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金北宋元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唐朝时,契丹逐步发展起来。2.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1.起源一、辽朝——契丹族(916-1125)3.统治政策(1)南北面官制材料一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契丹]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〇材料二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官吏来源负责区域中央机构地方官制北面官契丹人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北南枢密院(行政)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检查)北南宰相府沿用部族制南面官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仿唐州县制辽代根据不同社会发展状况而设置的两套统治机构。辽建国后,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故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故称北面官。北面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账、部族、属国之事。3.统治政策(2)四时捺钵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序》辽代的政治制度之一。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在捺钵与南北面大臣商议国事。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4.对外交往: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频繁。二、西夏——党项族(1038-1227)1.起源——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统治政策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辽(契丹)北宋西夏两套官称“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卷四八仿北宋建制一套制度两种称谓蕃号汉号乌珠皇帝乌尼太后宁令大王领乌枢密三、金朝——女真族(1115-1234)1.起源——女真族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起源于3000年前,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从建立到迁都(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2.从建立到迁都(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课堂探究】金朝的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①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汉化改革。②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东北,不便于统治。③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更恶劣。……3.统治政策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1)内容: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以郡县制建置进行管理,将过去领兵打仗的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克,改革为受封的地方领地、领户之长。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2)特点:猛安谋克与地域性的村寨结合起来,形成了地方政权的雏形,由地缘政权代替了血缘的氏族组织。(3)效果: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军民合一(军户)兼具行政职能世袭特权猛安谋克社会组织地方行政制度军事单位4.从鼎盛到衰落(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完颜雍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金史·章宗纪》(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金世宗完颜雍第五位皇帝四、元朝——蒙古族(1271-1368)1.民族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统一原因(1)客观:12世纪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结束战争、实现统一;(2)主观:铁木真意志坚强、机敏果敢,感悟到只有草原统一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西辽西夏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蒙古金大理1253年,受降吐蕃灭大理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政权吐蕃1215年,攻克金中都1234年,灭金2.完成统一(1)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示意图◎忽必烈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周易·乾篇》(2)统一进程: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元朝形势图(1330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朝疆域图世界史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那么如此广阔的地域,元朝是怎样统治的呢?3.统治政策(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3)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4)文化:创制蒙古文字。◎元代急递铺令牌◎元朝驿道图元朝地方行政体系在中央制度上,元基本上学习和借鉴唐宋制度,仿汉制,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为最高监察和军事机关。元朝中央行政体系元朝一省二院制措施: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2.二院:枢密院分管军事、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影响:元朝后期,元朝相权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对边疆的治理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是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行省制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1)山川形便: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面。(2)犬牙交错: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不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等)。【知识拓展】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必背:行省制的历史意义行省制度极大地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4.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元朝对不同民族采取了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5.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包括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南部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四等人制(1)目的:统治者为保障自己的统治力量,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2)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6.元朝的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2)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渐与汉族相融合。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368年8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