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 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A[“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做法和“不抵抗”政策完全相反,积极抗日,说明重视民族利益,故A项正确;中共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故B项错误;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陕北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故D项错误。]2.《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C[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与材料中“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敌机飞临南京”“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南京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而非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故D项错误。]3.(2019·防城港模拟)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举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D[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反对妥协,故A项错误;“幼稚走向成熟”指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宣言中号召民族抵抗,故D项正确。]4.(2019·南通二模)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B[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对战略相持的积极应对,故选B项;国民政府是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故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于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发动的,故排除C项;由“加强游击战兵力”可知,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在这之前就进行了,故排除D项。]5.(2019·汕尾质检)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阶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户数抗战前367.228.454.05.01.8减租后2.46.738.002.53.4土地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减租后13.517.5522.50.63.4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由材料中地主和富农的户数、土地均有所减少,中农和贫农的户数、土地均有所增加的数据信息可知“减租减息”政策削弱了封建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象,故选B项;材料中现象与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并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减租减息”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故排除C项;由时间信息可知需要巩固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排除D项。]6.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要“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民政府()A.不以城池的得失作为胜负依据B.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准备收复失地并发起战略反攻D.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坚信速胜论B[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可知国民政府决心持久作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态度,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抗战的态度而非对战争结果的认识,故排除A项;抗日战争1944年才开始战略反攻,故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坚信的是持久战,故排除D项。]7.(2019·济南一模)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没收外国资本,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故欢迎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故选C项。]8.(2019·永州一模)1938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一认识()A.反映出全民族抗战局面即将形成B.扭转了中国在抗战中的不利局面C.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D.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C[1938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在此情况下八路军印发的该课本强调“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故选C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即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八路军印发的课本不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故排除B项;第二次国共合作于1937年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9.(2019·昆明一模)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美国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8月上海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5月重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香港从该表可以推知()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力量不断衰退C.重庆是民主力量的主要集中地区D.政党政治是民国的主要政治形式A[根据表格内容不难看出,从1925年到1930年的5年间,近代中国成立的民主党派仅有2个,但在抗日战争和之后的3年解放战争中,这一数量分别为5个和2个可知,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故A项正确。]10.(权威预测)(2019·衡阳一模)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B[由漫画内容《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及时间“1945年9月”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民心所向,故选B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才标志着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故排除A项;材料中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不是媒体,故排除C项;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和平协定即“双十协定”,故排除D项。]11.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C[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项正确。]12.(2019·苏州一模)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党指挥下的这一军事行动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围而不打”,故选C项;辽沈战役采取“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故排除A项;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就地歼灭”,故排除B项;渡江战役和题干无关,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828户,已收股金12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1分)解析:第(1)问中陕甘宁边区乡村建设的措施,根据材料一中的三个层次,即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可知其措施为:在政治上,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展互助合作;在教育上,使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根据材料二“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可知精简了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可知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二“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可知,兴办农业合作社;根据材料二“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可知,在农村普及教育。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进行经济建设的措施可知,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有关于教育的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育。(14分)(2)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11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内容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201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