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西藏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27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傍晚,狂风疾雨骤至,许多大树的树杈被折断,碎叶一地。

担心荷塘里刚进入盛期的荷花,急忙跑去看视。却见一池娇嫩的菡萏依然

,而且因了雨水的洗濯,更huàn()发了精神。

默立良久,悟出结论有三:地势低洼,处身谦卑;扎根深厚,众叶护卫;修身清净,不màn()不枝。

1、在括号中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焕蔓

B.唤蔓

C.焕曼

D.唤曼

2、文中加点字“骤”“濯”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zòuzhuó

B.zhòuzhuó

C.zòuzhóu

D.zhòuzhóu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强中干

B.孤芳自赏

C.亭亭玉立

D.鹤立鸡群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B.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理解、尊重与支持。C.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D.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软硬件技术升级,使人工智能取得阶段性进展。

5、下面语段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大钊先生说□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A.:“”,、,

B.:“。”,、

C.:“”,。,

D.:“。”!、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呐喊》《四世同堂》。

综合性学习。(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7、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藏香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之一,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请给上面的材料拟一则新闻标题。

(2)请你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出一种可行做法。

8、默写古诗文(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7分)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借“月”表达情思,“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人格。王维与月相伴,便有了“深林人不知,①

”(《竹里馆》);杜甫望月思乡,便有了“②

,③

”(《月夜忆舍弟》);陆游月明闲游,便有了“④

,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李白用月寄托深沉怀人之情,便有了“⑤

,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牧用月抒发历史兴亡之叹,便有了“⑦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苏轼用月勾勒月夜空灵之境,便有了“⑧

,⑨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名著阅读。(本题共2小题,4分)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此,他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选自《儒林外史》)

(1)选段中“他”是

(人名)。(1分)

(2)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他”?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分)

二、阅读(43分)

(一)(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吕京笏

①从国风好戏的爆火,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热潮……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国风屡屡“出圈”,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②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绎。那些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乐器、服饰、礼仪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了年轻人。

③最是文化韵流长,国风“出圈”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交融。技术助力文化表达,这正是国风在今天重获新生的重要原因。

④需要警惕的是,不少人将“国风”看作了“流量密码”,在急功近利心理的作祟下,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有的把关于屈原的电视剧拍得荒诞不经,有的披着国学班的外衣行传销之事……这样的“国风”都是空心、低质、无根的。

⑤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停留于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唯有精心制作、用心打磨,才能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智慧中国行》《非遗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

⑥值得嘉许的是,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国风,还能用自己的特长,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承与推广国风。95后彭静旋在法国街头弹古筝,引发了当地居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相关视频传到短视频平台后,也让更多国人感受到“音乐无国界”的魅力,峨眉武术传承人、1998年出生的凌云爆红网络后,顺利打入主流文化传播圈。这些鲜活的例子说明,年轻一代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未来可期。

⑦好的国风艺术,是能够自我生长的,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扎下根去,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的中华文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0、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风好戏、文创产品、传统服饰等的爆火,说明国风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B.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C.技术助力文化表达。“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以新形式让人们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D.创新先要守正。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是停留于表演层面的“伪‘国风’”。12、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13、本文引发我们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一部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推荐给你的同学看,并说明理由。(3分)

(二)(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磁石与树

尤今①有一天,10岁的女儿忽然满脸企盼地对我说道:“妈妈,我想看冰上溜滑舞。”我一口答应:“好啊!我去买票。”她嗫嚅地说:“我……我想要和朋友一起去看。”我吓了一跳,抬头看她。这个一直被我捧在掌心里的女孩儿,现在,居然想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了?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②那晚,她和朋友观舞归来后,一双大眼,静静发亮;一张小嘴、絮聒不休,快乐得像只在天空翱翔的小鸟。

③接着,陆陆续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她想和朋友去书局、去看戏、去聚餐……每回答应了,心里总有几分失落的感觉。对她来说,外面缤纷的世界,已变成了一块磁石;而和朋友一起探索的欲望,则像新田的一棵树,不断茁长。

④最近,她又想和朋友参加学校主办的教育观光团。许多孩子都有家长陪伴,可是,我无法请假陪她去。我实在放心不下,硬着心肠拒绝了。她低着头,眼里隐隐约约地闪出泪光。

⑤好友晓以大义:养育孩子,犹如放风筝。孩子小时,家长把长长的线连同小小的风筝,紧紧地攥在手里,孩子稍大,风筝便会脱手而出,直飞蓝天。当风筝随着风势越飞越高时,放风筝的人,一定要将手中的线一点一点地松开、松开、再松开、才能充分地享受到“收放自如”的乐趣。倘若放风筝者不明形势,一味死抓不放,那么,风筝必定会借着外在强劲的风势,努力挣脱企图拖住它的那只手,迅速地飞逝于遥远的天边,永不复返。

⑥另一名好友则道出了自己的经验:“女儿小时候常常站在椅子上,和我一起照镜子、父女俩脸靠脸地出现在镜子里的动人情景还历历在目,她却已飞蹿到与我齐肩了。过去,对于她所提出的许多看法和要求,我会直接说不;可是,现在,我却会说让我想想、可能对你、试试看吧、也许不坏。孩子已经长大,为了弥补出现于两代间那不可避免的代沟,为人父母的、当然也只有一步一步地向后退了。退了以后,大家都有个舒畅的呼吸空间,否则,剑拔弩张,两败俱伤啊!”

