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1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2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3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4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所取代的()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3.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为主要标志,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新认识。4.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5.“()、()”,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任务。6.实践()、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实践的()。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8.简单、交换9.商品、流通10.生产资料、可变二、单选题1.关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有()。A.社会革命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B.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C.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D.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2.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3.()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A.跨国公司B.世贸组织C.金融国际化D.商品流通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D.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6.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意识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7.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的作用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D.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8.辩证思维把握和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来对待它,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去把握它B.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C.没有远大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远大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D.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现实工作,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9.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A.可以完全克服B.不可能克服C.有可能克服D.可以克服12.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13.国家的实质是()。A.阶级调和的机关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C.正义、公正的社会组织D.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1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产业资本16.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人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2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质上是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A.感觉论B.反映论C.经验论D.实践论2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巴黎公社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4.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26.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2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C.尊重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28.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都是由:()。A.使用价值构成的B.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剩余价值构成的29.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A.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B.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C.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D.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3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CD.可知性三、多选题1.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将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独断论D.主观论E.客观论3.实现共产主义不是()。A.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B.人类最伟大的事业C.幻想D.不可实现的迷梦E.乌托邦4.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E.新事物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5.“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说明资本主义的工资()。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等于工人创造的新价值D.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E.工资是不可以理解的现象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制约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7.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C.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D.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E.新的生产关系总会适合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会不适合生产力发展8.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蓬勃发展()。A.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B.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C.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D.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心E.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竞争D.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E.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1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虽暂时避免了金融秩序崩溃,但对推动经济复苏效果有限,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B.福利风险增加C.债务负担沉重D.社会矛盾缓解E.国际形象丑陋11.2、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实践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的精辟论述有()。A.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C.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发展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E.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13.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这说明A.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B.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C.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D.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E.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暴力革命14.关于历史人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人物是一定社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代表人物B.历史人物有时也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C.有的历史人物属于杰出人物D.有的历史人物阻碍历史的前进E.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机制E.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1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机械相加的过程B.永远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的过程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E.真理和谬误不断斗争的过程17.下列哪些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或行为()。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18.“白马非马”的命题()。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E.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B.矛盾是不可调和的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E.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0.下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C.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当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运动的结果D.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E.资本主义新变化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四、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人民群众也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定力量。3.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少数精英人物愿望。()4.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5.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不断加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轮廓和基本特征的认识。()6.从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和过渡,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7.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8.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9.西方选举制度对政治人物的考察往往主要不是着眼于治国能力,而是选举能力,以博得选民好感并能胜选为标准。10.费尔巴哈将实践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11.认识开始于经验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1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社会财富的占有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13.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14.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15.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力是无限的。16.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7.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18.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19.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0.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3.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构建了分类分层有序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对条件成熟、难度不大的改革举措,要求加快推进、早见成效;对重大改革、尚不具备全面推进条件的,要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开;对情况复杂、牵涉面广、条件暂不成熟的,要求抓紧研究论证,尽早拿出改革方案。请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材料中司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合理性。(15分)

一、填空题1.经济领域、生产关系、生产力2.社会主义3.《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中国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主体基本结构7.(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8.9.10.二、单选题1.A2.B3.A4.B5.C6.A7.C8.D9.B10.D11.B12.C13.D14.A15.C16.B17.B18.D19.B20.A21.B22.D23.B24.A25.A26.B27.C28.A29.D30.C三、多选题1.ABCD2.AB3.CDE4.CDE5.ABD6.ABD7.ABCD8.ABCDE9.ABCDE10.ABC11.ABE12.ABCDE13.ABCD14.ABCDE15.ABCD16.BE17.ACE18.BD19.CDE20.ABCD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12.对13.对14.错15.错16.对17.对18.错19.对20.对五、简答题1.(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