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茵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

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茵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

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茵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

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茵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

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茵毒杀或者吞吃掉。

这种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

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

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

中到病茵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这种网在发

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现在看来,这种网就是人体“天网”。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

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

科学家知道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

约有白血球1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11%〜30%。他们也知道,中

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茵和吞噬、毒杀病茵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

性粒细胞在有细茵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茵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

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茵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

由活动。

德国科学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得知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茵拼杀。这

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他们不知道后退,并且他们的寿命只有

几个小时。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

出丝状体物质。众多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天网”。而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

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o

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

一个新天地。并且过去许多难解的医学谜案,都可能与“天网”有关。但研究还有许多谜

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天网”,他们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

(选自《科学之谜》2003年第1期)

1.下列选项对人体''天网"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体“天网”在将细菌擒拿后,就密切配合人体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

杀或者吞吃掉。

B.人体''天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C.人体''天网”是中性粒细胞在与侵入人体的细菌作斗争之中,由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构成的一种丝状体物质。

D.人体“天网”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2.在研究人体“天网”时,不属于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中性粒细胞身上原因的一项

是()

A.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B.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

士。

C.人体“天网”总是出现在中性粒细胞周围。

D.研究发现,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3.以下选项中对文意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给人体健

康细胞造成伤害。

B.人体“天网”的发现,有可能解答过去许多难解的医学谜案。

C.在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拼杀的过程中,人体“天网”总是冲在最前面,筑起第一道屏

障。

D.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

地,过去许多难解的医学谜案,也都与“天网”有关。

参考答案:

l.A2.D3.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

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

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一一介

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

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

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

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

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

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

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

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将寒

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

扫墓延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

“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

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

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一一欢快踏青。唐诗中

即充溢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

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存船头

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

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

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

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

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

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

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

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

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

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

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

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

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1.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

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

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

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

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2.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存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3.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

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

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

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

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

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参考答案:

1.C(发生天春秋后期的是墓祭,而不是在宗庙祭礼祖先。)

2.B(描写的是上巳节游春)3.C(A“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不能说明清明代替了寒

食,清明代替寒食是宋元时期。B原文中没有孔子“郊游宴饮”的表述。D诞生顺序是:

上巳、寒食、清明。)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20分)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

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

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

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

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

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

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

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

前挪。终于轮到他。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

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

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

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

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

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

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

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

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

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

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

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

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

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

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

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

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B.“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

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C.“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

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

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

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

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E.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

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17.本文有丰富的细节描写,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

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

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8.作者以“目送”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意?(4分)

19.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和

评价也各不相同。你可以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

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8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一《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么好送的。一一《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谁都一样,走就走吧。一一《目送》超脱!

参考答案:

16.AE(B、”孩子的无情”不对;C、“虚荣心很重”不对;D、他们“不能要求他们爱

你”不对,应教会孩子学会爱你,学会感恩。)

17.(1)小时候的华安去上学,在离开的那一时刻充满了对母亲的依恋,所以不断地回

头。作为母亲回想过去,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如在眼前,而母亲对孩子的牵挂跨越时

空,成为永恒,真切了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2)这个细节描写了父亲用他廉价的小货车送我到大学教书的情景。父亲不愿给我

“丢脸”,把我放在了学校侧门的窄巷边,无声的行动,表现出父爱的深沉无私和伟

大。而我“站在那里”,内心涌动对父亲深深地爱。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简洁朴实,

却饱含深情,打动人心。

18.(1)全文写了两种目送,①父母对子女的目送。子女会长大,会挣脱父母的怀抱。②

子女对父母的目送。父母会老,会死,会永远离开子女。(2)“目送”也是全文的线

索,将孩子成长不同的阶段和父亲的老去以及引发的人生体验贯串在一起,前后呼

应,结构完整。(3)以“目送”为标题,形象而含蓄,高度概括了亲情的温暖以及亲

情不得不面对的离别哀伤。(答对两点即得全分)

19.示例1:我觉得《目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目送亲人远行时难以抑制的情感。从瘦

小变成“长颈鹿”,由哭声一片的小学生,到步入高等学府的时尚青年,儿子的成长要耗

费母亲的多少心血?母亲能竭尽全力地帮助儿子填平成长道路上的沟坎,儿子为什么就想

不到甚至不愿意帮助母亲填平情感的沟壑呢?但愿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为此反思,“回眸

一笑百爱生”,你的回眸定能给母亲带来莫大的宽慰!

