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文言文+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

>现代文阅读模拟试题汇编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听众的力量杨贝

①古典时期,早慧的希腊人高度重视听众的力量。希腊人看到了听众在思想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悉

心整理出一系列以听众为中心展开沟通的演说经验,是为修辞学。在十六世纪中期出版的《哲学拾珍》

丛书中,有一幅以修辞学为主题的封面版画,画中的修辞学俨然一副女王模样,诗学、法学、历史学、

自然哲学等学科围绕侍立。

②从笛卡儿开始,听众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前的听众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笛卡儿之后,

理性成为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被对立起来,情感因为妨碍理性认知而被贬斥,修辞学所总

结的调动听众力量的方法被贬为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诡计。笛卡儿以后的人们相信,只要是真理,不

论谁来说,不论以什么方式说,不论说给谁听,效果都是一样的。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

有可无的侍婢。这样一来,曾经贵为三艺、七艺之一的修辞学,在二十世纪初期退出中小学课堂也就不

足为奇。

③但“二战”让人们看到理性的真相。爱因斯坦在一次反战演讲中说:“我知道讨论基本的价值判

断是徒劳无望的。比方说,如果有人主张把灭绝人类种族作为目标,其他人很难从理性的基础上驳倒他J

如果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单一真理论很容易成为罪恶的掩护。战后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心存怀疑、

接纳不确定之于自由的意义。多元主义凭借包容性取代一元论,却让一个问题变得突出:人类究竟应该

如何协调行动?新修辞学就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④“行动”是理解新修辞学的关键。行动视角使得理解思想交流、看待听众的维度更丰富、更立体,

它们着重从事实的角度考察听众力量的产生、作用机制。新修辞学将听众由理性思考的大脑还原为有理

性、有情感的心灵。开篇就对笛卡儿提出挑战、质疑笛卡儿所推崇的理性与推理,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

笛卡儿“对我们的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进行的完全未加证成、毫无根据的限制”,笛卡儿所倡导

的理性与情感的二分法是“对人的能力进行完全人为的、与我们真实的思维过程相悖的区分”。新修辞

学看到了知与行之间的沟壑,认识到“人们可能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对这一事实感到愤

慨的那些哲学家,不得不补充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承认人们拥有与理性的教导相对立的激情与利益”。

第1页共113页

⑤行动视角还意味着把言语交流本身视作一种行为。新修辞学多次强调要将言谈视作一种行动。这

使得语词之外的因素被纳入考虑范围。施特劳斯、拉康等人肯定了语言在塑造人类思维、建构自我认知

中的作用,意义不再是以语言为管道进行传输,而是在语言中生长,由言说者与听众共同创造。新修辞

学秉持相同的语言观,新修辞学甚至认为,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特定的语境,言语、行为、人相互界定。

语言的人身依附性由此变得不言而喻,权威的说服力顺理成章。源自权威的论辩是指某个主张被认同的

原因不在于该主张本身而在于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这不符合就事论事的理性议事规则。但基于言语的人

身依附性,言说者的声望事实上的确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在现代法律程序中,证人本身的可信度与他

所述证言的可信度被认为存在必然联系,其原理与权威论辩一致。

⑥新修辞学在听众问题上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是修辞学在当代复兴的重

要原因。当然,修辞学在当代社会的复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确定性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亟需能

够处理或然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这正是修辞学的传统长项。除此之外,视频、直播等即时通信技术的

发展,使单一的文字交流不再是占据主导的交流方式,语调、表情、手势等不被重视的信息传递方式重

新变得重要,作为行为的言语交流广受认同,这些都使得修辞学备受嘱目0在信息茧房、判断极化、认

知撕裂的当代社会,修辞学在维系社会方面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

3.下列看法不符合新修辞学“行动视角”观念的一项是()(3分)

A.言说的意义来自于言说者与听众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B.言说者不应该关心语言的逻辑性,而应该重视修辞手法。

C.言说者应该借助技术手段、自我的行为举止来增强效果。

D.言说者要调动场景、措辞、听众等因素,赢得听众认同。

4.新修辞学反驳笛卡尔的观点,下列有关他们的基本前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理性不是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并不对立。

B.不能对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加以不恰当的限制。

C.事实上人们往往并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

I).听众兼有理性与情感,而且往往依据情感来采取行动。

5.依据新修辞学的观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达与交流需要具有“读者意识”。

B.说理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C.言说的意义有待读者共同创造完成。

第2页共113页

I).说理关注说给谁听而不是如何说理。

6.第⑤段画线句是新修辞学围绕“权威的论辩”展开的论述,请评估这一论述的说服力。(3分)

7.如果你是传统逻辑学的支持者,你将如何对“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侍婢”

这一观点加以辩护?请简述你的辩护要点。(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论Al新闻写作的逻辑特征

①如今,我国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新闻等新闻生产领域已有所应用。DreamWriter作为国内首个成功

应用于自动化新闻的写稿机器人,能在一秒钟内完成摘要提取、自动配图、自动剪辑等工作,每年大约

写50万篇稿子。

②新闻报道中的逻辑性与深度是评价新闻表达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思维能力、主

体性的指标之一。选取相同主题的Al报道和人工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内容的逻辑层级进行编码与

