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完整版本_第1页
定窑完整版本_第2页
定窑完整版本_第3页
定窑完整版本_第4页
定窑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窑一、定窑概况就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言,定窑从烧制年代来看是最早烧制成的,汝、官、哥、钧四窑都是北宋晚期才开始烧制的,而定窑则是在北宋早起甚至五代时期就开始烧制了,创于唐,终于元。而从《格古要论》中“宋宣和、政和件窑最好”我们可知定窑瓷器的烧制在北宋末年宣和、政和年间(1011-1025)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其他四个都是青瓷,只有它是白瓷。并且其他四大名窑中除了极个别的,都不用雕工,并且在汝窑和钧窑有个别的几件有过雕工但是都不成功,雕的是什么都看不清。而定窑却多用雕工。其他四大名窑都以釉色佐为表现形式,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到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南宋时期北方是金代,定窑就开始出现模制,不动刀了,直接用墨子,为的是提高产量。可列入定窑系的诸窑除曲阳涧磁村的窑外,多在今山西境内,如平定窑、阳城定窑、介休窑。此外还有四川的彭县窑也烧定窑风格的白瓷器。

二、历史概况根据全国各地晚唐五代至金的纪年墓葬、塔葬及带年号款的器物,将定窑瓷器分为五段。1、第一期

第一阶段是南北朝到唐代早期,这阶段定窑的主要产品是北方青瓷,到了这一阶段末期,黄釉粗灰胎瓷其成为主流。唐五代定窑白釉碗2、第二期第二阶段是唐代中期,这一阶段,定窑出现粗白瓷,烧造方法出现支烧,器形以饼足尖唇碗居多,胎色灰白,多施化妆土。

黄釉瓷仍在声场,但数量明显减少。3、第三期第三阶段是唐代晚期到北宋早期,这一阶段是定窑白瓷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定窑出现大量的细白瓷,胎骨洁白细腻坚致,器形开始多样化,器壁变薄,匣钵垫烧为主流生产方式,烧造气氛多以还原焰为主,故釉色白中泛青,从瓷质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定瓷的质量最高。4、第四期第四阶段从北宋中期到北宋晚期,是定窑的全面发展期,这时期定窑出现刻划花装饰手法并成为主流,定窑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覆烧法出现,并大规模应用,但是瓷质,火温较前期有所下降,烧成气氛多为氧化焰,故釉色白中泛黄,这时期,定窑的色釉瓷器继续发展,酱色釉和黑色釉白瓷继续生产,数量较之前增多。5、第五期第五阶段从北宋晚期到金代,这一时期定窑高质量瓷土趋于枯竭,瓷质进一步下降,覆烧法继续沿用,但是也出现了涩圈垫烧的新方法,这时期借鉴于定州缂丝艺术的印花法广泛应用,并取代了之前刻划花的主流地位,同时因为白瓷土的枯竭,定窑出现了一些施加化妆土的剔花作品,应归为磁州窑系

6、第六期第六阶段从元代到明早期,这时期是定窑的衰落期,细白瓷基本已经不见,多是粗瓷三、烧制工艺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已经掌握了烧制精白瓷的工艺技术,开始大量生产高品质的白瓷。此时的产品胎体洁白坚致,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及釉面质量虽然仍不够稳定,但光亮莹润、釉色洁白者已占多数。晚唐五代定窑瓷器的覆盖面非常广不仅国内南北方均有出土,还作为外贸商品远销国外。除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之外,精美的定瓷还一度被宫廷看中,承烧带有贡瓷性质的“官”、“新官”款瓷器。因此,可以说晚唐、五代是定窑烧瓷历史中的第一个高峰。

晚唐五代定窑生产的白瓷在釉色、造型以及工艺等方面都与邢窑非常相似。邢窑烧瓷早于定窑定窑烧瓷的第一个高峰——晚唐至五代

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已经掌握了烧制精白瓷的工艺技术,开始大量生产高品质的白瓷。此时的产品胎体洁白坚致,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及釉面质量虽然仍不够稳定,但光亮莹润、釉色洁白者已占多数。晚唐五代定窑瓷器的覆盖面非常广不仅国内南北方均有出土,还作为外贸商品远销国外。除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之外,精美的定瓷还一度被宫廷看中,承烧带有贡瓷性质的“官”、“新官”款瓷器。因此,可以说晚唐、五代是定窑烧瓷历史中的第一个高峰。位于河北临城、内丘的邢窑早在唐代就以“类银”、“类雪”的白瓷闻名于世,而曲阳定窑到北宋时期才以刻花、印花白瓷享誉天下。定窑的胎土经过精心淘洗,“土脉细,色白而滋润”,器物上都不施化妆土,成一种自然的胎白色,这种胎白色是宋代其他窑场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施了黑釉和酱色釉的定窑器,其深沉的釉色与洁白细腻的胎色相映成辉,十分难得。

