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对峙(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9年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商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C[根据材料“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商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2.(2019·晋城模拟)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D[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是文化革命而非思想启蒙,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可知强调五四运动在革命思想上的启蒙,故D项正确。]3.(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无“烟雨楼台”,故B项错误;“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属于“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C项错误;“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描述的中共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D项正确。]4.(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民国十六年,贵州北伐名将王天培在《宁归歌》里写道:“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材料表明王天培()A.盲从三民主义 B.忠于革命理想C.追随辛亥革命 D.服从国民政府B[“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表明了王天培忠于革命理想,不懈追求国家强大的爱国情怀,盲从三民主义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忠于革命理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追随辛亥革命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服从国民政府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下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作品()A.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C.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D.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D[“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运动,但从这个运动无法得知工农武装割据大局,故A项错误;由画面看非常直观,没有体现想象力,故B项错误;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思想,故C项错误;通过漫画可以让人很通俗地看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群众容易接受,故D项正确。]6.(2018·乌鲁木齐一模)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D.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A[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且指导革命在城市和农村的不同举措,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中心依旧在城市,故C项错误;国民党背叛革命直接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故D项错误。]7.(2019·清远期末)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这主要是为了()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D[材料中国民政府的做法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削弱北京的地位,实则是巩固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故D项正确。]8.(2019·北京海淀期末)《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C[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与材料中“从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与材料中“从1927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与材料中“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相符,故C项正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材料中“到1928年4月”不符,故D项错误。]9.(2019·厦门质检)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这次大会()A.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B.克服了党内的“左”倾错误C.有助于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D.阻滞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建立的,材料中的时间为1928年,故A项错误;1928年时期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时有抬头,故B项错误;中共六大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和中心工作进行了比较切合的判断,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故C项正确;中国六大的决议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D项错误。]10.在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视为救国建国的根本所在,强调把“礼义廉耻”的道德精神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他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其本质意图是()A.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B.恢复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C.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D.重塑民族精神实现民主建国A[由材料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意在通过新生活运动树立社会行为规范,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故A项正确。]11.(2018·佛山一模)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A[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12.(2019·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C[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政策应围绕这一矛盾进行调整,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依然是坚持阶级矛盾为主,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的军事路线错误,指引红军长征逐渐取得胜利,故B项错误;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确定政策深刻的民族性质,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8分)(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革命所处的环境、党自身错误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进行概括。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理论与实践逐渐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从革命成果、党的建设等方面来概括。答案:(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9分)(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8分)(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8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