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4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位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500年),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相似。该考古发现()A.印证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 B.说明文化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C.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D.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制作既具有本地特色,又受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C项正确;“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夏商时期,国家还没有实现统一,排除B项;“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及所学可知,汉赋描绘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体现了文学作品为时代服务的要求,这说明文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行政制度作出重大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具有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但与东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不是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在西域广置屯田,玄宗时始由节度使兼任营田使,不少地方出现“禾菽相望”“良田数十里”的繁荣景象。由此可推知()A.屯田为唐朝驻军西域提供物质保障 B.西域地区从唐朝开始隶属朝廷管辖C.节度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推动边疆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玄宗时始由节度使兼任营田使,不少地方出现‘禾菽相望’‘良田数十里’的繁荣景象”和所学可知,边州由于情况特殊,为解决军粮问题开始屯田,由营田使管理,为了军事上的便利,所以营田使由节度使兼任统管营田,因此唐朝通过屯田的方式,为驻兵西域提供物资保障,A项正确;西域地区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B项;节度使的设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与监察制度无关,且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列关于宋代科举制的记述,集中反映出这一制度()内容出处“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欧阳修全集》“宋自中兴以后,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于唐有余矣。”马端临《文献通考》“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硅祖,世为显著。至本朝(宋代)绝无闻人。”《宋元笔记小说大观》A.旨在强化对官吏的思想控制 B.保障了官员选拔公平公正C.切实防范宗室外戚干预政治 D.优化了官僚队伍总体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于唐有余矣”“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硅祖,世为显著。至本朝(宋代)绝无闻人”等信息可知,宋朝时期的科举制考试不管是在人数、规模、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等方面均远超唐朝,对于优化官僚队伍总体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选拔,非思想控制,排除A项;在专制体制下,不可能保障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防范宗室外戚干政,并且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宋代科举制针对的是防范宗室外戚,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清时期,儒贾兼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最为显著。时人曾说道“业儒服贾各随其矩,而事道亦相为通”。这一现象客观上()A.瓦解了重农抑商政策 B.改变了社会主流思想C.带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D.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儒贾兼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最为显著”可知,明清时期,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说明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影响,C项正确;明清时期仍然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该现象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在华经营情况。能够说明表中利润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份资本(两)利润(两)利润率1870238222766000027.71%1871302976794000031.03%1872332390152400015.76%187330308301060003.50%A.竞争对手的加入 B.资本投入的大幅削减C.传统体制的束缚 D.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其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因此“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在华经营利润的整体降低”与竞争对手的加入有关,A项正确;近代以来,列强并未减少对中国的资本投入,排除B项;近代西方企业采用的近代企业运行模式,非传统体制,排除C项;国货运动兴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7.下图所示的学科设置,反映了()宣统三年(1911年)安徽官立皖江中学堂修业文凭(局部)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 B.民主共和的社会潮流C.近代学制的渐次完善 D.新式教育的初步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宣统三年(1911年)安徽官立皖江中学堂修业文凭(局部)”及所学可知,这张文凭上清晰地记录了“毕业试验各科分数”,包括修身、经学、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理化等11门功课的毕业考试分数,体现了清末学堂教育具有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学制渐次完善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兴起了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1937年11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军事会议,刘伯承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29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据此可知,这一会议有利于()A.巩固敌后根据地抗战成果 B.推动八路军战略新局面的展开C.加速全面战略反攻的到来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937年11月10日”“129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敌后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争,有助于推动八路军战略新局面的展开,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作战战略的改变,与巩固敌后根据地抗战成果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此时抗日战争处于防御阶段,排除C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9.