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49分)1.(4分)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2.(9分)“心相约,梦闪耀。”10月22日晚,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本次开幕式,用“金桂花冠”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甲】____,以“金石篆刻”的艺术化表现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乙】____。运动员入场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的西湖十景借助地屏和网幕惊艳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充满东方美学的艺术构思,传递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盛大气象。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延续,弦歌不(chuò)____。中华文明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chéng)____,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今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多期待。“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节选自202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的汉字写拼音。花冠弦歌不(chuò)一脉相(chéng)赓续(2)(3分)在【甲】【乙】两处填入合适的短语()A.美好精神,拼搏寓意 B.美好寓意,拼搏精神C.美好寓意,拼搏勇气 D.拼搏精神,美好寓意(3)(2分)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3.(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炽痛(zhì)阻抑(yì)亘古(gèng)回环曲折(qǔ)B.嗥鸣(háo)污秽(huì)默契(qì)锲而不舍(qiè)C.祈祷(qǐ)迭起(dié)殷红(yīn)鲜为人知(xiǎn)D.稽首(jī)踌躇(chóu)重荷(hé)义愤填膺(yīng)4.(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捷报取意成仁统畴吹毛求疵B.侍候无精打采诡谲咬牙跺脚C.笑涡哗众取庞扭绞不屑置辨D.惋惜千均之力狡黠摄手摄脚5.(3分)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长假期的短途旅行结束了,沿途的风景浮光掠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全球经济低迷时,我国已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勃勃生机,传达出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C.随着小区环境的改善,邻居们常在树荫下下棋、话家常,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D.稳住消费、继续做大消费“蛋糕”,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6.(3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B.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C.刚刚结束的武汉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加强校际深度合作,促进校际文化交流。D.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7.(3分)主持人为演出撰写了开场白,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接下来就请欣赏我们的汇报演出。祝大家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②欢迎大家来到“《水浒传》经典片段”的小话剧演出现场。③本学期通过整本书阅读,同学们对其经典性有了一定的感受,产生了演一演的想法。④用了两个月时间,从改编到排练,我们一步步走进了人物,走进了小说,完成了这场小话剧的筹备。⑤《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结构环环紧扣,语言质朴生动。A.⑤③②④① B.⑤③④②① C.②⑤③④① D.②④⑤③①8.(3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家父”是谦称,“令堂”是尊称。B.《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就是赠序的典范之作。D.《史记》是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5分)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1)(2分)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3分)请结合本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天下国家”的看法。10.(5分)名著导读。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①。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②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③,巴④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⑤。”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⑥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注释】①情知道被差出来:明知是被派遣出来。②恁地:这样,如此。③怨怅:怨恨。④巴:盼望,等待。⑤却理会:再作处理。⑥省得:懂得,知道。(1)(2分)(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2)(3分)(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厢禁军,面对“杨志”、“老都管”这样的领导,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文中语句说明理由。11.(8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1分)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2)(1分),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3)(1分)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4)(1分),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1分)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6)(1分),在河之洲。(《诗经》)(7)(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一)(5分)诗歌鉴赏。