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

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

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

维、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

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

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

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

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

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

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

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

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

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

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

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

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

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

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

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

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

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

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

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

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

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

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

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

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

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

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

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

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

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

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

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

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

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

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

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

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想兼重“风骨”

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

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

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

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

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

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

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

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

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

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诛、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

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

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

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

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

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C.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

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

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钟蝶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

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

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屋的灯光

许道军

父亲去世后,我就开始特别地照顾母亲,虽然那些年,她依旧健壮,一个人在家,

种植了所有的庄稼,还新开了许多荒地,每年的农作物收成,远远超过父亲在世

的时候。但我依旧怕她饿着,怕她冻着,怕她委屈,总是顺着她的脾气。她现在

老了,我在城里给她买了房子,还给她开了银行账户,存够她根本用不上的钱,

虽然她是文盲,连取钱都不会。

我时时怕她不好,怕她不测,最怕她死了。这种怕深入骨髓,甚至在梦里,现实

中做的一切,我依旧在做。

事实上,母亲对我所有的付出丝毫不领情。有一次她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以后她

不用我管,死了也不用。而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多次产生报复她的念头:辍学,

离家出走;或者去当兵,战死沙场;或者出家,断绝尘缘。之所以这么想,只是

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儿子,毁掉我自己,就是断绝她的希望。

三十年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故乡人人夸我孝顺,这种道德上的

加持,自然给了我鼓励。我懊恼自己的软弱,曾反复细数她在生活上与工作上带

给我的困扰,试图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纠结。大舅生前对我说过,大意是一

切可以选择,母亲则不能,但她既然是这样的人,我也不必太在意。但我做不到。

有天晚上,我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跟以前做过的无数次的梦有所不同。

依旧是在夜里。①一片漆黑,比棺材里还黑;一片安静,比坟地里还安静。我奔

向村庄,是飞奔,要飞起来,奔向我的老屋。我飞奔至老屋房前,房子里外漆黑

一片。我冲到母亲卧室前,院院敲打窗户,几乎要将窗板敲断。好像过去了许多

年,在我已经绝望的时候,屋子里才有个声音发问:“是谁?”听到这个声音,我

感觉“轰”一声巨响,周遭瞬间安静下来,然后自己也突然平静。我低声说是我,

母亲“哦”了一声,“啪”拉开电灯,屋子里顿时亮起昏黄的灯光。她起床抽开大门

门栓,看也没看我一眼,几自转身回卧室,继续睡觉。她依旧没有问我为什么深

夜回家,我也没有问她一个人在老屋是否害怕,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好像一切

都是走程序。只是这次,梦醒后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我总是抱怨一次一次赶回老

家的辛苦,假如有一天,我在梦中回来,老屋里再也没有亮起灯光,再也没有人

给我开门,任我喊叫,敲破窗根,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人,独自站在无边的黑夜与

荒野,那又如何?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我怕母亲害怕,而是我自己害怕;

