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1.(2022•南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鲍叔日:“寡人欲铸大钟,昭①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②尧舜哉?”鲍

叔日:“敢问君之行?”桓公日:“昔者吾围谭③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

戈I©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

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

直言,臣直到;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

场之上,油⑤于一剑,非武也;侄娣⑥不离怀衽⑦,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

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用之。”桓公曰:“寡人有过乎?

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J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昭:昭示。②避:避开,引申为不同。③谭:古代的一个诸侯国。④划:即“铲”,

铲除。⑤讪:同“屈”,屈服。⑥侄娣:指吉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

媵妾者。⑦怀衽:胸前的衣襟,怀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谓_______

②对_______

③闻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

②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

(3)鲍叔运用了什么方法对齐桓公进行劝谏?这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

法有何不同之处?

2.(2022•碑林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

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

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

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间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

也。”

及为丞相掾,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日:“彼皆良民,饥寒所迫,

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日:

“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

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

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

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

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

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

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u)币: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滥

设的不合礼制的祠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读书不簇

②孥日盗之朔望参者

②互相琐曰

④终日无少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

A.追跑还之潭西南W望

B.茶党暴戾为害基真无马耶

C.水三尺不止乃悟前狼假寐

D.哀之如失父母无案牍之劳形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4)张养浩赴陕赈灾途中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

的同情,请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这种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

3.(2022•襄州区一模)文言文阅读。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咒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

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

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⑤伤,不禽二毛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⑦也。寡人

虽亡国之馀⑧,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⅜¾⑨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

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财者,皆我敌也。若爱重伤领,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摆好阵势。③既: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

子鱼。⑤重:重复、再次。⑥禽:通“擒”,俘虏。二毛:指代老人。⑦隘:险隘的地形。

⑧馀(yU):后代。⑨就(qing):强而有力。⑩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国人皆曾公

②不以阻隘也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君未知/战就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B.君未知战/就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C.君未知战就/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D.君未知战/劲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3)翻译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长勺之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鲁庄公“";泓水之战中,子鱼认

为宋国失败的原因是宋公“(每空限填原文三个字)

(5)齐鲁长勺之战和楚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看法?

4∙(2022∙襄城区一模)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己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

骑①,皆惊,上山陈②。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寺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

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③,止,令日:“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

出护④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⑤。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

引兵而去。平旦⑥,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①诱骑:诱敌的骑兵。②陈:同“阵”。摆开阵势。③所:表示大约的数目。“二

里所”即二里左右。④护:监护。⑤纵马卧:把马放开,随意躺下。⑥平旦:清晨,天

刚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寺大军数十里

②广之百骑皆大恐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4)选文记述了什么情节,刻画了李广怎样的形象?

(5)选文“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这里写敌

军、百骑的反应和《周亚夫军细柳》中写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劳军的情况都是为了刻画

主要人物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5.(2022∙赣榆区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子家告赵宣子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由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日:“寡

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散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

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

嫡夷,以请陈候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臧陈事。十五年五月,陈候

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

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

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日:'与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φ

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

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倏,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

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选自《左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以为期于楚也

②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③则敝邑之故也

④与未逞吾志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

侯偕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

②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

(4)结合短文,分析子家将赵宣子说服的原因。

6.(2022∙永丰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刘安世为谏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

咨尽心行己①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②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

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③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若以老母辞,当可免J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净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⑤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⑤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停怒稍解,复

前抗辞。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年既老,名望益

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⑥。默

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胡为元祜全人,见司马光千

地下J还其书不答。

[注]①行己:是立身行事的意思。②妄语:说假话。③除:被授予官职。④言路:指做谏

官。⑤正:纵然,即使。⑥啖以即大用:用封大官来引诱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然_______

②伺_______

③于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②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

(3)刘安世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7.(2022∙谷城县一模)文言文阅读。

晋侯①复假②道于虞③以伐虢④。公曰:“吾享祀丰繁⑤,神必据⑥我。”对曰:“臣闻之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⑦,将在德矣。若晋取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⑨,神其吐⑩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⑪

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删改)

【注释】①晋:国名。晋侯:晋献公。②复假(jiɑ)道:又借道。③虞(yu):国名,姬

姓。④虢(gu6国):国名,姬姓。⑤丰繁:“繁”同“洁”,丰盛洁净。⑥据:保佑。⑦

冯依:“冯”同“凭”,依据。⑧明德:使德明。⑨馨香:指黍稷。⑩吐:指不食所祭之

物。⑩昔: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非德,民不学:

②灭之,执虞公:

(2)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B.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C.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D.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以其族行。

(4)本文虞公和《曹刿论战》中鲁庄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从《曹刿论战》

中“"可知。本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

(5)本文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8.(2022•沂水县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传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姑臧②令。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

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③,每任令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

增。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

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

率妻子,同甘菜茹。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

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

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

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己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

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擒灭茂

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为政明断,彰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

清平。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有删改)

【注释】①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②姑臧:地名。③市日四合:每天有四次集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承数月辄致丰积

②河西守令球被征召

③事母孝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常迎于大门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w击之愈厉面山画居(《愚公移山》)

D.不以官属礼之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④奋谢之而己,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⑥奋为政明断,彰善疾非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9.(2022•从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

己。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

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

0:“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

己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不肯章学

②毋辜言

(2)项羽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10.(2022•全南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秦之始住赵也,魏王问于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理。孔斌曰:“何谓也?”

