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_第1页
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_第2页
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_第3页
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_第4页
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第二版〕原创

2017-02-03

张诚

又见田园

言我们的头脑中有一幅理想乡村生活画卷,画卷里中国乡村是一幅富饶、恬静、美丽的田园风景,就像欧美和日本的乡村、小镇。并且,它触手可及地就在我们身边,围绕着我们,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012年,在北大光华读书期间,我们写了一篇论文,关于当前中国乡村在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的模式探索。它是一个方法论,是关于乡村在不能偏安一隅地身处新型城镇化经济浪潮中,一种有理论、有产品、有规划、有盈利模型的商业模式方法论。这篇论文叫《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

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的城市规划课中我们就知道霍华德的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不要被里面那幅田园和居住区交织的漂亮平面规划图迷惑了,以为那是供设计师模仿设计手法的教科书,或许正是因为很多人只是想简单地模仿那张图,百年来我们的城市规划有非常多图面漂亮的规划方案,却并没有几个城市真正形成了那样的美丽风貌。只要详细往下翻阅那本书,你就会知道那不是一本城市规划设计表现手法的图集,而是一本城市建设的商业方案书和运营管理手册。一幅美好画卷的形成,不仅是一张图画,更重要的是商业方案和运营管理方案,或者说,城市建设更需要的是一本“操作手册”。《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就是一本操作手册,一本乡村建设的操作手册。今天我们试着提出并倡导的“新田园主义”,就是在《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的根底上,试图提出的中国当前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开展的一种实施导那么。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问题——二元就是指不同,这个不同形成的差距不仅是物质差距,更是文化差距。解决差距的主要方法是开展经济,而开展经济的主要路径是通过产业带动。那么,在乡村社会,什么样的产业可以并需要开展起来呢?在一定的通识范畴里,快速工业化时代的乡镇工业模式之后,乡村可以开展的产业选择不多,较有普遍性的只有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主要选择〔在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少数地方具备有特色的其他产业条件,如科技、加工业、贸易等,但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产业〕。农业开展带来的增加值是有限的,缺乏以覆盖乡村现代化所需要的本钱。而旅游业的消费主体是城市人,它的增加值大,因此,旅游业可作为驱动性的产业选择,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开展,一定程度地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用城市因素解决乡村问题。解决物质水平差距的方法,是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城乡互动。关于城乡互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搅合”在一起,在行为上让他们互相交织。我们理解的“人的城镇化”,不是上了楼就是城市人了,也不是解决了身份待遇就是城市人了,文化得以弥合,才是人的城市化。那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城乡互动。欧美、日本的美丽小镇,它的长成经历了百年的积淀。中国的乡村现代化,在现在的物质和文化的现实差距下,由乡村自行开展,要想呈现好的开展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具备良好的开展因子,所以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乡村社会在无序、无力和分散的思想下,在竭泽而渔中走向凋敝。从我们目前的环境来看,我们主张尝试用一种恰当的方法论经历这个过程,是否可以在当前环境下,用八年、十年或更多的时间,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联合政府和村民,以整体规划、开发、运营的方式参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开展。针对乡村建设的目标主体问题,有一些观点认为,“谁的乡村?乡村建设是解决农村人自身的需要?还是城市人的自嗨?”。我们认同和理解这些观点,也认为多年以后,乡村会呈现某种“自治”〔社会平衡条件下,内生力量形成后的有序开展〕。但今天,我们更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我们在这里提出的新田园主义的主要载体,就是田园小镇,而田园小镇的商业模式,就是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一、首先企业化承接农业。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防止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开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开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根底性产业;二、规划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综合旅游业,也可称之为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产生大的开展;三、在根底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也可以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综上,田园综合体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开展模式。基于企业化运作的特征和为了形成一种可提炼的模式考虑,田园综合体里的三个产业〔农业、文旅、地产〕应以如下思想作为指导原那么。农业要做三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组合中需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此外还要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也就是说,即使是开发,那也是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并且更重要的是要附着管理和效劳,营造新社区。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是要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区,而是打造一个小镇本身,只是这个小镇有很多旅游度假设施,小镇本身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价值。在城市综合体营建理论中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原那么,在田园综合体中同样适用。上述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模型,细分解为业态和规划模型。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在田园综合体的商业模式指导原那么中,对于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工程,强调有一半按照模块化共性内容作安排,而另一半那么应结合工程在地情况以个性化内容来开展。伴随过去几年实践中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尝试着提出“新田园主义十大主张”,用以倡导,并将在此思想框架指导下努力践行。这十大主张是:一、主张产业驱动和可复制:新田园主义强调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田园综合体商业模式来实现理想,是用旅游产业引导中国乡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二、主张对接三农:新田园主义鼓励与三农产生关联,积极促进产业和文化的开展,实现三农“富强美”的开展目标,包括各种可行的合作方式。三、主张城乡互动:新田园主义鼓励城市人来乡村消费、旅游、创业、生活和定居,带来经济和文化互动,促进交流与融合。四、主张教育和文化:新田园主义主张工程须包含教育和文化设施,须容纳、对接并开展社会公益事业;虽然工程强调商业模式,是商业工程,但也要带有社会企业目的,每个工程至少要有一局部业务作为社会企业目标,并力争将文化根植和建立于企业内部,提出“复兴田园,寻回初心”。五、主张乡朴美学:新田园主义认为美学是社会开展的文化内核,在美学上拒绝符号化、标签化和装饰主义,在乡村建设中反对浮夸的仿古中式风格等约定俗成的东西,新田园主义的美学观是洗尽铅华后的自然、天真,见素抱朴。六、主张开放与共建:新田园主义主张兼容并包、培养别人、联合开展,应是许多共建者参与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游客、员工共建的过程,所有人都共享快乐成果。七、主张与时俱进:新田园主义要营造的是现代田园生活,不是固守传统、保守复古。在可持续开展,人文和自然等理念的指导下,主张乡村现代化,也主张将传统田园生活与现代科技相对接。八、主张可持续开展:新田园主义主张遵循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经济上可持续盈利,当地人的生活可持续开展、成长。强调可持续的产业培育,方法上可持续、可循环,强调自然生态理念,包括风格、技术、运营和管理文化。九、主张营造新社区:新田园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哲学,这里说的人包括“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个人,而不是其中两个或一个人。新田园主义不止停留在建造物理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营造追求自然和人文主义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场所精神的社区。十、主张实践:新田园主义不能只停留在一番情怀、一篇理论,应结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可持续成功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开展实践,务实地作用于中国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从上面可以看出,新田园主义在田园综合体商业模式之外,还对城乡关系、乡村规划、农业、教育、建筑、社区文化提出主张,而所有的主张,都基于关心人自身、关心人与人的关系、关心人与环境的关系、鼓励人们勇于实践可持续的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开展。在新田园主义社区,人们之所以能够积极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参与共建着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正是在这个人本主义思想复兴的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它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未来的关系,表现为“发现自己、分享快乐、触摸自然、播种未来”的图景,在这幅画卷上,充满着阳光的色彩。田园综合体是通过一种商业模式,一种产品模型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目标。田园综合体正面临政策大力鼓励和乡村旅游市场迅猛开展两大历史性机遇,而在科技推动、人本主义复兴的今天,多元价值观的兴起,也给田园综合体在政策理念、商业理念、消费者理念方面带来极大的促进,也加快了这个模式的成功实现。加之田园综合体具备一种可持续经济的属性,将是中国乡村和小镇走向现代化,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开展的一种最好的模式选择。新田园主义,对社会而言,表现为一种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对消费者而言,表现为对田园生活和文化的倡导!

