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

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1.B(A.“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错。原文是“其'兼爱’说

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可见大同理想不是

墨子提出的,文中是说兼爱学说是大同理想的绝唱。

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错。儒家的爱

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

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

D.“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扩大范围,

原文是“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

而吾国之国粹也“,被陈独秀称为“国粹"的是墨子的“兼爱”而非墨

子的思想。)

2.C(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

意义"错。结合原文“儒家的爱重'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

祸乱之源……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

等性问题的概念“,对比的目的在于证明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

的意识,不是为了证明其更具有进步意义。)

3.D(A.是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B.是孟子的仁政思想;C.是

庄子的顺应自然思想;D,是墨子的兼爱思想。)

4.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接着,

结合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证其隐含着平等观;第三从“爱无

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

5.(1)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利于形成

和谐的人际关系;(2)“兼爱”思想蕴含着平等意识,有利于形成民主、

平等的法治观念;(3)墨子的“非攻”,有助于形成热爱和平的思想;

(4)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厉行节约有教育意义;(5)墨子的忘我

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6)墨子是一个劳动者,

他参加劳动,对于劳动教育有意义。

6.C(景荣及其母亲是因为同情新媳妇身世悲苦而不计较她荒于

针线手艺。)

7.B(景荣的着装是一种伪装。)

8.①看见媳妇洒脱、熟练的劳作姿势心里生出了惊讶和激动;

②作为男子汉对媳妇的心疼和想要帮忙的豪情;

③想念媳妇又不直接说的羞涩;

④亲眼看见媳妇能干后心里的踏实。【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第一处简述父亲操劳的一生,凸显出父亲的担当和对胡景荣

生活态度与劳作习惯的影响;

②文中第二处是父亲留给景荣的遗训,体现朴素的做人品格和智

慧,呈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富有乡土人情味。

10.CEG11.A(前者为助词,相当于“然”,解释为"的样

子";后者为动词,往、到。)

12.D(根据原文,戴盈之是说减轻税率到十分之一,撤除关市

赋税,但现在还做不到;想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孟子

以攘鸡为喻,指出不合道义的事要赶快停止,不必等到明年。)

13.(1)假如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

是君子的行为。”(句意通顺1分,"日”"或”"是非"各1分。)

(2)齐宜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大王不要奇怪。大王问我,

我不敢不用实话回答。”(句意通顺1分,“色"、"曰”的主语省略、

“异”各1分。)

14.①卿分贵戚之卿和异姓之卿。

②前者在国君犯大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更立国君。

③后者在国君犯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离开。(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做官。《传》上

说:'孔子要是一连几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焦急不安;离开一个

国家,一定要带着见面礼〔以便和别国国君见面〕。'公明仪也说:'古

代的人一连几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士失掉官位,就

好像诸侯失去国家。"

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要推行仁政,齐楚两国却厌

恶这样,要出兵讨伐它,该怎么办呢?”孟子说:“汤住在亳地,和

葛国挨着;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

祭祀?’答道:“没有牛羊做祭品。"汤便派人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

羊吃了,却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祭祀?'答道:

'没有谷物做祭品。'汤便派亳地的民众去为他们种地。老弱者给种

地的人去送饭,葛伯却领着他的百姓拦住那些提着酒菜好饭的人来抢

劫,谁要不给就杀掉。有个小孩去送饭和肉,葛伯杀了他,夺了饭和

肉。《书经》上说'葛伯仇视送饭者',就是说的这事。”因为杀了这

小孩,汤便去征讨葛伯,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富有天下,而

是为老百姓报仇雪恨哪。''汤开始征战,即从伐葛开始',十一次征

战,无往而不胜,天下没人能与之抗衡。朝东方出征,西夷怨恨;朝

南方出征,北狄怨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排后边?'老百姓盼望

他,就和大旱之年盼望下雨一样。如果实行仁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

头来盼望,要拥护他来做君主;齐国楚国纵然很大,又怕什么呢?"

戴盈之说:“税率定为十分之一,撤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

还不能完全做到;想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

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减少一点,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

再洗手不干。'-如果明白这样做不合道义,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

到明年呢?"

