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T-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T-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T-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T-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10-15发布2021-10-15实施I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 25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 45.1生产基地选址 45.2蜜环菌 45.3蜜环菌菌枝 65.4蜜环菌菌材 65.5猪苓种苓 75.6栽培 75.7有害生物防治 9 95.9产地初加工 95.10包装、放行和储运 9附录A(规范性)禁限用农药名单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顺星、李兵、张集慧、王云强、魏建和、王文全、王秋玲、杨小玉、辛元1本文件确立了猪苓的规范化生产流程,规定了猪苓的生产基地选址、蜜环菌、蜜环菌菌枝、蜜环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GB/T3543.2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1516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LY/T1276割灌机声功率级的测定T/CACM1374.1—2021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通则植物药材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2016版)中原农民出版社中国药用真菌图志(2013版)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种植或野生抚育、采收与产地初加工以及包装、放行与储运等,所做的技术规定和要求,是实施中药以蜜环菌侵染的壳斗科木椴作为营养源进行的猪苓栽培。菌材伴栽中的“菌材”为广义菌材,包括生产菌种直接作为菌材(5.2.5)、菌枝为菌材(5.3)和椴木培养的菌材(5.4)等三种形式。狭义的菌材特指5.4中的蜜环菌菌材。半野生栽培是将菌材、猪苓种苓伴栽于适宜于蜜环菌生长的灌木旁,蜜环菌与灌木须根建立共生关系,并从中吸取营养成分,供自身和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以实现降成本而增加产量的猪苓栽培方3生产菌种L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域均可栽培;海拔900m~坡度20°~50°;沙壤土,富含腐殖质;土壤温度不低于8℃;含水量50%~60%、pH值在5.0~6.7;附近有壳斗科或桦木科树林蜜环菌菌种生长速度快,菌索分枝多,外壳厚皮层薄,菌索粗壮、内部充满菌丝。继代培养不宜超过4代,及时复壮3:1,水适量;121℃灭菌3h,超净工作台接种蜜环菌。20℃~25℃培养50天~60天,菌索长满培养瓶,并侵入枝条木质部,液体变为蜜黄色胶青冈树或桦树枝条,直径1.2cm,长6cm~10cm。3月~8月,坑穴多层生产菌种、树枝、薄沙土,重复6层~8层,盖6cm~8cm厚沙土及树叶,培养40天~60天菌材栽培用木椴直径5cm~10cm、长40cm~50cm;半野生栽培用木椴直径4.4cm~6cm、长15cm~25cm,砍鱼鳞口。坑穴多层培养:树叶、树棒菌枝、沙土的顺序重复叠加4层~5层,盖土6cm~10cm,树叶适量菌材伴栽:坑穴或贯通沟,每穴3根~5根菌材或3根菌材2根木棒或3~5根木棒加1瓶~2瓶生产菌种或当量菌枝,0.25kg~0.5kg猪苓种苓,树叶、腐殖质和沙土厚度约3cm~5cm半野生栽培:海拔1000m~1600m的山区,次生的小灌木薪炭林且有密集交错的粗细树根。坑穴深约13cm~15cm,见树根为好;每穴放适量菌枝栽后3年~5年采挖,春、秋两季均可清洗去除杂质,铺开、自然晾晒干燥或低于60℃的鼓风干燥图1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图4a)地块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海拔、坡度、提供有机质的植物、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因b)栽培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源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具有可c)海拔900m~1600m的半阴半阳的二阳坡或海拔1700m~3500m的偏阳坡范围内的山区均可,d)适宜选择半阴半阳的二阳坡地,坡度在20°~50°之间;g)土壤温度8℃~9℃(距地面5cm)时,新苓生长开始;当地温达到12℃以上时,菌核生长旺盛,若温度继续上升,生长也随之加快;秋末冬初低温低于8℃,则生长基本停止,猪h)相对水含量在50%~60%、pH值在5.0~6.7之间则适合猪苓生长。按照GAP要求,基地的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通用要求应符合LY/T1678的规定,生长期间应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菌图志》收载的形态特征一致。如使用农家品种或选育品种应经过鉴定,其品质应符合5.2.2的要求。合格的蜜环菌菌种应具备以下特性:蜜环菌菌丝、菌索生长速度快;菌索分枝多,生长势强;菌生产中采用斜面菌种胶塞低温保藏法,即在无菌条件下,以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otato5dextroseagar,PDA)斜面试管(棉塞)培养蜜环菌菌种,再将棉塞换成灭菌的胶塞,用蜡封口,置4℃无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发棒”的方式保藏,即5.4的菌材培养方式,可将蜜环菌菌种延续1年~2年。继代应控制在4代内。最优的复壮方法是培养优良蜜环菌菌株的子实体,分离组织或孢子,选择生长旺盛、发光度强、生长快、发酵培养得率高的菌株以更换退化的菌株。复壮的菌种应符合5.2.1和5.2.2的要求。