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第1至10题每题1分,第11至30题每题2分,共50分)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堂 D.康有为2.规定“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4.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进化论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由”与“和谐” 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科学” D.“富强”与“民主”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C.黄埔军校建立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8.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9.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0.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11.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捐躯。他是()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聂士成13.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15.“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A.洪秀全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17.如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西方习俗国家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这说明《新青年》()A.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B.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C.撰稿人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者D.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8.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应翻阅下列哪一部著作()A. B. C. D.1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最能体现日军这一侵略战略的军事行动是()A.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20.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图),“历史的转折”是指()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21.“魏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的真相 B.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C.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22.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形势示意图,该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 B.太原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3.《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以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正党章的报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2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B.苏联出兵消灭关东军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25.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2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7.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各界文化名流纷起响应,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激励妇女放足、不缠足。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见见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B.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C.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D.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28.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近代教育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C.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D.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29.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A.张謇 B.康有为 C.侯德榜 D.梁启超30.近代著名人物胡适回忆道:“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到万分,受其‘适者生存’观点的影响,把自己的名字由洪骍改为适之”。胡适所说的这本书指的是()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狂人日记》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第37题12分,第38题13分,第39题13分)31.史实:1898年6月9日,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推论:戊戌变法运动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判断对错)32.史实: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推论:国民革命运动中,革命阶级实现联合,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判断对错)33.史实:从1938年10月至1945年9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的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推论: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唯一战场。。(判断对错)34.史实:“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推论: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侵略。。(判断对错)35.史实: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推论:清政府顺应历史的潮流,废除科举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判断对错)36.史实: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郝延平《守旧与革新》推论: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判断对错)38.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情景一: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1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分析:左宗棠在“”的旗号下筹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该矿务局的生产方式是使用进行生产。(2)情景二: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徐州各界纷纷集会,号召抵制日货;上海等地罢市后,徐州商会随机通电各地,宣布罢市;陇海铁路员工也积极响应,散发传单,抵制日货。分析:该情景发生在运动期间,该运动是的开端。(3)情景三,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分析:该工程师是,他承担的艰巨重任是。39.综合探究: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从无到有】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百年中国》(1)为什么1921年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从弱到强】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在不同时期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名称。【从幼稚到成熟】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3)请写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4)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在野到执政】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5)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指出在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两党在徐州地区展开的战役名称。【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材料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6)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0.综合探究: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进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臣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工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我们一般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历史史实。你认为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史实的?材料三“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2)史实提炼为概念。材料三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洋务运动”的定义。请你写出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代表企业(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材料四图一:运动中的口号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3)史实形成于节点。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4)上述特征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第1至10题每题1分,第11至30题每题2分,共50分)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堂 D.康有为【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分析】本题以“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选A.2.规定“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答】据所学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这表明列强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故选C.3.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故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洪秀全.故选B.4.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考点】洋务运动.【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化开端”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解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故选B.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进化论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考点】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解答】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由”与“和谐” 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科学” D.“富强”与“民主”【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掀起了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C.黄埔军校建立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考点】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解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选B.8.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考点】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时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可以判断这一传奇是长征.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1936年经历了江西、贵州最后到达陕北,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故选C.9.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应重点掌握七七事变的影响.【解答】A.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B.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兵变.C.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故答案选C.10.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分析】本题考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重点掌握其历史意义.【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11.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解答】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捐躯。他是()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聂士成【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本题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解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给北洋海军邓世昌的挽联.大意是:今天追悼会,天下人都为之流泪.海军有你,足以壮大海军的军威.背景是赞扬邓世昌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显示出了北洋海军的气节与威名.故选A.13.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解答】《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奴仆的地位,从此,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故选D.14.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解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故选A.15.“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考点】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解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失败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故选A.16.“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A.洪秀全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考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以消灭帝制、缔造共和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解答】由题干“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可知材料评价的人物是孙中山,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17.如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西方习俗国家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这说明《新青年》()A.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B.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C.撰稿人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者D.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内容.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答】观察图表可知,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群众,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选A.18.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应翻阅下列哪一部著作()A. B. C. D.【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革命活动.