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1页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2页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3页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4页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一、財政平衡

財政平衡,是在一個預算年度內,財政收支在量上的對比關係。收支對比關係不外是三種情況:一是收支相等,即財政平衡;二是收大於支,稱為財政結餘;三是收小於支,稱為財政赤字。

1、財政平衡是指財政收入與支出在量上大體相等。2、財政平衡是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的統一。3、財政平衡是中央財政平衡與地方財政平衡的統一。

二、財政赤字與財政平衡等式

財政赤字,就一般意義而言,是指財政收入小於財政支出的差額,即:財政赤字=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財政收支的具體專案很多,在計算收支對比結果時,由於等式中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包括的內容不同,因此,財政赤字有不同的口徑。1、(硬)赤字=(經常收入+債務收入)-(經常支出+債務支出)2、(軟)赤字=經常收入-經常支出

在實踐中,我國赤字的統計口徑有時採用第一種,有時採用第二種。1950年我國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和1981年發行國庫券,在預算上不把公債收入列為正常收入,而1954年發行經濟建設公債、1980-1993年一直把發行公債收入列為正常收入。

三、我國的財政赤字和國際比較四、財政赤字與社會總量平衡的關係五、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及其經濟效應1、債務化融資2、貨幣化融資七、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

積極財政政策實質上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這是中國政府針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內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等新問題。審時度勢、及時果斷做出的重大決策。

項懷誠(2002年)曾用“政治智慧”解釋“積極”兩字的由來:在先後於1997年9月召升的黨“十五大”和1998年3月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次會議確定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不久,一下子改弦更張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人們很可能一時難以接受。出於避免引致不必要震盪的考慮,便採用了其本意在於擴張需求的所謂積極財政政策的模糊說法。所以,就其含義而言,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代名詞。

陳共(2003年)在《積極財政政策及其財政風險》一書的“前言”中指出,“積極財政政策”不是一個學術名詞,而是一種政策的命名。

縱觀世界各國凡是實現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也不是直接以擴張性財政政策命名,而是以政策的內涵或者政策目標來命名的。例如,美國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是以“新政”命名,他的含義是打破傳統的預算平衡觀念,實行赤字政策;60年代甘迺迪一詹森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是以政策目標命名.名之曰“增長性”財政政策。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的所謂“積極”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指全面啟動各種財政手段積極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二是同過去財政政策的消極被動的局面相對而言,現在的財政政策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首先在泰國爆發,迅速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股市暴躍,匯率下降,生產停滯,經濟出現負增長,泡沫經濟破滅。亞洲金融風暴很決波及香港,拉美、大洋洲、獨聯體諸國及東歐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998年,中國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明顯加深,長期以來盲目建設帶來的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矛盾,在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利國內市場約束雙重因素作用下.更加突出地顯現出來,內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資增長乏力,經濟增長速度回落,中國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從中國財政改革和發展的情況來看,當時已基本具備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條件:

1、自1994年分稅制財政改革後,經過幾年的完善,已經初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財政體制框架。

2.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財政實力增強。財政收入從1993年的4349億元增長到1997年的8651.1億元,4年時間翻了近一番。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下降的趨勢開始扭轉,1995年為10.7%,1996年開始回升,1997年繼續上升達到11.6%。如果將預算外資金、社會保障資金統一納入預算管理,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還會提高。3.國債發行尚有較大空間。1997年,我國國債餘額為6074.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2%,大大低於世界30%—50%的一般水準。而且,國債餘額占私人部門金融資產的比例不到6%,表明國民認債能力較強。

4.從償債壓力和債務依存度看,1997年國債實際發行2400多億元,占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的26.8%,在中央財政支出總額中占一半左右,債務依存度較高。但國債規模的確定不能只看國債本身,要和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聯繫起來考慮,要從國民收入分配狀況和信貸狀況的角度加以綜合考察。如果國民收入是超分配.信貸是貸差,發債空間就不大;如果國民收入沒有超分配,信貸是存差,甚至有較大存差,增發國債就有較大空間。如果國債累計的增長能夠被經濟發展所消化.那麼就可以認為國債規模在警戒線以內。1998年中國銀行存差高達9000多億元,財政收入連續5年平均增長近千億元,國內市場容量大,在未來20年國民經濟仍可保持5%—6%的增長速度。因此,從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財政狀況看,中國仍有一定的發債空間。

5.1997年中國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有0.8%,遠低於1979年3.4%的歷史最高水準。從歷史經驗看,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完全可以考慮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加大財政擴張力度。6.中國可動員的資金潛力很大。近幾年來,中國的總儲蓄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準,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兩倍,儲蓄率比固定資產投資率高6個百分點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對赤字的承受能力比其他許多國家更強。

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

1998年3月,在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朱鎔基總理提出了確保經濟增長,擴大國內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加強鐵路、公路、農田水利、市政、環保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建設,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

1998午6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的署名文章:《財政宏觀調控與啟動經濟增長》,提出轉變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並認為我國現階段不宜採取通過減稅刺激經濟的方法,而應適時適度地擴大財政舉債規模和財政支出,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出口,通過改革克服制約有效需求的體制和政策因素,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1998年8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將中央財政赤字調整為960億元,比上年擴大400億元,增發10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同時配套增加1000億元銀行貸款,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這標誌著積極財政政策正式啟動。

2004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明顯,並帶來煤炭、電力、石油、運輸供求緊張的局面。同時,糧價逐步攀升,帶動了居民消費價格的上升,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僅不利於控制面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而且易於形成逆向調節;不僅不利於減緩通貨膨脹的趨勢,而且易於加劇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程度。同時,考慮到中國經濟形勢並不是全面過熱,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許多薄弱環節和領域亟待加強。中國政府決定將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向趨於中性的穩健財政政策。

2004年5月27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貧大會閉幕式記者招待會應邀回答記者有關財政政策取向的提問時,首次提出了中國財政政策需要由擴張向比較中性過渡、採取鬆緊適度和有保有壓的財政政策、確保經濟健康發展的觀點。

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政策核心是鬆緊適度,著力協調,放眼長遠。具體說來,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十六個字。

控制赤字,就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適當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近期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大體保持在3000億元左右。調整結構,就是要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著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資金投向結構。

推進改革,就是轉變主要依靠國債專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原則,在繼續安排部分國債專案投資,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