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盘古开天地”传说。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阳气轻清,飞扬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凝结聚滞而成地。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显然,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至此,中国古代的宇宙演化理论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繁荣阶段。在汉代的宇宙演化理论中,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描绘的宇宙演化的最后格局与《淮南子》中天在上、地在下的天地关系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天文界存在着的浑盖之争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既然阳气轻清,理应上扬,它为什么不上浮形成天,而是要包在地外?对此,在张衡的理论中找不出合理的答案来,这就形成了一对新的矛盾。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他不再从阴阳二气的性质出发,而是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该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对欧洲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某种影响。(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女娲补天”就是一例。《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固体天壳观念。苍天既然能产生裂隙,该裂隙能用固体的五色石来修补,说明天本身一定是固体的。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中,有像宣夜说那样,主张天没有质地,纯粹是气组成的。但在天文学家那里,这样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原因在于,当人们仰视天象时,会看到恒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大地旋转,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古人无地球自转之说,除了认为天是固体的、恒星镶嵌于其上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里我们看到,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是如何受到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影响的。“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若采用浑天说,则很难想像神如何能够居住于人之脚下。但盖天说也有问题,其理论缺陷的关键在于固体的天硕大厚重,如何能够在地的上方悬空而不坠落?实际上,盖天说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这一问题预先是有所考虑的。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既然是轻的,就不存在坍塌的危险。但这一理论预设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去甚远。换言之,《淮南子》的作者在其文中杂用了神话来解释天文学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以之使自己的理论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性。(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与天文学的关系来看,“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B.要讨论产生宇宙的原初物质是否存在,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无”,因此,老子的看法体现了逻辑的必然。C.《淮南子》的作者由于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在讲述宇宙理论时插入神话传说,以此来保持形式完整。D.材料一以时间串联我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则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探寻相关天文学知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B.《淮南子·天文训》与张衡均提及天地关系问题,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C.古人在构思人神关系时认为,盖天说主张的天地模式比浑天说更为理想,由此可见,盖天说更为古代天文学家所认同。D.古人在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时,更重视的是直观感觉与实际校验情况,这与关增建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的观点一致。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A.《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B.《晋书·天文志》:“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瞥精绝,故苍苍然也……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C.杨雄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D.《晋书·天文志》:“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历程图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宇宙生于无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宇宙生成演化理论的形成,因为古人无法说清宇宙创生的具体过程。B.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缓慢期,这与其无法合理地解释宇宙结构的生成原因有关。C.《淮南子》赋予阴阳二气不同的性质,它们因此而形成天地,这显然也影响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D.朱熹从运动的角度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这成为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果。5.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有哪些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A2.D3.C4.B5.