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解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选A.1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最能体现日军这一侵略战略的军事行动是()A.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分析】本题以“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解答】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结合所学可知是对九一八事变的描述.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故选C.20.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图),“历史的转折”是指()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考点】西安事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解答】根据题干中“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可知这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故选D.21.“魏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的真相 B.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C.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考点】南京大屠杀.【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解答】根据题干中的“三十余万”可知这一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故选B.22.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形势示意图,该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 B.太原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考点】百团大战.【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解答】从图中看出,这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故选D.23.《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以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正党章的报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考点】中共七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解答】据“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以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正党章的报告.”可知,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C.2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B.苏联出兵消灭关东军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实行了全民族抗战,使得抗日战争能够胜利,这是主要原因.【解答】由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ABC均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际的大力的援助,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胜利的主要原因.故选D.25.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考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解答】依据题干,这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D.2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认识.【解答】注意抓住图标中的关键信息“1916﹣1919”,联系所学可知,清政府于1912年退出历史的舞台,故①被排除.这段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由于受到辛亥革命的鼓舞,加上“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以及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从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故选D.27.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各界文化名流纷起响应,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激励妇女放足、不缠足。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见见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B.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C.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D.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对题干中“不缠足会”和“剪辫子”运动的理解.【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20世纪初期的“不缠足会”和“剪辫子”运动影响了徐州各县,这说明徐州各县也很愿意参与“不缠足会”和“剪辫子”这样的运动,很愿意接受这样的社会习俗的变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要彻底根除封建文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单靠短期的运动是不行的.ABC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故选D.28.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近代教育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C.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D.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考点】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教育为切入点,考查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解答】依据所学,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不是教育家,他研制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D.29.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A.张謇 B.康有为 C.侯德榜 D.梁启超【考点】张謇兴办实业.【分析】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重点掌握张謇的事迹.【解答】据题干“状元”“实业救国”可知,“他”指的是张謇.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选A.30.近代著名人物胡适回忆道:“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到万分,受其‘适者生存’观点的影响,把自己的名字由洪骍改为适之”。胡适所说的这本书指的是()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狂人日记》【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天演论》中的进步观点.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激励着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解答】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第37题12分,第38题13分,第39题13分)31.史实:1898年6月9日,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推论:戊戌变法运动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判断对错)【考点】戊戌变法.【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结果.【解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触犯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捕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前后仅维持了103天.戊戌变法运动没有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故答案为:×.32.史实: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推论:国民革命运动中,革命阶级实现联合,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判断对错)【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解答】据“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可知,国民革命运动中,革命阶级实现联合,共同进行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中,革命阶级实现联合,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题干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北伐军的军歌.故答案为:√.33.史实:从1938年10月至1945年9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的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推论: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唯一战场。×。(判断对错)【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狠狠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因此不能说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唯一战场.【解答】依据题干的数字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是抗战的唯一战场.国民党歼敌都不是10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故答案为:×.34.史实:“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推论: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侵略。√。(判断对错)【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源的有关内容.魏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编有《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解答】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侵略.故答案为:√.35.史实: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推论:清政府顺应历史的潮流,废除科举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判断对错)【考点】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分析】本题以清政府“上谕”为切入点,考查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解答】由史实可以看出,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清政府实施的不是义务教育,而是学校教育.故推论是错误的.故答案为:×.36.史实: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郝延平《守旧与革新》推论: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判断对错)【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对西方的称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解答】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带有贬义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崇敬之意的“洋务”和“西学”为主,表明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故答案为:√.38.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情景一: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1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分析:左宗棠在“求富”的旗号下筹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该矿务局的生产方式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2)情景二: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徐州各界纷纷集会,号召抵制日货;上海等地罢市后,徐州商会随机通电各地,宣布罢市;陇海铁路员工也积极响应,散发传单,抵制日货。分析:该情景发生在五四运动期间,该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情景三,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分析:该工程师是詹天佑,他承担的艰巨重任是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考点】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分析】(1)本题以材料“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等”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2)本题以材料“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等”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点.(3)本题以材料“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史实.【解答】(1)依据情景一“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求富”的旗号下筹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该矿务局的生产方式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2)依据情景二“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等”可知,这是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日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依据情景三“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等’”可知,该工程师是詹天佑.詹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904年,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故答案为:(1)求富;机器.(2)五四;新民主主义革命.(3)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39.综合探究: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从无到有】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百年中国》(1)为什么1921年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从弱到强】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在不同时期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名称。【从幼稚到成熟】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3)请写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4)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在野到执政】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5)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指出在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两党在徐州地区展开的战役名称。【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材料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6)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一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意义重大.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名称;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名称;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名称(3)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5)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及淮海战役.1945年8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后签署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6)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革命的道路.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解答】(1)“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是中共一大在这一年召开,中共在这一年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2)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8年4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46年到1949年军队名称改为人民解放军.(3)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据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