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擦亮红色文化的底色,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将红色基因传下去,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过去,我们创作了一大批红色文艺经典,它们成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现代社会语境与传统红色故事的相关性减弱,大众审美日趋多样化,流行文化层出不穷,这些都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革命的颜色。红色故事由血泪和汗水铸就,故事中天然地凝结着巨大的悲喜,隐藏着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引线”,回顾讲述红色故事的文艺作品会发现,但凡优秀之作,无不散发着情感的温度,歌剧《白毛女》中有感天动地的父女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有生死相依的战友情,即便是颇具英雄主义气质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也或明或暗地埋着不少情感线索,比如,刚接触不久,少剑波就对女卫生员“小白鸽”暗生情愫。这些情感元素,不仅能增强红色故事的感染力,也起着推动叙事、塑造人物、升华主题的作用。文艺作品中的红色故事,往往涉及党史、军史、国史中的重大史实,涉及革命先驱、党和国家领袖以及英模人物。一段时间里,不少创作者不敢放飞想象的翅膀,不愿打开人物的情感世界,把人物都塑造成了“光伟正”“高大全”,导致红色题材创作一度陷入人物脸谱化、故事程序化的怪圈,这样的作品自然难以引起读者、观众的兴趣。因此,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创作者应注重情感元素的开掘。虽然很多红色故事发生时的时空环境与今天大不相同,但任何年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经验总是相通的,通过为红色故事注入更多情感逻辑和情感力量,能够让故事更具张力,让人物更加丰满,让整个红色叙事更加逻辑自洽、令人信服,让严肃厚重的历史和抽象的价值观念走进普通百姓的内心。要讲出富有情感温度的红色故事,创作者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感情,主动用红色文化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另外,作品的情感温度来源于沸腾的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小故事,往往最能鼓舞人,最能打动人。所以,创作者要走进生活深处,观察生活细节,吃透生活底蕴,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红色文艺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革命先驱、英模人物生活战斗的场景,以广闻的历史视野开展文化想象,能够唤起受众栖居于无意识母体中的民族忧患意识,进而筑牢革命历史记忆。因此,欣赏红色文艺作品,既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对红色历史的重温。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审美标准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因为一个时代审美标准的建立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密不可分。因此,要想用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必须让作品的内容、形式、细节等符合现代审美。(选自《光明日报》)材料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构建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的特有文化体系和精神样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先进性,代表着时代进步湖流和发展要求,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推崇,发展了革命文化所铸就的红色品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谱系,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坚持接续奋斗,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出用好红色文化,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强调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激扬强劲,新时代新征程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精气神不断提振,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良好的文明生态和显著的实践效果,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正是由于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所具有的深厚坚实基础,才铸就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独特价值和强大张力。红色文化饱含着中国伟大革命事业底色由革命烈士鲜血铺就的深刻寓意,凝结着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积蓄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的澎湃伟力,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持续迸发出强大力量。(选自《人民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语境的变化,大众审美的多样化,流行文化的层出不穷,这些对红色题材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B.红色,代表着血、火和革命,是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所以传承红色文化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C.创作者需要培养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感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才能讲出富有情感温度的红色故事。D.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守护好、建设好红色江山,在新时代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红色题材作品应将红色历史置于现代社会语境下进行审视,这样才能给予现代人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B.中国文化因含有红色基因而具有独特魅力。传播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C.红色文化见证了的发展壮大,是新时代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D.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推崇,也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A.青果巷二期创设青果芸台书舍,取恽寿平、唐顺之、刘国钧、瞿秋白、刘师勇、周有光六位名人及其所对应的书画、马鹿、纺织、书信、羽箭、拼音作为空间元素,打造文化活动空间。B.近几年新创作的《江姐》,和几十年前不同体裁的《江姐》相比,更加真实细腻,格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实现对人物性格的深度开掘。C.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系列原创短视频《真理的味道》,从小角度讲述人通寻真理的故事,彰显了人的初心使命。D.《觉醒年代》将历史人物与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等,置于同一时空环境中进行展示,并发起一场今人与上述历史人物的跨越时空的“对话”。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选择性必修中课文《党费》作为红色作品,“情感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5.在论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问题时,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试简要概括。〖答案〗1.B2.D3.A4.(1)深深的母子情。作为一个母亲,黄新舍不得孩子,临牺牲前把她的孩子托付给我。

