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内容提要一、抗生素概念二、抗生素历史三、抗生素作用机制四、抗生素分类五、抗生素抗菌机制及耐药机制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一、抗生素概念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含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效化学物质。现临床常见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化合物。

(顾名思义:由活生命体产生,能够抵抗或杀灭活性细胞化学物质)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二、抗生素历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观察,即普通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生长。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觉了能杀死致命细菌青霉菌1936年,磺胺临床应用开创了当代抗微生物化疗新纪元。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企业创造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最终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喹诺酮类药品出现。和其它抗菌药不一样,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影响。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三、抗生素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3.抑制细菌核酸合成4.损伤细菌细胞膜5.增强吞噬细胞功效抑菌杀菌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细菌结构与抗生素作用示意图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壁含有维持细菌正常外形功效,若出现缺损。则细菌便膨胀,变形、破裂、自溶而死亡。细胞壁主要结组成份为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与五肽相连N-乙酰胞壁酸(NAM)重复交连而成,其生物合成份为胞浆内、胞浆膜及胞浆膜外三个阶段。磷霉素、环丝氨酸可妨碍胞浆内粘肽前体N-乙酰胞壁酸形成;万古霉素和短杆霉素可抑制胞浆膜阶段粘肽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则对胞浆膜外粘肽交联过程含有阻断作用,能抑制转肽酶转肽作用;

结核分支杆菌细胞壁含结核环脂酸,异烟肼和乙硫异烟胺能抑制结核环酸合成酶,是细胞壁结核环脂酸降低,这些作用均能使细胞壁产生缺损。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2.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细菌核蛋白体为70s,有30s和50s亚基组成,不一样于真菌核细胞核蛋白体。后者为80s,有40s和60s亚基组成。一些抗生素对细菌核蛋白体含有高度选择性。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50s亚基结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均能与3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或中止细菌生长繁殖。(S为沉降系数,即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速度。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3.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利福平能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影响mRNA转录。灰黄酶素化学结构类似于鸟嘌呤,能进入DNA分子干扰

DNA合成。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4.损伤细菌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主要有类脂质和蛋白质分组成,含有半透膜性质,起着渗透屏障和运输物质作用。多粘菌素B能与细胞膜上磷脂结合。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类醇类结合,使细胞膜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加,造成菌体内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等主要物质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5.增强吞噬细胞功效头孢地嗪、亚胺培南能增强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四、抗生素分类:按化学结构分1、β-内酰胺类;2、四环类;3、氨基糖苷类;4、大环内酯类;5、其它类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Antibiotics)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理构象相同,竞争性阻断交联合成进而妨碍细菌细胞壁合成,造成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细胞壁生物合成示意图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阻断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三)

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1、青霉素类(Penocillins)

青霉素G青霉素X青霉素V青霉素F双氢青霉素F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青霉素N青霉素K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缺点: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窄及过敏反应半合成青霉素类分类: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2-1.耐酸青霉素

阿度西林非奈西林丙匹西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2-2、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萘夫西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2-3、苯唑西林系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美西林

匹美西林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2-3、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N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

哌拉西林阿帕西林美洛西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替莫西林福米西林匹氨西林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2-4、头孢菌素类(一)、天然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是从青霉菌近源头孢菌属(Cephalosporium)真菌中分离出含有

-内酰胺环并氢化噻嗪环抗生素,天然头孢菌素有三种化合物,即头孢菌素C、N和P。头孢菌素P抗菌活性中等,但耐药性强。头孢菌素N抗菌活性较低,而头孢菌素C抗菌谱广、毒性较小。但因为抗菌活性与其半合成头孢菌素活性无法比拟,所以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应用。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噻啶(Cefaloridine)头孢匹林(Cephapirin)头孢噻吩(Cefaloth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二)、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第一代头孢菌素虽耐青霉素酶,但不耐ß-内酰胺酶,主要因为耐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球菌感染。

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头孢拉定(Cefradinel)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尼西(Cefonicid)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丙烯(Cefprozil)

头孢雷特(Ceforanide)头孢替坦(Cefotatan)氯碳头孢(Loracarbef)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二代头孢菌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化学结构上没有显著区分,但对多数ß-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为第一代强,但抗革兰氏阳性则较第一代低。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唑肟(Ceftizo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他啶(Ceftazidime)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噻腾(Ceftibuten)头孢地尼(Cefdinir)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proxetil)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活性强,但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比第一代差,个别药品抗铜绿假单胞杆菌活性较强。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其侧链化学结构上含有显著特征,以2-氨基噻唑-α-甲氧亚胺基乙酰基居多,因为亚胺基双键引入,使其含有顺反异构,顺式体侧链个别与ß-内酰胺环靠近,所以含有对多数ß-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性,而反式体侧链个别与ß-内酰胺环距离较远,对ß-内酰胺酶多不稳定性。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Cefpirom)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唑兰(Cefozopran)头孢瑟利(Cefoselis)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第四代头孢菌素在化学结构上特征为在7位连有优异第三代头孢菌素共有2-氨基噻唑-α-甲氧亚胺基乙酰基侧链和3位存在季胺基团。其季胺基团与分子中羧基形成内盐。含有较低ß-内酰胺酶亲和性与诱导性,可经过革兰阴性菌外膜孔道快速扩散到细菌周质并维持高浓度,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协力强。所以其抗菌活性更强,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而且对ß-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酶和染色体酶稳定,穿透力高。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2-5、氧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2-6、青霉烷砜类舒巴坦Sulbactam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2-7、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替吉莫南卡芦莫南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四环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Antibiotics)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干燥条件下固体都比较稳定,但遇日光可变色。在酸性及碱性条件都不够稳定,易发生水解。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1.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四环素类主要经过抑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长。四环素类与30S细菌核糖体亚单位结合,破坏tRNA和RNA之间密码子-反密码子反应,因而阻止了氨酰-tRNA与核糖体受体A位点结合,抑制细菌生长,所以是广谱抗生素。因为四环素长久使用,已发觉了耐四环素细菌。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性主要是因为抗性造成。原敏感均取得抗性基因后就形成耐药菌,这种抗性基因存在与质粒或易位子中。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细菌所产生含有氨基糖苷结构抗生素。分类:链霉素(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

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KanamycinanditsDerivatives)

庆大霉素C及其衍生物(GentamicinanditsDerivatives)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氨基糖苷类抗菌机制及耐药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而展现杀菌作用。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1.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使其不能形成30S始动复合物;

2.引发识别三联密码错误:

3.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了蛋白质合成始动;

4.抑制肽链延长,并使第1个tRNA自核蛋白体脱落,肽链中氨基酸次序排错,造成错误蛋白质合成;

5.抑制70S复合物解离,使核蛋白循环不能继续进行。经过产生灭活酶改变氨基糖苷类结构,使其失去抗菌活性,或经过改变细菌膜通透性而发生非特异性耐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Antibiotics)抗生素分类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分类:红霉素及其衍生物(ErythromycinanditsDerivatives)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氟红霉素(Flurithromycin)

阿齐霉素Azithromycin

麦迪霉素及其衍生物(Me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