日:“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①而击之J子顺目:“不然,秦自孝公以

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

国之福也。"子顺日:“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先人

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⑵炎上,栋宇③将焚,燕雀颜

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已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球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

[注释]①承敝:趁(它)疲惫不堪。敞:疲惫,困乏。②灶突:灶:做饭的灶台。突:烟

囱。③栋宇:指房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伐:_______

②便:_______

③及: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

②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3)阅读短文后,请你概括本文的大意。

H.(2022∙鱼台县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

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

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有删改)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②固:坚持。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军人见而爱之/故退Z

B.询耳故/基真无马邪

C.有军人见阿爱之/出淤泥炉不染

D.遂为掀下/愿为市鞍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2∙(2022∙从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

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

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

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薯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

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

攻靳。靳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新以东。攻锋、娜、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

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

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无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辍耕本垄上/此则岳阳楼多大观也

C.若为佣耕/徐公不君君之美

D.扶苏以数谏故/既克,公问其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为了威服众人,做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两个舆论准备。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旗号,因为他是扶苏、项燕的部下,是为了复兴出国。

C.陈胜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他不甘贫贱,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陈胜“间令吴广”“令符离人葛婴”,足以证明他具有卓越的领导指挥才干。

13.(2022∙周至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允济,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

衿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

人承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

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

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日:“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

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日:“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

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

告令J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半集,允济呼

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更谓曰「'我武阳境内,

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①存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②妻家不知其故

③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④或谓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务以德教训下请以军礼见

B.妻家不与年与时驰

C.可以牛归之称善者久之

D.隋大业中为武阳令令天下为公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②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

(4)本文用了IW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14∙(2022∙蒲城县二模)【古诗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僧玄奘传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①末出家,博涉经论。学谓翻译者多有讹谬,

敢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必为

讲释论难,蕃人远近感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

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

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

敬宗,广召硕学沙门②五十余人,相助整比③。

【注释】①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②沙门: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③整比:整饬排比。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学谓翻译者多有讹谬

②故就西域

③蕃人远近感尊伏之

④归至京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广求异本以参验之”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

同的一项是

A.可"一战(《曹刿论战》)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无从至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

十二卷。

(4)本文写了玄奘西行求经,遍游西域的事情,写出了玄奘怎样的精神?请根据短文内

容回答。

15.(2022∙双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近日以军务俊德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

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

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

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注】①俊健: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物繁忙复杂。

(1)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B.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C.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D.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在学习态度上,与《送东阳马生序》对比,两文的作者的共同点是

(4)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16.(2022•随县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权①,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

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②。穆宗政僻③,尝问

公权笔何尽善,对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J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

三朝,侍书中禁。

②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

袂④曰:“此浣濯⑤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日:

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净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⑥,为之股栗⑦,

公权辞气不可夺。

③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

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

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

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

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注释】①公权:即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书法家,诗人。②拜右拾遗:被封

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③僻:不正,乖僻。④袂:衣袖。⑤浣hudn濯:洗。⑥周墀:

唐朝宰相、书画家。同对:一同答对。⑦股栗:害怕。

(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氐碘的一项是。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净/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净/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铮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净/明赏罚。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以如焉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B.时丁、袁五学士皆因继忠之年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人以为不孝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乃令公权题于殿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②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柳公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2022•首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Fh“天也。”熹问

日:“天之上何物?”父异之。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

名之赋七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

常审经界①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②之。下旨先行漳州经界。

熹登第五十年,家索贫,箪瓢屡空,晏如③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粪,

率与之共。往往借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践其实。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明年卒。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①经界:指南宋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措施②上:上奏③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相关词句词语解释

课内迁移渔人甚异之父异之①一

越明年,政通人和明年卒②.

联系成语患得患失常审经界不行之害③一

素不相识家索贫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B.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C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②往往借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4)朱熹到漳州当官多年“箪瓢屡空,晏如也”,这体现朱熹怎样的品质?请结合链接

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18.(2022•保康县模拟)文言文阅读。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塔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

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邺,子不救;

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

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

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手之曰

②东方以宁

(2)根据文意,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B.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C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D.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齐威王对“不事吾左右以求助”的“即墨大夫”的做法是“";对““

的“阿大夫”采取的措施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二

(5)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本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

请概括作答。

19∙(2022∙丹棱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

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

疑其光,乃备安车玄^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畲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④欲即诣造。迫

于典司⑤,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⑥足

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馋,阿谀顺旨要领⑦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

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Fb“上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

日:“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日:“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

差⑧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

故人严子陵共卧耳J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多其钓处为严陵瀚焉。建武十七年,复

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删改)

【注】①齐国:治为山东淄博。这里指当地官府。②玄勰(Xfin):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