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当时《人民日报》关于扫盲运动的报道中,“人民”“卫国”“翻身”“改命”等词语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扫盲运动()A.旨在鼓舞士气取得战争胜利 B.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民”“卫国”“翻身”“改命”和所学可知,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B项正确;材料不光涉及的是保家卫国,还有群众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与扫盲运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国家进行高校建设,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8年,中共四川省委率先制定“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办法。1986年,股份制试点开始在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南方谈话”以后,各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新的企业组织试点。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A.党积极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所有制崇拜”的束缚已被打破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出成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共四川省委率先制定‘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办法”“股份制试点开始在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可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试点到逐步推广的过程,体现的是党积极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正确;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所有制崇拜”的束缚并未完全被打破,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D.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可知,随着考古学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D项正确;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综合多种史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2.13世纪时,大量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景德镇并直接参与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生产出的瓷器纹饰繁复,器型饱满。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瓷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B.人口迁移推动文明的汇聚与碰撞C.瓷器制造技艺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D.国际分工成为手工业发展新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中国。根据材料“大量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景德镇并直接参与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生产出的瓷器纹饰繁复,器型饱满”可知,受外来技术和波斯商人的影响,宋朝时期的制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的是瓷器制造技艺因交流互鉴而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人民对瓷器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技术之间的交流,非人口迁移和国际分工,排除BD项。故选C项。13.15世纪欧洲曾经有“贵比胡椒”的俗语。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这一时期胡椒境遇的变化()A.加速荷兰失去海上霸权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C.助推欧洲生产方式变革 D.缘于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5至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贵比胡椒”“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胡椒通过海上航路流入了欧洲,这使得胡椒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荷兰人的商业利益,因而出现了大量胡椒被投入大海的情况,D项正确;荷兰与英国在争霸战争中不断失利,加速了海上霸权地位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胡椒境遇的变化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生产方式变革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被誉为“通向埃及世界的钥匙”的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文明遗产,由拿破仑军队1799年入侵埃及时发现。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该石碑的命运()A.呈现出古代文明辉煌 B.得益于考古界的国际合作C.反映了殖民主义的强权 D.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1801年的埃及。根据材料“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可知,罗塞塔石碑见证了古埃及的传统文化,是古埃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见证了殖民主义的罪恶,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古代文明辉煌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与考古界合作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罗塞塔石碑体现不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依照《摩诃婆罗多》等古代文献,将雅利安文明向前推了好几个世纪,并认为“已有的传统并不等于而是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其他的传统。”此举意在()A.重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B.唤起民众的民族自信心C.对抗印度种族歧视政策 D.恢复国大党的执政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根据材料“已有的传统并不等于而是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其他的传统”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印度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国大党领袖提拉克借助印度教经典来号召群众,对民众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化,意在恢复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引导他们参加民族解放运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提拉克对抗印度种族歧视政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恢复国大党执政地位的相关信息,与题干结论“唤起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6.