我在梦中深夜返回老屋保护母亲,实际上我是在寻求母亲的保护。一次一次地赶

回老屋,其实也是在确证,老屋是否还在,老屋里的灯光是否能够依旧亮起。

我们这个家族人丁不旺,命运多舛。大家庭在祖母带领下,低眉顺眼地过日子,

与世无争,极度隐忍。我母亲来自另一个苦家庭。姥爷性格懦弱,舅舅不谙人情,

母亲被迫像男人一样撑门户。她嫁过来后,立刻与这个家族格格不入。②她从不

认同“吃亏是福”,只是问“为什么是我”或者“为什么不是我”。她曾独自与一个健壮

的族人死磕到底,这个族人先后打了我祖父,打了我二叔,也打了我,男人们都

忍了,唯有她像愤怒的狮子,咆哮撕扯,奋不顾身,直到对方认错。

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他们都有那么温柔的母亲,能够享受那么充分的母爱。③

我生病的时候,多么期望我的母亲能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头;拿到奖状的时候,

夸我一声真聪明;晚上入睡的时候,能够在昏黄的油灯下,和颜悦色地讲姥爷姥

姥的故事。但这些场景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倒是我的耳边不时响起她用锄柄敲我

头的“邦邦,,声。

我希望走出她的管控,摆脱她的阴影,直到一步一步成为另一个她。作为母亲的

反抗者,我最终成为她性格的继承人。然而这种莫可奈何的继承,却让我受益无

穷,帮我度过许多人生关卡。之所以能够多次坚持下来,完全是靠着身上流淌着

的一股不管不顾的血性。这种血性,它只可能来自母亲。

当我不知不觉走出母亲的“威压”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弱小,尤其在父亲去

世的那一刻。看到她无助的样子,我手足无措。一座大山要倾倒了,我要把它扶

起来,然后能够继续依靠。就这样,我开始竭力保护母亲。

我的被保护人-骨子里最依赖的人一我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

去强悍,失去力量,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她感到万分羞愧。她接受不了这个现

实,为了证明自己还强大,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就像当初与邻居死磕,不让家

人受人欺侮;就像父亲去世后她死命地种庄稼,不让孤儿寡母受人轻慢。

有一年年三十,我们让她许个愿,她想了半天,认真地对我和爱人说:“我倒是

也想多活几年,但会拖累你们,丢人现眼,活到七十岁就算了吧。”

她突然的“服软”让我们措手不及,当时我就泪奔了。现在我正式恳请:

不要啊,母亲,您一定要强大,像过去一样,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更

不要向您的儿子低头。您已经在梦中给他亮了一千次灯,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

您给他开了一千次门,那就再开一千零一次。

④您在,老屋的灯光就不灭;老屋灯光亮起,他就有家可归!

(摘编自《上海文学》2023年第9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去世后,“我”之所以特别地照顾母亲,既是履行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也

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

B.大舅的话其实话里有话,一方面劝“我”接受现实,同时也隐含有开导“我”放下

道德包袱,不必一味迁就母亲的意味。

C.文中交代“我”和母亲的家族背景,揭示了造成母亲强势性格的客观原因,也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性格存在的合理性。

D.母亲年老后变本加厉地折腾,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不了失去力量、需要保护的现

实,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骨子里的自尊。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选取“棺材”“坟地”作为类比对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围,也体现了“我”

害怕母亲死亡的念头已经深入骨髓。

B.句子②将“为什么是我”与“为什么不是我”并举,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

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

C.句子③借助铺排手法和丰富的细节,把想象中的温馨场景与现实中母亲简单粗

暴的行为对比,表达了“我”对温柔母爱的渴望。

D.句子④紧扣“老屋的灯光”这一兼有写实和象征特点的关键意象,以两个关系紧

凑的复句收束全文,形象鲜明,情感充沛。

8.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梳理概括。(4分)

9.文中关于“夜回老屋”的梦境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

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

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

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

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设,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

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

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

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

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

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

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

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

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

不义H以遗后世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中“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中的

“至于”词义相同。

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

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

C.非:指认为……错误,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觉今是而昨非”的“非”,两者

用法不同。

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

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

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

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

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

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输盘设,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14.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山林休日田家

卢照邻

归休乘暇日,套盍稼①返秋场。

径草疏王彗②,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③寝,凿井汉机忘④。

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

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注】①套盍稼:为耕作者送饭。②王彗:植物名。③虞讼:指发生在虞、芮两国

之间的争田事件。④子贡路遇一老丈挖地道入井,抱瓮打水浇田,子贡劝他使用

桔棒以提效。老丈认为使用机械,必定使人行事图巧,故而不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即照应标题,写诗人乘着闲暇去田家休假,给耕作者送饭的事情。

B.诗歌三、四句写路上草已稀疏,山间树叶飘落的景象,紧扣上句的“秋”字。

C.诗歌九、十句从视觉、嗅觉角度写田家的自然风光,充满清幽芳洁之美。

D.全诗选取山林田家的典型意象,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营造出活泼灵动的意境。

16.同是描写田家生活,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表达的思

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

(2)苏轼在《赤壁赋》借“,”两句描绘秋风微拂下的秋

江,表现自己怡然平静的心境。

(3)《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

竹与李诗中的“”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

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存在文化关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现阶段,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③眼健康不容乐观。④根据国家

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⑤目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50%以上,

