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考复习_第1页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_第2页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_第3页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_第4页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刘和珍君1、中心思想:他生气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哀痛和敬重,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留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2、文中人物的区分:“庸人”:作者对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于中间状态的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流言家”),当然也包括“惩创学生”的“八国联军”,还有“中外的杀人者”,但本文锋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真的猛士”指像刘和珍君一样的爱国青年,如杨德群、张静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3、总体思路(1)关于文章缘起(课文第一、二部分)。分两步,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2)关于烈士事迹(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时间依次,从平常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务概况到遇害细微环节。第三部分写刘和珍,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和抗拒精神,第五部分再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铁证如山,证明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3)关于请愿事务的意义(课文第六、七部分)。谈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确定和赞扬,而鲁迅思想深刻之处,就在于不一味确定,而是总结教训,提示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他既不单纯地确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动身,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变更斗争方式。思路从否定的一面又转向确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昂扬的呼喊声中。8、选出关联词运用最恰当的一组()

但我对于这些传闻,___至于颇为怀疑。我___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想中国人的,___我还不料,___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___始终微笑着的亲善的刘和珍君,___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A、竟不但而且还尚且更B、更一直然而更况且竟

C、更虽然但是还尚且竟D、竟一直然而更况且更9、对下文理解最为恰当的一句是()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四周,使人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需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哀痛。我已经出离生气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对段政府的残酷屠杀,作者感到极大的哀痛和生气,因此要写文章进行斗争。

B、“长歌当哭,是必需在痛定之后的”是本段的中心句,表明自己要在痛定之后来写作文章进行反击。

C、段政府的残酷屠杀,使作者感到极大的悲愤,而反动文人的造谣、诋毁,又使作者感到极大生气,因而要写文章进行战斗。

D、文中的“学者文人”指依附军阀政府的势力迫害进步学生的校长杨荫榆。作者对他的做法特别生气,因而要写文章批驳。10、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缄默呵,缄默呵!不在缄默中爆发,就在缄默中灭亡。

A、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缄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喊与激励。

B、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突出缄默的作用,表达作者最大的生气。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表达作者的生气,并呼喊激励后死者,语气昂扬激跃。

D、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先明而有力地预示了缄默的中华民族爆发革命惊雷。

8.D

9.C

10.A。选出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华蜜者?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索。B.这是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华蜜者”。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华蜜者啊!D.这是个反问句,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美,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宏大的哀痛者和华蜜者啊!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A.这是一段争论性文字,红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苦痛都要表示欢乐!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D.这是一段争论性文字,红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方论证D.类比论证答()2.“其”指代的是()。A.煤的形成B.大量木材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看法是()。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1.D2.B

1.C2.B3.B荷塘月色观赏景物描写: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先后写了荷叶、荷花、花香、流水。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到处关联这种不安静的心绪。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心情覆盖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困难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思想变更过程: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回来现实,高于现实3.品尝精致语言运用比方,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调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射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凹凸低的绿树,隐隐隐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芳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伸展,音韵和谐。10.贯串《荷塘月色》的线索是什么?A.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B.以作者“淡淡的哀愁”的感情为线索C.以时间的依次、空间的变换作为线索D.以文章的标题作为线索11.对《荷塘月色》的评价最高的一项是()A.林黛玉在《詠海棠》中有句好诗:“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魂是在一缕香,而《荷塘月色》中正有一句“送来缕缕芳香”,可谓难得之妙句!B.天上、地上,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树上、水中,构成了一幅静谥、淡雅、朦胧、柔软、漂亮的水墨画。C.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光雪白而无暇,取荷花,又取月光,选材实在精当。D.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写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AD故都的秋1.本文题旨:“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厚。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憧憬、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2.本文结构: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憧憬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争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记叙部分采纳并列结构,依据“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种景况,即早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争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绽开,酣畅淋漓。3.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将苦涩的“品尝”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出一种特别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美丽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好像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一般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视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覆盖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调。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煮、泡、冲、烫)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听得、听见、细听、倾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

