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〇二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按考试要求规范答题。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即可。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学校围绕“青春·未来”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活动一:汲取奋斗力量】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完成1~5题。(10分,每小题2分)①青春因(磨砺/锻炼)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把梦想的种子撒在奋斗的土壤上,青春才能收获硕果累累的喜悦。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青年都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建勇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兢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②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青春的风采才会璀璨夺目;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青春的价值才能得到。从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到(高瞻远瞩/志存高远)的时代使命,从日常生活的尽职尽责到关键时刻的迎难而上,常怀忧国忧民之心,饱含爱国爱民之情,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就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③“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展现青春激昂的(风彩/风采),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励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广大青年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硕果累累(lěi) 土壤 刚建勇毅B.开拓(tuò) 关键 披荆斩兢C.璀璨(cuǐ) 攻坚克难 建功立业D.茁壮(zhuō) 砥励 添砖加瓦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磨砺高瞻远瞩风采 B.锻炼高瞻远瞩风彩C.锻炼志存高远风彩 D.磨砺志存高远风采3.在文中方框中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B.,、, C.、;; D.、、;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对其进行修改,以更符合语境。(2分)5.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瓦”是独体字。它第三笔的笔画是点。B.“劈波斩浪”“硕果累累”“迎难而上”三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C.第②段表达的观点与雷锋的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所揭示的道理基本一致。D.此文段告诉我们:青年人要心怀家国天下,勇担青春使命,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活动二:厚植爱国情怀】6.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激发爱国情感,让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焕发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力量。①也会保持对这面旗帜的敬畏之心,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这就是爱国情感的传递②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去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把14亿人民的爱国情感,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活动三:寻找人生灯塔】7.请选择下面两则材料中的任意一则材料,在文段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3分)【材料一】辽宁鞍钢集团的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自退伍转业以来,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还热衷于志愿服务,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达14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被称为“当代雷锋”。【材料二】丈夫癌症去世后,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筹建起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至今,已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我想改变一代人。”她身患十多种疾病,却甘愿做一名“燃灯校长”。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______。这些时代楷模,都是指引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人生灯塔。【活动四:赓续红色血脉】【文段一】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文段二】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8.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选段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3分)9.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请依据这两组文段,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哪些精神。(3分)【活动五:抒写鸿鹄志向】10.竹高千丈,云腾万里,少年须立志:有《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奋进昂扬;有李白《行路难》中①“______,______”的执着追求;有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豪迈;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②______”的热烈奔放;有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③______,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有《别云间》中“④______,灵旗空际看”的报国热血。(5分)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小题。(6分)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1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待旦。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1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4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7题。(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连之以羁絷②,编之以皂栈③,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④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⑤,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⑥。”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⑦。”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选自《庄子·马蹄》有删减)注释:①龁(he):啃,吃。②羁絷(zhi):马络头和马缰绳。③皂栈:马槽和马棚。④橛(jue)饰:马嚼子和马缨。⑤埴(zhi):黏土。⑥规、矩:圆规、角尺,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⑦钩、绳:钩弧、墨线,画曲线与画直线的两种工具。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安B.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C.我善治马 陈康肃公善射D.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马者 圆者中规B.马之千里者 连之以羁絷C.编之以皂栈 以刀劈狼首D.而后有鞭策之威 而伯乐不常有1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两处)。(2分)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17.托物寓意是文章写作中常用的技法。请从文章主旨角度,分析两文假托“马”所寄寓的情感。(4分)(三)请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完成第18~21题。(12分)【材料一】5月21日,是小满。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所说:“小满,江河渐满。”此时节,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在小满节气,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反倒是气温的快速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节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北方的干空气比南方的湿空气更容易被“加热”,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上升得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小满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的刺激,颗粒会更加饱满。(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材料二】立夏过了,小满姗姗而来。“满”,《说文解字》释为“盈溢”,引申义便是充满、饱和、足够。“小满”,便有“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意思。小满时节,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麦子由青转黄,再过十余日,滚滚的麦浪便会在天地间铺陈出一片金黄色。小满节气的农谚很多都是说麦子的,如“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唐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这样写麦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摘选自“新华网”,有删减)【材料三】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彦华表示,小满养生,应以健脾祛湿为主。小满是“湿”的开始,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风湿、水肿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好,就能祛除多余的湿气。