测量,能够得出AI报道的优劣特征以及人工写作的独特价值。

③整体数据表明,Al写作有两个特点。一是逻辑程式固定。Al报道中同类报道语言模板的相似度

极高,所包含的逻辑元素具有一致性,不同报道之间的差别在于概念和数据的替换。天气预报均由时间、

地点、天气、穿衣建议、温馨提示五部分构成,天气为阴晴、多云、风力的简单判断,据此归纳体感舒

适度和穿衣建议。财经报道为基金净值、涨跌趋势、基金介绍,不存在推理。二是逻辑元素有限,每类

报道中判断和推理的种类较少。这与机器人擅长撰写涉及大量数据的结构化稿件有关。

第3页共113页

④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AI报道有以下优势。

⑤一是概念正确、基础数据详实,这可阻断逻辑谬误的源头。概念是符号的定义,主要用于消除歧

义。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引起报道逻辑谬误的源头,常源于记者对概念内涵及外延的错误认知。

而对于Al新闻来说,数据库保障了概念的正确性和关联数据的可靠性。在海量的资讯素材中,只要机

器学习和程序逻辑正确,通过规格化、模式化处理,便可精准无误地调取概念,较少出现数据的遗漏、

误用等问题.

⑥二是逻辑推理严谨高效。严谨的推理过程是得出可靠性结论的坚实基础,AI的推理过程是在程

序的支配下完成的,写作全程受算法控制,可摒弃冗余信息,甄选相关信息,在固定模板中完成报道。

模板的规定性决定了推理的可控性。而人类报道则受记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主观情感等个人因素

影响,且谬误具有迷惑性,极易以一种看似正确的论证过程出现,较难保证逻辑推理的正确。

⑦三是适应人类逻辑习惯。在语料方面,通过拟人的口语化表述做词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这样就

可以针对不同的比赛、不同的分数形成不同的表述。Al报道中出现“三分如雨”“疯狂进攻”“筑起铜

墙铁壁”“掉进失误陷阱”,此类表达还原了运动员的行为轨迹和评委的话语习惯。

⑧Al报道的劣势在于其与其他事件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弱。这主要体现在类比思维运用上,类比是

根据两种事物有某些相同的属性,推出它们另一些属性也相同。类比的生动表述能创造鲜活的画面,帮

助受众理解陌生文本,并将报道倾向寓于类比对象中。而人工报道中则含有较多类比推理,如等。

⑨Al报道的劣势还体现为研判和预测的能力较弱。记者呈现新闻是一个结构化组合与观念提炼的

过程,其中包括对事件趋势进行预测。财经报道中的可能和必然判断可提高新闻价值,但更多需要细节

描述、理性判断、归因说明的新闻报道往往难以设计普适的写作模块,对此写稿机器人无能为力,只能

依靠人类辅助完成。

⑩李国杰在《人工智能的三大悖论》中提出:“计算机的运行可以归结为已有符号的形式变换,结

论已经蕴涵在前提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知识,不会增进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现阶段,AI的作用为

辅助人类劳动、简化工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工程师和新闻从业者。面对Al浪潮,人类需对自身的主

体性保持理性与清晰的认知。

3.根据Al写作特点,以下哪类新闻作品最通令使用写稿机器人?()(2分)

A.人物通讯

B.新闻评论

C.新闻消息

第4页共113页

D综合报道

4.依据第⑥段,将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2分)

大前提:严谨的推理过程是得

出可靠性结论的坚实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Al报道能得出可靠性结论

小前提: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对“类比思维”的阐述,请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合适的例证:()。(3分)

A.“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B.只有水稻的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C.服务业PMI创新高,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

D.詹姆斯进攻时,就像过清晨空旷无人的马路

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俄的一项是()。(3分)

A.Al报道逻辑程式固定不存在推理

B.Al报道可以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

C.人工报道的逻辑推理有不可控性

D.人工报道能对事件趋势进行预测

8.学校举办辩题为“AI写作能不能取代新闻工作者”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选择一方观点,

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立场鲜明,语言简要,可适当举例或引用名言。(5分)

第5页共113页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7分)

①安伯托•艾柯在《开放的作品》一书中认为,阐释者、演绎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这

是隐喻意义上的作品之开放。

②从上来看,一切艺术作品皆是开放的作品。这是因为“在刺激和理解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反映活动中,作品的任何一个欣赏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状态,都有

自己的受到特殊条件限制的感受能力,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水准、品位、爱好和个人偏见,

这样一来,对作品的理解就是按照个人的特定方向来进展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处时代不同,个体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在意识活动中

建构的文本形象就会有差异。鲁迅先生也曾经在《读书琐记》中谈到不同时代不同的林黛玉

形象。他说,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

它也就失去了效力。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

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

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着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

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读

者的心目中的林黛玉。

③文本的丰富阐释性,还与文本的结构有关。伊瑟尔曾详细阐释了读者的阅读活动,他认为,人

们在阅读活动中成功的交流,将依据文本在何种程度上作为相关物在读者意识中建构自身。

阅读活动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我们的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则是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动