(漫、细、忙、点)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仰、静、面、正)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特别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0.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

甲处()乙处()丙处()丁处()

【答案】甲处(泡)乙处(听得)丙处(细)丁处(静)11.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缘由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答案】B

1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早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

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形

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13.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特别的秋意”,则,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多余。为了突出孤独,孤独的冷落之感。14.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方作者不息的追求【答案】B林黛玉进贾府1、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别出心裁,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起先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别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宝的欲望。再细致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严,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特别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难过,“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挡,“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爱,又是难过,竟遗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愿,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事。此外,从她叮嘱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知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知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白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与管家的才能。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2.“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1)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愿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嘲讽了他去”。尽管贾母念与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视察四周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风光 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看法”。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精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2)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珍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听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皮异样,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德,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事实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担心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祝愿1、人物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和善,朴实坚韧,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抗拒,最终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2、中心思想: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愿》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凄惨遭受,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冲突,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3.在结构上实行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2造成了深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冲突,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愿的喧闹劳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愿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深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冲突,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呈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悲剧的一生。

5.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终归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6、谁杀死了祥林嫂

: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

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许寿裳说《祝愿》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7、几次对祥林嫂的描写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正面描写)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和善和顺)

行动:成天地做,好像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更:她反满意,口角边慢慢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她的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受。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至少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显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和善、质朴、坚韧的性格,以与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祥林嫂其次次到鲁镇时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逝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从前那样精神了。

从这里我们可看出: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更,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哀痛。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苦痛和哀痛。再受打击——内心苦痛

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愿却遭拒绝后对其第三次肖像描写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只是失神的站着。…其次天,不但眼睛窈yǎo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让祝愿——失神

——

再受打击。

死前第四次肖像描写: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从前哀痛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从这里我们可看出:从当祥林嫂被熬煎得像“木偶人”,丢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最终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

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协作,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这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8、怎样看待她在临死前,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A.“一个人死了之后,原委有没有魂灵的?”

B.“则,也就有地狱了?”

C.“则,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怀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望见自己的儿子;她胆怯 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胆怯 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怀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怀疑,但也正是这种怀疑,这种无法解脱的冲突,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熬煎,最终,凄惨地死去。(

问有无灵魂——突然发光——一丝希望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冲突的心理

)

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看法怎样呢?

“我”是意外、踌躇、惊讶,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事实上,正是“我”怜悯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模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

9、分析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奇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更,都集中在鲁镇“祝愿”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愿”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凄惨一生的踪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打算“祝愿”的情景。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照旧,封建思想照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②其次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

其次处: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寂静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争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终一句的“安逸”是愤激和沉痛之语。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愿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华蜜”的气氛,形成显明的比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10、以《祝愿》为题的意义

(1)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凄惨的弱者”的不幸,显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剧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加了祥林嫂遭受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2)

“祝愿”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休戚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愿,结于祝愿,中间一再写到祝愿,情节的发展与祝愿有着亲密的关系。(3)所谓“祝愿”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华蜜?以“祝愿”为题有反讽之意。

拿来主义一、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与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二(3~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三(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四(8~10)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看法,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选择”和创建,最终得出结论。二、破立结合的结构: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以破为主。第一部分提出“拿来”,其次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方进行正面的、干脆的、具体的阐述。三、比方论证: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方(“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方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看法;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选择”、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特别不贴切,丝丝入扣。四、对比论证:拿“拿来主义”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作对比。五、类比论证:谈“送去主义”的危害与尼采谈一味的“赐予”而不求回报最终疯掉做类比,说明中国假如一味实行“送去主义”,后代将变成乞丐。他占有,选择.望见鱼翅,并不就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挚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望见鸦片,也不当众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确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运用,或存放,或毁灭.则,主子是新主子,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镇静,威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选出与"他占有,选择"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一句()(2分)

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B,我们没有人依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最精确的一组词语是()(2分)

