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4张T)_第1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4张T)_第2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4张T)_第3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4张T)_第4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4张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吴均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感受文章描绘的美景。(重点)2.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品味文章骈散结合、简洁隽永的语言风格。(难点)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一基础文化知识积累二朗读释义整体感知三深入研讨领悟情感四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积累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他的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骈中带散,自成一格,被称为“吴均体”。著有《续齐谐记》《齐春秋》等,大多已亡佚。作者简介吴均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就曾在《与顾章书》中言:“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了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隐居的意愿。《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文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读到的不是当时的全文,而仅是其中的一段,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相对完整,不失为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文体知识骈文骈文是产生于魏晋、全盛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其在声韵上讲究平仄,音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在内容表达上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的话,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正字正音缥碧()泠泠作响()鸢飞()窥谷()轩邈()嘤嘤成韵()戾天()经纶()横柯()piâolíngyuānkuīxuānmiâoyīnglìlúnkē

朗读释义,整体感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风烟:指风和烟雾。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共色:同样的颜色。写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写出了天空的清朗明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因山峰高耸、空气明净从而产生的一种清澈透明、浑融一体的美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沆漂荡从,跟、随。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这两向不仅写出了江流随山形而曲折多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波漂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许:表示约数。独绝:独一无二。第一向点明了游览路线,后面两向概括了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奇山异水”点明这一游览行程中山水的总体特征,是文眼所在,在结构上统领全文。第一部分(①):交代了游览线路,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集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出下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缥碧:浅青色。“水皆缥碧”点明江水的色彩特征。“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之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直视无碍:可以直接看到底,毫无障碍。“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了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趣。“直视无碍”从人的观赏视角出发,从侧面烘托出江水澄澈、透明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急湍:湍急的水流。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以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水“急”的动态美。‘“甚箭”若奔”二词写出了“异水”猛浪狂奔的气势。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前文的“奇”字。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上,向上。互相轩迫: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子两岸山峦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显得生机勃勃,突出了山之“奇”,也增添了无限情趣。作者用多多数字,不仅描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象,也充分表达了欣赏风景时的深刻感受和对眼前这一派美好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鸢飞庆天:语出《诗经•大雅•旱施》.“套飞庆天,鱼跃于渊。”意为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四窺:看、看到。反:同“返”,返回。由景生情,因情明志,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一方面村托出山水的奇异、诱人之美,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显得昏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映,互相掩映。日:阳光。篇末四句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绘出了色调、光影的变化,起到了反复渲染的作用。既照应前文对“寒树”的描写,表现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的动感,再次为山水增添了奇异色彩,又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我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开篇两向,总揽经纬,悠然而止。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览路线,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集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出下文。第二部分(2-3):具体描绘“奇山异水”,先写水之“异”,再写水之“奇”。

深入研讨,领悟情感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飞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相应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①视觉:“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急、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賦予了它们生命和动感。“橫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反复渲染山之奇秀,表现出船随水流漂荡的动感,对比立意,相映成趣。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相应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②听觉:“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冷冷,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不绝“,组成了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想?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的?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安抚情绪、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由景而生的慨叹,是人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悦目、怡人这种感想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作者归隐林泉、享受自然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作者在劝说朱元思,不妨平息追名逐利之心,放下繁杂劳累的公务,一同来欣赏这大好的山川美景。4.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交融,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和寥寥几句表达观感的语句中,能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怀、高雅的志趣。我们可以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句中,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无车无挂的愜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了几句观感(“鸢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窺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摄人心魄的魅力,也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都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以及避世归隐、寄情山水的愿望。主旨归纳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作者在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含蓄地流露出归隐避世、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写法借鉴,学以致用1.层次清晰,描写有序。文章第①段开篇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点明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在交代了自己游览的路线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文章内容。第②、③段分别描写“异水”奇山”,由总到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第②段先写江水清澈,后写急流猛浪,一静一动,描写出“异水”的动人之态。第③段先从近处写目见之物,再从远处写耳闻之声,由静到动,由详到略。作者按照观察点的移动来描绘景物,显得有条不紊。2.骈散相间。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如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