定窑的白釉略带牙黄色,习惯上称为“象牙白”,釉面往往有流淌痕,俗称“泪痕”。“泪痕”始见于五代定窑白瓷上,这种“泪痕”和牙黄色釉成为宋、金定窑的基本特点。“泪痕”是施釉时釉往下流淌留下的痕迹,所以大多集中在器物的一侧。定窑施釉的坯胎不是晾得很干,所以圈足处常留有手握时指甲的划痕,“泪痕”应在指甲痕的相对处。定窑的釉层不厚,釉面匀净,胎壁上的修坯痕清晰可见。

从定窑的装烧工艺看,有垫烧(含三岔形支钉烧法)、匣钵正烧法、漏斗状匣钵法(覆烧器物产生)、支圈匣钵覆烧法、叠烧法等几种不同的主要烧造方法

,而覆烧工艺更是首创。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这就是覆烧方法为什么得到普遍推广的主要原因。

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四、烧造品种定窑传世的作品极其丰富,造型多种多样,常见的以小件为多,大件也不小。河北定县宋代塔基出土有一件定瓷龙头净瓶,高达60厘米,就是一件难得的大件定窑器。定窑的常见器形有花瓶、壶、罐、盘、碗、杯、杯托、洗、匜、

盂、盒、炉、枕和玩具等。即使是同一类器型,形式也多种多样。现简单介绍如下:

花瓶

形式很多。有小口,细颈,丰肩,肩下渐渐收敛至脚微撇,圈足,俗称梅瓶;有板口,细长直颈,颈至腹渐丰,高圈足的,曰鹅颈瓶;有直颈,圆腹,圈足的曰天球瓶;有撇口、扼颈,颈下渐渐扩大的曰渔蒌瓶;有口微撇,短直颈,丰腹的圈足瓶;有细长颈,颈中部有一扁圆鼓起,肩部带流,有的流带盖,也有浮雕一龙首为流,身细长,腹至脚渐收的曰净瓶。

罐类

有直口,短颈,丰肩的荷叶形盖罐;有方形,鼓身,其肩对称浮雕兽面含环耳的平盖罐。

盘类

有撇口,浅腹,矮圈足盘;有敞口,折腰,以下渐渐收敛的小圈足盘;有撇口,壁与底弧度较小的大平底盘;有板缘口,深腹的圈足盘。

碗类有撇口,深腹的小圈足碗;有敞口,深腹的圈足碗;有敞口,浅腹,其壁微直的矮圈足碗。盘、碗均有圆口与葵花口之分。

杯类有敞口,深腹的圈足杯;有撇口,口至足渐渐收敛,其壁微直的圈足杯。

壶类有杯形口,短颈,半圆腹,肩上有流,口缘下至身中部有扁条形把,圈足的带盖壶、袍袱式把壶、皮囊壶和瓜棱盖壶等。

盒类其形状也有多种。有四方形、扁圆形、石榴形、桃形、竹筒形;还有高身,身带弦纹,扁圆纽,圈足;另外还有一种高身,盖顶圆纽的高圈足盒。数量也不少。

炉类有敛口、丰腹的高圈足炉,分有耳和无耳。有撇口,其壁底渐渐收,椭圆形底,五足的带盖薰炉。

敞口,深腹,矮圈足,口缘有流,流呈卷舌状,流下至身之间一小环相连接。

喇叭形撇口,矮颈,扁腹,圈足。还有圆腹的。

洗类

有方形和长方形,其口多为板缘。常见圆形洗最多。

枕类

孩儿枕最为名贵。还有腰形枕和长方形枕等多种。此凤首壶,造型古拙,大器,通体施白釉,釉白如脂,釉水亮丽,胎釉结合紧密宋定窑白釉凤首壶宋定窑婴儿枕,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叠,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宋定窑孩儿枕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白釉刻花折腰碗白釉刻花折腰碗,高5.5cm,口径16.8cm,足径9.4cm。碗敞口,浅式,斜腹,近底处内折。通体白釉,口部镶铜。碗内、外壁及里心划刻莲花、莲叶纹。此碗白釉纯净,所饰莲花线条自然流畅。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高22cm,口径5.5cm,足径6.4cm。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六、主要特征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