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5325-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_第1页
(高清版)GBT 5325-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_第2页
(高清版)GBT 5325-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_第3页
(高清版)GBT 5325-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_第4页
(高清版)GBT 5325-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2024-03-15发布2024-10-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5325—2009《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与GB/T5325—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内在质量增加了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棉结杂质疵点格率考核项目,删除了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考核项目,更改了密度偏差率、纤维含量偏差、棉结疵点格率考核指标(见表1、表2、表3,2009年版的表1、表2);——外观质量增加了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考核项目,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更改为分每百平方米并提升考核指标(见表4,2009年版的表3);——删除了布面疵点的检验、布面疵点评分规定、1m中累计评分、布面疵点的量计、疵点评分的说明、加工坯中疵点的评分(见2009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部分试验和检验方法(见第6章);——更改了纱线强力利用系数部分内容,删除了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和疵点名称的说明(见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南通金仕达高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5年首次发布为GB/T5325—1985,1989年第一次修订,1997年第二次修订,2009年第三次修订;——本次为第四次修订。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相应的试验和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精梳棉或普梳棉与涤纶混纺纱线为原料,机织生产的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7759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GB/T43831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标志与包装FZ/T10006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方法FZ/T10025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FZ/T10026本色布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分类和标记5要求5.1分等规定5.1.2产品的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匹评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品等作为该匹布的品等。5.1.3成包后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的长度按供需双方买卖合同执行。注:通常每匹布以40m计。25.2.1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的内在质量分等规定按表1、表2。5.2.2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的内在质量分等规定按表1、表3。表1内在质量分等规定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密度偏差率"/%按设计标称值经向-1.2~+1.2-1.5~+1.5—纬向-1.0~+1.2-1.0~+1.5纤维含量偏差/%按产品规格—2.0~+2.0—2.5~+2.5—3.0~+3.0按设计标称值—3.0~+3.0—5.0~+5.0—5.0~+5.0断裂强力偏差率/%按设计断裂强力经向纬向经纬向密度应保证成包后符合表中规定,当幅宽偏差率超过+1.0%时,经密负偏差不超过一2.0%。’纱线强力利用系数按附录A规定。表2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分等规定织物分类织物总紧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涤纶含量≥50%涤纶含量≥50%优等品一等品优等品一等品优等品一等品优等品一等品细织物中粗织物粗织物全线或半线织物注1: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为止。注2: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按经、纬纱平均线密度分类,特细织物:9.8tex及以下(60°及以上);细织物:>9.8tex~14.8tex(<60⁵~40⁵);中粗织物:>14.8tex~29.5tex(<40⁵~20⁵);粗织物:29.5tex以上(20⁵以下)。注3:经、纬纱平均线密度=(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2。3表3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棉结疵点格率分等规定织物总紧度/%涤纶含量≥50%涤纶含量<50%优等品一等品优等品一等品注1: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表3规定降到二等为止。注2: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布按经、纬纱平均线密度分类,特细织物:9.8tex及以下(60°及以上);细织物:>9.8tex~14.8tex(<60⁵~40⁵);中粗织物:>14.8tex~29.5tex(<40⁵~20⁵);粗织物:29.5tex以上(20⁵(20⁵以下)。5.3外观质量5.3.1外观质量要求外观质量评等规定按表4。表4外观质量评等规定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织物组织按设计规定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标称值—1.0~+1.2—1.0~+1.5—1.5~+2.0布面疵点/(分/100m²)注:织物组织按照供需双方确认样评定。幅宽应保证成包后符合表中规定。5.3.2每匹布布面疵点允许总评分5.3.2.1每匹布允许总评分按式(1)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个数位。A=a×L×W/100 (1)式中:A——每匹布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a——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百平方米(分/100m²);5.3.2.2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和累计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5.3.3布面疵点处理的规定4跳花等六大疵点,应在织布厂剪去。5.3.3.2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厂挑除。5.3.3.3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5.3.4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5.3.4.1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点,假开剪后各段布均应是一等品。5.3.4.2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按二联匹不应超过2处、三联匹及以上不应超过3处。5.3.4.3假开剪和拼件合计不应超过20%,其中拼件率不应超过10%。5.3.4.4假开剪位置应作明显标记。6试验和检验方法6.1密度测定按GB/T4668执行。密度偏差率按式(2)计算,按GB/T式中:ejw——密度(经密、纬密)偏差率;P;w——密度(经密、纬密)标称值,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P、——密度(经密、纬密)实测值,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注:密度标称值为客户要求或面料设计目标值,由供需双方买卖合同商定。6.2纤维含量测定按GB/T2910.11执行。6.3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按FZ/T10026执行,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按式(3)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式中:G——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m——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标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²);m:——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实测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²)。6.4断裂强力测定按GB/T3923.1执行,断裂强力设计值按FZ/T10025执行。断裂强力偏差率按式(4)计算,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式中:F——断裂强力偏差率;Q₁——断裂强力实测值,单位为牛顿(N);Q——断裂强力设计值,单位为牛顿(N)。6.5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测定按FZ/T10006执行。6.6幅宽、长度测定按GB/T4666执行。幅宽偏差率按式(5)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5wc——幅宽偏差率;wr——幅宽标称值,单位为厘米(cm);注:幅宽标称值为客户要求或面料设计目标值,由供需双方买卖合同商定。6.7布面疵点检验按GB/T17759执行。按GB/T43831执行。8运输和贮存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包装破损,产品受潮。产品应贮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确保产品不发生霉变等变质现象。9其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买卖合同商定。6(规范性)纱线强力利用系数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按表A.1、表A.2。表A.1纱线强力利用系数(涤纶含量≥50%)织物类别经向紧度/%K紧度/%K平布粗特中特细特纱府绸中特细特线府绸华达呢及卡其纱粗特线粗特注3: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特、中特、粗特四档。特细:9.8tex及以下(60°及以上);细特:>9.8tex~14.8tex(<60⁵~40⁵);中特:>14.8tex~29.5tex(<40⁵~20⁵);粗特:29.5tex以上(20⁵以下)。表A.2纱线强力利用系数(涤纶含量<50%)织物类别经向纬向K紧度/%K平布粗特35~50中特细特0.98~1.07纱府绸中特62~7033~45细特62~75线府绸62~70华达呢及卡其纱粗特80~9040~60中特及以下80~9040~600.96~1.16线粗特90~11040~60中特及以下0.96~1.16表A.2纱线强力利用系数(涤纶含量<50%)(续)织物类别经向纬向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