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目

Contents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一)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开始呼唤改革政治上:清末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2)过程:①加设经济特科

戊戌变法失败后,1898年

戊戌变法期间

2

)

所有考试悉照旧制。帮1901年

新政期间:至此,科举制最终废除。科举教育

学堂教育官令书掌(二)选官制度改革新政期间1.官制改革①总理衙门—

—外务部:②设立新部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

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1904年

2.选官制改革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变革选官制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科举选官

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学堂选官与科举制结合本?g▲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初名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思考: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生、赴美留学毕业生还需要参加科举吗?

他们能否做官?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

…………

………………●……1、

依据: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以考试为主,②建立考试院,③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

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3、作用: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影响深远.4、局限:只停留在纸面上君主时代可以不用考试,共和

时代考试是万不可少的。故兄

弟想于三权之外,加多一个考

试……中国也有宪法,

一个是考试权,

一个是弹劾权。——孙中山关于“五权宪法”

的演说(1921年)监

察院法

院司

院行

院(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新探索——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南京临时政府

思考: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特点特

点:吸收科举制有益成分,又借鉴西方文官考试制度见得各国宪法只有三权,还是很不完……任用官吏,在下

空“五权宪法”框架中华民国政府立1、方式:考试和甄别2、建立标志: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

的颁布3、作用:①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

代文官制度转变;文官普通考试之科目如下:

一国文;二历史;三地理;四笔算;五法学通论;六经济学。——《文官考试法草案》

(1913)②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

稳定性。4、

弊端:女子不得参加考试①以立法形式实施;②男女参政权不平等;③选拔措施多样,科目广泛;

④考试和资历并重。措施

对象民国男子年满考试

21岁,女子不得参加已在文官职

甄别

位的工作者考试类型/选拔方式文官高等/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二)北洋政府的逐渐转型——考试、甄别制度思考:结合《文官考试法草案》归纳这一时期选官制度主管部门政事堂铨叙局检验文凭、经历、

成绩、学识与经验北洋政府时期的特点?▲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甄别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

依法律经过考试院考选

铨叙(甄别

)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928年)考试院三孔门楼,中门上悬“为国求贤”

四字题额,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入此门来,莫作升官发财思想;出此门去,要有修己安人工夫。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

。——《公务员任用法》(1933)(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最终确立——公务员制度思考: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这一时期文官制度具有哪些特点?①中西合璧②考试选拔为主③实现孙中山主张④立法形式确立⑤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公平评价:南京国民政府1、建立条件:①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②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精华2、建立考试机关——考试院法律——1929年《考试法》①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②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③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发

发展与成熟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1、依据: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以考试为主,②建立考试院,③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

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

运行机制3、作用: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影响深远4

:只停留在纸面上1、方式:考试和甄别2、建立标志: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3、作用:①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

文官制度转变;②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弊端:女子不得参加考试1

:①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②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为基础

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精华2、建立考试机关——考试院法律——1929年《考试法》3、特点:①中西合璧②考试选拔为主③实现孙中山主张④立法形式确立⑤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

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

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一)概念(二)公务员制度1、

确立: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

内容: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的办法,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3、特征:报考公务员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录用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4、

意义

: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一)干部制度1、

历程(1)建立: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2)发展

:后来又建立了统一领导、统一管

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3)完善:改革开放后。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废止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2、意

义: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

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

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废旧立新新陈代谢崭新特色晚清政府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1840—1912)废科举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考试选官(1912.3—1928)(1927—1949)考试(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制度甄别(1949—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干部管理制度阶段时间内容及变化特点晚清1840-1912废科举,学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