(2)感人的夫妻情。黄新把她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她在家哼唱歌曲表达对在长征路上的爱人的思念。

(3)深厚的同志情。黄新为了保护我牺牲自己,为了山上的同志解决困难,宁愿自己全家挨饿。5.材料一主要探讨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如何活起来,如何将红色基因传下去,为红色文艺发展提供方向和具体做法。

材料二侧重简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强加因果,原文“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擦亮红色文化的底色,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将红色基因传下去,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革命的颜色”,文中没有因果关系。【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也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错误,原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激扬强劲,新时代新征程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精气神不断提振,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良好的文明生态和显著的实践效果,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A.青果巷芸台书舍不算红色文艺作品。所选名人并不全是红色人物,体现不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黄新把她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她在家哼唱歌曲表达对在长征路上的爱人的思念。“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可见深深的母子情。作为一个母亲,黄新舍不得孩子,临牺牲前把她的孩子托付给我。黄新为了保护我牺牲自己,为了山上的同志解决困难,宁愿自己全家挨饿。“好久没有听这样的歌子了,在这样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子,心里真觉得熨帖。我想得一点也不错,群众的心还红着哩,看,这么艰难的日月,群众还想念着红军,想念着扯起红旗闹革命的红火日子。兴许这哼歌的就是我要找的黄新同志?要不,怎么她把歌子哼得十零八落的呢?看样子她的心不在唱歌,她在想她那在长征路上的爱人哩。我在外面听着,真不原打断这位红军战一的妻子对红军,对丈夫的思念”,可见感人的夫妻情。“作品的情感温度来源于沸腾的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小故事,往往最能鼓舞人,最能打动人”,“由于消息走漏,敌人在全村挨门挨户搜查。面对生死考验,黄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毅然挺身而出,掩护了战友,在关键时刻还语义双关地叮嘱战友要沉着、顾全大局”“她知道山上缺盐,就暗暗地把群众组织起来为山上的游击队腌制咸菜,作为特殊的党费。她把咸菜看得比生命还宝贵,甚至不许饥饿的小女儿吃一根咸菜”,可见深厚的同志情。【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创作者应注重情感元素的开掘”“要讲出富有情感温度的红色故事,创作者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感情,主动用红色文化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创作者要走进生活深处,观察生活细节,吃透生活底蕴,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欣赏红色文艺作品,既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对红色历史的重温”“要想用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必须让作品的内容、形式、细节等符合现代审美”,材料一主要探讨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如何活起来,如何将红色基因传下去,为红色文艺发展提供方向和具体做法。材料二:“我们高度重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出用好红色文化,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良好的文明生态和显著的实践效果,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红色文化饱含着中国伟大革命事业底色由革命烈士鲜血铺就的深刻寓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持续迸发出强大力量”,侧重简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秋收茅盾老通宝说着抓起身边竹竿,扑扑地打着稻场上的泥地。黄道士一边听,一边学着镇上城隍庙里测字先生的神气,肩膀一摇一摆地点头叹气。末后,他悄悄地说:“世界要反乱呢!通宝兄,你知道村坊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咳,吃大户,抢米围!是前天白棋浜的乡下人做开头,今天我们村坊学样去了!令郎阿多也在内——可是,通宝兄,尊驾贵恙刚好,令郎的事,你只当不晓得罢了。哈哈,是我多嘴!”老通宝听得明白,眼睛一瞪,忽地跳了起来,但立刻象头顶上碰到了什么似的又软瘫在地下,嘴唇簌簌地抖了。太阳晒到他头面上了,——很有些威力的太阳,他也不觉得热,他只把从祖父到父亲口传下来的“长毛”故事,颠倒地乱想。他又想到自身亲眼见过的“闹漕”,立刻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他眼前了。他的一贯的推论于是就达到了:“造反有好处,‘长毛’应该老早就得了天下,可不是么?”当天晚上全村坊的人都安然回来,而且每人带了五升米。这使老通宝十分惊奇。他觉得镇上的老爷们也不象“老爷”了;怎么看见三个村坊一百多乡下人闹到镇里来,就怕得什么似的赶快“讲好”,派给每人半斗米?当真这世界变了,变到他想来想去想不通,而多多头他们耀武扬威!老通宝一家总算仰仗这风潮,这一晌来天天是一顿饭,两顿粥,而且除了风潮前赊来的三斗米是冤枉债而外,竟也没有添上什么新债。春蚕时期的幻想,现在又在老通宝的倔强的头脑里蓬勃发长,正和田里那些秧一样。天天是金黄色的好太阳,微微的风,那些秧就同有人在那里拔似的长得非常快,稻发疯似的长起来,也发疯似的要水喝,每天的太阳却又象火龙似的把河里的水一寸一寸地喝干,村坊里到处嚷着“水车上要人”,到处拉人帮忙踏一班。只有那多多头,因为老通宝死不要见他,村里很少来;有时来了,只去帮别人家的忙。唯一的办法是到镇上去租一架“洋水车”来救急,老通宝一听到“洋”字,就有点不高兴。况且他也不大相信那洋水车会有那么大的法力。正午时分,毒太阳就同火烫一般,那些守在小桥上的人忽然发一声喊:来了!