态过程.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语言学符号和文本的结构,在读者理解活动的不断激发

下发挥其功能,读者的理解活动虽然由本书引起的,但却不完全受本书的控制。如果文本的

构成之物过于清晰,使读者殆无想象之余地,或者其构成之物过于晦涩,使读者根本无法想

象,这两种情况都无法使阅读活动中的双方达成完善的交流。

④真正吸引读者的文本,应该包含一些“未定点”激发读者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文本

意义的建构活动中。以弗吉尼亚•伍尔芙评论简•奥斯汀的小说为例,来看文本中空白点的

保留。她说:“简•奥斯汀是这样一位感情笃深的女主人,尽管外表上不露痕迹。她激发我

第6页共113页

们去填充空缺。虽然她所提供的是一些琐事,但却是一些在读者大脑中延伸并赋予外表上卑

琐的生活场景以最为恒久的形式的东西,一般人们强调的总是人物呀性格呀……而现在对话

的反转与扭曲则造成了我们的悬念。我们须将注意力一半盯着眼前,一半又须想着未来。”

文本中的空白,与语言的模糊性有关,它营造了结构上的悬念、突转、否定以及语义的多重

性。譬如,麦尔维尔《白鲸》开篇句子,“叫我以实玛利”。这句话的未定点,刺激读者作

出如下解读:一是“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自称为以实玛利”;二是“我其实不叫以实玛利,

但我要让你叫我这个假名”;三是“我命令你叫我以实玛利”。开篇句子的模糊性,就构成

了文本空白点,从而形成了语义的丰富性。

⑤此外,包含象征结构和象征意义的文本,也是对文本新的反应和解释开放的。很多现代主义作

品就是建立在象征的运用基础上的,显然,这些作品是开放的作品。安伯托•艾柯用作品的

“开放性”理论,对卡夫卡、乔伊斯等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阐释。他说:“卡

夫卡的作品就是一种开放性的作品。”确实,在我们阅读卡夫卡的小说时,不能从百科全书

所定义的含义上去理解文意,无论是城堡、诉讼还是等待、酷刑等,都包含着多种不同的解

释,可能是生存意义上的,也可能是心理、神学意义上的。文本的意义不再是唯一的,读者

的重复阅读,有助于揭示出新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开放的文本赐予读者的可贵的精神旅行。

(节选自张屹《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娉变》,有删改)

3.根据文意,在第②段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o(2分)

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稀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看到了读者个体的差异造就文本解读不同,不过他强调的是时代的作用。

B.如果文本过于艰涩,读者就会受到极大的挑战,而产生心理受挫感,放弃阅读。

C.含象征结构和意义的文本,营造了结构上的悬念、突转、否定以及语义多重性。

D.读者与文本的互动和交流,造就了阐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下列对作品的“开放性”理解不无琥的一项是()。(3分)

A.“开放性”源自于阅读者自身的独特的生存状态。

B.“开放性”源自于语言学符号和文本的结构对阅读者的不断激发。

C.“开放性”源自于文本空白点的保留激发了阅读者的想象能力。

D.“开放性”源自于阅读者在重复阅读含象征结构和意义的文本时的新反应和新解释。

6.你是否赞成以“阐释的盛宴”作为以上节选文本的标题?请简述理由。(4分)

第7页共113页

7.请结合你的《红楼梦》阅读体验,在下面两则材料中选择其一,谈谈其中的“未定点”对激发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力

材料1

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的作用。

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

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5分)

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

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

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

林妹妹的不同了。”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诫语

材料2(-)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

阅读下

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文,完

成第3

—7题。(16分)

文学与鸦片

一一审美幻觉批判

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当我们在想象中把外在于我们

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

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

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

现实存在?

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

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

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

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那种

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

源所在。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

第8页共113页

大的力量。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

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

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

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

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

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

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⑤审美想象的确是一种虚构,在这一点上与审美幻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文学正是因为它是想象性、

虚构性的,才有权力要求且停,在异化的世界中成为富于诗意的绿洲。幻想也是虚构和自律的,在异化

的、充满痛苦的世界中为软弱的人们提供一种虚幻的满足,成为被压迫生灵苦难的叹息和情感的寄托。

也许我们可以说审美幻觉提供的是一种虚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非辩证的,割断了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

的联系,把人们的希望引向远离现实的遥远天国;而审美想象是一种辩证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痛苦

和冲突,把人们的情感导向对现实的批判,使我们在艺术的自律中强烈地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破碎。因此,

从本质上说,文学和艺术是一种痛苦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的丧失也就成为一种征兆,表明艺术

与外在现实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

⑥在远古的神话时代,神话传说是一种口传文学,讲故事的人往往是部落中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

故事包含着对人生有用的经验以及道德教训和实践性的指导。显然,文学在它的初始阶段并不是自律的,

形式和内容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仍然有机地联结着,这就是古代神话具有巨大魅力和文化凝聚力的秘密。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极度异化,文学的形式必然厌恶内容,想象必然反抗现实,文学不可避免地要求