⑥且年龄随着增长,⑦近视率也在增高。⑧儿童青少年近视任务还很艰巨,⑨需

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⑩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一些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Ao我们应落实“双减”

等政策要求,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时间亲近自然,在全社会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环

境。

短视频、电子游戏等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家长是

孩子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为孩子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严格控制Bo

眼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保护孩子眼健康,Co近年来,

我国医疗机构眼科发展迅速,不少县级医院设置了眼科,具备了一定的眼科手术

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眼科医师数量较少,还难以完全满足儿童青少

年就诊需求。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我们应凝聚合力、

共同努力。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穿上半臂,就是唐代的“弄潮儿”。半臂又称半袖,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从魏晋

的上襦发展而来。它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可套在裙

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当初唐女子参加蹴鞠、马球等运动时,▲。它还

从宫廷传入民间,成为常服的一种,▲。

这件半臂,充满了中西合“臂”的元素,所用的织物,黄色的一半是中国的蜀锦,

红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锦。另外,它的花纹也是“中西合璧”,唐太宗时期,窦师

伦(陵阳公),在传统蜀锦制造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

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创制了一批蜀锦纹样,即“陵阳公样”。“陵阳公样”

常见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图样。红地团花对鸟纹锦,为典型的“陵阳公样”。

拥有“陵阳公样”的蜀锦,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身着一件这样的锦衣出游,

就是姐妹间妥妥的“C位”了。

20.下列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

A.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取代

B.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直到唐晚期其他“时装”才逐渐取代半臂

C.首选这种半臂作为方便的服饰直到唐晚期其他“时装”才逐渐取代半臂

D.首选这种半臂作为方便的服饰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取代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或”字连用,有什么效果?(2分)

22.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最终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小窗幽记•集法》中:“凡事韬晦,不独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独损人,

抑且损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A.“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曲解文意)B.“曹

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

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张冠李戴)D.“导

致”错误,“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

系。)

2.C(选项为“汉赋难见个人情性”,而原文为“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

性”,范围失当。)

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郭象《庄子注》认

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

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

4.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

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②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

论证有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每点2

分,任答两点即可)

5.(1)《短歌行》:

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

进行创作,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

鸣,食野之苹”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角度1分,指出手法1分,分析1

分)

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

可掇”等内容通过对宴会的歌唱,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角度1分,分析2分)

(2)《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作者大量运用了借物喻

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典型句子就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两句,“松”“菊”“云”“鸟”表现了作者傲岸高洁的操守和归隐田园的心

愿。作者还追求语言的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

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角度1分,指出手法/句式特点1分,分析1

分)

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叙述了他辞官归隐

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是陶渊明

自由意志、高尚情趣、独立人格的充分体现。(角度1分,分析2分)

(3)《兰亭集序》:

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是古

代骈文的精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偶工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

世”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促。作者大量运用了整散结合、对偶、借代、夸张

等手法,使文章具有文学性,是序言文体的楷模。(角度1分,指出手法/句式

特点1分,分析1分)

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兰亭集序》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

(角度1分,分析2分)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中“也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属于强加关联,不合文意。

7.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句的能力。

B项中“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于文无据。

画线句强调母亲以个人利害为行事标准,拒绝“吃亏是福”的观念,并不能从中看

出“我”的态度。

8.①少年时,反感母亲对自己的“威压”,心有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念头。

②成年后,对母亲情感纠结,努力孝顺母亲内心却难以释怀。

③历经坎坷后,感谢母亲,继承母亲不管不顾的血性让自己度过许多人生关卡。

④当下,体谅母亲,竭力保护母亲,并期待母亲永恒的保护。

【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情感脉络、概括情感内涵的能力。

文章并没有按正常时间顺序依次呈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学生需要对文

章内容加以梳理,大体按照“我”从青少年时期到成人阶段再到现在的顺序梳理相

关内容,并分析概括其中蕴含的情感。

9.①梦境描写把复杂的内心世界情境化,折射出“我”对母亲微妙复杂的情感,

担心牵挂又心存嫌隙。②“梦回老屋”是“我”对母亲情感态度转变的关键,梦醒后

“我”意识到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赖。③梦境与现实相互照应,虚实结合,错落有

致,使得叙事更有波澜,行文更有张力。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表达效果的能力。

表达效果题作答要兼顾内容与形式,注意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其一,要梳理这部

分梦境描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梦境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文中写“我”急切地奔回老

