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3.4.(1)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3.4.(1)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3.4.(1)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3.4.(1)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1情境导入2009年10月17日,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头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潜水服,在6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采用手势和书写板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候排放。海底会议的目的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对马尔代夫的影响是什么?问题1问题2课程标准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0102课标解读学习目标结合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运用图表,了解主要的温室气体及与温室效应的原理。运用图表,说出碳循环的主要环节、自然环境碳循环对温室气体的稳定作用。结合资料,说出人为碳排放对温室气体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录CONTENT01全球气候变化02温室气体及与温室效应03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04人为碳排放对碳循环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GlobalClimateChange目标1全球气候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20世纪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________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全球气温虽有________,但总体上呈现________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变暖波动上升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二氧化碳全球气候变化特征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特征时间限定: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因素思考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全球气候变化因素思考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波动上升上升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因素滑动平均气温是用于平滑气温数据、减少随机波动。例如:五天滑动平均气温就是5天的平均气温之和再除以5。全球气候变化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据此回答1~2题。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②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③植被大量减少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是(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D.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温室气体及与温室效应GreenhouseGasesandtheGreenhouseEffect目标2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________________,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____________,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水汽甲烷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工业革命以来的___________,使地球的温室效应___________

,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增强人类活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的多样性温室气体不单指二氧化碳,还包括水汽、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京都议定书》规定需要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大气层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图例:短波辐射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太阳温室效应与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温室效应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存在,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C,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C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再次射向地表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A.①增强 B.②减弱C.③减弱 D.④增强√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02=1)对全球气候变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022803530.550~200155氯氟烃00.000852.250~1023400~15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20.000290.000310.251202706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目标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__________过程调控。碳循环是指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水圈、___________以及岩石圈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构成的循环。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_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过程重新返回大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元素迁移大气圈碳循环碳循环生物圈转化光合作用呼吸和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相对稳定自然界碳循环维持温室气体稳定温室气体含量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固碳的主体是谁?固碳是什么?吸收二氧化碳还是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还是呼吸/分解作用?固碳能力强,指的是哪里的谁的什么作用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人为碳排放对碳循环的改变目标4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土地利用的变化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使用化石燃料改变土地利用森林砍伐和焚烧人为碳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含量农田开垦人为碳排放对碳循环的改变人类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过程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其余部分会在大气中___________,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人为碳排放对碳循环的改变海洋和陆地人为碳排放方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长期停留人为碳排放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的变化右图为“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2.此图可以说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很少跨越圈层界限C.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地循环之中√√人为碳排放对碳循环的改变巩固练习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甲、乙两图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不正确的是()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B.甲图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C.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巩固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D.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急剧下降下图为2011~2015年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