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_第1页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_第2页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_第3页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_第4页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6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生活与化学内容标准:家里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药箱里的药品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内容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生活所用的物品大多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生命活动是通过食物、空气、水进行化学反应(即新陈代谢)来完成的。解决问题:例题:下列学习的内容与化学课无直接关联的是()A.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速度的计算B.汽车和飞机的车身、发动机是材料的研究C.人呼吸活动的变化D.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保鲜剂分析: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速度的计算属于物理课学习的内容,而生活中的衣、食、住、用等很多物质都属于化学学习的内容。故应选A。【自我评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2.下列各组物质在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B.石油和煤炭C.塑料和合成橡胶D.水泥和石灰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利用化学纤维作原料可以研制出救生衣、防火衣、潜水衣、杀菌衣等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5.陈明与他的同学收集到如下图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①②③④⑤⑥⑦(1)上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图1—3(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其中可以食用的是图1—31.2物质的变化内容标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燃烧关注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内容解析: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也叫化学反应。它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另一方面,物理变化虽不一定引起化学变化,然而,在一定条件下,物理变化也有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燃烧: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解决问题:例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火柴梗燃烧C.冰融化成水D.酒精挥发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C、D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在变化时生成了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属于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例2.点燃一根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观察实验的顺序:(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2)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3)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答:(1)白色固体石蜡受热顶端熔成液态;(2)蜡烛火焰分为三层,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焰芯火焰呈黄色,外焰火焰明亮;(3)火焰处有热量放出,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罩在火焰上方的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变浑浊。(4)熄灭蜡烛时有白烟,点燃白烟会重新燃烧。【自我评价】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黑B.放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C.放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2.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牛奶变酸C.植物的光合作用D.酒精的燃烧3.下面的说法,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的是()A.剧烈燃烧B.耀眼白光C.大量放热D.生成白色固体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沸腾B.湿衣物凉干C.食物腐败D.气球充气膨胀5.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B.物质有发热、发光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有化学变化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6.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光,生成色的固体,这一变化属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1.3物质性质的探究内容标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性质与变化的区别科学探究的步骤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解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通常,物理性质可用感官观察或用物理方法进行研究,而化学性质则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质与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内在依据,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是一个过程。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由此说木炭具有可燃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步骤:观察与思考→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识别11种常用的化学仪器、物质加热。【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是()A.颜色、状态B.可燃性C.溶解性D.熔点、沸点2.石蜡的以下用途是由它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制造彩色蜡笔B.制造蜡烛用以照明C.制造誊印的蜡纸D.制造皮革上光蜡及鞋油3.点燃蜡烛时发生的变化是()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只有形态的变化C.只有化学变化D.只有物理变化4.下列实验项目中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盖6.下列仪器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量筒B.集气瓶C.试管D.烧杯7.1元的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二、填空题8.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准确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为了研究这种金属的性质,他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较大的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可观察到该金属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且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归纳出该金属的性质有:颜色;状态;硬度;密度。10.阅读下列报道后,回答问题: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浓硫酸、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苯的物理性质是。(2)苯的化学性质是。三、实验题11.实验室现有10ml、2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1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也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①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③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④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⑤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要朝着有人的方向14.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3)用试管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15.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16.你将根据什么性质的不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具体如何操作?参照示例填写下表:植物油、洗洁精酱油、黑醋食盐、精细砂糖洗衣粉、面粉不同的性质水溶性操作方法加入水中,振荡1.4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标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化学工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内容解析: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1.古代: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青铜器、冶炼铁等在历史上作出重大贡献;2.现代: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制造衣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摩托车),国防、医疗等都需要化学提供材料和燃料。【自我评价】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业中,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①制纯碱②造纸③制黑火药④开采天然气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2.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作坊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列说法没有科学道理的是()A.“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为“贵金属”黄金B.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C.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的有效方法D.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3.