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yclinB在G2期开始合成B.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D.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2.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不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4.关于结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同时含有两种核酸,DNA是它的遗传物质B.结核杆菌需利用宿主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刺激浆细胞,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D.人体依赖细胞免疫即可将入侵宿主细胞的结核杆菌清除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温带森林的季节变化属于时间结构C.森林群落中的地表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D.次生林是指经次生演替形成的森林群落6.假设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条染色单体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2种或4种配子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G、g两种基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香樟精油是从樟树体内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精油,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香樟精油对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制备了若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并给每个培养皿涂布1.2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杂菌的污染,实验室一般用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了筛选出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2)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香樟精油对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将直径为6mm的无菌纸片置于香樟精油(溶剂为丙酮)中浸泡2h后,沥干,平铺在培养皿上,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并测定________,以判断香樟精油的抑菌作用。(3)为了探究香樟精油抑菌的原因是破坏了细菌的细胞膜还是细胞壁,向菌液中加入香樟精油,发现培养液的电导率上升(细胞中的小分子,如钾离子、钠离子等电解质释放到外界培养液会导致培养液电导率上升),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最终成为尿液,图示血糖浓度与单位时间血糖的滤过量和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健康人血糖值能维持在图示中N点左右,这主要是____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作用所致。(2)据图,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最大约为______________mg/min,限制该最大值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3)血糖浓度超过T点后,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4)肾小管还能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对水分子进行重吸收。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更______________,从而排尿较多。9.(10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请回答以下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生物(填“细胞”或“非细胞”),只有侵入人体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特征,它可以通过__________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将其核酸进行初步水解,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2)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_________免疫的作用阻止病毒的散播感染,当病毒进入肺细胞后,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已被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________,当再次接触冠状病毒抗原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效应。10.(10分)1859年,24只野兔被无意带入澳洲,一个世纪后,它们的后代达到了6亿只以上,对袋鼠等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后来,人们引入能特异性感染野兔的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数量得到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数量迅猛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接近___________型。对野兔而言,当时生存的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____________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11.(15分)已知某种小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3控制黄色,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基因型bb的小鼠为白色。科研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定向插入到基因B或b所在的染色体上,并培育出均含有一个基因M的小鼠品系:灰色①、黑色②、黄色③,M基因纯合致死。每个小鼠品系中雌雄个体各有若干只,且基因型相同。已知上述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结构缺失个体正常存活。对这三个品系小鼠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实验二:(1)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杂交亲本①②③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上述实验推断,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M与基因___________(填“B”或“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让实验一F1中的多只灰色鼠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F1代偶然出现了一只黄色雄鼠。为探明其产生机理,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操作:提取该鼠性腺中处于联会期细胞,用六种颜色的特殊荧光分子分别对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基因M、B、b、A1、A2、A3进行特异性染色,然后将未被相应基因结合的荧光分子洗脱,在显微镜下检测基因的着色情况,每个被染上颜色的基因都会出现一个光点。请分析下列变异类型会出现的光点的颜色和数量。①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5种颜色10个光点或___________。②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③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根据图形和题干信息分析,CDK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cyclinB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细胞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进行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做物质上的准备;S期进行DNA的复制过程;G2期进行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上的准备。【详解】A、由图形分析可知cyclinB在S期开始合成,A错误;B、图中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分裂期M活性逐渐下降,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B正确;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细胞周期增长,C错误;D、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其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而非“不能合成”,D错误。故选B。2、C【解析】

正常情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处,先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元末梢,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进而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继续传导。【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而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乙酰胆碱不被分解,就可以和阿托品竞争受体,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因此很可能是因为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熟知突触的结构组成以及兴奋在此处的传递过程,结合题意才可能推知阿托品可能的作用环节。3、B【解析】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故选B。4、A【解析】

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B、结核杆菌体内有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在自身细胞中进行,B错误;C、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侵入细胞,抗体无法进入细胞,因此此时体液免疫无法发挥作用,机体会先发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释放出来,然后再发生体液免疫,C错误;D、细胞免疫的作用是将靶细胞中的病原体释放出来,之后还需要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才能将其清除,D错误。故选A。5、C【解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3)时间结构: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则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群落的季相)。【详解】A、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是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温带森林的季节变化属于时间结构,B正确;C、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从树冠到地面可以看到有树冠层、下木层(矮树)、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苔藓、地衣),其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因此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所以树冠层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最大,C错误;D、次生林即植物群落从次生裸地发生,通过一系列的次生演替阶段所形成的森林,D正确。故选C。6、A【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生物为雄性个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正确;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C错误;D、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G、g两种基因中的一种,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高压蒸汽灭菌较高浓度的食盐选择将直径为6mm的无菌纸片置于丙酮中浸泡2h后,沥干,平铺在培养皿上抑菌圈的大小香樟精油破坏了细菌的细胞膜电导率上升说明离子外流【解析】

培养基按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①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②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详解】(1)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筛选出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较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用于筛选;这样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该实验探究香樟精油对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组设定用丙酮溶解的香樟精油浸泡无菌纸片,故对照组应用丙酮浸泡同样大小的直径为6mm的无菌纸片2h,沥干后平铺在培养皿上,以排除丙酮对实验的干扰;实验通过判断纸片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香樟精油的抑菌作用;(3)培养液中的电导率上升,说明细菌细胞中的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外流进入到了培养液中,则可以说明细菌的细胞膜被破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题干,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严谨性,通常在设置对照组时,可以优先从实验组使用的试剂的溶剂考虑。8、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00肾小管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血糖的重吸收速率达不到血糖滤过速率,原尿中未重吸收的葡萄糖成为尿液中的葡萄糖被动少(弱)【解析】

1、血糖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加速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这两种激素相互拮抗,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2、分析题图: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速率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时候,肾小管细胞对其中的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血糖浓度达到一定值,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才会出现尿糖。当血糖浓度超过13mg/100ml后,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肾小管细胞膜上吸收葡萄糖的载体数量是有限的。【详解】(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健康人血糖值能维持在图示中N点左右,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所致。(2)由图可知,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最大约为300mg/min,限制该最大值的因素是肾小管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3)血糖浓度超过T点后,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速率大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使原尿中未重吸收的葡萄糖成为尿液中的葡萄糖,所以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4)肾小管上皮细胞上含有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为被动运输。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渗透压较大,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所以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更弱,从而排尿较多。【点睛】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9、非细胞基因突变4种核糖核苷酸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抗体记忆细胞【解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是专性寄生物,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因此,它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因其遗传物质是RNA,故将其核酸进行初步水解,可得到的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2)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因此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将其消灭掉。首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阻止病毒的散播感染,当病毒进入肺细胞后,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已被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对冠状病毒的记忆,即机体内含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冠状病毒抗原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大量抗体,进而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效应。【点睛】熟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以及二次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病毒的生理特性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生物竞争【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J”型曲线是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详解】(1)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由于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迅猛增加。(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增长模型最接近J型。(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利用专性寄生的生物抑制种群数量增长,故为生物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竞争,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生物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1、A1A1BbM、A2A2BbM、A3A3BbM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B因为无论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灰色∶黑色∶白色=6∶2∶43种颜色8个光点4种颜色10个光点4种颜色8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