自律。在我看来,文学转向自律是对社会不合理的一种无声的抗议,仅仅模仿艺术杰作的形式美是无法

传达出这种声音的。这样,艺术形式就很容易流为形式主义,艺术想象也就极易变为一种幻象了。

⑦在我们的文学和美学中存在着把审美活动变成某种幻觉,以及借助审美从现实中一跃而出然后对

现实的不合理性进行有力批判这样两种倾向。问题在于后一种倾向太微弱了,理论应该负起某种责任来。

文学就像某宗教所描绘的彼岸世界一样,虽然很渺茫,但毕竟透露出某种真实的希望。如果通过宗教的

透镜,我们在现实中看不到一点希望,转而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交给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宗教许诺上,那

么它就已经变成一种鸦片,一种幻觉了。

(有删改)

3.第⑤段加点词“自律”在文中是指。(2分)

第9页共113页

4.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形式从内容中独立出来确实可以促进文学的发展。

B.形式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可能造成创作与现实相隔。

C.形式和内容深度联结是文学发展初始阶段的常态。

D.形式被模仿终将导致形式主义从而阻碍文学发展。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必定催生审美幻觉。

B.欣赏浪漫主义文学就难免陷入审美幻觉。

C.审美幻觉给人带来的情感满足并非虚幻。

D.悲剧的丧失是审美幻觉提供的一种征兆。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

7.小宁同学沉迷于阅读‘'穿越”题材的小说,总是憧憬自己穿越到其他时空,在校学习则兴致索然。

同桌小海打算根据本文内容,发一条微信对小宁进行劝说,请你替小海将这条微信补充完整。(补充内

容不超过150字,4分)

小宁,阅读“穿越”小说确实可以让人超越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获得美妙的感受。但是,

第10页共113页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中国乡村社会的面子观

①,,面子”一直是研究中国人行为和社会运作的核心概念。如何更恰切地理解面子这一本土经验现

象,必须要首先考虑本土社会特性。

②对于农民来说,其主要的社会生活''场域”是村落。生活在乡村社会中的中国人要处理的是在村

落中“做人”的问题,其所针对的对象也并非某个个体,而是要在村落中立足。因此,“面子”就不仅

仅是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策略,它更是中国农民在村落这个熟人社会中立足的重要依据,“面子”具有

非常重要的评价意义,体现为人们对某种生活价值的追求。对于这种具有价值性的面子,本文称之为''面

子观”,它指的是人们对“什么是有(丢)面子”“什么样的面子值得在乎”的集体认同。

③乡村社会中的面子内涵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面子标识物,;二是面子生成机制,

;三是面子行为的能动性,通过这个维度可以发现乡村社会对人们追求面

子行为的约束程度;四是面子的竞争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评价体系中

改变个人地位的空间。据此,可以将乡村社会中的面子观区分为三种类型。

④外显型面子观表现为炫耀性地表达自身实力,受这种面子观念影响的行动者注重在具有极强外显

型、可视性的事和物上投放自己的资源,以向其他村民显示、证明自己的实力。外显型面子观的突出特

点是行动者能动性强,面子标识物的可比性强、面子行为的竞争性强,容易陷入恶性膨胀,出现“打肿

脸充胖子”的“多零分序”,即行动者的面子竞争变成对面子标识物的竞争,手段被置换为目的。

⑤外显型面子容易被研究者理解为农民对金钱、权力等社会地位和声誉的追求,甚至将面子与社会

分层联系起来,认为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具有面子。这种理解是将面子与西方社会理论中的“社会地

位”做了机械式地比附,“社会地位”是一系列客观指标(如财富、权力等)的集成,具备了这些客观

指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进而也就有了“面子”,但在乡村社会中并非如此。在客观的面子标

识物(比如财富)竞争上胜出,可以获得“有面子”的评价,但并不代表其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高,换

句话说,外显型面子观是面向村落所有成员开放的,是人人可以竞逐的肯定性评价,而村落社会地位则

特指村落精英所拥有的权威,二者并不总是重合的。

第11页共113页

⑥人际型面子观表现为人际互动中的慷慨热情,受这种面子观念影响的行动者特别注重在社会交往

中投入资源,努力建构和维持与他人的友好关系。人际型面子观的突出特点与外显型面子类似,比如也

存在行动者个体能动性强、面子标识物可比性强的特点,但面子标识物是能够建构维系人际关系的事物。

人际型面子观的竞争性与外显型面子也有不同,后者表现为激烈竞争,而前者的竞争性则要弱得多,因

为乡村社会中的交往是开放的,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与每个人建立交往关系,那些更会为人处事的人就

可获得更好的“人缘”。乡村社会中的交往是人情化的,在人际型面子观念主导的村落,农民的人情圈

就会很大,且人情交往的形式化色彩非常浓,甚至在双方发生矛盾后人情关系仍然不会断,结果就是人

情非常容易“异化”。

⑦依附型面子观表现为村落成员的社会行为特别注意地方性规范的要求,个体分享并追求村落公共

的规范与价值观,表现出来的“面子”往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而非在一时一事上与他人的竞争,在