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某些化学工艺如、、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到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4.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相关的项目用横线起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A.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B.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C.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④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D.增加粮食的产量5.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年,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6.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化学研究成果。。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空气的成分内容标准: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内容解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1%。2.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解决问题:例1.下列物质前者属纯净物,后者属混合物的有()A.糖水、空气B.氧气、汽水C.氮气、氧气D.盐水、铁粉解析:因糖水含有蔗糖和水,盐水含有食盐和水,橙汁汽水含有糖、水、色素等,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它们都是混合物。而氧气、氮气、铁粉都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B。例2.已知氧气能支持燃烧,而氮气不能支持燃烧。请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实验操作的题目,可通过结合理论及已知“氧气能支持燃烧,而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可燃物。缺乏氧气,不能燃烧”进行设计,观察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会儿后,现象有何变化,再运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即可。答案:将燃着的短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然后罩上一个烧杯或透明玻璃杯,一会儿后,蜡烛熄灭,则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自我评价】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大约是:占78%,占21%,占0.94%,占0.03%,和杂质等占0.03%。显然,空气以和为主。2.稀有气体是、、、氪气、氙气的总称。3.有如下物质:①红磷、②硫磺、③冰水混合物、④牛奶、⑤河水、⑥洁净的空气。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填在题后空格内:(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仍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2)夏天,盛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3)植物在空气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5.在100ml空气中,氧气大约占()A.21LB.21mlC.2.1kgD.21g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燥的空气B.海水C.液态氧气D.雪糕7.现代都市每当夜幕降临,往往灯火通明,霓虹灯五颜六色,闪闪烁烁。这是由于霓虹灯填充了以下几种气体中的()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8.现在生产的轿车上安装了一种安全囊,碰撞时,气囊内装有的化学物质能在10毫秒内引发反应,生成一种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这气体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9.某同学可用右图装置粗略地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时滑动的活塞停在刻度5厘米处。(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强热,温度可达98℃,而白磷在有氧气且温度达到40℃则可燃烧,它的燃烧现象与红磷相似。)(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活塞移动。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最终停在约刻度处,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10.将X、Y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无变化;已知X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将点燃的木炭放在X、Y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可以燃烧,把Y消耗尽,同时生成一种气体Z,Z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Y、Z。2.2探究空气中构成物质的奥秘内容标准:分子的特征原子及其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内容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的特征有: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距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等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此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4.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5.原子通过得或失电子后,分别成为阴、阳离子。解决问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C.分子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大小和质量都比原子大解析: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种无前提的说法是错误的:①分子大原子小;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则不能。当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当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时,这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答案为A。例2.如右图所示,上瓶盛装的是无色的空气,下瓶盛装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出现的现象是,由此说明。解析:阅读时,抓住字眼“无色的空气”“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运用分子的特征之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去解答。答案: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两瓶颜色一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自我评价】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和。而分子由构成。多数物质由构成,如水等,有的物质则由构成,如铁、氖气等;有的物质则由构成,如氯化钠等。2.原子由和构成,而原子核则由和构成。在同一原子中,数=数=数。3.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则其核电荷数为,其核外电子数为,该原子是原子(查课本46页表格)。4.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时,就会构成物质。5.原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的卫星数目恰好与铱(I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原子是带正电荷的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A.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B.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C.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D.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7.从分子的角度看,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就是()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发生了改变8.夏天,校园里白玉兰花盛开时,在课室里也可以闻到怡人的芳香,该现象说明()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9.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A.碘升华B.水结冰C.硫磺研成硫粉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10.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现象解释荷香飘万里气体受压体积变小氢气能燃烧,氧气不燃烧11.如右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为什么?12.如右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填仪器名称)吸取浓氨水,滴8~12滴在脱脂棉上。(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了。(3)小明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放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为。13.设计两个在家中能完成的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方法一方法二2.3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内容标准: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内容解析:1.空气污染源有工业的、交通的、生活的等2.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等4.防治空气污染,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问题:例1.“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某市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该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物解析:空气的污染物包括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污染物主要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应选A。例2.据报道,某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方法,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解析:由于汽油和商品的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给人类和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采用“绿色销毁”办法,不但避免污染,还充分利用了资源(根据“化浆、回收再利用”)答案:①防止因焚烧造成污染;②可充分利用资源。【自我评价】1.为防止大气污染,开展“还我丽日蓝天”工程,其最有效的措施为()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减少工业烟尘和各种废气的排放C.