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 防触电技术(建筑电工)_第1页
防触电 防触电技术(建筑电工)_第2页
防触电 防触电技术(建筑电工)_第3页
防触电 防触电技术(建筑电工)_第4页
防触电 防触电技术(建筑电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5防触电技术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触电技术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

概念:使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1.绝缘材料和性能(1)绝缘材料种类。

电工绝缘材料是指体积电阻率107Ω.m以上的材料。电工绝缘材料分为:①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②液体绝缘材料。包括矿物油、十二烷基苯、硅油等液体。③气体绝缘材料:包括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其中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和灭弧性能,主要用来制作开关电器。(2)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1.绝缘材料和性能(3)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恶化时,绝缘电阻降低,泄漏电流增大,击穿电压降低,容易发生短路或漏电事故。

引起绝缘电气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A产品制造质量低劣。

B搬运、安装、使用及检修过程中受机械损伤。

C由于设计、安装、使用不当,使绝缘材料与工作条件不相适应。(4)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能绝缘材料温度升高后,绝缘性能将下降。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1.绝缘材料和性能(5)预防电气设备绝缘事故的措施

A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气产品。

B安装、运行和维护中避免电气设备的绝缘结构受机械损伤、受潮、脏污。

C按照规程和规范安装电气设备和线路。

D按照工作环境和使用环境正确选用电气设备。

E按照技术参数使用电气设备,避免过电压和过负荷运行。

F正确选用绝缘材料。

G按照规定周期和项目对电器设备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

注意:在正常工作工作情况下,绝缘物也会逐渐“老化”而失去绝缘性能。高分子材料,还存在由于“老化”导致的绝缘性能逐步下降的问题。一般绝缘材料可正常使用20年。绝缘材料在恶劣环境条件会降低绝缘电阻值,腐蚀性气体、潮气、机械损伤也会破坏绝缘。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遭到急剧的破坏,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2、绝缘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和绝缘试验。绝缘试验(绝缘电阻试验、耐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介质损耗试验)。绝缘电阻实验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都是用兆欧表进行测量的。吸收比是从开始起,第60s的绝缘电阻与第15s的比值(受潮后,吸收比接近于1,干燥时,比值增大到1:3以上。外观检查主要是绝缘结构物理性能的观察和检查。包括是否受潮、表面有无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有无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是否减退、有无脆裂、有无破损、弹性是否消失、运行时有无异味等项目。

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屏护(遮拦和阻挡物)即采用遮拦、护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不能包以绝缘,而需要加以屏护。(如:防护开关本身带有胶盖、铁壳等屏护装置。)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或其他防止接近的措施。屏护的作用1、防止触电

2、防止电弧伤人

3、防止电弧短路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屏护实物例图:

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1)安全距离的作用安全距离是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或短路故障而规定的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等。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2)线路间距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m)线路经过地区线路电压(kV)1以下1~1035居民区66.57非居民区55.56交通困难地区44.55不能通航或浮运的河、湖冬季湖面(或冰面)55―不能通航或浮运的河、湖最高水面(50年一遇的洪水水面)33―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2)线路间距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m)线路电压(kV)1以下1035垂直距离2.53.04.0水平距离1.01.53.0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2)线路间距导线与树木的最小距离(m)线路电压(kV)1以下1035垂直距离1.01.53.0水平距离1.02.0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3)设备间距配电装置的布置,应考虑设备搬运、检修、操作和试验方便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配电装置需保持必要的安全通道。低压配电装置正面通道的宽度,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安全距离(4).检修间距检修工作中,为了防止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必须保证足够的检修间距。具体如下:A、低压工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1m。B、高压无遮拦工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之间的距离。

10KV以下者不应小于0.7m;20-35KV者不小于1m。用绝缘杆操作时:

10KV以下者不应小于0.47m;20-35KV者不应小于0.6m。

C、线路上工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邻近线路带电导线之间的距离。

10KV以下者不应小于1m;35KV者不应小于2.5m。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触电技术2.1-5防触电技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IT系统TT系统TN系统IT系统(保护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经各自的保护线PE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低压配电系统。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保护接地主要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基本原理是保护接地电阻对人体电阻强分流作用。2.1-5防触电技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IT系统TT系统TN系统TT系统的结构型式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系统。2.1-5防触电技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IT系统TT系统TN系统TN系统是保护接零系统。中性线N(引自电源中性点的导线)的作用:(1)为额定电压是相电压的单相设备提供电源;(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的工作电流)(2)为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提供回路(流过三相电路中的不平衡电流);(3)将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固定在零电位,防止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各相电压偏移,可能造成烧毁电气设备的事故;(4)通过三相不平衡电流以及当设备金属外壳与之相连后防止人体间接触。2.1-5防触电技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IT系统TT系统TN系统(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

TN—C系统是零线和保护线合为一根保护零线PEN。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的场所。(2)

TN—S系统(三相五线制)

TN—S系统N线和PE线是分开设置的。PE线起到保护人体以免触电的作用,称为保护零线。可用于有爆炸危险,或火灾危险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宜用于有独立附设变电站,适用于电子设备、实验场所。(3)TN—C—S系统(即A、B的组合)TN—C—S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优越性,经济实用。适用于现代企业、民用建筑。宜用于场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2.1-5防触电技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触电技术2.1-5防触电技术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漏电保护(1)双重绝缘结构加强绝缘包括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和另加总体绝缘三种形式。(2)双重绝缘设备使用范围应定期测量双重绝缘设备可触及部位与工作带电部位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使用前,应检查双重绝缘设备及其电源线是否完好;凡属双重绝缘设备,不得再进行接地或接零。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工作优先选用Ⅱ类工具或选用安全电压的工具。属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装置。2.1-5防触电技术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漏电保护(1)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2)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的范围的限制电压叫安全电压,也叫安全特低电压。(3)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属于既能防止直接接触电击,也能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2.1-5防触电技术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漏电保护(4)安全电压限值和额定值

1、限值: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直流120V。这一限值是根据人体电流30mA和人体电阻1700Ω的条件确定的。对于电动儿童玩具及类似电器,当接触时间超过1s时,建议干燥环境中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取33V、直流限值取70V;潮湿环境中工频限值取16V、直流限值取35V。

2、额定值:工频42V、36V、24V、12V和6V。特别危险环境使用携带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手持和局部照明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等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采用6V安全电压。采用24V以上时,必须采取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2.1-5防触电技术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漏电保护(一)漏电保护短路器的作用当漏电发生时漏电保护器会立即发出警报信号或立即切断电源防止引起人身触电,起到保护设备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