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_第1页
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_第2页
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_第3页
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_第4页
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杨凤池

第九章婚姻与心理健康

结婚是爱情的结晶VS爱情的坟墓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最近,一项心理学讨论成果指出,陷入婚姻的男人比那些只与女友同居的男性更简单患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对女性来说正相反,结婚比同居更利于女性心理健康。更让人惊异的是,独身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像好于有伴婚姻稳固利于心理健康

发表在英国《流行病学和社区健康杂志》上的这份讨论报告说,老光棍最简单患愁闷症。英国伦敦高校玛丽王后学院的一组讨论人员对4000名65岁以下的英国男女进行的调查发觉,能把第一次婚姻或同居关系进行究竟的男女注定会在晚年受益,这些人最不简单患心理疾病。

讨论人员发觉,假如一对伴侣关系裂开,双方消失心理疾患的风险大大上升。其中女性比男性更简单受损害,需要花比男性更多的时间恢复。调查还显示,女性在没有异性伴侣的状况下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些没恋爱过的女人很少消失精神问题,而结过婚或者跟男友同居过的女性就没那么幸运。然而,女性一旦有了伴侣,结婚比同居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女人结婚比同居好

讨论发觉,同居的女人比结婚的女人更简单患心理疾病,这可能是因为同居中女人所享受的权利比已婚妇女少。讨论人员指出:“缺乏平安感是同居女性精神状况不佳的主要缘由。”关系学专家波拉·郝尔认为,这种结果是男女的需求差异导致的。“女人需要平安感。因为她们有生儿育女的责任,有照看和爱护的本能,因此婚姻关系对她们很重要,而男人不太看重这个。妇女所憧憬的稳固的家庭,在男人看来像牢笼。所以他们宁愿同居而不情愿结婚。”从女性角度动身,在英国有专家建议国家加强立法,爱护同居女性的权益。

其实关于结婚是否只对女性有利,心理学专家各持己见。澳大利亚的学者认为,结婚能让男女双方都受益。调查显示,每8个已婚的人中只有一个有心理问题;而在单身人士中,这个数字上升到1/4。其中,有孩子的已婚妇女最不简单消失心理问题。70年月曾有讨论指出,婚姻令妇女的精神压力加大。但目前的讨论指出,婚姻中男女双方经受的压力一般大。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社会角色在渐渐变化。即便婚姻失败,她们也面临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机会,所以婚姻带给女性的压力就相对小了。

家庭帮男人缓解压力

科学家在另一项历时7年的讨论中发觉,已婚的男女比同龄的单身人士更健康。这可能跟社会普遍对婚姻关系抱支持态度有关,也可能跟单身生活不规律、缺乏照看有关。英国讨论人员通过全国普查发觉,已婚男性的死亡风险比单身男子低9%,已婚女性跟独身女性的区分则没有这么明显。

心理学家认为婚姻给男性以平安感,所以对他们的健康有利。我们知道,有个能说知心话的人对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已婚男人健康的缘由之一就是有人倾听他们的苦恼,独身男子就缺乏这个条件。因为男人喜爱对外界展现其顽强的一面,因此诉说苦恼的对象通常只能是他们的妻子。女性的诉说对象则比较多。除了另一半以外,她们还可以跟最好的女伴侣谈心。因此,即便是独身女性也不乏倾诉的对象,不会因为单身的原因就闷出病来。

第一节婚姻对健康的意义

一、婚姻的基本含义

1婚姻的概念

婚姻是什么?

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男女之间与性关系有关的符合某些规范和角色构成稳定的结合形式。或是男女以结为夫妻的方式成家立业的主要形式

法学概念:三层含义

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

以共同生活为目的,

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

人为什么要成婚?