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D.建造氧化塘和污水治理厂2.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氧化合物3.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A.食盐加碘B.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C.禁止使用含铅汽油D.青少年多吃含钙的食物4.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二氧化硫污染所致。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②B.只有①②C.①②③D.只有①5.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机动车排放尾气B.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C.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D.工业生产排放废水6.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能源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太阳能D.氢能源7.煤和汽油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国家决定采取各项措施、法规降低矿物燃料燃烧的污染,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已知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可形成酸雨。请结合下表回答城市哈尔滨北京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重庆贵阳污染指数9692827476839869首要污染物TSPTSPTSPNOXTSPNOXSOXTSP空气质量级别ⅡⅡⅡⅡⅡⅡⅡⅡ注:TSP表示空气中的飘尘;NOX表示氮的化合物;SOX表示硫的化合物。(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2)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开发新能源8.某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该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该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9.北京市已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整治环境是“新北京、新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给市政府提出改善空气的两条建议。①②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自磷自燃B.食物变质C.酒精挥发D.镁带燃烧2.已知一种微粒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该微粒的()A.相对原子质量B.中子数C.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氧气D.稀有气体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氮气5.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分别是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形成他们主要原因分别是人们向天空排放大量的()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氟氯烃、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氯烃D.稀有气体、氟氯烃、二氧化硫6.我国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C.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物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A.分子在运动原子不运动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原子不是C.分子大原子小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8.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B.二氧化碳分子C.氧分子D.碳单质9.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原子核上B.质子上C.中子上D.电子上10.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铁由离子构成B.氮气由分子构成C.氯化钠由原子构成D.水由离子构成11.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g,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m12bB.mbC.12bmD.12mb12.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23892U,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23892U所含的中子数为()A.238B.92C.146D.330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4.将100mL酒精与l00mL水充分混合后,其体积200mL(填“<”、“=”、“>”),原因是。1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的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4)不显电性的微粒是

。(5)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微粒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主要是

。17.阅读下列短文,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的硫块研磨(),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液体(),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硫具有可燃性()。三、简答题:18.燃烧的蜡烛,为什么放入氩气或氮气中就会熄灭?在电灯泡里,为什么要充入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原子种类氢氦氮氧铁铀235原子核质子数原子种类氢氦氮氧铁铀235原子核质子数12782692中子数027830143核外电子数12782692相对原子质表是几种原子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出二条。(1);(2)。四、实验题:16.如右图所示装置,除可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以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若某同学测得的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20.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说明:。21.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1)人吸气时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人呼气时将活塞A,活塞B。(2)瓶Ⅰ和瓶Ⅱ盛放都是澄清石灰水,其中瓶Ⅰ的作用是;瓶Ⅱ的作用是。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认识氧气内容标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气的用途内容解析: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一般条件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能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硫、磷、碳、铁、蜡烛等)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通式:A+B→AB5.氧气的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解决问题:例1.金鱼缸不能密封,鱼类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氧气;而在下特大暴雨时,在雨中也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这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以上两点现象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攀登高山越高,或高原地带海拔越高,呼吸就越困难,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实验测定1L水能溶解约30mL氧气,养鱼的鱼缸要敞口,即使鱼呼吸消耗了水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又能在水中溶解;而下大雨我们站在雨中并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说明氧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通过上述描述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攀登高山越高,呼吸就越困难,根本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氧气会下沉。答案:能溶于水没有溶于水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例2.有一集气瓶装有空气,若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氮气,而不能带入新的气体,最好选取下列哪种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A.红磷B.木炭C.细铁丝D.硫磺分析:通过燃烧的方法消除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带入新的气体,必须考虑:①所选的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②燃烧后不能生成另一种气体。硫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氮气中增加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选用木炭、细铁丝、硫磺。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既不带入新的气体,又可以除去氧气而得到比较纯的氮气。应选A。【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氧化剂C.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D.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反应2.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繁衍着无数的水生生物(例丰富的鱼类生存),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却为21%,保持着整个生态的平衡;此事实说明氧气()A.可支持燃烧、支持呼吸B.不易溶于水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3.对于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是()A.蜡烛B.铁丝C.含硫的煤D.木炭5.对于氧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A.用于提高钢铁产量和质量B.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C.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D.使钢铁生锈6.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更旺、继续燃烧、火焰熄灭,则可推断所盛的气体依次是()A.氧气、空气、氮气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氮气、氧气D.