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数学必修3学问点一:算法初步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需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算法的特点:=1\*GB3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需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GB3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当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GB3③依次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起先,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精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GB3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肯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GB3⑤普遍性:许多详细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2: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1\*GB3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与文字说明来精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2\*GB3②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与其作用程序框名称功能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行少的。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须要输入、输出的位置。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须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推断框推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学习这部分学问的时候,要驾驭各个图形的形态、作用与运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运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推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推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推断框分两大类,一类推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推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推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特别简练清晰。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依次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1)依次结构:依次结构是最简洁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依次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ABAB指定的操作。(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推断依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行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行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推断结构可以有多个推断框。(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常常会出现从某处起先,依据肯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状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明显,循环结构中肯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GB3①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推断条件P是否成立,假如仍旧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A成立不成立P不成立P成立A=2\*GB3A成立不成立P不成立P成立A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留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须要条件结构来推断。因此,循环结构中肯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二:统计1:简洁随机抽样(1)总体和样本=1\*GB3①在统计学中,把探讨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GB3②把每个探讨对象叫做个体.=3\*GB3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4\*GB3④为了探讨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探讨,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洁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肯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洁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纳这种方法。(3)简洁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GB3①抽签法=2\*GB3②随机数表法=3\*GB3③计算机模拟法=3\*GB3③运用统计软件干脆抽取。在简洁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状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4)抽签法:=1\*GB3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2\*GB3②打算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3\*GB3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5)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依据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纳简洁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探讨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探讨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起先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假如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洁。更为重要的是,假如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协助变量可供运用,总体单元按协助变量的大小依次排队的话,运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3:分层抽样(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全部单位依据某种特征或标记(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纳简洁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终,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两种方法:=1\*GB3①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依据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2\*GB3②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依次整齐排列,最终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全部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分层标准:=1\*GB3①以调查所要分析和探讨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2\*GB3②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3\*GB3③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3)分层的比例问题:抽样比==1\*GB3①按比例分层抽样:依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2\*GB3②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特别少,此时采纳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特地探讨或进行相互比较。假如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须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复原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类别共同点各自特点相互关系适用范围简洁随机抽样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系统抽样将总体匀称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再起时部分抽样时采纳简洁随机抽样总体中的个数较多分成抽样经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各层抽样时采纳简洁随机抽样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4: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样本均值:(2)样本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假如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行避开的。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殊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的确反映了总体的信息。(3)众数:在样本数据中,频率分布最大值所对应的样本数据(可以是多个)。(4)中位数:在样本数据中,累计频率为1.5时所对应的样本数据值(只有一个)。留意:=1\*GB3①假如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2\*GB3②假如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3\*GB3③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的应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5: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盒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规律,它可以使我们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状况。详细步骤如下:第一步:求极差,即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其次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须要尝试、选择,力求有合适的组数,以能把数据的规律较清晰地呈现为准.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不利对数据规律的发觉.组数应与样本的容量有关,样本容量越大组数越多.一般来说,容量不超过100的组数在5至12之间.组距应最好“取整”,它与有关.留意:组数的“取舍”不依据四舍五入,而是当不是整数时,组数=[]+1.=2\*GB3②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上端的重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3\*GB3③总体密度曲线:总体密度曲线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半分比,它能给我们供应更加精细的信息。2:茎叶图: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指从茎旁边生长出来的数。例:例如: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抽查了地区内100名年龄为17.5~18岁的男生的体重状况,结果如下(单位:kg).56.569.56561.564.576716663.55666.56464.57658.559.563.5657074.57273.556677068.56455.572.566.557.565.5687175687657.56071.56268.562.56659.55769.57464.55963.564.567.5736861.5676863.558557266.574635965.562.569.5726055.57064.55864.575.568.564626470.55762.56565.558.567.570.5656971.57362586666.5706359.5试依据上述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对相应的总体分布作出估计.解:依据下列值的差(1)求最大值与最小计.在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76,最小值是55,极差是76-55=21.(2)确定组距与组数.假如将组距定为2,那么由21÷2=10.5,组数为11,这个组数适合的.于是组距为2,组数为11.(3)确定分点.依据本例中数据的特点,第1小组的起点可取为54.5,第1小组的终点可取为56.5,为了避开一个数据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造成重复计算,我们规定分组的区间是“左闭右开”的.这样,所得到的分组是[54.5,56.5),[56.5,58.5),…,[74.5,76.5).(4)列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累计频率[54.5,56.5)20.020.02[56.5,58.5)60.060.08[58.5,60.5)100.100.18[60.5,62.5)100.100.28[62.5,64.5)140.140.42[64.5,66.5)160.160.58[66.5,68.5)130.130.71[68.5,70.5)110.110.82[70.5,72.5)80.080.90[72.5,74.5)70.070.97[74.5,76.5)30.031.00合计1001.00(5)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如图2-2-3所示.连接频率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如图2-2-4所示.例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竞赛得分状况如下甲的得分:15,21,25,31,36,39,31,45,36,48,24,50,37;乙的得分:13,16,23,25,28,33,38,14,8,39,51.上述的数据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中间数字表示得分的十位数,两边数字分别表示两个人各场竞赛得分的个位数.图2-2-5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请依据上图对两名运动员的成果进行比较.从这个茎叶图上可以看出,甲运动员的得分状况是大致对称的,中位数是36;乙运动员的得分状况除一个特殊得格外,也大致对称,中位数是25.因此甲运动员发挥比较稳定,总体得分状况比乙好.用茎叶图表示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其一,从统计图上没有信息的损失,全部的信息都可以从这个茎叶图中得到;其二,茎叶图可以在竞赛时随时记录,便利记录与表示.但茎叶图只能表示两位的整数,虽然可以表示两个人以上的竞赛结果(或两个以上的记录),但没有两个记录表示得那么直观,清晰.6: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自变量取值肯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肯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交相关关系。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做回来分析。(1)回来直线:依据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假如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旁边,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的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来直线方程。假如这些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我们就成这两个变量呈正相关;若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则称这两个变量呈负相关。设已经得到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组数据:。。。。。。所要求的回来直线方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2)回来直线过。。。。。。的样本中心点三:概率1:随机事务的概率与概率的意义(1)必定事务:在条件S下,肯定会发生的事务,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定事务;(2)不行能事务:在条件S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务,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行能事务;(3)确定事务:必定事务和不行能事务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务;(4)随机事务: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务,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务;(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视察某一事务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务A出现的次数为事务A出现的频数;称事务A出现的比例为事务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务A,假如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务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务A的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分与联系:随机事务的频率,指此事务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肯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旁边摇摆,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摇摆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务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务的概率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定事务概率为1,不行能事务概率为0,因此0≤P(A)≤1(2)事务的包含、并事务、交事务、相等事务(3)若A∩B为不行能事务,即A∩B=,那么称事务A与事务B互斥;(4)若A∩B为不行能事务,A∪B为必定事务,那么称事务A与事务B互为对立事务;(5)当事务A与B互斥时,满意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务A与B为对立事务,则A∪B为必定事务,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6)互斥事务与对立事务的区分与联系,互斥事务是指事务A与事务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详细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GB3①事务A发生且事务B不发生;=2\*GB3②事务A不发生且事务B发生;=3\*GB3③事务A与事务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务是指事务A 与事务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