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决定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商品,技术、原料和设备实行全面禁运。并且,美国还领导成立了“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调确定和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禁运。这表明()A.美苏进入全面冷战对峙 B.世界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C.两极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D.经济制裁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1949年”“决定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技术、原料和设备实行全面禁运”“协调确定和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禁运”和所学可知,冷战期间,美国通过经济制裁等手段制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的是经济制裁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与世界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的说法无关,强调的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循吏司法实践概览序号姓名在位皇帝官职司法事迹1黄霸西汉宣帝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2颖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伐。八年无重囚。3龚遂西汉宣帝渤海太守化盗为民,狱讼止息。4召信臣西汉元帝南阳太守盗贼狱讼衰止。5王涣东汉和帝洛阳令清理积案,曲尽情诈,发摘奸伏。6镡显东汉安帝豫州刺史怜悯盗贼穷困犯罪,擅自救免。7任峻东汉顺帝洛阳令一年断狱不过数十,作风威猛。8许荆东汉和帝桂阳太守兄弟争财,感悟息讼。9孟尝东汉章帝会稽户曹史平反上虞孝妇冤狱。10刘矩东汉恒帝雍丘令民有争讼,提耳训告,使其感悟。11仇览东汉和帝考城蒲亭长母告子不孝,感化教育。12童恢东汉灵帝不其令执法廉平,牢狱连年无囚。材料二自司马迁撰《史记》而设置《循吏列传》,历代正史多效其体,而又逐步定位于主要为中下级地方行政长官中的“循吏”立传。这些官员或因地位相对不高,事迹相对不显,未可单独立传,故以合传的形式集中载录以彰显他们为政以德、廉正亲民等政绩,让他们青史留名,并成为后世官吏们取效的典范。据统计,“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除《三国志》《周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外,十九部正史共记述了五百多位循吏的事迹。——摘编自李大明《<史记·循吏列传>与历代正史<循(良)吏传>的设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循吏司法实践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历代史家重视为循吏立传的意义。【答案】17.特点:重视狱讼及案件的处理;以“无讼”为价值追求(注重减少狱讼的发生或对积案的清理);多以“教化”为手段;儒家色彩浓厚;注重法与情的结合;关注司法公平。背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地方治理(基层治理)对维系王朝统治意义重大;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儒学受到推崇(德治、民本思想的影响);外儒内法的施政策略;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法治思想。18.立传的循吏主要为中下级地方行政长官,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的重视,强化对地方的治理,提升地方治理效能;树立了善政、德政的正面典范,有助于改善吏治,塑造良好的政治风气;循吏奉法循理、廉洁清正、勤政爱民的为政思想,契合儒家政治理想,有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挖掘古代循吏的超时空价值,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丰富而宝贵的文献史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化盗为民,狱讼止息”可知,重视狱讼及案件的处理;根据材料“兄弟争财,感悟息讼”可知,以“无讼”为价值追求(注重减少狱讼的发生或对积案的清理);根据材料“民有争讼,提耳训告,使其感悟”可知,多以“教化”为手段;根据材料“母告子不孝,感化教育”可知,儒家色彩浓厚;根据材料“怜悯盗贼穷困犯罪,擅自救免”可知,注重法与情的结合;根据材料“执法廉平,牢狱连年无囚”可知,关注司法公平。背景: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地方治理对维系王朝统治意义重大、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儒学受到推崇、外儒内法的施政策略及德主刑辅的法治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故以合传的形式集中载录以彰显他们为政以德、廉正亲民等政绩,让他们青史留名,并成为后世官吏们取效的典范”和所学可知,可从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的重视、改善吏治,塑造良好的政治风气、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当代中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丰富而宝贵的文献史料等角度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19世纪末移民潮和难民潮的到来,美国语言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努力巩固英语的地位,将其上升为国家语言和通用语言。一方面,人们需要通用语言来处理迅速增加的经济、政府及公共事务:另一方面,移民和难民的大批涌入带来差异极大的语言文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到1919年,有15个州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在所有公众场合使用英语。——摘编自陈新仁《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材料二大革命前夕,法国存在三十多种方言,巴黎派往各省的特派员无不留意到,方言区的民众因语言障碍而对发生在法国的巨大政治风暴不知情或不关注。在此共识下,革命者将废除方言、统一民族语言视为传播共和思想、巩固年轻的共和国的一个必要前提。讲法语于是被视为爱国行为,这一全新的语言观引发了法国历史上首场全民性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摘编自曾晓阳《从“先生”的语言到公民的语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广通用语言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法国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推广通用语的启示。【答案】18.19世纪末,英国移民已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具备了推广英语的群众基础;美利坚民族意识进一步发展,呼唤使用民族通用语言;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进一步巩固并扩大,经济联系的增强有利于通用语言的普及;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各州立法加以引导,为推广通用语言提供政治保障。19.法国的语言运动有助于传播共和思想,是革命动员的重要手段;民族语言的使用,增进民族认同,强化国家和民族情感;全民的语言运动,淡化阶级差别和身份意识,有助于建立平等社会;法语的普及与流传,推动法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法国这一时期的语言运动较为激进,也对地方语言和文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0.语言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思维传递的基本工具。推广通用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克服语言隔阂,增强政治认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