一条小船上装着一副机器,——那就是洋水车!那装着机器的船并不拢岸,就那么着泊在河心,却把几丈长臂膊粗的发亮的软管子拖到岸上,又搁在田横埂头。突然,那船上的机器发喘似的叫起来。接着,咕的一声,第一口水从软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汩汩地直泻,一点也不为难。村里人看着,嚷着,笑着,忘记了这水是要花钱的。老通宝站得略远些,瞪出了眼睛,注意地看着。他以为船上那突突地响着的家伙里一定躲着什么妖怪,——也许就是镇上土地庙前那池潭里的泥鳅精,而水就着泥鳅精吐的涎沫,而且说不定到晚上这泥鳅精又会悄悄地来把它此刻所吐的涎沫收回去,于是明天镇上人再来骗钱。但是这个一切的狐疑始终敌不住那绿汪汪的水的诱惑。当那洋水车灌好了第二爿田的时候,老通宝决定主意请教这“泥鳅精”,而且决定主意夜里拿着锄头守在田里,防那泥鳅精来偷回它的唾沫。他也不和儿子媳妇商量,径拉了黄道士和李老虎做保人,担保了二分月息的八块钱,就取得船上人的同意,也叫那软管子到他田里放水去了。太阳落山的时候,老通宝的田里平铺着一寸深的油绿绿的水,微风吹着,水皱的象老太婆的脸。老通宝看着很快活,八块钱诚然不是小事,但收起米不是可以卖十块钱一担么?去年糙米也还卖到十一块半呀!一切的幻想又在老通宝心里复活。全村坊的人都松一口气,现在有命了,天老爷还是生眼睛的!同时他们的心里使打着算盘:少些说,是四担半吧,他总共可以收这么四十担;完了八八六担四的租米,也剩三十来担;十块钱一担,也有三百元,那不是他的债清了一大半?他觉得十块钱一担是最低的价格!只要一次好收成,乡下人就可以翻身,天老爷到底是生眼睛的!但是镇上的商人却也生着眼睛,他们的眼睛就只看见自己的利益,就只看见铜钱,稻还没收割,镇上的米价就跌了!到乡下人收获他们几个月辛苦的生产,把那粒粒壮实的谷打落到稻筒里的时候,镇上的米价飞快地跌到六元一石!再到乡下人不怕眼睛盲地砻谷的时候,镇上的米价跌到一担糙米只值四元!最后,乡下人挑了糙米上市,就是三元一担也不容易出脱!米店的老板冷冷地看着哭丧着脸的乡下人,爱理不理似的冷冷地说:“这还是今天的盘子呀!明天还要跌!”然而讨债的人却川流不绝地在村坊里跑,汹汹然嚷着骂着。请他们收米罢?好的!糙米两元九角,白米三元六角!老通宝幻想的肥皂泡整个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当他断气的时候,舌头已经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似乎说:“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一九三三年一月文本二:1929年南通农业喜获丰收,可佃农的收支情况仍不乐观。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一个佃耕四亩的佃农,其收入减去支出,仅余16元,根本就无法维持一年的生活,30年代佃农的生活更加艰难自是不言可知了。为了阻止农村的继续破败,防止农民进一步贫困及由此造成的阶级对抗加剧,国民政府也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捐税。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使得农民家徒四壁,朝不保夕,不少人只得卖儿卖女,流落他乡。据记载,启东县合丰乡红星村当差使丫头和童养媳的41人,讨饭的251人,受高利贷剥削的87人,分别占该村总人口的4.5%,37%和9.5%。(选自蒋国宏、李学昌《20世纪30年代南通地区的乡村经济与农家生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通过黄道士“世界要反乱”等话,揭示了三十年代农村阶级矛盾激化的普遍性,为小说故事的发生提供社会背景。B.文本一中老通宝听说黄道士话后,运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内心既惊恐害怕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C.文本一写风潮过后,老通宝一家“竟也没有添上什么新债”,暗示经过“吃大户”的斗争后,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D.与文本二客观叙述相比,文本一以“镇上的商人”和“讨债的人”的行为,形象地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7.下列对文本中景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金黄色的好太阳,微微的风”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稻田场景,表现老通宝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幻想。B.文本一中“毒太阳就同火烫一般”,人们依然“守在小桥上”,以太阳的“毒”衬托人们等待“洋水车”的焦急心态。C.文本一中以衰老沧桑的“老太婆的脸”比喻微风吹过水田时的景象,表现老通宝经历抗旱后快活的同时也心力交瘁。D.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烘托出人物心理,与《荷花淀》中高潮和结局部分对荷花淀风光的描写作用不同。8.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一内容加以探究。9.两则文本都探究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问题,请从内容与手法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6.C7.C8.(1)通过老通宝断气时的眼神描写,揭示出人物内心的转变,表明老通宝幻想破灭后的清醒。(2)“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表明老通宝对多多头们的反抗由最初的气愤、诧异再到肯定的过程。(3)结尾画线句通过老通宝断气时的眼神描写,表达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农民反抗的必要性和时代必然,表达了小说的主旨。(4)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9.相同点:两者都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现状和原因,表现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苦难。不同点:(1)内容上,文本一在揭示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部分农民的反抗与觉醒。(2)手法上,文本一虚构,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文本二写实,通过真实的数据和事件表现。〖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错误。结合后文“老通宝幻想的肥皂泡整个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分析可知,“吃大户”的斗争后,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了根本改善,依然贫苦。【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C.“表现老通宝经历抗旱后快活的同时也心力交瘁”错误。结合“老通宝看着很快活,八块钱诚然不是小事,但收起米不是可以卖十块钱一担么?去年糙米也还卖到十一块半呀!一切的幻想又在老通宝心里复活”分析可知,这只是表现老通宝经历抗旱后快活心理,没有表现他的心力交瘁。【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是对老通宝断气时的眼神描写,本来老通宝认为一场丰收后可以翻身,没想到增收不增产,谷贱伤农,他头死时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揭示出人物内心的转变,表明老通宝幻想破灭后的清醒。“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为对老通宝的语言描写,起初老通宝不认同多多头们的做法,老通宝甚至死不要见他,可最后却不得不承认“真想不到你是对的”,表明老通宝对多多头们的反抗由最初的气愤、诧异再到肯定的过程。“舌头已经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通过老通宝断气时的眼神描写,表现三十年代农村阶级矛盾激化的普遍性,表达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农民反抗的必要性和时代必然,表明社会制度的问题,造成了农民的生活、命运悲剧,以此表达了小说的主旨。