材料二:

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事。孟子说:“王所问的是哪种公卿?”王

说:“公卿难道还有不同吗?"孟子说:“有不同:有和王室同宗的公

卿,有非王族的公卿。”王说:“我请问和王室同宗的公卿。"孟子说:

“国君若有重大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废掉他而改

立别人。”齐宣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大王不要奇怪。大王问我,

我不敢不用实话回答。"宣王脸色平定了,又请问非王族的公卿。孟

子说:“国君若有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离去。”

15.C(“还留恋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错误,题目是《春景》,

《小梅》是一首曲子,这里表达的是伤春凄冷之情。)

16.①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

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

之情。②化用。诗人化用李璟《摊破浣溪沙》“小楼吹彻玉笙寒”句,

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

③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

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④反复。“依旧”一词,反复运用,

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答出3点,给6分。)

(附摊破浣溪沙五代南唐李璟

菌苕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

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

再看。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

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17.(1)仁以为已任"“死而后已”。(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3)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18.B(得:处事合宜)

19.D(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A

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

“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

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自贼者也”

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D项,“先诚其意”,“诚”在这里

是使动用法,使……诚。)

20.B(例句:状语后置句,“于天下明明德”。A项,宾语前置

句,“自何";B项,状语后置句,”以师旅加之”:C项,判断句,”者

也"表判断;D项,宾语前置句,“知自二)

21.示例一:第(1)处,①两个逗号从书房、绿荫、鸟伴三个

方面写出了作者向往的陶渊明式的恬淡生活,②很自然地表达出作者

淡泊的心态。

示例二:第(2)处,①两个逗号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表现出

逻辑的严密性,因为“自己老了"“江郎才尽”,故“再写不出词"。

②两个逗号表达的是姜夔的谦虚之言,突显了姜夔“谦和”的品格。

(5分,任选一处作答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

以酌情给分)

22.①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与上文词句对应,

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的前半部分是长单句,显得头重脚轻。②

原句用“殷殷地”形容梅花,突显了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

③原句用“非……不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了肯定效果,

突显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

作文:第一则提出“牛油果”人格,它的特点是内核坚硬,“坚守

自我“,拥有“坚定的内心",三个同一范畴的近义词:坚硬、坚守、

坚定。

第二则开头一个“却”字暗示深远,意味着第二则主旨与第一则

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形成对比。第二则突出"改变”。

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使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即

围绕“坚守自我”“改变自我"两个基本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此题可

以有三个基本的写作方向。

一是围绕“坚守自我”兼谈"改变自我"。可侧重思考:在这喧

嚣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呵护心中的净土,找到心灵的归宿,不要让自

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心静知足的

人,不管在哪里都能生活得开心又心满意足。而在坚守这些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改变自我工

二是围绕“改变自我"兼谈“坚守自我”。侧重于写“改变自我”:

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为了求得自我的发展,我们无法让社会适应

自己,有时必须改变自己,以求与社会和谐同步。一意孤行,最终只

会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在改变的基础上也要在某些方面“坚守自我”。

三是围绕“改变自我与坚守自我的融合",重点阐释两者构成的

关系。既要改变自我,又要守住自我。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又要坚

守住内心的操守,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使自己的志向在坚

毅中走向升华,走向崇高;还要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与

外界的联系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立意: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2.行若水,心益坚。3.

行若蒲苇,心若磐石。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5.坚守自我本心,灵

活变通处事。

例文:

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芸芸众生,各有不同。“牛油果”式的人,坚守内心,愈挫愈坚;

而“清水型”人格,则是随物赋形,不拘常态。故秉承坚守之心,且

悟善变之道,方可助益人生。

其实,“牛油果”型和“清水型”,代表了两种人生境界和处世态

度。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坚守内心就是守住了底线,不拘常态则是追

求境界,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就会锻造高质量的青春。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坚守方显初心,坚守方见执

着的追求。

纵览古今,一个个伟人用自己的坚守激扬起一簇簇时代的浪花。

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无

不成为我们民族的丰碑。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用相机记录星空,用行动

践行初心。星辰点点浮沉聚往,这一路上遇到了太多困难,可她不忘

初心,始终如一,在梦想的旅途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松下幸

之助说,“唯有信念与坚定,方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吾辈青年,应坚

守自我,构建内心的精神高地。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善变方显明智,灵动方见圆

融。

古人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时光如梭,四季更迭,天地万

象,岁月不居。面对日新月异的局面,与时俱进,随遇而安,既是生

活的常态,更是处世的智慧。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给我们留下了瑰丽

的财富。诸葛亮面对孟获,七擒七纵,灵活多变方式成功化解了孟获

心中的芥蒂,使其心悦诚服,从而谱写了民族融合的佳篇。周恩来总

理在对外交往中,不仅看到矛盾的对立性,更看到发展中的统一性,

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在谈笑间使

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新生的共和国迎来外交史上的黄金的时

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坚守之心,善变之道,打

造高质量青春,助益成功人生。

坚守底线,是抓大;变通处事,是放小,坚守是变通的前提。习

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最伟大的梦想”,最真诚的信念,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坚,最伟大的