仲春郊外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器尘。12.(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B.颔联主要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练而准确。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13.(2分)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争”“啄”形象地写出了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飞“戏”生动地写出了的情形。(13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要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旗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勾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瓶⑤。燕乳⑥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③煜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瓶:公羊。⑥瓶乳:公羊生了小羊。⑦廪食:配给的粮食。14.(3分)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B.【甲】文第一段由对比引出论点“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紧接着阐述道理,孟子先从反面举例论证,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C.【乙】文中苏武义不受辱,以死报国,他认为作为使节被扣受审,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朝廷的使命,因而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D.【乙】文通过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之人。15.(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2)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16.(3分)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17.(3分)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11分)父亲的咳嗽声①一位从大西北来北京上大学的小伙子,有一回来我家度周末,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起听音乐,我放送的是一盘西洋古典大提琴曲集。音箱中传出缕缕婉转柔美的乐音,茶几上小玻璃缸中的水蜡烛荧然闪动,我发现他眼睛里渐渐透出了泪光。在乐声中,我们开始了一场令双方难忘的交谈。②我问他,这音乐为什么让你感动?他说,不懂音乐,尤其不懂这种古典音乐,听大提琴专辑更是头一回。但是,不知为什么,听到这样的旋律,忽然想起了一些以往并不曾有意存放在心里的东西……③我问:“那是什么东西?”④他说:“比如说,父亲的咳嗽声……”⑤我心里一动。问:“在乐音里,怎么无端地想到了咳嗽声?咳嗽,应属于非乐音的一种噪声啊!”⑥他说:“是的,咳嗽不仅是噪音,而且是病态的音响……”⑦他父亲是个老矿工,四十五岁前一直在井下作业,四十五岁后成了偶尔下下井的统计员,现在也还不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却被动员提前退休了。他从小就听惯了父亲的咳嗽声,在高考复习期间,父亲并帮不上他的忙,一切生活上的照应,也都出自母亲。父亲往往只是坐在一旁,手里用捆扎包装箱的废带子,编扎着造型拙朴的手提篮,眼睛,时不时地朝温习功课的他望上一眼,偶尔父子目光相遇,双方便都赶紧移开,而这时父亲必然会咳嗽几声……⑧父亲在矿上很注意防治“矽肺”,但像他父亲这样的老矿工,即便还不足以戴上“矽肺患者”的帽子,但那肺叶里气管里,总还是比常人多些个除不掉的粉尘……不过,在他复习期间,父亲在他旁边的那些咳嗽声,却不一定都是呼吸道里的粉尘作怪……常常是,忙进忙出的母亲会过来嗔怪父亲:“你怎么回事儿?咯咯咯地在这儿闹人!你不知道人家现在不能分心?去去去!钓鱼去!找你的老哥儿们杀棋去!……”父亲有时只好放下没编完的篮子,快快地踱出去了……然而往往是,他在解题的过程中,忽又瞥见父亲一旁的身影,父亲注视他的目光便倏地闪开,同时是一串咳嗽的声音……⑨在整个报考大学的全过程里,母亲说过许多暖他心窝也令他焦虑的鼓励与期盼交织的话语,父亲却几乎从未正面接触过这一话题……他确曾在私下腹诽过父亲的木讷与低智……他一度对父亲的咳嗽声心生烦厌……⑩音箱里的大提琴声韵浑厚而又幽婉……他沉默了好一阵。⑪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录取通知书,上火车的那天,父母在火车开动前,一直守在车窗前,母亲有道不完的叮嘱……忽然,父亲挤到母亲前面,从胸兜中,掏出一个纸包来,递到他的手中。他听见母亲说:“该给的我都给了!这是你攒了好久的买鱼竿的钱,你就留下谁能怨你?你这人真是!倒好像是当妈的小气了似的!……”说时火车已经开动,他打开纸包,父亲那浓厚的气息袭入他的鼻腔,他鼻子一酸,抬头要看父亲,却已难见面影。不过,他分明听见了父亲极其畅快的一阵咳嗽声!……⑫听到这里,我仿佛也听到了他父亲深情的咳嗽声,这平凡却沁人魂魄的咳嗽声,与那大提琴的优美旋律,融为了一派人世间最可珍贵的天籁。⑬是的,我们往往会忽视人世间那些最不起眼、最不动听,却其实是至为宝贵的亲情显示,而一旦我们在人生的跋涉中念及那些已不在眼前也不在耳畔的至亲至爱的细微而纯朴的存在,心弦为之瑟瑟颤动时,我们才痛楚地意识到,不管我们有多么坚强,有多少庄严而神圣、沉重而严肃的东西作为了生命的支柱,可是我们依然还是需要一些温柔的东西,拙朴的东西,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的往往是最琐屑的,甚至是默然的一份关爱!⑭他想到了父亲的咳嗽声……你也许想到了爷爷那任你小手抓扯的胡须……而我忽然想到了当年同宿舍学伴在夏日为我晾晒过的枕头,那天当我在外狂欢兴尽归寝时,枕头发散出了阳光那清新甜美的气息……18.(4分)细读⑦⑧⑨和⑪段,回答问题。(1)(2分)围绕父亲的咳嗽声,将这部分的情节补充完整。①(1分)高考复习期间,②报考大学期间,父亲未正面接触报考话题,只是时不时发出几声咳嗽。③(1分)火车开动前,(2)(2分)这部分主要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9.(3分)“袭”有“乘人不备而进攻”之意,也可以指“扑向”,试分析选文第⑪段加点字“袭”的表达效果。说时火车已经开动,他打开纸包,父亲那浓厚的气息袭入他的鼻腔,他鼻子一酸,抬头要看父亲,却已难见面影。20.(2分)选出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选文③~⑥段通过“我”与他的对话引出了下文,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在偷偷关心“我”,被“我”发现后局促不安的样子。C.选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塑造母亲形象,突出了她的聒噪,与父亲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父亲对“我”的爱。D.选文第⑬段主要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1.(3分)选文第⑭段“我”想起了学伴在夏日为“我”晾晒过的枕头。你也一定有被某种事物触发了一些回忆的时候吧?请写下来。