氮气、空气、氧气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氧化反应的是(),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B.C.氨气+氯化氢→氯化铵D.二、填空题8.写出下列物质化学符号(1)氧气(2)硫(3)氮气(4)二氧化碳(5)铁(6)四氧化三铁(7)水(8)五氧化二磷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4)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某学生在实验室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全过程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布擦去表面的铁锈,这个变化属于变化。(2)铁丝要绕成螺旋状,原因是;铁丝前端要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要等到火柴即将燃尽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内,原因是;装氧气的集气瓶瓶底要放一层水或砂的作用是;(3)该反应的现象是。11.将两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用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现象反映出氧气的性质有:(1);(2)。12.阅读下面短文给予的信息,根据给予的信息回答问题:在标准状况下,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是一种强氧化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在工业生产、生活或各种领域中产生的物质都可能使臭氧层破坏,例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的电冰箱中的致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变薄或形成空洞,以至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冰川熔化,水位上升,也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刻不容缓的事情。(1)氧气和臭氧是物质;(填写“同种”或“不同种”)(2)以上描述臭氧具有的物理性质是:;(3)描述臭氧的化学性质的是:;(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5)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学会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有。3.2制取氧气内容标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分解反应、氧气的工业制法内容解析: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H2O2)(H2O)(O2)(KMnO4)(K2MnO4)(MnO2)(O2)(KClO3)(KCl)(O2)(2)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稍大)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3.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通式:AB→A+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解决问题:例1:下列关于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的大试管管口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分析: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以防试管破裂;B中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属物理变化;D中不能马上收集,因刚开始出来的是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选C。例2: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的仪器名称:abcde(2)指出装置中三个明显错误之处:①;②;③;(3)实验完毕,应先,再,原因是。分析:指出错误时,最好用“不应……”或“没有……”,改正错误时最好用“应……”。查看装置图的错误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以防遗漏。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热的试管破裂。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否则会使铁夹过热而损坏。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过长不易收集到纯净的气体。答案:(1)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2)①试管口不应向上倾斜②铁夹不应夹在试管的中部③导管伸入试管太长(3)把导管从水中撤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破裂【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工业制取氧气是将液态空气分离的方法,此过程属于()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用液态空气分离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占分离出气体的体积分数是()A.21%B.小于78%C.等于78%D.大于78%3.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B.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性质都不变C.加入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B.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C.D.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加热时,先将燃着的酒精灯放在试管中下部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B.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C.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D.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要用排水法收集6.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毕先撤酒精灯⑥忘了加催化剂;A.全部B.除④C.除⑥外D.①②⑤⑥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和安装仪器;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撤出导管。其正确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④③⑥⑤D.③②①④⑤⑥8.某同学从石棉网抽取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A.铁丝生锈了B.集气瓶底忘记放水或砂C.没有用火柴梗引燃D.收集氧气太少或纯度较低9.如右图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患病者输氧气时也利用了该装置(瓶中盛放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以观察到是否有氧气输出C.a端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B.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D.a端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二、填空题10.在横线上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在括号内填写通常状况下物质的颜色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三、实验题11.现有A、B、C、D、E、F六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问题下列问题:(1)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2)如果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应选用装置(填装置序号,下同),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没有改变,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若要收集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应该选用装置;若这种气体是氧气,验满的方法是。(4)如果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进行收集。(5)氨气(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装置,收集装置应选装置。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内容标准:燃烧三条件、缓慢氧化、爆炸、自燃、灭火原理内容解析: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绝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使可燃物降温至着火点以下3.着火点:可燃物发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4.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反应速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只有热量放出,没有发光现象,例如:铁的生锈。5.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形成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自发燃烧。6.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所发生的现象。7.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解决问题:例1.把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发现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在于()A.火柴梗有水B.氧气不足C.火柴梗不可燃D.火柴梗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分析: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可燃物、氧气都具备,火柴向上会使燃烧时热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所以选D。例2.有一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他将放有白磷和红磷的铜片置于盛有开水的烧杯上,一会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由此他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结论。你认为该方案严密吗?如不严密,原因何在?应如何改进?。分析: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够严密,他的方案只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而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无法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应在开水中放入一颗白磷。答案:不严密无法说明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应在开水中放入一颗白磷。【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啤酒瓶爆炸B.燃烧C.发光发热D.变色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食物腐烂D.金属生锈3.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A.都发光、发热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化合反应D.