满意人类基本需要

繁育后代

爱与被爱的需要,归宿感

经济合作与消费

人的重要社会关系

人们独立的标志之一

2婚姻的构成要素

婚姻的主体——发育成熟的成年人

婚姻的内容——活动内容:共同的情感生活;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社交活动;双方性生活

婚姻的永久性:指两性关系在肯定时间内的固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是男女双方的共目的;对人类的进化进展有重要作用。

婚姻的认可性

排他性

3婚姻的功能

满意人类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平安需要)

繁衍后代(生育功能)

抚养与赡养

经济合作与消费(经济功能)

感情沟通功能(爱与被爱的功能)

休闲与消遣功能

二、当今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1择偶的自办法识增加,择偶机会增多,选择空间增大。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相亲机构;相亲节目——

《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恋爱亮起来》《相亲才会赢》《为爱向前冲》2从择偶标准上看,经济、社会因素及爱情因素日益升值。

经济(裸婚;北京爱情故事;我的经济适用男);蜗居开头,关于都市中买房子的艰辛,让许多人在恋爱时开头考虑到经济的因素。

4月11日,由广州市妇联主办的广州地区首届女高校生论坛在高校城广阔商业中心隆重开幕,并首次发布《广州女高校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其中59.2%情愿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许多年,超过总数的一半;57.6%则情愿选择“潜力股”结婚对象。无论女高校生择偶对象选择的是富二代还是潜力股,从肯定程度上看,一个时代的择偶标准就是当时的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展状况,折射出社会进展的开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富豪相亲会。

案例一:医学院女生分手:询问缘由,不知道为什么会跟自己的前男友分手?愧疚;因为和男友分手,室友对其也有看法,消失排斥。消失睡眠障碍。男友很好,喜爱现在的男伴侣,看起来比较轻松。

社会因素:人格、价值观、爱好、职业

大陆男女高校生择偶标准:

依据我国上海第一医学1983年抽样调查的结果,男女青年都比较重视爱好相同,男青年在此前提下,更留意对方容貌、仪态等外表条件,而女青年更多考虑对方的内在素养。男女青年都不重视家庭因素。

男女择偶标准:(三心二意)

(1)快乐:是个开朗的人,相处起来感到心情开心;

(2)关怀;

(3)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力量,也是敬重的来源,也是夫妻解决冲突时重要的力量;

(4)诚意:意味着真诚,负责究竟

(5)善意:能够用善意的方式去解读情侣间的行为。

3性开放从表层走向深层,婚前性交往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恋爱、婚姻、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展和中西文化沟通的增加,婚前性交往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高校生婚前性行为相当普遍。

2022年9月,调查对象为北京、长春、成都、南京、南宁、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的8万余高校同学,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讨论生。调查显示,6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被调查同学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的未婚高校同学承认有过性行为,而在首次性行为中实行避孕措施的为47%,在性行为中每次都实行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有过性行为的同学中,有25%以上的同学都经受过意外妊娠。4对婚外恋持肯定程度的宽容。

5隐私的概念深化婚姻生活;

6婚前财产公证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半数青年对此表示认同。

与离婚现象增多及其由此导致的财产归属问题的增多有关。也标志着人们的个人权利意识和个人财产意识增加。

三、婚姻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1影响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

夫妻关系良好,乐观的心情,进而会有助于身体健康;相互关注;增加抵挡疾病的力量,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夫妇心理相容,双方都感到亲热感、暖和感与平安感,心情舒服,精神开心,提高抗病力量,促进身心健康。夫妇心理不相容,相互猜疑,相互指责与训斥,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体,甚至恶语伤人,污辱人格,造成夫妇之间的心理创伤。更有甚者酿成家庭悲剧而离婚。这对双方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肯定程度的损害。

2影响夫妻双方的心理健康

夫妻关系良好,心情愉悦;夫妻对抗、冷漠的关系,让彼此都处于抑郁、压抑、生气等心情3还有关系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进而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进展和身心健康。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良好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婚姻质量与心理健康

一、我国目前婚姻质量状况

婚姻质量:指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性生活及其双方的分散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状况。直接影响到夫妻的稳定和家庭结构的晚上,打算着婚姻关系的进展前景。取悦于当事者的主观推断。

(一)国外离婚状况

90%为下层,少数为上层

国内离婚的状况

90%为有钱人,少数为下层

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婚姻更像猴子。

①社会转型期的婚姻震荡

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进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冲突与情感风险。

