的紧急切断阀。

6.4.9天然气管道进出波纹钢综合管廊附件的埋地管线、放散管、天然气设备等均应满足防雷、

防静电接地的要求。

6.5热力管道

6.5.1热力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和《城镇供热管网结

构设计规范》CJJ105的规定。

6.5.2热力管道及管道附件必须进行保温。

6.5.3管道和附件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保温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

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

程设计规范》GB50264的规定。

6.5.4当同舱敷设的其他管线有正常运行所需环境温度限制要求时,应按舱内温度限定条件校核

保温层厚度。

15

6.5.5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排气管应引至综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

调。

6.5.6热力管道及配件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

6.5.7热力管线设计应考虑管道作用力对管廊结构本体的影响,固定支架(墩)设置位置应进行

校核计算确定。

6.6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

6.6.1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或不燃电缆,通信线缆应采用阻燃线缆。

6.6.2应对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电缆接头处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6.6.3通信线缆敷设安装应按桥架形式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范》GB50311和行业标准《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YD/T5151的规定。

6.6.4电力电缆敷设安装应按支架形式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和《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规定。

16

7附属设施设计

7.1消防系统

7.1.1含有下列管线的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表7.1.1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

舱室容纳管线种类舱室火灾危险性类别

天然气管道甲

阻燃电力电缆丙

通信电缆丙

热力管道丙

污水管道丁

塑料管等难燃管材丁

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

钢管、球墨铸铁管等不燃管材戊

7.1.2当舱室内含有两类及以上管线时,舱室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管线确定。

7.1.3波纹钢综合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

7.1.4波纹钢综合管廊内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7.1.5天然气管道舱及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应每隔200m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墙体

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处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管线穿越防火隔断部位应采用阻火包等防火

封堵措施进行严密封堵。

7.1.6波纹钢综合管廊的交叉口及各舱室交叉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墙体进行

防火分隔,当有人员通行需要时,防火分隔处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管线穿越防火隔断部位应

采用阻火包等防火封堵措施进行严密封堵。

7.1.7波纹钢综合管廊内应在沿线、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处设置灭火器材,灭火器材的间距不

应大于50m,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规定。

7.1.8干线综合管廊中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支线综合管廊中容纳6根以上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

置自动灭火系统;其他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宜设置灭火系统。

7.1.9波纹钢综合管廊内的电缆防火与阻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和行业标准《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5484及《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

电缆分级和要求》GA306.1和GA306.2的规定。

7.2通风系统

7.2.1波纹钢综合管廊宜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天然气管道舱和含有污水

管道的舱室应采用机械进、排风的通风方式。

7.2.2波纹钢综合管廊的通风量应根据通风区间、截面尺寸并经计算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1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

2天然气管道舱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

3舱室内天然气浓度大于其爆炸下限浓度值(体积分数)20%时,应启动事故段分区及其相

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7.2.3波纹钢综合管廊通风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通风口高出地面部分宜布置在绿化带中或不影响景观处,不宜影响道路人员通行、车辆通

行及其他市政需求。

2通风口布置时应避免进出风短路。进风口与排风口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3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应有防止雨水倒灌、废弃物投入、小动物进入管廊等措施。

4通风口应加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网孔净尺寸不应大于10mm×10mm。

5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5m/s。

6通风口处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7.2.4波纹钢综合管廊的通风设备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通风机应采用远/近距离启停控制。天然

气管道舱风机应采用防爆风机,电气控制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规》GB50058的要求。

7.2.5当波纹钢综合管廊内空气温度高于40°C或需进行线路检修时,应开启排风机,并应满足综

合管廊内环境控制的要求。

7.2.6波纹钢综合管廊舱室内发生火灾时,发生火灾的防火分隔及相邻分区的通风设备应能够自

动关闭。

7.2.7波纹钢综合管廊内应设置事故后机械排烟设施。

7.2.8对环境最低温度有要求的管线舱室,应有相应的通风控制措施,保证管线正常的运行温度。

7.3供电系统

7.3.1波纹钢综合管廊供配电系统接线方案、电源供电电压、供电点、供电回路数、容量等,应

依据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周边电源情况、综合管廊运行管理模式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3.2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消防设备、监控与报警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

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规定的二级负荷供电。天然气管道舱的监控报警设备、管道紧急切断阀、