此时可以多吃些红小豆、丝瓜、白扁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另外,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其实,适当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不过,要选择合适的运动,不宜太剧烈,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王彦华表示,初夏时节早晚仍会较凉,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也要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个别地区因气温升高而使用风扇、空调时,要注意使用方法。一般来说,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2℃,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时间关闭,应保持通风。“小满时节,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保证水分充足,代谢良好。”王彦华说,炎热天气,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单纯靠喝水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摘选自“人民网”,有删减)【材料四】小满拉开主汛期序幕全国雨季形势图注:华西地区(也称西南地区):是我国川、藏、滇、贵、渝等地的合称。18.阅读材料一可知,“小满”在中国南方和北方有许多不同之处,请补全下表。(3分)地域“小满”时天气农作物“小满”含义南方①______以水稻为主③______北方降雨量很小或无雨,气温快速上升②______指“小麦饱满程度”19.下面是同学们根据材料四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4月上旬至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会率先奏响我国汛期序曲,进入小满节气之后,降水进入全盛阶段。结论二:6月上旬至7月中旬,雨带也北移至长江流域,大名鼎鼎的梅雨季正当时。结论三: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地区进入多雨季,主雨带由北向南推进,降雨以东北三省为盛。结论四: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冷暖交汇主战场转移至华西,绵绵华西秋雨如火如荼。上面四个结论中,表述有误的是______(填序号),请阐明理由。(3分)20.有人对材料二里画波浪线的句子做了这样的批注: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满虽为自然之道,也是人生至理。请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21.请阅读材料三,向大家提三条健脾祛湿的建议。(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2~25题。(14分)密营童村①那天傍晚,她拨开洞口的矮树丛,小心翼翼地从密营里走出来,十分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已经很安全了,这才抱着一只水罐,紧贴着崖壁向溪边走去。②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而那条小溪,就在密营百步开外的地方。③快走到一半时,她突然站住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循声望去,她看到了一个影子把整个头探向了水面。猛然间它回过头去叫了一声。那声叫把她逗笑了,原来是一只狍子。④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上一粒粮食了,他也没有。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是,他不能只吃这些。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⑤这可真是天赐的美味,她边想边瞄准。突然,她看到一只小狍子从一旁草丛里走出来。小狍子太小了,一步三晃,它一定是那只孢子的孩子了。她心里顿时翻江倒海,慢慢把枪收了回来。⑥这当儿,“砰”的一声枪响,那只孢子应声倒下。小狍子慌乱地站在那里,声音凄切地呼唤倒在地上的妈妈。很快,一群人从对面坡上跑过来,一边跑着,一边兴奋地喊着。⑦这是敌人的声音,她一颗心又提了上来。他们把那只狍子和被吓坏了的小狍子捆在一起,头也不回地抬走了。⑧突然的那声枪响,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挣扎着身子,半晌才从地上坐起来。之后,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一寸一寸挪向洞口。⑨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他咬牙坚持着再次站稳之后,抬眼看见,她怀里抱着那只水罐,已经快要来到洞口了。⑩“你终于能走了……”她说。看到他正吃力地往洞口挪步,她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眼里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⑪他说:“我听到了枪响,到底怎么了?”“他们又来了。”少顷,她说。⑫他知道“他们”是谁。从上个冬天开始,敌人梳篦山林,封锁了每一个道路口,发现一处密营,就烧毁一处,妄想将抗联队伍一网打尽。抗联伤病员们无处藏身。为跳出敌人包围圈,两个月前,抗联队伍不得不翻山越岭走上西征的道路。⑬谁想,西征路上的第一仗,他腿部就中弹负伤了,无法跟着队伍一起西进了。不但他不能,就连她也不能了。后来,他们就到了这座密营。⑭为了让他尽快好起来,她必须经常离开密营,跑到山林深处,把一些老鸹眼树皮扒下来,熬成膏药,敷到他的伤口上。这种树皮,治疗枪伤效果很好。他的伤渐渐好了起来,可是话却越来越少了。她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⑮这天夜里,她梦见了那只小狍子,还有黑洞洞的枪口,看到那枪口,她一边着急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不要开枪,不要开枪,一边不管不顾地扑了过去……⑯他使劲拉了一下她的胳膊,把她拉醒了。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咱们去找部队吧!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的伤已经好了。我已经想好了,明天咱就走!”他的话很坚决。她望着他,不无担心地问道:“你真的能走?”他咬着牙,嘴里蹦出了一个字:“走!”⑰天要放亮的时候,她搀着一瘸一拐的他,终于离开了山缝里的那座密营,就这样一步一步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着,山林里到处充满了危险,两个人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队伍。⑱但是,到这时为止,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22.鲜活的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她”?请简要概括。(3分)23.动人的情节扣人心弦,第15段写“她”梦见小孢子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4分)24.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赏析两个画线句子。(4分)(1)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2)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25.阅读了助读资料卡后,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用真实名字更好,有同学则认为还是用“她”和“他”好。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3分)【助读资料卡】①密营是抗战时期一种特殊形态的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为保存实力、存放给养和救治伤员而建立的秘密营地。②文中“她”和“他”的原型分别是东北抗日联军英雄杨贵珍和宁满昌。三、写作(50分)26.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各种关联,因而与人交往就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中,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获得温暖与启迪,还可能会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二〇二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C(2分)2.D(2分)3.C(2分)4.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青春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2分)解析:病句系成分残缺,缺少宾语。故应在文末添加“升华”。5.A(2分)6.B(2分)7.示例一:“燃灯校长”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筹建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描绘着“我想改变一代人”的蓝图。(3分)示例二:“当代雷锋”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退伍后热衷于志愿服务,成立爱心团队,规模逐步壮大,“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凡人壮举感动了大家。解析:被仿句的句式为:人物美誉+人名+人物事迹+总结性成就8.《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飞夺泸定桥(3分)9.当代中学生应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解析:选段一讲述红军部队克服住地条件的艰难,不怕吃苦。选段二讲述红军队伍面对敌人坚持不懈地战斗,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故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10.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蓬舟吹去三山去③零落成泥碾作尘④毅魄归来日(5分。每空1分)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11.D(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项,“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思乡之情,想一夜之间快速回到家乡,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迅速越过关山、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而不是写“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1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分)(二)13.A(2分)14.C(2分)15.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2分)16.那陶土、树木的本性,难道要合乎圆规、短器、曲尺、墨线的要求吗?(3分)17.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无情的批判。乙文寄寓了作者对统治者轻视生民本性而过分干扰百姓生活的谴责之意。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马,蹄子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吃草饮水,这就是马的真性。等到伯乐出现,他说:“我擅长调教马。”给马络上笼头,套上足绊,又用绳索把马群纠集起来,编入马槽。这样,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使马忍受饥渴,快速奔驰,步伐整齐,前面有口衔饰物的灾患,后面有皮鞭竹策的威胁,这样,马就死掉大半了!陶工说:“我擅长烧制陶器,使圆的合乎圆规的标准,方的合乎矩器的规格。”木匠说:“我擅长削木,使曲的合乎曲尺的弯度,直的合乎墨线的直度。”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