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9_第1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9_第2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9_第3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9_第4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的观点的体系。2.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3.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性。4.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它与()社会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5.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在()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6.巴黎公社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和()。7.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8.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300多年时间正是欧洲从()向()转变的时期。9.必要、工作日10.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和()。二、单选题1.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没有战争的社会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间断性D.时间的重复性4.实现共产主义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A.能B.不能C.或许能D.说不清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6.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7.()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其完备的外部表现形式是()。A.商品和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9.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10.习近平指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A.世贸组织B.经济全球化C.国际交往关系D.中美关系1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12.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该联所蕴含的哲理()。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4.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B.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15.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自然地理环境C.物质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6.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1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B.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一致D.认识和理论是否相一致1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巴黎公社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9.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是绝对对立的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不可逆性B.客观现实性C.可知性D.伸张性21.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2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增加额23.社会存在指()。A.全部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4.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2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了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26.对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是()。A.是苏联建立以来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称B.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可以效仿的模式C.是失败的模式,本不应该采用D.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弊端2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8.第一国际的灵魂是A.圣西门B.傅里叶C.马克思D.恩格斯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30.以下属于特有规律的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三、多选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A.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C.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D.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E.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2.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A.牛顿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B.牛顿认为时间、空间、外在情况这三者是相互独立、无关的C.牛顿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牛顿是一个唯心主义者E.牛顿正确阐述了时空的特性3.苏联模式的弊端包括A.集中过多B.生产力发展为主C.管得过死D.农业集体农庄E.否定市场4.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文化具有经济价值B.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C.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D.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E.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5.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论证了()A.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自我否定的趋势B.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C.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E.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6.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说法正确的是()A.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紧密结合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描述世界变化的广度与深度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种经济行为主体的竞争、冲突和合作即相互作用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D.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不单指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E.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变得和谐和团结了7.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8.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的能力有()。A.战略思维能力B.历史思维能力C.辩证思维能力D.创新思维能力E.底线思维能力9.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A.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D.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E.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10.影响预付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有()。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B.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C.流动资本周转速度D.生产资本量的大小E.供求关系1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说明()。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E.运动是静止的总和13.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A.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和阶段性理想的关系B.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C.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D.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E.其实二者没有关系,做好当前就很好14.认为“真理是思维与它的先验形式相一致”()。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E.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15.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包括()。A.控制方法B.系统方法C.信息方法D.理想化方法E.模型方法16.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独断论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D.怀疑主义E.不可知论17.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主要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密切联系群众18.影响预付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有()。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B.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C.流动资本周转速度D.生产资本量的大小E.供求关系19.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E.价格受供求关系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0.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将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独断论D.主观论E.客观论四、判断题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过程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相适合到不相适合,再到新的相适合。4.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5.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7.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8.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10.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11.东欧一些国家因为照搬“波兰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引发了经济社会危机。12.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13.伯恩施坦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1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16.暴力革命说明无产阶级偏爱暴力。17.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8.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0.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五、简答题1.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写给上海长宁中学学生杨阳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干一番事业,要成才,需千锤百炼。在攀登科学高峰崎岖的山路上,在生活的激流中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请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5分)2.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一、填空题1.价值本质评价方法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能动、历史选择4.(初级)(共产主义)5.(发展)(高度发达)6.(选举制)(撤换制)7.(经济)(政治)8.(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9.10.(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二、单选题1.B2.D3.B4.B5.D6.B7.B8.D9.B10.B11.C12.C13.C14.B15.C16.C17.B18.B19.A20.B21.C22.C23.B24.D25.B26.D27.A28.C29.A30.A三、多选题1.ABCE2.BC3.ACE4.BCDE5.ABCDE6.ABCD7.ABDE8.ABCDE9.ABCDE10.ABC11.ACD12.ABCD13.ABCD14.BCDE15.ABCDE16.ABCD17.ABCD18.ABC19.AC20.AB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错8.错9.对10.对11.错12.对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对19.错20.对五、简答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物的辉煌。材料中要做到“有志者,事竟成”,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7分)同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质量互变规律,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正如材料所说,“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8分)(加红的地方为本题的得分点,得分点准确,材料结合得当即可满分)2.(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3.(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