事故风机应按二级负荷供电,且宜采用两回线路供电;当采用两回线路供电有困难时,应另设置

备用电源。其余用电设备可按三级负荷供电。

7.3.3波纹钢综合管廊附属设备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内的低压配电应采用交流220V/380V系统,系统接地型式应为TN-S制,并宜使三相

负荷平衡。

2管廊应以防火分隔作为配电单元,各配电单元电源进线截面应满足该配电单元内设备同时

投入使用时的用电需要。

3设备受电端的电压偏差:动力设备不宜超过供电标称电压的±5%,照明设备不宜超过

+5%、-10%。

4应采取无功功率补偿措施,功率因数满足供电部门要求。

18

5应在各供电单元总进线处设置电能计量测量装置。

7.3.4波纹钢综合管廊内电气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气设备防护等级应适应地下环境的使用要求,并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应低

于IP54。

2电气设备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操作的地方,不应安装在低洼、可能受积水浸入的地方。

3电源总配电箱宜安装在管廊进出口处。

4天然气管道舱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有关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的防爆规定。

7.3.5波纹钢综合管廊内应设置交流220V/380V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检修插座,插座沿线

间距不宜大于60m。检修插座容量不宜小于15kW,安装高度不宜小于0.5m。天然气管道舱内的

检修插座应满足防爆要求,且应在检修环境安全的状态下送电。

7.3.6非消防设备的供电电缆、控制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火灾时需继续工作的消防设备应采用

耐火电缆或不燃电缆。天然气管道舱内的电气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线路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

7.3.7波纹钢综合管廊每个分区的人员进出口处宜设置本分区通风、照明的控制开关。

7.3.8波纹钢综合管廊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内的接地系统应形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2管廊的接地网宜采用热镀锌扁钢,且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0mm×5mm。接地网应采用焊接

搭接,不得采用螺栓搭接。

3管廊的金属构件、电缆金属保护套、金属管道以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与接地网可靠连

接,并满足防腐要求。

4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接地系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的规定。

5管廊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规定。

7.3.9波纹钢综合管廊地上建(构)筑物部分的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地下部分可不设置直击雷防护措施,但应在配电系统中设置防雷电感应过电压

的保护装置,并应在综合管廊内设置等电位联结系统。

7.3.10波纹钢综合管廊内敷设有系统接地的高压电网电力电缆时,管廊接地网尚应满足当地电力

单位有关接地连接技术要求和故障时热稳定的要求。

7.4照明系统

7.4.1波纹钢综合管廊内应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管廊内人行道上的一般照明的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最小照度不应小于5lx,出入口

和设备操作处的局部照度可为100lx;监控室一般照明照度不宜小于300lx。

2管廊内应急疏散照明照度不应低于5lx,应急电源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

3监控室备用应急照明照度应达到正常照明照度的要求。

4出入口和各防火分隔防火门上方应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距地

19

坪高度1.0m以下,间距不应大于20m。

7.4.2波纹钢综合管廊照明灯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灯具应为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应与固定线路中的保护(PE)线

可靠连接。

2灯具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并应具有防外力冲撞的防护措施。

3灯具应采用节能型光源,并应能快速启动点亮。

4安装高度低于2.2m的照明灯具应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电压供电。当采用220V电压供电

时,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并应敷设灯具外壳专用接地线。

5安装在天然气管道舱内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的规定。

6波纹钢管廊应预留安装照明灯具的支吊架。

7.4.3照明回路导线应采用硬铜导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保护管或

线槽穿线方式布线。天然气管线舱内的照明线路应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热镀锌焊接钢管配线,并

应进行隔离密封防爆处理。

7.5监控与报警系统

7.5.1波纹钢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宜分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

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等。

7.5.2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其系统架构、系统配置应根据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纳入管线的种

类、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模式等确定。

7.5.3监控、报警和联动反馈信号应送至监控中心。

7.5.4波纹钢综合管廊应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对综合管廊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报警。环境参数检测内容应符合表7.5.4的规定,

含有两类及以上管线的舱室,应按较高要求的管线设置。气体报警设定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的规定。