事业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感受澎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

一心为民,在历史的波涛汹涌融通善变,方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幸福安康。

我辈欣逢盛世,海晏河清。唯秉持坚守之心,且悟善变之道,方

可追寻那明烛天南,梦里长安。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位号

兆麟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密

线

题)第一次月考

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

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

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

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

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

值得挖掘和珍视。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

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

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

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

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

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

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

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

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

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

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

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

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

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

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

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

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

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

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

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

国哲学史新编》)。

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

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

“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

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

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

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

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

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

(《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林。

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

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

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

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

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

(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

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

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

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

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对陈伯达研究墨子称赞有

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

克利特来了。”毛泽东视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表达了他对墨

子的高度评价。

陈独秀也推崇墨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

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

者不同。"又说:“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

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

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

《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

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

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

种种个人主义。

(摘编自郑林华《与中国共产党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

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

B.因为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主张“兼爱”,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

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

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别"是祸乱之

源。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

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

D.陈独秀认为墨家思想如果不废止,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

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执着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

新秩序。由此可以推出,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遭到

来自统治阶层的阻挠。

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

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

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C.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

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

进步意义。

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

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3.下列哪种思想符合墨子主张(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C.“顺应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内容,简述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梆子老太陈忠实

小河川道里,黄土嫄坡下,有个小小的村庄叫梆子井。村里居住

着六七十户农家,多数姓胡,杂姓不多。每到春夏,村里的榆槐椿楸

树木,郁郁苍苍,河川里杨柳列岸,葱葱蓬蓬;数九交至,白雪覆盖

了村后的嫄坡和村前的河川,房檐上吊下一尺多长的冰凌柱儿……一

个景致幽雅的北方村落。

梆子老太本姓黄,是小河北岸黄家场人,自幼以三石麦子两捆棉

花的彩礼许订给梆子井村的胡景荣。过门这天,男女老幼把屋里院外

围塞得水泄不通,兴致十足地等待揭去盖脸的那一刻,新媳妇是怎样

的眉眼呢?窗户纸被扯掉了,新挂的绣花门帘也被踩在脚下。没有机

会挤进窄小的洞房的人,焦急地询问已经先睹过一眼的人,模样怎样?

看过的人因为拥挤而喘着气,作难似地笑笑:“说不上来……”又颇费

思谋地眨眨眼,滑稽地一笑,悄悄说,“脸……长得像个……梆子……”

对于新来乍到梆子井村的任何一位新娘,谁也难得逃脱第一次亮

相之后被众人品评和议论的处境。已经无一例外地曾得过一个形象的

雅号的老媳妇们,有兴味地反复咀嚼着一个新鲜的绰号:梆子!哈呀!

真像……

不管旁人怎样地逗趣,景荣对他刚刚娶进屋里的媳妇是满意的。

尽管在揭去盖脸绸巾时第一眼看见这位陌生女人的眉眼时,他也觉得

那脸儿未免狭长了些,可他不在心。我的天!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

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

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疑病去世三周年了。

他能在该当婚娶的年龄娶回一个媳妇,不用担心打一辈子光棍儿,已

经很令许多穷弟兄们羡慕的了,他是个庄稼人,穷庄稼人啊!要一个

女人来给他管家,做饭,缝衣,生养孩子,而不是要一张年画儿上的

人儿贴到墙上去欣赏!

景荣是胡姓景字辈里最后一个男人,辈份高,这样,媳妇自然也

随着高了。小辈子的年轻后生和媳妇们,一律叫起梆子老太来。

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

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

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

“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

一月之后,景荣回到梆子井村的时候,短头发上落着棉花绒毛,

棉袄的袖肘上和棉裤的膝盖上,黑色的粗布面子四处开裂,满脸扑着

黄色的灰土,手指裂着一道道结着黑痂的裂口。母亲和新媳妇惊愕地

睁大眼睛,看着他,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

他端直走进屋,解开破烂棉袄,从腰里解下蓝布带子,“口匡啷”

一声,黄灿灿的麻钱和红亮亮的铜元抖撒在炕席上。他这时才一弯腰,

吁出一口气坐在炕边的木凳子上。为了防备土匪拦路打劫,他故意把

自己装扮成一个叫化子。老母亲和新媳妇顿然不约而同地吁出一口气。

按照家规,景荣先向母亲问安。母亲悄悄告诉他,经过对新媳妇

一月来的观察,勤快,孝顺,不抛撒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

人手。更叫老人惊异的是,新媳妇居然能捉着铁锹,把猪粪挖起,从

猪圈的矮墙上抛到外头去,完全不亚于强健的庄稼汉小伙子。景荣惊

喜地听着母亲乐悠悠地叙说,愈加觉得梆子媳妇可爱了。美中不足的

是,新媳妇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缺点。老人咂着舌头告诉儿子,新

媳妇的针线活计太差迟了。

这是一般乡村女人的本能呀,她却不会!