村落中最受推崇的“面子”往往特指那些能够捍卫村落公共利益和荣誉的行为,甚至可以为公共利益牺

牲自己所有.正是因为有社会结构、地方性规范和价值的约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面子”就是“依

附于社会的自尊”,但笔者所言的“依附型面子”与“依附型自尊”并不相同,面子比自尊更多社会学

上的价值,在乡村社会中,获得这种面子不只是个体的荣耀,更是与其关联的家庭、家族乃至所有亲友

都可共享的。

⑧全国主要农村地区存在面子观类型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乡村社会中具有不同的面子观主导类

型。把面子作为理解中国人之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逻辑极好的切入口,透过其生活化的微妙模糊之处,

可以发现其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导向作用。

(选自2022《文化纵横》,有删改)

3.将下列句子填入第③段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其表征乡村社会中面子资源的稀缺程度

②体现了人们追求面子行为的自主性程度

③通过何种事或物表现面子的有无、多少

④即人们会采用何种方式、途径获得面子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4.根据依附型面子观特点,以下《红楼梦》事件中“最有面子”的是()(2分)

A.袭人风光回娘家

B.刘姥姥进大观园

C.元妃省亲庆元宵

第12页共113页

D.宝钗盛办螃蟹宴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乡村社会中的面子价值不等同于人的自尊。

B.根据面子标识物就可以辨别出面子观类型。

C.捍卫公共利益的行为被认为“最有面子”。

D.“人缘好”面子观导致人情交往的形式化。

6.分析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批驳划线句的。(4分)

7.理解概念是阅读学术文章的重要方法。针对第④段中“名实分离”的概念理解的方法,同学们有不同

看法。

小亮:我认为可以联系《乡土中国》中的同一概念进行比较理解。

小红:我认为可以尝试概念界定,把“名”“实”的字典义落实为语境义,准确理解。

对此,你怎么看?请做出回应。要求:观点明确,理由清晰,能联系本文及补充材料加以分析。

补充材料: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极大的分离。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

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选自《乡土中国》)(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与效果

①对于多数人来说,“真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感受。如果时间与空间构成意识内部不可或缺的坐

标,那么,“真实”则是维持生活经验稳定及连续的基本保证。

第13页共113页

②“真实”是一种如此强大的需求,而“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表现出

多数“虚构”作品所不具备的尊朗与粗芈气质。

③体现在非虚构写作上,其内容必须确有其事,它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正发生过。但是,

这个举足轻重的前提通常依赖作家的自觉遵从,非虚构作品发表之后也并未跟随一个严格的鉴定程序。

事实上,“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源自文类、文体以及叙事修辞形成的效果,而这种效

果是由话语规则决定的。

④比如小说、戏剧、电影可以尽情虚构,并且可自如地调度各种相关的叙事修辞,而新闻报道之类

的非虚构写作既新且旧,它与多种文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叠,同时又与它们保持相当程度的差异,它仿

佛是在诸多文体的接壤地带被重新规划出的另一种特殊文体。人们无法正面描述非虚构写作的文体特征,

而只能从对非虚构写作与诸多文体异同的观测中逐渐确立其某些界桩。

⑤那么,如何辨识非虚构写作与典型的虚构作品一一譬如小说?显然,“非虚构”与“虚构”的差

异已渗透到具体的叙事修辞中。“虚构”通常带有更为明显的传奇性,对于小说而言,所谓的传奇不仅

在于事件的离奇和曲折,也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时常包含人物心理活动,甚至直

接叙述“意识流”或者片段的感官印象。因此,小说的叙事具有更大的细节密度,情节内部织入更多独

特的性格或者人物内心的感受,这些因素往往在深层的意义上决定了情节的发展逻辑,即所谓“情节是

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相对地,非虚构写作更接近新闻话语,作家更为注重的是事件外部的完整与清晰

的全貌,非虚构写作对于社会事件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个别人物性格形成过程的重视。在“非虚构”

的作品中,交替出场的众多人物与纷杂线索的交汇共同组成一个公共事件。

⑥此外,与非虚构写作共享同一种话语规则的还有历史话语。历史学家很少耗费笔墨还原个别人物

的肖像、服装、言行细节一一除了君王。文学话语的分析单位是“人生”,譬如,小说的情节轮廓通常

由个别人物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来填充,情节的延伸线路与人物的命运几乎同辙。而现在,人们似乎

在小说与历史话语之间再度发现了非虚构写作的营地。较之小说的人物刻画,非虚构写作更为倚重事件

的逻辑及其外在的完整性;较之历史话语,非虚构写作的视角集中于人物及其活动轨迹的后果。非虚构

写作对于细节的重视程度远逊于小说,但又极大地超过了历史话语的概括性陈述所具有的程度。

⑦当然,非虚构写作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话语规则的范畴。然而,除了话语规则包含的文化默契,

人们很少进一步区分“虚构”与“非虚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无论是小说、历史话语或者非虚构写

