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_第1页
2.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_第2页
2.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_第3页
2.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_第4页
2.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2024年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课程标准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其辐射功能。学科素养要求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功能。2.区域认知:结合案例,分析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及其所形成的城市体系。3.人地协调观:综合分析区域城市群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已有资料,调查周边的城市,对解决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城镇

体系框架大概念辨析大都市:一个国家定义的大城市。主要以三个标准来衡量。一是人口规模,不同国家对此的定义不一样。二是行政等级,大都市通常具有较高的行政等级,如首都。三是城市功能。相对于一般城市,大都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区域影响力,往往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教文化的窗口、国际交往的中心。区域空间组织:依靠经济机制、行政机制、社会文化交流机制等导致的区域之间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关联的网络。城市辐射功能: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的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的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0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01区域空间结构02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一)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2)组成

角度组成从经济学的角度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从城乡的角度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3)点轴开发形式: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延轴线集聚,形成

新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一)区域空间结构阶段一: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人才集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阶段二: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阶段三: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以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一)区域空间结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总体规划提出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一主、两轴、四翼”:以中心城为主体,强化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十字形”功能轴引导,形成以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为支撑的主城区,承载上海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多廊、多核、多圈”:强化沿江、沿湾、沪宁、沪杭、沪湖等重点发展廊道,培育功能集聚的重点发展城镇,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的城镇圈,实现区域协同、空间优化和城乡统筹(一)区域空间结构上海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沿海城市发展带沿江城市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图5:长三角城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二)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周围地区要素的流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区域城市发展的依托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市场、土地等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2)特点:①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如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②有些城市具备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如省会城市。(二)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3)城市的辐射功能①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②影响因素:城市辐射功能辐射功能强弱辐射能力大小城市规模等级城市功能影响城市腹地范围大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正相关)影响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发展条件优越,辐射范围大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城市辐射功能强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可通过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较远的城镇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辐射功能强人口因素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城市辐射功能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城市辐射功能越强政策因素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辐射功能增强距离与中心城市距离越近,辐射作用越强城市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二)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①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二)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②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城”0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01区域空间结构02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集聚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大都市人流资本流物流信息流大都市人流资本流物流信息流(一)世界大都市的集聚作用集聚后期: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有限度阻碍因素凸显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利益下降集聚作用衰退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集聚超过一定规模集聚前期:思考城市集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一)世界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一)世界大都市的集聚作用思考城市集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或人口高度集中可以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促进周边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缺点: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混乱和生态恶化现象;集聚区域内一些居民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交通通勤时间长,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城市联系密切,交通量大,需增加城市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二)世界大都市的辐射作用(二)世界大都市的辐射作用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特色的产业产业转移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上海市嘉兴市(二)世界大都市的辐射作用世界城市群发展历史表明,中心世界城市群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城市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些地区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0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01区域空间结构02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一)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①地理位置优越——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交汇处;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中心。②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图2-4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示意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上海的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周边城市配套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对周边城市形成技术,信息溢出,对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起带动作用。(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注:图中字母代表汽车价值链中的总部、研发、制造、销售环节。例如:上海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都市核心功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引擎。强力拉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有明显带动作用。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世界各国驻中国城市的领事馆分布(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门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上海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金融服务功能图中出镜的有盘古银行上海分行、轮船招商局大楼、浦发银行、上海海关和上海市总工会等陆家嘴聚集的银行大楼(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上海建有众多的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广大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辐射(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三)发展城市群对我国的意义城市群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三)发展城市群对我国的意义①促进资源的快捷获取与高效配置;②劳动力分工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③促进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均等;④促进产业关联配套;⑤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发展城市群的目的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①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②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③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相互竞争;④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滞后;⑤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2022·山东地理)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右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真题研析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C考向1通过“城市辐射功能”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济南模拟)2005~2015年,郑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周边国家中心城市相邻边界方向上辐射范围呈缩小趋势,但缩小的速度明显下降。据此,完成1~2题。1.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因为郑州A.地理位置优越 B.制造业发达C.文化底蕴深厚 D.为区域政治中心2.2005~2015年,郑州与周边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其辐射带动作用A.减弱趋缓 B.减弱加快C.增强趋缓 D.增强加快考向预测AA考向2通过“城市的虹吸效应”考查“综合思维”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