“我国的婚姻趋势,发生了与西方国家趋同的现象。”陈一筠介绍,婚姻家庭大规模的动荡趋势,始于上世纪60年月的欧美社会。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时代,一夫一妻制还适合富有起来的人们,追求多样化的生活和享受吗?”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出质疑。于是,西方掀起一场所谓“性自由”、“家庭革命”的社会文化浪潮,那就是同居文化、不结婚文化、不生育文化、离婚文化。他们的初衷就是盼望现代人,可以有更好、更便利、更自由、更欢乐的生活方式。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上个世纪70年月末,这股思潮“东渐”中国,给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度带来巨大变化。

②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外在纽带脆弱

血缘纽带、经济纽带、传统观念和环境纽带——情感心理和谐、文化般配、性生活满足:由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夫妻关系为中心

“30多年前,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加上‘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的观念和大杂院式的群众监督,外在纽带对婚姻的稳固起着巨大作用。”“那时候,结婚是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就一次。从来没想过结了再说,不行到时再‘跳槽、换届、优化组合’。”

“如今,男人有小金库,女人有私房钱,谁也不再离不开谁。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血缘维系婚姻的纽带也脆弱了。”陈一筠认为,“更重要的是爱情观变了。今日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在传播什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晰’,过去说不清晰,组织上要给你调查清晰。现在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渗入婚姻家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再追求天长地久。一个人有了婚外情,只要不去贪污、受贿,就没有人追究,成隐私问题了。”当血缘纽带、经济纽带、传统观念和环境纽带等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重要外在因素解脱时,现代婚姻的分散力在哪里?“今日,婚姻家庭的分散力发生转移,更多关注夫妻情感心理和谐、文化般配、性生活的满足。”中国社科院讨论员、两性问题专家李银河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几代人完成核心家庭转变,即以亲子关系为轴心转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在以往家族主义深厚的空气里,婚姻起着父母侍奉、宗族承继的功效,而在“核心家庭转变”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感情越来越为个人所看重。

“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文化和性等内在纽带来分散夫妻,这样的婚姻关系被称为‘心理—文化共同体’。”陈一筠认为,与传统模式相比,它文明得多,进步得多,也脆弱得多。为什么脆弱?

富有考验人。“经济的进展,实实在在考验着人的素养的提高。当人没有建立起自律力量的时候,他律却松弛了。”

责任考验人。“现在许多人强调自由多,却忽视甚至远离了责任。”中国青少年讨论中心主任孙云晓分析,他们特别重视自我利益而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经济上的算计和功利主义是其离婚率高的更深层缘由。

环境考验人。陈一筠说,包括地域流淌和职业流淌在内的社会流淌增加,工作紧急,出差频繁,夫妻相处时间缩减,再加上社会交往的扩大,文娱场所的开放,异性结识和沟通的机会增多了,婚外情成为婚姻的最大“杀手”。

(二)中国人婚姻的主流是什么?

1989刘临达:1/3的夫妻关系一般或有问题

1995沈崇麟:1/4城市夫妻感情一般或裂开

1996张贵良:城市夫妻“婚姻幸福”状况属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

1996李银河:北京市居民自我感觉夫妻感情特别好、婚姻特别满足大约1/2

(三)第四次“单身浪潮”

中国内地曾经消失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月,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月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消失;20世纪90年月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

革命年月,许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但并没有和伴侣共同生活,只有形式婚姻。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那时的离婚率与现在相比都是最高的。

上世纪70年月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大批“学问青年”返城,城市里快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特别历史缘由导致一批青年人单身,其中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许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1984年,有关部门甚至还特地召开过一次会议,争论30岁以上未婚青年问题。

相对于前两次“单身潮”,没有人再把如今的“单身问题”称之为一种危机。更没有政府组织特地为如今的单身男女来“解决问题”。如今单身潮中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二十七八到三十七八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盼。单身,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一种价值趋向,一种生活选择,而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第四次:本世纪初到现在

一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来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