⑦当晚,回家以后,我问女儿:“你还想去玩吗?”她伸手搂住我的脖子,问:“妈妈,您放心让我出国吗?”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不放心,不过,如果你真的想去,我也不反对。”她脸上荡出了两个圆圆的酒窝,应道:“您既然担心,我就不去了!”说毕,亲我,黏糊糊的口水弄得我满脸都是。

⑧嘿嘿,有时,退让,居然也能奏奇效啊!

(选自《意林》,有删改)

14、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分)女儿提出要求“我”的心理和朋友去看冰上溜滑舞①②失落和朋友参加教育观光团③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一张小嘴,絮聒不休,快乐得像只在天空翱翔小鸟。

16、文中写到两位好友的教育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3分)17、文章的标题“磁石与树”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18.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放手……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三)(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丙]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④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⑤风雷,万马齐喑⑥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⑦、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一说为第二百二十首。⑤恃:依靠,依赖。⑥喑(yīn):沉默不语。⑦抖擞:振作,奋发。

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才实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3)上令封德彝举贤(4)安可诬一世之人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2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用“

”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3分)23、下列关于这三篇古诗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表述委婉,如“名马”;代称,如“其”“是”“之”都是指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丙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现,渴望冲破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D.这三篇古诗文都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都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三、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父母的恩情,同学之间的真情,陌生人的善意,成功的喜悦,大灾大难面前国家和社会的坚韧、从容、抗争,民族的优秀文化……记住该记住的,我们能从中理解生命,纯粹心灵,绵延岁月,成就人生。

请以“记住该记住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冰雪融化,草长莺飞,我们感受阳光的温度;嘘寒问暖,一日三餐,我们感受亲情的温度;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我们感受教育的温度……

一句谢谢,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这是你向世界传递的温度。

请以“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A2B3C4D5B

第一空:“李大钊先生说”后面是李大钊说的话,所以应该用冒号和前引号,表示引用。

第二空:“青年者,国家之魂”是李大钊的完整一句话,所以后面应该用句号和后引号来结束这句话。

第三空:“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和“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是两句独立的分句子,所以中间应该用逗号隔开。

第四空:“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中的“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应该用顿号。6D《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7、(1)藏香特色产业为人民致富;

(2)开办专门的非遗文化特色培训班8、①.明月来相照

②.露从今夜白③.月是故乡明④.从今若许闲乘月⑤.我寄愁心与明月⑥.随君直到夜郎西⑦.烟笼寒水月笼沙⑧.庭下如积水空明⑨.水中藻荇交横9、(1)严监生(2)神态描写刻画了其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10、国风屡屡出圈,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11D

12、例证法,用实例说明国风在年轻人中备受推崇。

13、中国诗词大会,让年轻人学习和热爱传统文化。14、①惊讶②和朋友去书局去看戏去聚餐③放心不下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女儿此时的心情以及她喋喋不休地的状态。

16、借他人之口,说明如何养育孩子的道理,不能一味地禁锢,孩子将孩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应当适时的将孩子放飞出去,让孩子去自由飞翔。

17、外面缤纷的世界是一块磁石,对小孩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孩子和朋友一起去探索,外面世界的欲望,就像一棵树一样,不断的成长,这个欲望也不断的变大

18、成长,要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孝敬父母,就是成长。19、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1)见,同“现”,显现;(2)临,面对;(3)举,推举;(4)安,怎么。

21、(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能跑千里的马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2)不是我不尽心推举贤才,只是现在没有奇才罢了

22、①.风雷②.

齐喑的万马

23A“名马”指的就是千里马。这是直称参考译文【乙】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24、参考例文

记住该记住的

乘火车旅行,很容易对祖国产生浓厚的情感。从哈尔滨出发,乘坐“高铁”,向西到齐齐哈尔,向东至牡丹江……一栋栋高楼大厦,一辆辆奔驰的汽车,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不断映入眼帘。同时,关于你们的故事,也伴我一路同行。

以前,我不懂你们。不懂“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满腔热血,不懂“林海雪原驱日寇”的爱国豪情,更不懂“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心中之志。

70年前的你们,于我来说很陌生。我不懂你们的情,不懂你们的志,更不懂你们的心……可渐渐的,在白山黑水的旅程中,我开始懂得了你们。

你们中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黄埔军校毕业的你,回到了故乡,驰骋于松花江两岸,令敌寇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哈尔滨也有一个以你名字命名的地方——尚志市;哈尔滨市区的一条主要街道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尚志大街。

你们中有“东北山林之王”杨靖宇。长期战斗在林海雪原中的你,是东北抗联的“将军”。1940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你连续战斗了五六天却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殉国,年仅35岁。敌人剖开你的遗体,发现胃里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

你们中有“碧血染将天地红”的赵一曼。不幸被捕的你,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屠刀,你留下遗言:“儿啊,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们中有将军,有战士,更有普通的百姓。你们的队伍那么强大,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你们的身躯又是那么脆弱,没有来得及看到胜利的曙光。

记往你们,感恩在心中徘徊!我怎能忘记,正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我们的国家!

记住你们,激情在心中澎湃!我怎敢忘记,年轻的我们同样肩负着嘱托——接过你们手中的火炬!

你们,时刻铭记在我心!

语言也有温度

放下行李,家中便喧闹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