示例2:我认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问题的争论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一方面

是母亲对儿女的“情感过盈”,另一方面是儿女对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议大家不妨

尝试一下“情感平衡”。母亲在儿女情感上应该“抓大放小”,在生活细节上宽容儿女的

情感疏忽,目送后别忘了在心里给自己留下适当的空间;儿女在父母情感上应该“适度填

仓”,自己远行时,别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给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笔情感的财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位主簿。判专全陈襄尝登进

班簿,神宗称之。襄日:“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日:"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

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日: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饰非故所

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

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

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

矣,安得欺我?”其人斓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

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

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

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

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

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

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

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

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

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

可受/

D.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

可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

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

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

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

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5分)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5分)

参考答案:

10.D原文标点: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

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这句话的含义是“官吏哭泣着说:“国王有命

令,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就死,况且左番已经接受了。”钱想说:“左右番各有职守,我只

是遵照旧例,你可以死,我不能接受”。

U.A给予子孙权利,不一定是指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12.C“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错,应是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

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

13.(1)钱勰当即分析判决,选择不合理的,封上并做记号,告诫不要再来。(得分点:

剖、简、识,各1分,句意2分)

(2)宗室、贵戚因此收手,即使丞相府请托,也给他们戴上刑具加以治罪。(得分点:

敛、虽、械,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钱勰,字穆父。五岁时,每天背诵一千字。因恩荫担任尉氏县知县,授任流内拴主

簿。判钱陈襄曾经登记进用次第的簿册,神宗称赞陈襄。陈襄说:“这不是我所能做的,

是主簿钱勰做的。”第二天召入应对,将要委任钱勰清贵重要的官职。王安石让他的弟弟

王安礼来见钱勰,答应任用钱勰做御史。钱勰辞谢说:“家里贫穷,母亲年老,不能远行

万里。”制定官制,钱勰正居家守孝。皇帝在左司郎中之格亲自写下钱勰的姓名,等到服

丧结束时授给他。奉命出使高丽进行慰问。钱勰入朝请领出使旨意,皇帝说:“高丽喜好

文学,又重视士大夫家世,所以选择了您,没有别的原因。”就要求按照吕端旧例出行,

凡是馈赠不是本来就有的都没有接受。回来时停留在紫燕岛,高丽国王派两个官吏追送金

银器四千两。钱勰说:“在客馆时已经推辞了,现在来干什么?”官支哭泣着说:“国王

有命令,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就死,况且左番已经接受了。”钱想说:“左右番各有职守,

我只是遵照旧例,你可以死,我不能接受。”最终没有接受。凭着龙图阁待制担任开封府

知府。老官吏畏惧他的机敏,想以事使他困窘,引来人们上诉文书至七百件。钱勰当即分

析判决,选择不合理的,封上并做记号,告诫不要再来。经过一个月的审理,一人又来,

钱勰喊来责问他说:我原来已经告诫你了,怎么能骗我?”那人撒谎说:“没有。”钱勰

说:“你以前上诉如此如此,我标记以某字。”打开封口给他看,果然如此,府中上下都

很惊诧。宗室、贵戚因此收手,即使丞相府请托,也给他们戴上刑具加以治罪。这样慢慢

地被很多人怨恨,出京任越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工部、户部侍郎。苏轼趁钱勰伏案时送

给他诗,勰提笔立刻写成作为回报。苏轼说:“如电一扫公庭诉讼,如回声对答诗筒,是

近来没有见过的。”翰林缺学士,章惇三次推荐林希,皇帝却任命了钱勰。钱勰因曾经拟

写章惇的贬谪文词,害怕而要求离去。皇帝说:“朕原已知道,不用回避。”曾经在经幄

讲学,皇帝留下他,对他说:“台臣论述徐府的事,言辞涉及郑雍。如果郑雍有奏请,一

定交付给您用赞扬的诏书安慰他。”不久郑雍的奏章到,钱勰答诏道:“朕察觉此事纯属

诬告,力求明辨。”皇帝见了,认为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章惇因此极力排挤诋毁钱

勰,暗币指使全台攻击钱勰。罢免原职担任池州知州,在任上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日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

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

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

语,悦之。

②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

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

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

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

③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

往代废兴之由。未尝骞谓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独无谴

者,由于此也。

④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

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

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

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

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

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

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⑤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

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

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白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

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

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

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白进者给以车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

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

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

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

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

书》)

参考答案:

10.A11.C12.B

13.(1)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

(2)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

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及”的意思是

“等到”一般用于句首,排除C;“抚尉新民”为动宾结构,前后停顿,排除BD;故选

Ao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都是诸侯王的封地”错

误,古代,“郡”不是诸侯王的封地,“国”在有些朝代是诸侯王的封地。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叫他巡视各个郡

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错误,文中有“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

令伯按之”的信息,说明他没有去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而是检查使者的情况,并且

让他“巡视,坐朝堂,决刑狱”的只有太宗。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

活用和句式的翻译。征:征讨;次:停驻;于:介词,在;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走:

逃跑;所以……者:表原因;见教:指教我;以为:认为;怨谤:怨恨和诽谤。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崔玄伯,是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有杰出的才能,被称为冀州神童。授任阳平公侍

郎,处理各种事情有条理,处置没有拖延的。苻坚听说后感到惊奇,征召为太子舍人。崔

玄伯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不赴任,降为著作佐郎。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

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太祖一向听说他的声名,派遣骑兵追赶寻求。捉住后送到军营门

前,太祖召见和他谈话,非常喜爱他。

太祖前往邺城,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驻在恒岭。太祖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慰问新归附

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岭,太祖嘉许他,于是诏令所有不能自己进见的迁徙民

众,赐给车辆耕牛。玄伯升吏部尚书,而他居处节俭,不经营产业,家徒四壁;出门没有

车辆,早晨下午步行上朝;母亲七十岁,供养没有两份菜肴。太祖曾派人秘密观察,听说

后更加器重他,厚重地加以馈赠赏赐。当时也有人讥讽他过度俭约,而玄伯做得更厉害。

太祖时常召他进宫向他询问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玄伯陈述古人制

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不曾直言违背旨意,也不曾阿谀苟且屈

从。到了太祖晚年,大臣多有冒犯威严被斥责,唯独玄伯不遭谴责,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太祖逝世,太宗没有即位,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拿出大量钱财布帛赏赐朝廷官

员,唯独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因不接受元绍的钱财布帛,特地赏赐帛二百匹。下令派

遣使者巡视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命令玄伯巡视,又诏令玄伯坐在朝堂,决断

刑罚。太宗认为郡国豪强,成为民众的大祸害,就优厚地下诏征召他们。民众多留恋本

土,而官员逼迫遣送这时轻浮的年轻人,因而互相煽动,在各地聚集。西河、建兴的盗贼

一起闹事,郡守县令讨伐他们,不能禁止。太宗于是召见玄伯询问说:“现在犯罪的人已

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玄伯说:“君王治理

天下,以安定民众为根本,哪能顾及小的是非曲直呢?赦免虽然不是正道,而可以变通施

行,从秦汉以来,无不相继。如果赦免而仍不改正的,再诛杀也不算晚。”太宗听从了他

的建议。

泰常三年夏天,玄伯病重,太宗派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到他那里接受遗言,又派遣侍奉

的臣属询问病情,一夜几次往返。等到玄伯去世,太宗下诏悲痛惋惜,追赠司空,谥号为

文贞公。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进郎中。出治漕河三年,胪

①其事为志。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由是以敏练称。正德八年进尚书。琼为人有心计,

善钩校久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边帅请刍模,则

屈指计某仓、某场痔粮草几何,诸郡岁输、边卒岁采秋青几何,曰:“足矣。重索妄

也。”人益以琼为才。十年代陆完为兵部尚书。时四方盗起,将士以首功进秩。琼言:

“此嬴秦弊政。行之边方犹可,未有内地而论首功者。今江西、四川妄杀平民千万,纵贼

贻祸,皆此议所致。自今内地征讨,惟以荡平为功,不计首级。”从之。帝时远游塞外,

经岁不还,近畿盗窃发。琼请于河间设总兵一人,大名、武定各设兵备副使一人,责以平

贼,而檄顺天、保定两巡抚,严要害为外防,集辽东、延绥士马于行在,以护车驾。中外

恃以无恐。孝丰贼汤麻九反,有司请发兵剿。琼请密敕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不意擒之,

无一脱者。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荫贲,宠遇冠诸尚书。十四年,宁王宸濠反。琼

请敕南和伯方寿祥督操江兵防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率所部趋南昌。奏

上,帝意欲亲征,技三日不下。大学士杨廷和趣之,竟下亲征诏,命琼与廷和等居守。先

是,琼用王守仁抚南、赣,假便宜提督军务。比宸濠反,书闻,举朝惴惴。琼曰:“诸君

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未几,果如其言。花马池有警,兵部

尚书王宪请发兵。琼言花马池备严,寇不能入,大军至,且先退,徒耗中国。宪竟发六千

人,比至彰德,寇果遁。明年秋卒官。赠太师,谥恭襄。

(节选自《明史•王琼传》,有删

改)

[注]①胪:传语,陈述,记录。②钩校:探究查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爽:差失

B.持三日不下持:保持

C.大学士杨廷和趣之趣:催促

D.大军至,且先退,徒耗中国耗:减损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B.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C.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D.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琼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为官勤勉,在做户部尚书之前,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

