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一、选择题1.“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诗句的意思是,在罗盘盘面注记的其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的虚宿和危宿的界缝,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张宿三度,所以校正罗盘要把天池内底面(通称海底)的红线北方必需对正虚危二宿界缝,南方对正张宿三度。这是对如何校正罗盘北方和南方的方法的描述,可推断出与指南针有关,B项符合题意。答案:B2.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特地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解析: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特地的笺札”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术品,故A项错误;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特地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这种现象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但与促进市民阶层壮大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B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干脆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留意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留意探究其原理和缘由,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好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肯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干脆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留意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好用价值,故D项正确。答案:D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觉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致,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深厚匀整,清楚显明。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北宋的毕昇独创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留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觉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西周时,周天子常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运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沟通比较频繁解析: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周人运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体现了共同文化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间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6.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样解析:依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留意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留意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A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化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化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答案:B8.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说明历史的改变。这些故事()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微环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解析:依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说明历史的改变”,而小说又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引导他们向善。答案:C9.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胜利刻画了具有抗拒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忠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明朝时佛、道、儒起先融合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起先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C10.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志向心态及人格。很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愿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洁、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留意营造温馨的气氛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解析:依据题目中“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志向心态及人格”,故A项错误;儒道思想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强调借物抒情,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表达政治理念,故C项错误;依据题目中“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故D项错误。答案:B11.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解析:据题干情境可知,所叙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化特点,它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舞台的时间、空间被充分、敏捷地运用,充溢了艺术的广袤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没有这种表现形式,解除。答案:B12.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旺盛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始终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缘由是()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学问分子阶层的崛起解析: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养,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带来戏剧旺盛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缘由,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中国宋代,故C项错误;学问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旺盛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材料二、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本的大量存在,(木刻版画盛行)是明清小说中一个殊可留意的现象。插图的形象性不仅可提高阅读的爱好,帮助和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而且插图作为版画,其艺术性不断增加,渐渐具有独立的艺术观赏价值,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小说的传播。材料三“二拍”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挚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珍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今“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对时代背景与文学艺术特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1)问,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即可。第(2)问,依据“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的形象性”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再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缘由。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来分析。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抒发了诗人与挚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两宋之际,民族冲突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不得实现的哀愁。(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旺盛以及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的盛行。缘由: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旺盛,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增多;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快速发展;为了使小说、剧本读起来更为好玩,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3)改变:小说把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传统的“重农”思想受到冲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改变。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形象特点神通广袤,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显明从任性妄为到诚意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12分)(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精确)解析:第一小问“差异”,一是要留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其次小问“论述”,留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依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化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精确;最终对论述做一个总结。答案:(1)评分说明:指出差异(2分)+论述说明(10分)。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8分)+总结(2分)。(2)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意向佛。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特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任答两点即可)(8分)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改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给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做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牵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实。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训诲诸众生”。——摘编自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材料二、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禛的神韵诗,陈维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戏曲,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文言小说中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摘编自《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代文学的特征及其表现。情感史探讨、文学史探讨都是史学探讨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相识?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