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品。③北军: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④

区区:诚挚的样子。⑤典司:掌管的公事。⑥君房:侯霸,字君房。⑦领:脖子。⑧差:

稍微地。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畲于北军舍:使……住宿

B.怀仁辅义天下馋悦:高兴

C.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去:离开

D.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瀚焉名:名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B.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C.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D.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终身不仕。

B.严光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他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

C.严光具有言听于帝王的服从精神,依从刘秀的意旨,在封建士大夫中树立了榜样。

D.光武帝十分看重严光,授予他谏议大夫的职务,但严光却不领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②良久,乃张目熟视,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20.(2022•诸城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

【北宋】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

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巴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燥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

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

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③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

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日:“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顾因以

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

士©之遗风余思⑤,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注释】①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②徜徉肆恣:尽情游览。③深造道德:指在道

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④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⑤遗风余思:遗留

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池水尽黑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③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

④推王君之心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己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羲之之书晚乃善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而因以及乎其迹邪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4)第三段中作者推测王君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2•南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①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②尧舜哉?”鲍

叔日:“敢问君之行?”桓公日:“昔者吾围谭③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

戈心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

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

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

场之上,讪⑤于一剑,非武也;侄娣⑥不离怀衽⑦,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

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同之。”桓公曰:“寡人有过乎?

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昭:昭示。②避:避开,引申为不同。③谭:古代的一个诸侯国。④划:即“铲”,

铲除。⑤讪:同“屈”,屈服。⑥侄娣:指吉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

媵妾者。⑦怀衽:胸前的衣襟,怀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谓对……说

②对回答

③闻听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

②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

(3)鲍叔运用了什么方法对齐桓公进行劝谏?这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

法有何不同之处?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治国谋略.

【分析】参考译文:

齐桓公对鲍叔说:“我想铸一口大钟,来昭示我的名声,我的行为,难道与尧舜

不同吗?”鲍叔说:“请问您做了什么?"桓公说:“以前我国围攻谭国三年,得到了却

没有攻占,这是仁;我北伐孤竹,大获全胜,这是武;我举行了葵丘会盟,让天下所有

的战争都停止了,这是文;各个诸侯国都抱着美玉来朝拜我,我没有接受(他们的礼物),

这是义。既然这样,文武仁义,我全都有了,我的行为难道与尧舜不同吗?”鲍叔说:“您

直言陈说,我就直言回答;以前公子纠在位的时候你没有谦让,这不是仁;违背太公的

遗言而入侵鲁国,这不是义;坛场之上,屈服于一剑,这不是武;侄娣不离怀抱,这不

是文。凡是对所有事物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却不知道的人,即使没有天灾也一定有人祸,

上天处在极高的位置,他能听到下面所有的事;您说的过分的话,上天将会听到。”桓公

说:“我有过错,幸亏先生记得我的过错,(并给我指出,)这是国家的福气,你如果不教

导的话,我几乎犯了大罪,辱没了国家J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①“齐桓公谓鲍叔曰”句意为:齐桓公对鲍叔说。谓,对……说。

②“臣直对”句意为:我就直言回答。对,回答。

③“天且闻之”句意为:上天将会听到。闻,听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①重点词语:朝,朝拜。九国,指各国。“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为倒装句式,应为“诸

侯九国抱美玉而朝者”。“寡人不受者,义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应注意翻译成“……

是……此句译为:各个诸侯国都抱着美玉来朝拜我,我没有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是义。

②重点词语:幸,幸亏。之,代词,代指我的过错。社稷,指国家。此句译为:幸亏先

生记得我的过错,(并给我指出,)这是国家的福气。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分析鲍叔使用的劝谏方法,要看鲍叔劝说目的

与内容。齐桓公要铸钟,并用认为自己在“文武仁义”四方面,都做得很好。然后结合

鲍叔对齐桓公的看法,认为齐桓公并没有做到这四点,然后举例说明理由,同样是从“文

武仁义”四方面来论述。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鲍叔是直言劝谏。邹忌见到齐威王后,并

没有直接对齐威王进行劝谏,反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回答各有不

同的原因,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接着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以小比大,

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类比中,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达

到劝谏的目的。邹忌劝谏齐威王是委婉含蓄地规劝。

答案:

(1)①对……说②回答③听到

(2)①各个诸侯国都抱着美玉来朝拜我,我没有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是义。

②幸亏先生记得我的过错,(并给我指出,)这是国家的福气。

(3)鲍叔运用了举例的方法,并用有针对性的论述对齐桓公进行劝谏。齐桓公从文武仁

义这四个方面论述自己可以与尧舜相比,鲍叔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驳,最终让齐桓公

放弃铸钟的想法。邹忌见到齐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

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以达到劝谏的目的。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

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

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

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

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

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

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2022•碑林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

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

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

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

也。”

及为丞相掾,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日:“彼皆良民,饥寒所迫,

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

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

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

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

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

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

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ti)币: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滥

设的不合礼制的祠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读书不辍停止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罢除、解除、免除

②互相琐日告诫,劝诫

④终日无少尊懈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