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遵宪(1848-1905)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声一刚好,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此诗反映了当时()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变更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近代通讯事业的传入变更了人们的联系方式C.大众传播媒体的传入变更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西方服装和礼仪的传入变更了人们的思维方式2.19世纪70年头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A.轮船B.飞机C.汽车D.马车3.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像;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A.诗歌的前后变更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加剧B.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更C.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同等D.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4.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A.电车B.有线电报C.电话D.无线电报5.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变更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B.并行于世的中西餐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通讯工具的变更6.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7.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工业化不断推动的历史。下列建设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石油实现自给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③京九铁路实现通车④北京地铁起先运营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8.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今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9.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在1904年印行的《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中已有《公路章程》17条,其中规定:行车一律靠左边道路;超车必需从右边向前;车辆转弯须慢行,驾驶员必需伸手示意;车辆不得疾驶等。这主要说明()A.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B.中国的交通领域起先近代化C.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D.临时政府注意交通文明培育1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须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靠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12.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的标记是()A民间航运公司的兴起B轮船××局的正式成立C民生公司的成立D火轮船的发展13.“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淌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淌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淌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A.使中国对外起先从封闭走向开放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14.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是分层的,“外层带”是西方冲击的干脆产物,“中层带”是西方催化或给予某种形式与方向的古老又全新的历史现象,“内层带”是未受西方文明感染的。依据该学者的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外层带”的是()A.有轨电车B.中山装C.白话文D.乡村祠堂15.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渐渐接受了便利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更B.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C.妇女社会地位非常低下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16.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担心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B.迷信思想资金短缺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17.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沟通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18.轮船、火车等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促进了人口流淌与信息沟通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19.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劝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A.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B.新通讯技术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生活C.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的阶段D.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特地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办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我国古代驿传制度》材料二“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奏请开办“德律风”业务的奏折(《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材料三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依据材料一探究我国古代驿传通讯的特点。据材料二推断“德律风”指的是哪一项通讯技术?此项技术应用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探究分析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