作,均不存在固定的、始终如一的标准形态。一种文类、文体的兴盛和衰败更多取决于时代的文化环境。

非虚构写作充当了文体谱系之中新的一员,尽管我们可以鉴定它与左邻右舍的异同,但是,真正必须追

第14页共113页

问的是,时代的文化环境中的哪些方面呼唤了非虚构写作的出场,同时,“虚构”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这些追问是判断非虚构写作前景一一也是判断各种文类或文体前景一一的前提。

3.第②段加点词“艘明”“粗塞’在文中分别指o(2分)

4.下列对“非虚构写作”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非虚构写作的“真实”前提需作家自觉遵从。

B.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已形成明确成文的规定。

C.非虚构写作是一种被重新规划出的特殊文体。

D.非虚构写作注重社会事件外部的完整与全貌。

5.能够依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o(3分)

A.即便无法描述非虚构写作的特征,我们依然可以明确其界限。

B.小说家无法改变人物命运,是因为人物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

C.无论小说、历史话语或非虚构写作,都有要遵循的固定标准。

I).只要对时代文化不断追问,就能有效判断非虚构写作的前景。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7.小浦在阅读《红楼梦》后,发现书中多处内容与作者曹雪芹家世存在对应关系(见下表)。由此产生

了疑惑:《红楼梦》是否有“非虚构”写作成分呢?请结合以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红楼梦》曹雪芹家世

荣宁二府的祖先贾源、贾衍兄弟自陈“吾家曹家先祖曹振彦、曹玺父子在清王朝

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建立过程中屡立战功而发家,到雍正

历百年”。(第五回)初年被抄家,时间跨度将近百年。

太祖皇帝仿舜南巡时,江南甄家接驾四次。曹寅曾在江宁织造任上四次接待康

(第十六回)熙南巡。

贾母听戏时提到《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续琵琶》是曹寅的作品,《胡笳十

第15页共113页

(第五十四回)八拍》就是此剧第二十七出《制拍》。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网文时代,我们怎样读名著?

王晴飞

"“怎样读名著”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于最近网络的一个热点话题“名著避雷帖”,即以看网

络文学的方式来看名著,看出种种坏处,做出标签化的论断,提醒同好“慎入”。

#所谓名著,我们不妨认为是指兼具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禁得起不同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

与阐释,且被权威文学体制认可的文学作品。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文学名著”等同于文学经

典。而“名著避雷帖”中的论断,便多有与我们所受的文学教育截然相反之处。比如《月亮与六便士》

是“渣男抛弃妻子横刀夺爱”,贾宝玉也是到处拈花惹草无能不肖的“渣男”……这种网络文学培养出

来的阅读方式,只看题材与情节,将人从具体的处境里剥离出来,而不愿意对人物处境及心理有“了解

之同情”。

$目前的网络文学,很多时候致力于给读者提供心理上的快感,迅速让读者最基本的欲望得到充分

的迎合,日常生活中的缺憾得到补偿性的满足,对世界的既有的认知得到最直接的巩固。而长期接受网

络文学定向投喂的读者也被宠坏了胃口,宠没了耐心,不耐烦看到与自己预设不同的世界,要求作品中

有最简单最纯净也最狭隘的人设,最欢快的剧情,最大团圆的结局。

%“名著”却不能如网文一般致力于提供足够剂量的情感与欲望的快感,而要去表现人性的隐微,

处境的复杂,带读者去领略善与恶两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甚至还会刻意纠正常识,冒犯观众,动摇

他们的既有观念,自然会显得不够“道德”,人物也不够“纯洁”,令习惯了网文的读者心怀不满。

&在以前的文学场域里,人们常常会以经典文学的标准评价通俗文学,要在通俗文学里找到严肃的意

义;而现在熟读网文的读者则与之相反,以网络文学的标准衡量经典文学,要在鲁迅的作品里寻找爽点。

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认真品味的肠胃,也丧失了悉心涵泳的耐心,那么任何名著与类似题材的地摊读物都

将失去差别,《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和诲淫诲盗的庸俗文学也被抹平差异惟一的区别可能

是名著的情节不够“过瘾”,对“第三者”的谴责也不够有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我们并不完全陌生.对文学名著做标签化、道德

化的粗暴判断,也不是网络时代的专利。有学者说过一个故事,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在电车上听到有人

评价安娜•卡列尼娜,说她是一个很“作”的女人。而彼时我们的文学史判断则将她作为反抗秩序、追

第16页共113页

求自由和爱情的符号,视她的丈夫卡列宁为虚伪、庸俗的官僚。其实,看起来代表普通民众看法的电车

评论,与代表权威的文学史论断,结论虽截然相反,思维方式却并无不同,都是以文学作品和文学人物

作为印证既有价值观念的工具。文以载道本就是大众最重要的文学认知,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我们身处

其间的现代社会,文学向来承担着道德教化的功能,解读文学作品也常常从是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入

手。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不宜将名著当作不言自明、天然正确的免检产品。名著自然往往是“好”的

作品,但是作品的“好”除了永恒性,也会有其时代性和阶层性。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

作品,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遭遇许多现代人难以接受的价值观念,

那些对于古人来说是“爽点”的内容,反会使现代读者产生不适之感,令人“不爽”。即便是现代文学

经典,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钱健书的《围城》,被网友吐槽为“抖机灵”“刻薄”乃至“男性