后记1.2016年6月,田园东方一行人和袈蓝建筑创始人邹迎晞、乡见设计创始人徐心怡〔新田园主义美学核心观点提出者〕探访北欧瑞典的于特耶纳小镇,被那里的自然和人文理念打动。老邹提出,我们的乡村和小镇事业,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围绕着一个价值观来开展。回程的飞机上,我就抓紧整理了一个新田园主义理论纲要初稿。2.我曾把这篇文稿发给同济大学童明、清华大学罗德胤、互联网大篷车周洲、果戈里书店于冰等几位在城市人居环境、乡村社会研究、创业投资、企业战略与社会人文领域非常敏锐的业内好友,请他们指导并征求修改意见。罗德胤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说这里讲了“新田园主义”,那人们一定会问那什么是“老田园主义”呢?这倒一下子把我们问住了。我们为什么起个名字叫“新田园主义”呢?是为了标新立异吗?我想,可能是为了承继霍华德“花园城市”的思想脉络、为了比对九十年代的“新城市主义”、为了总结与借鉴过往、为了区别于零星发生或仅仅停留在观点层面的其他一些类似方向的“主义”,最终是大胆开创一种独特而系统的方法论。3.十五年前,在实施松花江边一个老工业城市老区都市化更新的工程过程中,牵涉到城市水系和景观系统、老厂区更新、城市交通和居民区规划,我们写过一篇文稿叫“新城市主义八大主张”,其中借鉴美国九十年代“新城市主义”思想,提出了中国城市在产业更新、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营造人居活力幸福因子的“八大主张”。无论是“新城市主义八大主张”,还是“新田园主义十大主张”,我想,只要是围绕尊重自然、以人文本、和谐共生、积极进取的原那么,至于是几大主张,以及是否就是提及的这几个具体主张,都是需要大家的不断思考和讨论。4.在完成第二版修订时,尤瓦尔的新书《未来简史》正火。书中提到“科技已经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个人主义行将崩溃,权威也将从个人转向由算法构成的网络。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正逐渐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

看到这个骇人炽热的说法,一方面让正自以为是、高呼自由意志为代表的简单人文主义复兴的人们,情何以堪!另一方面,也让商业世界里对价值开展趋势和攫取世界的能力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在知识有限、情绪影响的情况下,未来已来却不可知,可知却不可控。这也让人感受到耕耘和运营为模式的商业逻辑的真切。以一套立足内外部资源、又能放进时间长河的“哲学”当作价值观,作为社会和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希望我们是那个传说中的优秀“物种”。想到这里,我们更加期待“新田园主义”这样的思想,智慧、宽广、宏达!5.在结识周其仁教授,并几次向他请教的过程中,我们知晓:从事乡村开展,必须理解乡土中国、城乡中国。开展中国城乡,要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把握政治和经济开展脉搏、洞察市场规律及开展趋势。做一名乡建从业者,必须真心投入,身体力行,切忌叶公好龙。当下,国家政策大好、改革思想百舸争流、乡村和三农领域正待好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