温度都达到着火点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的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⑤易发生伤人事故A.①②③④⑤B.只①③④C.只②④⑤D.②③④5.下列日常用品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汽油⑦食醋A.①②⑤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⑦6.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火燃烧,最佳的处理方法是()A.赶快把燃着油的锅端离火源B.马上向燃着的油锅里泼水C.立即向燃着油的锅里撒沙子D.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7.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我国救援队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在下列措施中,不能用于此次灭火的是()A.阻止石油喷射B.隔绝空气C.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8.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可燃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放热快且多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面9.下列几种危险品安全警示图标,装汽油的铁罐外必须粘贴的是()A.B.C.D.二、填空题10.用酒精灯灯帽可以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其原因是,用嘴可以吹灭蜡烛的火焰,其原因是。11.在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热量,杂物、柴草等不合理堆放,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除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和。加油站的汽油蒸发接触到明火时,就会有发生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严禁。三.活动与探究12.某同学在学习燃烧与灭火原理的有关知识后,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具体方案如下:(1)提出问题:可燃物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燃烧?是否受条件的限制?(2)提出假设: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的限制;(3)实验内容:①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一粒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再在烧杯上方盖上一铜片,在上面两边分别放上一粒白磷和一粒红磷(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观察现象;②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一粒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4)实验现象:实验内容①②现象铜片上白磷;铜片上红磷;水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分析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燃烧需要。(5)结论:燃烧的条件:①,②,③。(6)以上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内容标准:元素、元素符号、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内容解析: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3)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2.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若有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加第二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分。(1)元素符号意义: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4.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两者共同点:都是纯净物。不同点:组成物质的元素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决问题:例1.医疗上常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B.H2O2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H2O2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D.过氧化氢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析:A中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中H2O2是由本身H2O2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和氢分子;一切物质由元素组成,而D中过氧化氢是宏观概念,不讲个数,而后面用微观个数解释。应选C。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B.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C.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分析: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同一元素。因此,元素种类是按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来划分,即A正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有些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是由二种元素组成(例KMnO4),不是氧化物,因此B错误;C的说法不恰当,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若混在一起,则属于混合物而不属于单质;D的说法不恰当,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空气是由氮、氧、碳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而硫酸(H2SO4)则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化合物)。应选A。【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氮元素B.氧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核外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成分如下(单位:mg/L):Ca:20、K:3、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4.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A.镁MgB.氯clC.氮ND.钙Ca5.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的是()A.HB.N2C.H2OD.2CO2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银、五氧化二铁B.铁、氧气C.氮气、海水D.水、二氧化碳二、填空题7.元素是具有相同数(或数)的一类原子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由此可知:(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或);(2)元素只讲,不讲(原子既讲,又讲)。8.到目前为止共发现100多种种元素,可分为元素和元素两大类。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其次为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元素,其次为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其次为。9.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或符号的意义(1)硫元素;(2)3个氢原子;(3)N既表示,又表示。10.将下列表中错误的元素符号或名称加以改正:元素名称炭锰汞铝碌钙元素符号CMgAgALClCu改正11.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_________个周期,_________纵行,共有_________个族。三、计算题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净含量:500g成分:氯化钠≥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净含量:500g成分:氯化钠≥90%钙(以Ca计)≥1.2%碘(以I计)(20~50)mg/kg(1)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填“单质钙”、“钙原子”、“钙元素”或“碳酸钙”)(2)若人一天要补充钙0.6g,且10%来自于食盐,则人一天至少要食多少克食盐?第三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酒精灯B.铁架台C.试管D.蒸发皿2.下列条件中不是物质燃烧所必备的是()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氢气D.温度达到着火点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作用B.咸菜表面出现食盐精粒C.电灯发光D.锅炉爆炸4.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C.蒸发食盐溶液得到水蒸气和食盐晶体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得到五氧化二磷5.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变液氧是化学变化C.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液态氧是火箭发射的燃料6.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悬浮颗粒物7.已知空气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9g/L。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甲烷标准状况下密下(g/L)1.4290.0891.9780.714溶解性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能溶于水难溶于水8.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会使容器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A.铁B.硫B.碳D.磷9.如右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无色气体,据此判断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A.强氧化性B.密度比空气大C.易溶于水D.沸点很高10.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1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A.B.C.D.二、填空题:1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它们都是反应和反应。13.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石灰石、④液态氧、⑤经净化过的自来水、⑥氧化铝、⑦冰水混合物、⑧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的固体、⑨食盐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14.填空:3个镁原子,2个钠离子,4个铝离子,2H表示;5OH-表示。15.如图是测定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为基准,将的容积分为5等份。(2)要确保该实验成功的两步关键操作是:①在燃烧匙里盛;②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