沙文主义和厌女”,这样的评价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可以弥补权威阐释之不足,其缺失不过是立论有失

偏颇而已。所以我们不必完全拒绝对名著的指摘,只是在做判断的时候要保持整体感和分寸感,不去简

单地完全抹煞其好处。

)我们阅读名著,也要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设身处地去体贴更为复杂丰富的价值观念,以冲击自

身的既有观念,拓宽我们的价值视域,使我们对世界与人性更多理解,而非更多偏见,也使我们的心灵

更加细腻敏感,而不是更加冷漠麻木。名著也需要我们的“再创造”。以网文的方式理解名著,视为待

避之“雷”,固然简单粗暴,但我们也不必因此走向另一极端,将名著视为“雷池”禁区,当作仅供顶

礼膜拜的僵死的遗物。

(有删节)

3.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表格信息提示填写下列表格。(3分)

网络文学名著

人物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性格复杂多元,往往突破常规

迎合读者既有认知与价值观,呈现单一的

作品主题(2)_________________(2分)

大团圆式结局。

4.下列不适合作为第%段例证的一项是()。(2分)

A.《哈姆莱特》中的国王克劳狄斯残忍杀兄娶嫂。

B.《复活》中的玛丝洛娃步入歧途、沉沦堕落。

第17页共113页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一再隐忍妥协。

D.《阿Q正传》中的阿Q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2分)

A.“名著避雷帖”对文学经典简单粗暴评价毫无存在价值。

B.给读者心理上快感和补偿性满足是网络文学优劣的标准。

C.“名著”以刻意纠正常识进而冒犯观众的方式传达思想。

D.自身既有观念及价值视域会影响我们对名著的深入理解。

6.第'(两段针对以网络文学的方式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论证是否严谨,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评析。(4

分)

7.有同学阅读有关《红楼梦》”名著避雷帖”后,查阅《红楼梦》中下列内容,认可“贾宝玉是到处

沾花惹草无能不肖的‘渣男’”的评价。请结合本文以及阅读《红楼梦》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评价

的看法。(5分)

附:《红楼梦》:”后人《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绮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18页共11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模拟试题汇编•教师版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听众的力量杨贝

①古典时期,早慧的希腊人高度重视听众的力量。希腊人看到了听众在思想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悉

心整理出一系列以听众为中心展开沟通的演说经验,是为修辞学。在十六世纪中期出版的《哲学拾珍》

丛书中,有一幅以修辞学为主题的封面版画,画中的修辞学俨然一副女王模样,诗学、法学、历史学、

自然哲学等学科围绕侍立。

②从笛卡儿开始,听众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前的听众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笛卡儿之后,

理性成为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被对立起来,情感因为妨碍理性认知而被贬斥,修辞学所总

结的调动听众力量的方法被贬为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诡计。笛卡儿以后的人们相信,只要是真理,不

论谁来说,不论以什么方式说,不论说给谁听,效果都是一样的。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

有可无的侍婢。这样一来,曾经贵为三艺、七艺之一的修辞学,在二十世纪初期退出中小学课堂也就不

足为奇。

第19页共113页

③但“二战”让人们看到理性的真相。爱因斯坦在一次反战演讲中说:“我知道讨论基本的价值判

断是徒劳无望的。比方说,如果有人主张把灭绝人类种族作为目标,其他人很难从理性的基础上驳倒他。”

如果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单一真理论很容易成为罪恶的掩护。战后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心存怀疑、

接纳不确定之于自由的意义。多元主义凭借包容性取代一元论,却让一个问题变得突出:人类究竟应该

如何协调行动?新修辞学就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④''行动”是理解新修辞学的关键。行动视角使得理解思想交流、看待听众的维度更丰富、更立体,

它们着重从事实的角度考察听众力量的产生、作用机制。新修辞学将听众由理性思考的大脑还原为有理

性、有情感的心灵。开篇就对笛卡儿提出挑战、质疑笛卡儿所推崇的理性与推理,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

笛卡儿“对我们的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进行的完全未加证成、毫无根据的限制”,笛卡儿所倡导

的理性与情感的二分法是“对人的能力进行完全人为的、与我们真实的思维过程相悖的区分”。新修辞

学看到了知与行之间的沟壑,认识到“人们可能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对这一事实感到愤

慨的那些哲学家,不得不补充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承认人们拥有与理性的教导相对立的激情与利益”。

⑤行动视角还意味着把言语交流本身视作一种行为。新修辞学多次强调要将言谈视作一种行动。这

使得语词之外的因素被纳入考虑范围。施特劳斯、拉康等人肯定了语言在塑造人类思维、建构自我认知

中的作用,意义不再是以语言为管道进行传输,而是在语言中生长,由言说者与听众共同创造。新修辞

学秉持相同的语言观,新修辞学甚至认为,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特定的语境,言语、行为、人相互界定。

语言的人身依附性由此变得不言而喻,权威的说服力顺理成章。源自权威的论辩是指某个主张被认同的

原因不在于该主张本身而在于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这不符合就事论事的理性议事规则。但基于言语的人