划线句以勤劳的老通宝丰收却破产、人亡的悲剧结局,引起读者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百姓问题的深入思考。【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相同点:结合文本一“老通宝幻想的肥皂泡整个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和文本二“1929年南通农业喜获丰收,可佃农的收支情况仍不乐观。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一个佃耕四亩的佃农,其收入减去支出,仅余16元,根本就无法维持一年的生活,30年代佃农的生活更加艰难自是不言可知了”分析可知,两者都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现状和原因,表现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苦难。不同点:(1)内容上,结合“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分析可知,文本一在揭示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部分农民的反抗与觉醒。而文本二只揭示二十世纪农村社会的现实,没有写农民的反抗和觉醒。(2)手法上,文本一为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为作者的虚构,作者通过老通宝这一人物的命运揭示小说的主旨,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问题;结合“1929年南通农业喜获丰收,可佃农的收支情况仍不乐观。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一个佃耕四亩的佃农,其收入减去支出,仅余16元”“据记载,启东县合丰乡红星村当差使丫头和童养媳的41人,讨饭的251人,受高利贷剥削的87人,分别占该村总人口的4.5%,37%和9.5%”等详实的数字分析可知,文本二为写实之作,通过真实的数据和事件表现社会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苏武书李陵子卿足下: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要子无,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予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陵不难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匈奴既败,举国兴师。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卒复勾践之仇,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晁错受戮,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陵虽孤恩,汉亦负德。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李陵顿首。(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B.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C.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圆家靠召D.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域,与《燕歌行》中“绝域苍茫无所有”的“绝域”一样,指人迹罕至的地方。B.执事者,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者”意思相近。C.去帷,讲的就是《苏武传》中“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一事。D.北阙,指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意思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认为自己率疲敝之卒,与单于亲率的超过十万的匈奴死战,最后被围、被俘,是迫不得已、虽败犹荣的。B.李陵说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起初是为了等待时机,建功报答君王,后来因为计划未成,只能痛苦投降。C.李陵认为苏武回到汉朝受到的奖赏与他的功勋、节气是不匹配的,他认为应该给苏武赐土地、封诸侯。D.李陵最后宁可死在匈奴,也不愿回汉朝卑躬屈膝,接受刀笔吏的审问,这也是受到了他先人的影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2)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14.李陵是如何反驳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劝说的?请根据文意简要概况。〖答案〗10.D11.A12.B13.(1)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2)况且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因为您坚贞守节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奔走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14.列举汉代受到薄待的历史功臣;指出苏武自己也是受到了薄待的功臣;指出汉朝是对他负德的,不可能厚待他。〖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背君亲”“捐妻子”结构对称,都是动宾短语,中间断开,排除AC;“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排除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指人迹罕至的地方”错。文中“绝域”:远方。句意:出征远方。/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指人迹罕至的地方。句意: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含义不同。B.正确。句意: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C.正确。D.正确。句意: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该为百姓担忧。【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后来因为计划未成,只能痛苦投降”错,原文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意思是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选项投降原因归结错误。【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图”,料想;“怨”,怨责;“从”,实施。(2)“厚”,严厉;“望风驰命”,奔走效命;“实”,实在。【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为“昔萧樊囚絷,韩彭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列举汉代受到薄待的历史功臣。原文为“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士之封,加子之勤”,指出苏武自己也是受到了薄待的功臣。原文为“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指出汉朝是对他负德的,不可能厚待他。