(二)(12分)传灯曹文军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布鞋白袜,走路慢腾腾,很轻,总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睛,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他那时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裴先生是城里人,他的普通话极标准、流利,没有一点点方言的尾子。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这些乡下的少年佩服不已了。总之,裴先生就是与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似乎还有些风度翩翩的感觉,这感觉,说不上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我心中,就是觉得他与众不同。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先小心翼翼打开,想看看究竟得了多少分。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在班上排名第一。而这次,我只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那个博学而有风度的裴先生,那个说普通话曼妙地像蝴蝶飞舞的裴先生,竟这样无声地给我了一巴掌。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很烫,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整整一堂语文课,裴先生像往常那样讲得抑扬顿挫,也许,比以前讲得还要好,他似乎又提到了“痛打落水狗”的鲁迅,因“乌台诗案”下狱的苏东坡……我恍恍惚惚,挨过了漫长的一课。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拿着作文本,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那是一间低矮的平房,门前搭了一个花坛,里面种了一排凤仙花,还有金鱼草。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却不做声,只见他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急中生智,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还捏着软软的柿子。柿子已经裂开了,手上全是汁水,我心头顿起无名火,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了一会儿,及至推进门去,先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但也不再紧张,慢慢镇定下来。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方才知道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我恨不得将头埋到书桌里。同窗轻轻碰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是因为心情激动还是没坐稳,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顺带把桌上堆得高高的书本全拉了下来……那次误会之后,我却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在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常常午夜梦回,想起他上课时,原本平静的神情瞬间被点亮的样子,他目光炯炯有神,像是要穿透窄小的教室,走到极远的地方去。工作以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是受裴先生影响。我常想起裴先生那堆满书的宿舍。他其实并不藏书,只是热爱读书,而且愿意借给我们读。很多书上,都有他用铅笔写下的批注,不用说,这些书他都精读过。有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上一整页的读后感。我日后也养成了裴先生的读书习惯,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22.(2分)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传灯”的深刻含义?23.(4分)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那个博学而有风度的裴先生,那个说普通话曼妙地像蝴蝶飞舞的裴先生,竟这样无声地给我了一巴掌。(赏析句子)②同窗轻轻碰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是因为心情激动还是没坐稳,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顺带把桌上堆得高高的书本全拉了下来……(“跌倒在地”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4.(3分)文章结尾说:“这都是受裴先生的影响。”结合全文,说说“我”从裴先生身上受到哪些影响?25.(3分)文中“我”因与裴先生的一次误会而从中得福。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误会,那么文中“我”和裴先生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四、写作题(共110分)26.(10分)我们每个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做家务本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可如今一些家长却企图用金钱来吸引孩子完成家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有理有据,表达得体,120字左右。27.(50分)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再到“2023清明奇妙游”……这些“爆”款节目背后蕴含的不仅是磅礴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面对兴起的“传统文化热”,有同学认为应该坚守传统,有同学认为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大胆创新,弘扬文化。对此,你怎么看?请你以“坚守与创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写作提示与要求: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行文中可以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1.味有和情神宣也是2.(1)quān;辍;承;gēng(2)B(3)“传统文化”后面加“的魅力”3-8BBDACD9.(1)示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清照——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2)示范:本册书中的《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的、富足的、民风淳朴的、自由的、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世界,在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我看到了陶渊明对于天下家国的爱。10.(1)水浒传;施耐庵(2)更喜欢老都管这样的领导,理由:与杨志相比,老都管会哄,会赏,会激励,能及时平复下属的埋怨情绪;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