A,摔抛送B,抛摔送C,抛送摔D,送抛摔

3,对"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有分类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推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4,第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2分)

A,对比法B,例证法C,喻证法D,引证法

参考答案:1、A,2、B,3、A,4、C

二、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

1、

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子;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子。)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与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今: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礼物。今:货币)物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堵塞不通,此为“境况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今:拿着)

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宽恕。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缘由;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7、特别: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3、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具体地说)《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48、向: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赤壁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50、白露: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古义:贬官,降职。今义:方向,和右相对)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相对的)其次年,这元和十一年。今:今年后其次年)

59、因为: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长句:古指七言诗。)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调。)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

(古义:从前,刚才。今义:往前。)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今义:当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间。)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冲出来。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去了以后。今义:去和来。)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今义:指人或动物急躁,心肠狠。)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

(古义:黄河以内。今义:河道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副词,更。今义:动词,增加。)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跑,逃跑;今义:行。)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义:供给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72、然而:然而不王者。

(古义:“然”这样,“而”却,但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73、填:填然鼓之。

(古义:拟声词,模拟鼓声。今义:动词,增加。)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指黄金。)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今:探亲;)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的学问。今义:指学问、学识的渊博。)

77、假: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或比方帝王得力的助手。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79、以为: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80、疾:声非加疾也。

(古义:快。今义:病。)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腿。今义:指跪下。)

82、专心:专心一也。

(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

(古义:安置,安家;今义:某人某事物上。)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江河。)《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确定成就的人。)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确定

今义:用不着,)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95、从: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且

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6、众人: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97、小学: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教化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化的机构。)

《廉颇蔺相如列传》

98、拜:拜为上卿

(古义:授予官职)

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

今义:寿命,岁数等。)

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近亲与姻亲,内亲外戚。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

101、指示:请指示王(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

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宣扬的事。

104、布衣: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

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微。)

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

(古义:不才。

今义:品德不好。)

109、来宾: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

(古义:门客。

今义:客人。)《逍遥游》

153、腹犹果真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54、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155、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156、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157、小年不与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158、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

159、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用于上句开头,承认甲为事实,但乙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

161.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162.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淌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163.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164.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确定)

165.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

166.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167.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68.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

《陈情表》

169、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行以或实力不够)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独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17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7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73、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

(古:申诉,诉说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17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与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175、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176、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177、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方急迫。今:指微小的光。)

178、告知:则告知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179、寻: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今义:找寻。)

180、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

181、婴:刘夙婴疾病。

(古义:绕。今义:婴儿。)

182.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

18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

184.人命危浅

(古:不长。今:和深相对)

185.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稍微,少)

18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楔(xiē)子亢(kàng)旱阡(xiān)陌苌(cháng)弘化碧B.金钏(chuàn)谂(shěn)知厮(sī)守蹉(juē)跎年华C.戕(chuāng)害玉簪(zān)蹩(bié)进残羹冷炙(zhì)D.自诩(xǔ)推衍(yǎn)苑圃(pǔ)咄咄(duō)逼人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烦躁(zào)哥哥行(háng)干家缘(gàn)前合后偃(yǎn)B.罪愆(yǎn)昧心财(mèi)笑靥(yǎn)古陌荒阡(mò)C.蟊贼(máo)汗涔涔(cén)挣揣(zhēng)苌弘化碧(hóng)D.提防(tí)白泠泠(líng)伺机(cí)挖空心事(shà)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长歌当(dāng)哭寥(liáo)落赠(zēng)言噩(è)梦B.殒(sǔn)身不恤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C.翻箱倒(dào)柜乾坤(kūn)翌(yì)年屏(píng)息D.放浪形骸(hái)修禊(xì)旌(jīng)旗愀(qiǎo)然4、为下列加线字注音:⑴骸骨⑵鲦鱼⑶窒息⑷巉岩⑹踉跄⑺辗转⑻吹毛求疵1、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孟浪:鲁莽草率。藩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