参考译文:答苏武书李陵子卿足下:与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我不难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我军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我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疲兵再战,一人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我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我这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晁错被杀,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却遭受小人的诽谤,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况且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因为您坚贞守节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奔走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李陵顿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备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是辛弃疾对朋友邀请他同居山间的回复,诗人借李广经历抒发自己感慨。B.此词上片诗人用数十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地勾画李广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C.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充满思慕向往,希望能如他一般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D.结尾“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以景作结,与开篇“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形成呼应。16.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想“李将军”与高适在《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高适忆李将军是感慨当时没有(希望能有)李将军那样英勇善战、关爱士卒的守边将师。辛弃疾写李广是借李广武功高强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充满思慕向往,希望能如他一般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错。根据“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可知,李广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像这样种桑植麻的生活,作者是不去的。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不是“充满思慕向往”,辛弃疾写李广是借李广武功高强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想“李将军”与高适在《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是不同的。高适在《燕歌行》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他写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高适忆李将军是感慨当时没有(希望能有)李将军那样英勇善战、关爱士卒的守边将师。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写“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李广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赋闲在家,不受重用。作者借古讽今,借李广武功高强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来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作者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小见大,以平常见深刻,这一写作艺术,用《屈原列传》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3)古人善于借“雨”来描写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一句以“雨”烘托箜篌声冲破云天的气势,又如《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用“雨”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3)石破天惊逗秋雨大弦嘈嘈如急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段时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22年百大影响人物,其中一位叫作MayaYingLin的华裔女建筑师___________。而她同时还拥有一个充满诗意的东方名字——林璎,她的亲姑姑,正是林家的第一位建筑师、中国的大才女——林徽因。来到华盛顿考察,面对天空和草地,林璎思绪万千,她问自己: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成了战争的代价时,“人”无疑是应该被首先记住的。她想象用小刀在地面切出一道口子,这道“伤口”正向两边延伸,就像结界隔离开现实和另外那个人类无法触及的世界。林璎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从大师云集的上千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然而越战纪念碑___________的造型。以及林璎亚裔的身份,在舆论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最终,双方在博弈中最大程度地维护林璎最初的设计。时间也给出了〖答案〗。现在,越战纪念已经成为最著名的全美建筑之一,被称之为“美国人的哭墙”,人们的悲伤情绪在这里得到彻底的解放,纷纷献上了掌心、膝盖、拥抱以及最真挚的心。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伤口”所加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A.对于这些思想上的“禁区”,我们要敢于去弄清是非。B.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D.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赫然在列家喻户晓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独一无二)19.C20.现在,越战纪念碑已经成为全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被称为“美国人的哭墙”,人们的悲伤情绪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释放,人们纷纷献上了掌心、膝盖、拥抱以及最真挚的心。〖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形容MayaYingLin在2022年百大影响人物名单里面,可填“赫然在列”。赫然在列:形容某物或某人出现在排名上很令人吃惊。第二处,形容林徽因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可填“家喻户晓”。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