选壳斗科的青岗树或桦科的桦树的枝条,直径1cm~1.5cm,切成长2cm~3cm小节,枝条水洗至无杂质,装瓶,加净水至稍过枝条,121℃灭菌3h;冷却至室温后,无菌条件下接入蜜环菌种(应符合5.2.2的要求)。25℃室温、避光培养。生产菌种无污染;蜜环菌菌索已从瓶口生长至瓶底,菌索粗壮、分枝多.2单层直立放置在塑料麻袋或纸箱中,包装(袋)箱应该结实牢固并设有透气孔,最小规格包装及外包装应符合GB20287—20066若检验结果符合的要求,则判该批生产菌种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不符合的要求,按照GB20287—2006规定进行检验,跨县级行政区域调运种苗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出运手续,并应每年的3月~8月为最佳的蜜环菌菌枝培养和生长时期。北方4月~6月初适宜培养菌枝,南方培养菌枝的时间可提早至3月初进行。青冈树或桦树枝条,直径1.2cm,长度6cm~10cm。3月~8月,坑穴多层培养:60cm×60cm×30cm坑,从下往上依次摆放1cm厚湿树叶、树枝、蜜环菌种、树枝、薄沙土,重复6层~8层,顶部盖6cm~8cm厚沙土及树叶,培养至枝条全部被蜜环菌侵染。优良菌枝的标准:无杂菌污染;菌枝表面附着有蜜环菌索,剥去树皮也应有栽培用菌材的木椴:木椴直径5cm~10cm、长度40cm~50cm;半野生栽培用,木椴直径4.4cm~场地应靠近树木资源丰富和适宜半野生栽培猪苓的沟槽地,坡度<30°。高海拔山区应选择7坑穴多层培养:按树叶、树棒、蜜环菌菌枝、沙土的顺序重复叠加4层~5层,顶部盖土6cm~猪苓栽培用种苓以3年~4年生的黑苓较适宜。种苓应无啃食、无腐烂、无蛀虫。种苓来源可以为菌材伴栽猪苓场地应符合5.1.1、5.1.2和5.1.3对地域、地块和环境检测的要求。.1基质应符合5.1.2的相应要求。以树叶为基质,可用作猪苓栽培穴的填充物和覆盖物,使.2木椴应符合5.4.1的相应要求。木椴直径5cm~10cm、长度40cm~50cm;半野生栽培用,木椴直径4.4cm~6.0cm、长度15cm~25cm。砍鱼鳞口。猪苓栽培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北方4月~6月,南方开春后即可。气温和湿度过高,容易滋生a)模式一:挖35cm深、见方40cm~50cm左右的穴,垫3cm~5cm厚的湿树叶,放入3根~5根较粗蜜环菌材,相距2cm~3cm。放猪苓菌核0.25kg~0.5kg,撒一层薄薄的沙壤土。再放一层3cm~5cm厚的湿树叶。盖上一层沙壤土,厚度约5cm~8cm,压实。最后,穴平行间隔及顶端间隔各2cm~3cm,其余同上;b)模式二:挖35cm深、见方40cm~50cm左右的穴,垫3cm~5cm厚的湿树叶,放入3根木锻、间隔摆放2根蜜环菌菌材,棒相距2cm~3cm。放猪苓菌核0.25kg~0.5kg,撒一层薄薄的沙壤土。再放一层3cm~5cm厚的湿树叶。盖上一层沙壤土,厚度约5cm~8cm,压实。最后,穴顶盖一层树叶以保持水分。也可以挖成无隔的贯通沟,照上述木椴3根和蜜环菌菌材2根的摆放方法,平行的摆放于沟中,棒平行间隔及顶端间隔各2cm~3cm,其余8c)模式三:挖35cm深、见方40cm~50cm左右的穴,垫3cm~5cm厚的湿树叶,放入3根~5根木椴,相距2cm~3cm。每穴使用1瓶~2瓶生产菌种或相当量的蜜环菌菌枝,将菌枝摆放于木椴鱼鳞口及顶端周围。放猪苓菌核0.25kg~0.5kg,撒一层薄薄的沙壤土。再放一层3cm~5cm厚的湿树叶。盖上一层沙壤土,厚度约5cm~8cm,压实。最后,穴顶盖端间隔各2cm~3cm,其余同上。应符合5.1.1、5.1.2和5.1.3的要求。最适宜于海拔1000m~1600m的山区。以小灌木次生林最适宜半野生栽种猪苓,其林地土壤中有密集交错的粗细树根,落叶也可以为蜜灌木树丛旁挖约13cm~15cm深的小坑,以能见到直径为4cm~5cm粗细的树根及纵横交错的须根为准。坑底铺一层潮湿的树叶和树枝,按坑的大小平放入2根~5根菌材,放入猪苓种苓0.2kg~b)栽培地的林木覆盖度以50%~70%为宜,过低应加盖遮阳滤网;此外,也应及时清除地面杂c)雨涝季节应加强基地的排水工作,土壤湿度低于30%则应及时浇水;9选用健壮、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蜜环菌菌种和猪苓种苓。按照5.1的要求严格选择栽培场地,若有病虫害威胁可以喷洒适量的5%~20%浓度的澄清石灰水。猪苓菌核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栽后第3年秋季检查,若白苓或新苓萌发很少、猪苓散架,即可采挖或次年春季采收。菌材栽培的猪苓一般3年~5年收获,半野生栽培可适当延长生长年限。包装前应对每批药材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的药材,采用不影响质量的麻袋、纸箱、洁净编织袋等包装,不应采用包装过肥料、农药等的包装袋包装。包装外贴或挂标签、合格证,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放行制度,有审核、批准、生产、检验等的相关记录。不合格的药材储藏仓库应在通风、干燥、避光,并具有防鼠、虫、禽畜措施。地面应整洁、无缝隙。成品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虫蛀、霉变、腐烂等发生;建有定期检查制度。不应运输应防止发生混淆、污染A.1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注:氟虫胺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百草枯可溶胶剂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使用。2,4-滴丁酯自2023年1月29日起禁止使用。溴甲烷可用于“检疫熏蒸处理”。杀扑磷已无制剂登记。A.2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20种)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应注意药食同源中药材及来自其他作物的中药材。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通用名禁止使用范围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禁止在甘蔗作物上使用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丁酰肼(比久)禁止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