表7.5.4环境参数检测内容

舱室容纳管给水管道、再生水管电力电缆

污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

线类别道、雨水管道通信线缆

温度●●●●●

湿度●●●●●

水位●●●●●

O2●●●●●

H2S气体▲●▲▲▲

CH4气体▲●●▲▲

注:●为应监测,▲为宜监测。

2应对通风设备、排水泵、电气设备等进行状态监测和控制;设备控制方式宜采用就地手动、

20

就地自动和远程控制。

3应设置与管廊内各类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联通的信号传输接口;当管线采用

自成体系的专业监控系统时,应通过标准通信接口接入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统一管理平台。

4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宜采用工业级产品。

5H2S、CH4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管廊内人员出入口和通风口处。

7.5.5波纹钢综合管廊应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管廊内设备集中安装地点、人员出入口、变配电间和监控中心等场所应设置摄像机;

综合管廊内沿线每个防火分隔内应至少设置一台摄像机,不分防火分隔的舱室,摄像机设置间距

不应大于100m。

2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应设置入侵报警探测装置和声光报警器。

3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4综合管廊应设置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并宜采用离线式。

5综合管廊的安全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入

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和《出入口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的规定。

7.5.6综合管廊应设置通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固定式通信系统,电话应与监控中心接通,信号应与通信网络联通。综合管廊人员

出入口或每一防火分隔内应设置通信点;不分防火分隔的舱室,通信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

2固定式电话与消防专用电话合用时,应采用独立通信系统。

3宜设置用于对讲通话的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7.5.7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电力电缆表层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并应在舱室顶部设置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

器或感烟火灾探测器。

2应设置防火门监控系统。

3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报警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处宜设

置电话插孔。

4确认火灾后,防火门监控器应联动关闭常开防火门,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联动关闭着火分

区及相邻分区通风设备、启动自动灭火系统。

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

7.5.8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然气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20%。

2天然气探测器应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3当天然气管道舱的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时,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

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4紧急切断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25%。

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城

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

21

7.5.9综合管廊宜设置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综合管廊和内部各专业管线基础数据管理、图档管理、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

护、维修与改造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

2应能为综合管廊报警与监控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7.5.10波纹钢综合管廊应设置统一管理平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监控与报警系统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并应具有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

功能。

2应与各专业管线配套监控系统联通。

3应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相关监控平台联通。

4宜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联通或预留通信接口。

5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7.5.11天然气管道舱内设置的监控与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

7.5.12监控与报警系统中的非消防设备的仪表控制电缆、通信线缆应采用阻燃线缆。消防设备的

联动控制线缆应采用耐火线缆。

7.5.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

规定。

7.5.14监控与报警系统主干信息传输网络介质宜采用光缆。

7.5.15综合管廊内监控与报警设备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

7.5.16监控与报警设备应由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供电。

7.5.17监控与报警系统的防雷、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8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等的规定。

7.6排水系统

7.6.1波纹钢综合管廊内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

7.6.2综合管廊的排水区间应根据道路的纵坡确定,排水区间长度不宜大于200m。

7.6.3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最低点设置集水坑及自动水位排水泵。

7.6.4集水坑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波纹钢综合管廊内的渗入水量、凝结水量等确定,且应满足下列

要求:

1集水坑除满足有效容积外,还应满足水泵及水位控制器等的安装、检查要求。

2集水坑的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7.6.5波纹钢综合管廊的底板宜设置排水明沟,并通过排水明沟将综合管廊内积水汇入集水坑内,

排水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2%。

7.6.6波纹钢综合管廊的排水应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并应在排水管的上端设置逆止阀。

7.6.7波纹钢综合管廊排出的废水温度不应高于40℃。

22

7.6.8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独立集水坑。

7.7标识系统

7.7.1综合管廊的主出入口处应设置综合管廊介绍牌,并应标明综合管廊建设时间、规模、容纳

管线。

7.7.2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采用符合管线管理单位要求的标标识进行区分,并应标明管线属

性、规格、产权单位名称、紧急联系电话。标识应设置于醒目位置,间隔距离不应大于100m。

7.7.3综合管廊的设备旁边应设置设备铭牌,并应注明设备的名称、基本数据、使用方式及紧急

联系方式。

7.7.4综合管廊内应设置“严禁烟火”、“注意脚下”、“禁止触摸”、“防坠落”等警示、警告标识。

7.7.5综合管廊内部应设置里程标识,交叉口处应设置方向标识。

7.7.6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灭火器材设置处等部位,应设置带编号的标识。

7.7.7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应在河道两侧醒目位置设置明确的标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