"唔……"景荣从嘴里拔出旱烟袋,笑眯眯的眼睛里顿时散了光,

不会缝衣联袂的女人,对于一个农家来说是太叫人遗憾了,“那……

会不会纺线织布呢?”

“不会。"母亲嗫着嘴唇,现出鄙夷的神气。

“唉唉!”景荣在母亲面前毫不掩饰地嘘叹起来,“我怎么就遇上

了……这号笨熊呢?"

母亲宽厚地说,“听说她爸死得早,她跟她爷整年在地里做庄稼,

倒把女儿家的针线手艺荒废了。可怜人呀……”

“噢……"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可怜人呀!景荣想到早逝的

父亲,自己十五六岁就承担起一个庄稼汉子应该付出的全部艰辛,心

动了,再不唉叹自己遇到一个笨熊了。

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景荣就赶往渭北弹棉花去了。梆子媳妇不

会纺线织布的缺点,他连提都没提。

半月后,下过一场透雨,他赶回家来,河川里杨柳泛绿,麦苗返

青,路旁和田填上,野草萌生了。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

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糖上,一手牵着套

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耨耙哩!

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

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

“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

歇下!让我糖!"梆子媳妇哄笑着,故意显示似地响亮地喝斥一声黄

牛,在景荣面前停下来。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

来做啥?”

“我要是知道你会糖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墙缺

注了。”

“单是为收墉棉田吗?"

“唔...”

“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

“你……”

媳妇畅快地笑着,又跳到耨耙上,扯动套绳,吆着黄牛走了。忽

然又转过头来,甜甜地笑着:“你就坐那歇着,你走了远路……"

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

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

(有删改)

【注】墙缺:土壤的湿度缺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梆子井村村民多姓胡,杂姓不多,新娶的媳妇与景荣自幼订婚,

由此可见此地长期过着封闭传统的乡土生活。

B.众人对新媳妇进门时的品评和议论,体现的是生活贫困而又不

失热情的庄稼人的一种乐趣,大体没有恶意。

C.景荣和母亲虽对新媳妇不擅长针线手艺这件事情颇有不满,但

好在考虑到她擅长庄稼地里的活,于是选择包容。

D.景荣父子靠弹花维生,赚取麻钱铜元……让读者看到乡村传统

生存方式的延续和固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画横线句的四处省略号,既符合众人”拥挤而喘着气”说

话时的状态,又写出描述梆子老太模样时言语选择的困难。

B.景荣新婚后外出做工初次回家,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

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

C.泛绿的杨柳,返青的麦苗,萌生的野草与三角洼地上穿红袄劳

作的女人,极具乡野美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

D.结尾处梆子媳妇与景荣的对话饶有趣味,写出梆子媳妇看见丈

夫回家时的喜悦俏皮,问答间表现出新婚夫妻的甜蜜。

8.文本结尾,赶回家的景荣望见梆子媳妇在田间劳作,有了多重

的心理感受,请梳理概括。(4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提及了“父亲”,含有哪些意蕴?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

月无君,则吊。'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

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

'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

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

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

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

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复仇也。

'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

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o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

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

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

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

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

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给分。(3分)

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

匹夫H复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皇皇如也"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如

"字含义相同。

B.牺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用来指为了正义的目的

舍弃自己的生命。

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

和北海。亦泛指天下。

D.速,指迅速、赶快,与苏洵《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

"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霄询问古代君子是否做官,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还引用《传》

上的记载和公明仪的言论加以佐证,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诸侯失去

国家。

B.汤居住在亳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

多次帮助他,送他牛羊,派人替他耕种,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

残暴无道。

C.万章担心宋国施行仁政会遭到齐楚两国厌恶甚至攻击,对此,

孟子以汤征葛为例说明如果行仁政就会受到百姓拥护,完全没有必要

畏惧齐楚。

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赋税,等到

明年就完全实行。孟子以攘鸡为喻,指出这样做不合道义,定会加速

国家灭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2)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IF

14.孟子是怎样认识“卿”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如梦令•春景(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

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

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

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

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

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

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

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还留恋点点梅花盛开

的冬景。

D.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

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

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16.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

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2)《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

物的原理,而“”则说明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

理认识充分。

(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

了,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四)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1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质胜文则野__野:粗野、鄙俗

B.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故有道者不处一处:为,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先正其心

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

20.下列各句中,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