身依附性,言说者的声望事实上的确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在现代法律程序中,证人本身的可信度与他

所述证言的可信度被认为存在必然联系,其原理与权威论辩一致。

⑥新修辞学在听众问题上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是修辞学在当代复兴的重

要原因。当然,修辞学在当代社会的复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确定性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亟需能

够处理或然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这正是修辞学的传统长项。除此之外,视频、直播等即时通信技术的

发展,使单一的文字交流不再是占据主导的交流方式,语调、表情、手势等不被重视的信息传递方式重

新变得重要,作为行为的言语交流广受认同,这些都使得修辞学备受瞩目。在信息茧房、判断极化、认

知撕裂的当代社会,修辞学在维系社会方面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

3.下列看法不符合新修辞学“行动视角”观念的一项是()(3分)

A.言说的意义来自于言说者与听众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第20页共113页

B.言说者不应该关心语言的逻辑性,而应该重视修辞手法。

C.言说者应该借助技术手段、自我的行为举止来增强效果。

D.言说者要调动场景、措辞、听众等因素,赢得听众认同。

4.新修辞学反驳笛卡尔的观点,下列有关他们的基本前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理性不是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并不对立。

B.不能对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加以不恰当的限制。

C.事实上人们往往并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

D.听众兼有理性与情感,而且往往依据情感来采取行动。

5.依据新修辞学的观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表达与交流需要具有“读者意识

B.说理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C.言说的意义有待读者共同创造完成。

D.说理关注说给谁听而不是如何说理。

6.第⑤段画线句是新修辞学围绕“权威的论辩”展开的论述,请评估这一论述的说服力。(3分)

7.如果你是传统逻辑学的支持者,你将如何对“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侍婢”这

一观点加以辩护?请简述你的辩护要点。(4分)

(-)听众的力量16分

3.B(3分)

4.D(3分)

5.D(3分)

6.(3分)示例:论述很有说服力。”权威的论辩”之所以被认同不在于主张,而在于权威的威望。新

修辞学也承认这种观点不符合理性议事规则(逻辑),但是它既有理论依据一一言语的人身依附性,又

有言说者声望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的事实支撑,有效地论证观点。最后,以法律中证人的可信度与证言

的可信度具有必然联系作类比,更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7.(4分)示例:逻辑之所以是真理的良配,在于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保证了获取真理过程正

确性,至少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工具;即使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但是人类不可能否定其存在的

正当性,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尺度;我们承认情感因素对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承认人们更多地依赖

第21页共113页

情感来行动,但是在公共说理领域我们不应该为了迎合听众而放弃理性,恰恰相反,人们更加需要理性

的引导,否则新的纳粹又将粉墨登台、蛊惑人心。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论Al新闻写作的逻辑特征

①如今,我国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新闻等新闻生产领域已有所应用。DreamWriter作为国内首个成功

应用于自动化新闻的写稿机器人,能在一秒钟内完成摘要提取、自动配图、自动剪辑等工作,每年大约

写50万篇稿子。

②新闻报道中的逻辑性与深度是评价新闻表达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思维能力、主

体性的指标之一。选取相同主题的Al报道和人工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内容的逻辑层级进行编码与

测量,能够得出AI报道的优劣特征以及人工写作的独特价值。

③整体数据表明,AI写作有两个特点。一是逻辑程式固定。Al报道中同类报道语言模板的相似度

极高,所包含的逻辑元素具有一致性,不同报道之间的差别在于概念和数据的替换。天气预报均由时间、

地点、天气、穿衣建议、温馨提示五部分构成,天气为阴晴、多云、风力的简单判断,据此归纳体感舒

适度和穿衣建议。财经报道为基金净值、涨跌趋势、基金介绍,不存在推理。二是逻辑元素有限,每类

报道中判断和推理的种类较少。这与机器人擅长撰写涉及大量数据的结构化稿件有关。

④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Al报道有以下优势。

⑤一是概念正确、基础数据详实,这可阻断逻辑谬误的源头。概念是符号的定义,主要用于消除歧

义。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引起报道逻辑谬误的源头,常源于记者对概念内涵及外延的错误认知。

而对于Al新闻来说,数据库保障了概念的正确性和关联数据的可靠性。在海量的资讯素材中,只要机

器学习和程序逻辑正确,通过规格化、模式化处理,便可精准无误地调取概念,较少出现数据的遗漏、

误用等问题。

⑥二是逻辑推理严谨高效。严谨的推理过程是得出可靠性结论的坚实基础,Al的推理过程是在程

序的支配下完成的,写作全程受算法控制,可摒弃冗余信息,甄选相关信息,在固定模板中完成报道。

模板的规定性决定了推理的可控性。而人类报道则受记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主观情感等个人因素

影响,且谬误具有迷惑性,极易以一种看似正确的论证过程出现,较难保证逻辑推理的正确。

第22页共113页

⑦三是适应人类逻辑习惯。在语料方面,通过拟人的口语化表述做词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这样就

可以针对不同的比赛、不同的分数形成不同的表述。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