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_第1页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_第2页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_第3页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_第4页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一)联系实际,理解课文。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二)熟读课文,分析内容。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三)学懂课文,掌握生字。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轻蔑、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词语解释——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在课文中是说田忌此时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助都错误地理解了。疑惑:怀疑不解的意思。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有打算。在课文中,是说孙膑经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已有转败为胜的策略和把握。讥讽:用尖刻的话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课文指齐威王嘲笑田忌赛马输了。表现出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文中指齐威王只凭马力不善智谋的盲目骄傲。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齐威王吃惊而发愣,觉醒过来为时已晚了。(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逐段讲读、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第三课时:研究写作方法,如何表达中心思想。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1.解题入手,理清脉络,感知全文。(1)主要写什么?(赛马)(2)“田忌赛马”是写谁和谁赛马?(3)课文怎样写赛马的经过?比赛的结果怎样?(4)教师边提问边板书2.分段讲读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读课文,然后提问:(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2)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二段。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讲解体会三个人的对话。提问:(1)孙膑是根据什么安排出场顺序的?(2)孙膑想出的比赛方法是什么?板书设计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后,帮助学生理解孙膑是在观察赛马的同时,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取胜的可能性。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质。(3)齐威王为什么失败?讲解描写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言,指出他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4)齐读最后一小节后,启发思考: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让学生统观全文从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来领会以强赛的方法不当,必然要失败。孙膑的赛法是在不同等马出场顺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帮助孙膑准备再赛。最后田忌按着孙膑的指点,终以二比一战胜了齐威王。(5)从田忌第二次与齐威王赛马的胜利,你认为孙膑是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谋善断的人)(6)说说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7)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总结后完成全部板书。3.通读全文,每读一段后说出段意,读全文后明确本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板书设计三、提示(一)讲读重点:1.全文抓住“赛马”这一线索进行讲读。2.第一段抓住赛马失败的原因讲读。第二段抓住再赛转败为胜的原因讲读。第三段抓“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一句讲读。同时讲清比赛方法。(二)教法建议:教学时,可以围绕“赛马”这条主线抓住三个“顺序”安排教学步骤:1.抓情节发展顺序。紧扣题目,从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胜利”三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记叙的。2.抓马匹对应顺序。根据“初赛失败”和“再赛胜利”的原因理清出场顺序,使学生明确马匹对应顺序的改变才转败为胜的。3.抓再赛胜利的输赢顺序。根据马匹对应顺序、理清输——胜——胜的顺序。明确田忌是在孙膑赛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点后取得再赛胜利的。(三)朗读建议:1.(老师)讲前读:读全文,粗知课文主要内容;分节读,要扣住教师提问读。2.(老师)讲后读:分角色读“孙膑献策”部分,要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读田忌和齐威王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齐读每次比赛结果的语言。结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解反复读。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孙膑制定计策的根据是什么?教学准备学生自备6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数学智力题导入课文。1.设题激趣:我们先来做一道有趣的数学智力题,看谁最聪明,谁最会想办法。出示题目:1+2+3+4+5+6+……100=?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善于开动脑筋,找规律想办法,方能以智取胜。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需要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取胜。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一位很喜欢赛马的齐国大将,他的名字叫田忌。(板书:田忌)3.(把课题板书完整)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赛”字)4.围绕“赛”字,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过渡语: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从文中找答案。二、朗读课文,疏通文理。1.自由读文,要求: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时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打“?”。2.交流识记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显得很颓丧。(做动作帮助理解词义。)讥讽:指用尖刻含蓄的语言嘲笑、刺激别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有:讽刺,讥笑,嘲讽等。“赢”字较复杂,可用部件拆分法记:亡,口,月,贝,凡,用字谜帮助记忆:月亮宝贝非凡人,乐得嘴巴都没了(亡),你说有趣不有趣?“赢”字笔画多,书写时注意不要写出格子。另外,注意:“丧”字不要写成“”,“慌”字右边不要写成“”。3.解决部分问题: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忌齐威王败第一次胜胜第二次败4.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两次赛马的起止段。5.除了写田忌和齐威王,文中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板书:孙膑献计)6.找出孙膑献计的起止段作为文章的第二段。三、从兴趣点入手,学习“两次赛马”的'经过。1.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学习“赛马”部分。2.