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农业(1)课件_第1页
混合农业(1)课件_第2页
混合农业(1)课件_第3页
混合农业(1)课件_第4页
混合农业(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农业(1)2024/4/17混合农业(1)概念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1)形式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是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即是指谷物和牲畜混合的农业。这种农业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玉米等谷物及牧草和饲料,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混合农业(1)思考: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不是混合农业?为什么?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绝大多数不成规模,故不能与种植业结合成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故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1)分布谷物和牲畜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波兰、乌克兰等)、北美(美国的混合农业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混合农业(1)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人。全国地势低平,草场辽阔,畜牧业非常发达,畜产品约占其出口商品的30%,因此素有“驮在羊背上的国家”美称。畜产品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约占其出口商品的30%以上。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为例混合农业(1)1、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2、区位优势a.自然因素: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东水西调)b.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市场——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科技——机械化程度高政策——政府扶持、鼓励混合农业(1)3、生产特点(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种植饲料饲养绵羊,而羊粪又可成为麦田的肥料。(2)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3)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主要农事活动及时间见下表:混合农业(1)思考:小麦种植的农忙和农闲分别在什么季节?绵羊饲养呢?小麦种植犁地(忙碌)播种(忙碌)生长季节(农闲)收割(忙碌)月份123456789101112绵养饲养在牧场上放牧(农闲)配种(忙碌)剪羊毛(忙碌)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农闲)混合农业(1)答:小麦种植的农忙季节是秋季和春季,农闲季节是冬季;绵羊饲养的农忙季节是冬季,农闲季节是秋季和春季。混合农业(1)4、经营和销售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场主要是家庭经营,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由于地广人稀,农产品多数供出口,英国为主要的出口对象。5、灌溉问题及解决措施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和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这里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雪河水利计划)。混合农业(1)即可拉货物,人又可以乘坐的马车,在很多年男人挥鞭赶着马车,女人穿长裙,戴着维多利亚式的帽子的景象,已被飞驰的霍顿牌皮卡所代替混合农业(1)牧场的一角混合农业(1)被打成包的牧草

混合农业(1)在干旱的草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水塘,供牲畜饮水混合农业(1)私人牧场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之我国中国东部农业区和中西部半农半牧区多属混合农业范畴。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1)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混合农业(1)基塘分类1:桑基鱼塘:塘基上种桑2:蔗基鱼塘:塘基上种蔗3:果基雨塘:塘基上种果树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混合农业(1)背景:适农业发展,但常常发生水患发展情况:以「桑/鱼/蔗基鱼塘」为例——塘

◎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挖出来的淤泥,在塘边填筑成宽平高亢的田地,种植稻米或甘蔗基

◎田边则是填筑稍高的基堤,栽种桑树或蔗树◎一方面巩固池岸,一方面用桑叶养蚕,发展丝织业;或生产更多的蔗糖◎以农作物的残渣,以及蚕粪、蚕蛹养鱼◎鱼虾捞捕后,挖取塘中的淤泥或利用糖厂的滤泥补充田地的养分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1)生态循环过程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A.利用水患严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B.塘中养鱼,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C.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混合农业(1)3特色:

◎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混合农业(1)历史变迁1、珠江三角洲池塘养鱼最早记载在公元9世纪的唐代,西江下游沿岸有鱼苗出产,这为发展塘鱼的重要条件;

2、1866年(同治五年)南海陈启元引进国外缫丝新技术,建立珠江三角洲第一个现代缫丝厂。新式缫丝工业迅速的发展,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再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之风,桑基鱼塘面积再次扩大,形成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第二次高潮;

3、到20世纪初,桑基鱼塘面积估计约有120万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是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的第三个高潮。

混合农业(1)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外销量不断下降;

5、1938年生丝外销量仅及1922年的五分之一。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