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盈亏的情况。

B.王琼认为官兵以头颅数论功会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因此他奏请只以

荡平论功,不再计首行赏,得到了皇上的赞许。

C.王琼任兵部尚书后,能谋善断,皇帝远游时京郊盗乱、汤麻九造反等棘手事件都被他

机智地化解了,受到皇上赏赐。

D.王琼办事有远见,并能预作谋划,遇事冷静,处变不惊。宁王朱宸濠造反和花马池外

敌来袭等事件的平息,都反映了王琼办事的上述特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荫贲,宠遇冠诸尚书。(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B持,相持不下。

6、C

7、B”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只是“内地征讨”,选项未将“内地”

与“边方”加以区分;且“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不完全符合文意,皇上只是“许”,即采

纳了他的意见,“赞”属无中生有。

8、(1)(6分)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

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大意2分,“推”、“荫”、“责”、

“冠”各1分)

(2)(4分)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

的。(得分点:大意2分,“赣州”、“旦夕”各1分)

译文参考: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

治理漕河三年,记录漕河三年间的事成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毫厘不差,由

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正德八年升任尚书。王琼为人很有心计,善于探究查对。他

在任郎官时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亏盈等情况。等

到做了尚书,更加熟悉国家的财政计算。边境有将领来请拨发粮草,他屈指计算一下某仓

库、某草场储备有多少粮草,各郡每年运送多少,边防士卒每年秋收粮草多少,就说:

“这些已经够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虚作假。”由此大家更加认为王琼有才干了。正德十

年,王琼接替陆完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各地盗贼四起,将士都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论功升

官。王琼上书说:“这是类似嬴政的败国政策。在边境上实行还可以,没有在内地作战而

以头颅数论功的。现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乱杀平民百姓成千上万人,纵容了盗贼,留下了

祸患,都是这条规定造成的。从现在起官兵在内地讨伐盗贼,只以扫荡、平息论功,不再

计算斩获头颅数目。”皇帝同意了。皇帝时常到边塞以外远游,长年不回,京郊的盗贼正

悄悄兴起。王琼请在河间设置一名总兵,在大名、武定各设一名兵备副使,责令他们平息

当地盗贼,又传令顺天、保定的两个巡抚,严守要害地段以防止外敌侵入,征集辽东、延

绥兵马到皇帝行宫附近,用以保护皇上。朝廷内外仗着这些才不担惊受怕。孝丰的盗贼汤

麻九起来造反,有关部门请派军队过去收捕。王琼请密令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其不意地擒

拿他们,盗贼没一个漏网。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

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

作乱。王琼请皇帝命令南和伯方寿祥率领操江部队防守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

秦金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去往南昌。他的奏章送上后,皇帝心里想要亲征,君臣争议了三

天还决定不了。大学士杨廷和催促皇上早作决定,皇帝最后还是下诏亲征,让王琼与杨廷

和等人在北京坐镇。在此之前,王琼任用王守仁治理南、赣,放权让他见机行事,总领提

督军务。等宸濠造起反来,地方上报朝廷知道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

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不久,

事情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花马池传来警报,兵部尚书王宪请求派出军队。王琼说花马池

战备严整,敌人打不进去,大部队去了,敌人先撤了兵,只能空自耗费国家的人力、财力

而已。王宪最终还是派出六千人,赶到彰德,敌人果然已逃走了。第二年秋天,王琼死在

任上。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恭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的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

然而立的形象。

B.浩浩荡荡的长跑队伍里,无论是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一

个个都显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

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通过广泛深入的采访,记者耳濡目染了天津在科学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

验,得到了许多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

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

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D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

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应用“耳闻目睹”;A卓者,超然独立,高明,高超的

意思。卓然而立就是高明杰出,不同凡响的意思;B风华正茂,风:风采;华:才华;茂:

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C飞:飞传。

流:流布。短、长:指是非,形容无中生有,散布是非。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并提供衣物、食

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B.猎奇心理加上家长的监管缺位,是造成广大青少年喜爱看恐怖片、恐怖小说并出现不

良状况的主要原因。

C.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

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D.春节前后,本报共派出110余名记者深入基层,夜宿农家炕头谈心,跟着农民工骑行

回家,拿起锄头和老乡一起干活……累计刊发近200余篇图文报道。

参考答案:

B

MB分析:A跨移受灾群众108余人“谓序不当,应为“转移.安C表意不明.“离开

螂阱wr育蔽义,可以理解成“色心和妈妈”一出(开明第却[工,也可理N为色色一个人去打

工,步明和妈婀没有去.D“累计刊发近20a余・图戏道”前后不用,不言“近”与"余”字

任弱又一.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

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

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

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

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

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

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

倒等角度考虑。

9.下列各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