屋,表现出对母亲的牵挂担心,在梦中见面后又形同陌路,写出了母子间的心理

隔阂,折射出“我”对母亲微妙复杂的情感,作者借助梦境描写把复杂的内心世界

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二,要关注这段梦境描写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

梦境描写的功能,梦醒后“我”意识到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赖,正是这一认知促成

了“我”对母亲情感态度的重大转变;其三,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叙事特色和行

文节奏,全文叙写母子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为写实,中间穿插“夜回老屋”的梦境描

写,虚实相生,有起有伏,使得叙事节奏有变化,行文更有张力。

10.BDF(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

遗后世哉。

译文: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

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11.D(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

会认为它们不对,文中的“非”是“认为……错误”,是意动用法,《归去来兮辞并

序》“觉今是而昨非”中的“非”是“错误”的意思,因此两者用法不同。D.文中“不知

白黑之辩”中的辩是“辨别、分辨”的意思,《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

一一自辨”,“辨”通“辩”,翻译为分辩,两者意义不同。)

12.C(C.依据原丈'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

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讪,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

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

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和

公输盘的论争,先是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公输盘最终也无法胜过墨子,

想到要杀掉墨子,墨子也想到这个结局,再进一步说出自己能胜的办法,使公输

盘最终放弃了杀墨子和攻打宋国的想法。)

13.(1)公输盘折服,技穷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出“:

屈服、折服(1分)。“所以":用来……的办法(1分)。“距”:通假于“拒”,意

思是对抗,对付(1分)。语句通顺1分。)

(2)现在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

道谴责,反而称赞它。("小”"大":小的坏事,大的坏事(1分)。"非":谴责(1

分)。"誉":称赞,赞誉(1分)。语句通顺1分。)

14.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②墨子

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

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D(“朴素无华的语言”"活泼灵动的意境”错误。诗歌用典“虞讼”"凿井汉机”,语

言含蓄蕴藉,“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写“径草”稀疏、

“岩枝”凋落、“南涧泉”清冽、“东篱菊”盛开,意境安适恬静、清新素雅。)

16相同:都表现了对田家生活的喜爱。(1分)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

本爱丘山”和本诗中的“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2分)

不同:①《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

休日田家》所没有的。②《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

《归园田居(其一)》所没有的。(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

18.@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删除“根据”或“显示”)

⑥且随着年龄增长(“年龄随着”改为“随着年龄”)

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任务还很艰巨(“近视任务”改为“近视防控任务”)

19.A:容易导致近视B: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C:还需完善眼科建设

20A

21简洁、准确地说明了半臂的样式和用途;句式整齐,前后呼应。

22.语言鲜活,“C位”为现代网络流行语,指处于团队核心位置的人;古今混搭,

幽默风趣;“妥妥的",用口语化的叠词,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最终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小窗幽记•集法》中:“凡事韬晦,不独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独损人,

抑且损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了成就人生的两种不同方法。毛遂通过主动自荐的方式,打动楚王出兵

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毛遂的这次自荐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了任务,也为国家立下

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也因此待他为上宾。此则典故意在启示我

们要勇于展示自我,这个世界充满机会,只是它永远不会点名,需要我们主动出

手,抓住机遇,成就人生。

《小窗幽记•集法》一句,强调了韬光养晦的意义,以及过于张扬的危害。以此

告诉我们人生之道,做人做事切忌张扬自满,应谦虚低调,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材料围绕着“主动自荐”“韬光养晦”这两个含义相对的关键词展开,写作时要辩证

分析二者的关系,体现出考生的辩证思维。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从“主动自荐”与“韬光养晦”的内涵,各自的好处,二者的关系,何时该“主动自荐”,

何时要“韬光养晦”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

证方法。如运用比喻论证时,可说谦虚低调与自我表现就像太极的阴阳两鱼,相

辅相成,以此来论证二者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引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秀于

林,风必助之”的不同言论进行对比论证,引导读者辩证思考“谦虚低调”与“自我

表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