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_第1页
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_第2页
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_第3页
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_第4页
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IM技术应用于车库机电管线优化设计案例分析1、前言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目前建筑业正在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我司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碰撞检查等特点,在机电管线优化设计上进行了有益的应用探索。2、工程实例概况约克郡项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及两江新区核心地带,由香港置地公司开发。项目占地38.6万㎡,总建筑面积88万㎡,由别墅、花园洋房、高层及部分配套商业组成。约克郡地下一层车库面积约30000㎡,包括8个防火分区(如图1),楼层高度3.9m,主要梁高0.9m,呈井字形布置,部分区域最大结构梁高1.3m。业主要求合理紧密进行机电管线排布,使车道上方净空达到2.4m,车位上方达到2.2m。3、机电管线占用空间分析地下室机电管线密集,主要机电管线多达7种、数十个系统,机电系统占用空间分析如下:3.1消防喷淋管:管道成网状布置,最大主管为DN150mm镀锌钢管。喷淋头朝上布置,喷淋头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分别在2.6m和2.7m;3.2给水主管:采用树枝状布置,最大直径为DN125mm镀锌钢管;3.3消火栓主管:采用树枝状布置,最大直径为DN150mm镀锌钢管;3.4照明、动力系统桥架:采用树枝状布置,最大规格为600mm*100mm钢制桥架;3.5弱电系统桥架:采用树枝状布置,最大规格600mm*100mm钢制桥架;3.6防排烟风管: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有防排烟风管和机械通风系统。风管规格最大达2500mm*400mm,最厚的风管规格达1600mm*500mm;3.7线槽灯照明系统:所有车道上方布置两排线槽灯,车位上方布置一排线槽灯,多达52排,线槽灯规格为100mm*50mm。4、BIM小组建立及工作阶段由于机电管线密集,我司运用BIM技术,对地下一层车库管线进行了优化排布。针对本工程车库BIM优化排布任务,我司成立了4人BIM小组,具体负责本次BIM工作。由技术负责人任组长,三名组员分别是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均具有五年以上施工经验、熟悉CAD及BIM应用软件,主要采用的BIM软件为REVIT软件。管线优化设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完成:2014年1月10日~1月24日为第一阶段,为基础建模阶段,本阶段完成了建筑结构建模;2014年1月24日~2月25日为第二阶段,管线建模和综合排布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机电管线建模,并进行了综合排布;2014年2月25日~3月5日为第三阶段,管线参数优化阶段,本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综合排布的基础上,对管线规格参数和排布位置进行优化,达到最佳的排布效果和最大的净空高度。(如图2)5、BIM优化设计的原则及方法5.1机电管线排布的一般原则:序号 内容 综合管线布置统一原则1 管道桥架分层 管线同一平面无法布置则分层布置,电气桥架线槽最上层,给水管道下层,污排水管道最下层,垂直方向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5cm。2 管道桥架分区 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管线也可分区分层布置,同一类型的桥架的管线,尽量集中在某一区,区与区之间考虑安装与检修空间。3 桥架间距 同一类型桥架之间的最小的间隙可考虑为50mm,强弱电桥架之间的间隙可考虑为200mm。桥架与墙之间的最小间隙可考虑为50mm.4 同一平面管线交叉 桥架与桥架交叉:小桥架避让大桥架,即小桥架做上翻弯。 桥架与管道交叉:如是主电缆大桥架或桥架的数量与体量均占绝对优势,管道做下翻;其余情况桥架均做上翻。 管道与管道交叉:小管避让大管,有压管避让无压管。 管道与风管交叉:如为风管主干管,则管道尽量避让风管;如为风管支管,而管道又为主干管,则风管避让。 风管与桥架交叉:如为风管主干管,则桥架避让风管;如为风管支管,而桥架又为主桥架,则风管避让。 风管与风管交叉:小管避让大管5 综合布局 综合管线布置强调管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空间布局合理,安装检修方便。以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进行施工。5.2本次BIM管线优化原则:针对本次深化设计任务的具体情况,除满足以上原则外,管线优化时遵循以下原则:5.2.1.为减少占用标高空间,管线总体分两层排布,最上层为消防喷淋管网,贴梁布置。其它的风管、桥架、给排水管走同一层,管线交叉时,小管让大管,桥架让风管,尽量采用桥架上翻风管方式、充分利用梁内空间解决管线交叉矛盾;5.2.2.各专业的管线统一进行疏理,保证管线相对集中,同时间隔均匀;5.2.3.为满足标高要求,部分风管在保证风管截面不变,不影响送风量的情况下,风管厚度减小;5.2.4.水、电、风系统管线密集交叉的区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位置优化。风管尽量不布置在车道上,在车位上方排布时,风管尽量靠车位尾部布置,提高人视觉舒适性。5.2.5.确保车道上空管线尽量少交叉,净空不低于2.4m,车位上方净空不低于2.2m。5.3.本次BIM工作的主要方法:5.3.1.充分利用BIM三维综合排布直观可视的优点,进行高效美观的综合排布;5.3.2.充分利用BIM的碰撞检查功能,发现冲突点,进行位置优化和参数优化。如局部区域的1600mm*500mm风管因高度限制优化为2000mm*400mm风管,在风管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100mm的高度;5.3.3.利用BIM的三维漫游功能,进行效果检查,不断优化。6.利用BIM技术管线优化的效果6.1.有效提高净空,整体净空提高100mm,部分区域提高净空高度20-30mm。确保了所有车道上空2.4m以上,车位上方2.2m以上,部分车道上方达到了2.65m,车位上方达到了2.4m(如图3);6.2设备、管线位置更加合理,改变局部区域多专业机电管线交集在一块的情况,增加施工、维修的便利性。例如D区的一根直径400mm机械排风管走向进行合理移动,避免与排烟管的两次交叉(如图4);6.3.管线排布更加规范,整齐美观。原设计为多专业分头设计,整体管线排布协调性不强,通过综合分析后,进行整理,相同专业管线进行集中布置,间距均匀处理,极大增加施工的便利性,增加观感的舒适性。例如E区成排水管,通过移位优化,避免在车道上方与风管的45度斜交叉(如图5);6.4、减少施工中因位置交叉返工,降低施工返工成本,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利用BIM的碰撞检查功能,共发现935处碰撞点,优化设计阶段进行了合理避让,解决位置冲突。如在实际施工中,935处位置冲突返工,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期,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7、利用BIM技术管线优化的实际应用7.1.利用BIM的可视化沟通和三维漫游技术,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于BIM模型三维可视、直观效果好,对现场水电、消防各专业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演示交底,取得很好效果。7.2.利用BIM优化排布图,分专业生成二维施工图,指导施工。通过多次碰撞检查并优化后,最终管线排布位置最优,相互位置无冲突,可直接按给排水、电气、防排烟等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