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3.全班交流评议。(1)请学生读写第一次赛马的自然段,老师画出赛马对阵图。田忌齐威王上上中中下下(2)请一学生上台画第二次赛马对阵图,并用语言描述。田忌齐威王下上上中中下(3)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三处相同:①二人的马没换。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主要有三处不同: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②比赛结果不同——田忌转败为胜。③人物心情不同: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洋洋田忌败,扫兴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田忌胜,高兴4.教师相机指导:(1)理解“扫兴”和“垂头丧气”的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2)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3)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第二课时一、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2.齐读这句话。设疑:真的只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转败为胜吗?3.游戏中探究: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等级不同的马,摆出“下等对上等,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的第二次比赛情况。4.通过刚才的摆弄,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因为每个同学手中扑克牌的点数不相同,所以扑克点数相近的同学也许能摆弄成功,而点数相差较大的同学无论怎么调换,弱方总是输。)5.再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6.带疑读文:刚才有的同学调换成功,而有的同学无论怎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并不能使田忌转败为胜,难道课文中的结论有误吗?鼓励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难研读“孙膑献计”部分,从文中探求答案。7.学生自学,标画批注。8.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关键句:(1)原因:“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观察到的情况,制定计策的依据)结果:“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分析后的断言。师小结明确: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依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抓住“得意洋洋”“讥讽”体会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从而使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3)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①理解“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②让学生说成语的来历,教师补充:宋朝时有位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诗人晁补之写诗称赞他:“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苏轼也曾说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③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9.有感情地朗读。①请四人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3至12节,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②指名4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③评读。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1.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哪里?(发挥优势,合理安排,扬长避短)2.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齐威王想不到,孙膑为什么会想到?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巧妙安排)3.拓展:你们还有没有其他调换的办法?4.学生画对阵图,你们可以找到几种调换方法?输赢如何?5.从中你悟出什么?(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2.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备课参考资料:孙膑简介孙膑(?-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他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孙膑受刑相传孙膑曾与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在未学成时便下山出使魏国。庞涓自知才能不如孙膑,于是假意向魏王推荐孙膑,并请他出山相助。之后庞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并割去孙膑的膝盖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却对孙膑假慈悲,帮孙膑包扎伤口,要他把孙子兵法写出来,然后再杀了他。孙膑的仆人告之孙膑此事,孙膑于是装疯藉以瞒骗庞涓,并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至齐国。桂陵之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这场战争甚为著名,孙膑不直接引兵救援赵国,而攻打魏国以解赵国围的这个策略,更留传后世,即围魏救赵。四年级田忌赛马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田忌赛马转败为胜所说明的道理。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教学过程1.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1)课题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大将田忌的一件什么事?(2)既然课文是写赛马的,请你想一想,课文会写些什么?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根据推想听课文录音,找一找自己的推想在课文中有没有,是怎样的?(2)自学课文。①字词教学。读生字新词、正音:讽蔑字形分析:忌(己)蔑(戍)丧(下面不要多一撇)②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3)根据课后第3题,给课文分段。读题;自由读课文,分段;交流,并说说理由。3.学习第1、2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填表((作业本)第6题"第一次比赛"部分)。(2)田忌为什么三场皆输?(3)败了的田忌是怎样的?①从课文中划出描写失败后的'田忌的词句。②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1、3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3-17自然段,懂得遇事应仔细观察,多动脑筋,科学地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分配力量。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二)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回顾: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三场都输了?(出示小黑板,用马的图片摆出第一次赛马的情形。)2.学习第13-17自然(1)自由读第13-17自然段,思考:孙膑出了什么好主意使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获胜?(2)请学生上台动手摆一摆,调一调马的出场顺序。(3)让学生想想摆摆,除了这种调换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摆法能使田忌取胜。3.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