①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②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③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④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张冠李戴,应是“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生成演化的传说,而“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例子,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错误,材料二说“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关系密切,且“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是盘古开天地传说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B.“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错误,张冠李戴,《淮南子》中“天上地下”的天地关系与盖天说观点一致,而张衡描绘的“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天地格局则与浑天说关系密切。C.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原文为“‘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且据材料一末段及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可知,浑天说在浑盖之争中占上风。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据材料二可知,浑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球,在外,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A.讲述的是宇宙生成过程,属于宇宙演化思想。B.记载的是宣夜说的观点,认为天没有质地。C.出自《难盖天八事》一文,是杨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太阳从水平面下升起也印证了浑天说的观点。D.记载的是盖天说的观点,其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步入了缓慢期”错误,据原文“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的说法,及图中的水平线可知,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停滞期而非缓慢期。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筛选关于“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的重要影响”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结合“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可概括出,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结合“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可概括出,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结合“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可概括出,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结合“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可概括出,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他要一颗纽扣施蛰存在战地医院服务了八个月的薛小姐,回到昆明来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负责五百七十四号病床,在这个病床经过的伤兵,少不了三四十个,然而我只记得他这么一个。当他第一天上午被抬来移放在这个病床上,吴医官揭开那遮盖在他身上的灰毡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为什么?我并不是害怕那满身的血迹,那我已经看惯了。我所觉得可怕的倒是一个伤兵的反常情形。原来他在笑。他张开了嘴,从满嘴的血和污泥中间,我看出了他的确在笑。我立刻想到这一定是个伤害了神经的,听说有一个伤兵就是这样的变成了疯人,永远的疯了。吴医官检视的结果,并不致命,虽然流了许多血。大腿上中了一弹,左手被炸掉了一个手掌。我们给他洗拭掉血污,用了药,包裹了那条腿和没有了手掌的手,他居然就睡熟了,一声也没有痛楚地叫喊。我当时就觉得很怕,只怕他醒了会跳下床做出不知怎么样可怕的事情来。然而他睡得很好,一睡就睡到第二日天亮。早晨八点钟去接班的时候,我看见他已经醒了,可是还在笑。我觉得有点奇怪,大概他成了一个白痴。当我走近他床边前的时候,我发现他仿佛并没有损害了任何神经,因为他的两颗忍俊不禁的眼乌珠还会跟着我的走路而移动,并且,居然会很清楚地说:“给一杯水喝。”侧着嘴喝完了水,他好像很满足了似的行着深呼吸,渐渐地闭上眼睛。没几秒钟,又睁开了眼睛,心里在想些什么似的呆看着。最后,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笑。但是,这回,我发现了这并不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官的人的痴笑。“怎么样?辛苦呢,朋友。什么地方痛?”他并不回答,只笑,似乎完全在想自己的事情。此外的行为就是睡眠了。大概是个乐观而缄默的人,我终于这样断定了他的性格。一天,当他的伤口差不多已有七分好了的时候,当他又在莞尔而笑的时候,我禁不住要对他发生兴趣了。我就问:“喂,朋友,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老是笑?有什么好笑的?”“不死,不该笑笑吗?”这是他进院后,除了要茶水之外的第一句话。我不知怎样回答他才好。他的话不是很对吗?当一个伤兵发现他自己毕竟死不了的时候,不很高兴吗?我觉得不应该放过他这个高兴说话的机会,便看着他的脸。终于,是他先开口了:“你在想我多么怕死,是吧。”我说:“那没有什么,谁都怕死,不过……”但是他摇摇头:“我们当兵的谁都得等着死,怕死的也不当兵啦。哪儿有不死人的打仗?你说我怕死吗?不是,我也从来没怕过死。这会儿我就抵准死完了,可是活过来一看,死不了,这才够高兴。我高兴就笑。哎,人生在世,高兴了干嘛不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了院我就得先算一道命,到底还有些什么福享的。”说了他又非常快乐地笑了。谁看到他那样天真地笑,谁都会觉得高兴,所以我也笑了。这时候,刚有一个慰劳队进来,挨着每一个病床送东西。他一边笑一边检视着这些东西。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重要事情似的,敛尽了笑容,抬起头来向左右看了一眼,仿佛要招呼什么人似的。于是我又走到他床边去。“我想起来了!”他说,“是了,薛小姐,你去告诉他们,下回送东西给前线的弟兄,千万不要忘了针线和纽扣!喂,纽扣最要紧,可是为什么没有人送纽扣来?”“纽扣,为什么?”我觉得太奇怪了,我问。他又笑起来,好像炫耀一些没有人看见过的宝物一般。“就是纽扣,衣裳上的纽扣。我就是为了一颗纽扣,差一点死了。你说,一件军衣上哪一颗纽扣最要紧?喉咙底下第一颗。“前几天那么冷,今年发下来的棉衣没有一个纽扣安牢的。我的那一件,头天穿上身,第一个纽扣就给我扯掉。我把它揣在口袋里,想找一根针线来缝牢,可是等了七八天没法儿找到一个针一股线。北风从敞开的领口里吹进来,吹进来,吹得满肚子冷,那可真难受。好容易有那么一天碰到一个弟兄在缝破衣,我就借针线来使一使,谁知道一摸口袋里,找不到那个纽扣了,翻转口袋来也还是没有,多糟!“从此我就天天等纽扣,什么地方去找一颗纽扣来缝上这个漏风洞呢?谁会给我送一颗纽扣来呢?“我就为了一颗纽扣打仗啦。有个东洋兵正在爬过来,爬过来,一个弟兄就开了枪,一枪就把他打翻了。我一想,不错,他衣裳上不是也有纽扣吗?我就跳出壕沟去。我不管人家怎么嚷着劝,为了要得到一颗纽扣。我才走到那死鬼旁边,才蹲下去想摘下那纽扣来,就听见耳朵边一缕风,一个嘘声,我觉得那么的一震,完啦。我心里一下子想,这回就死啦。“谁知道死不了,我给送到这里来了。当我醒回来一看,想一摸,手呢?才知道单单丢了一个手。我才笑起来,你说这不该笑吗?他们会不会给我换一件新棉衣?要是换,请你告诉他们,第一个纽扣要缝紧,别马虎。“可是,我一醒过来就想到我这个手牺牲得太冤了。我何必一定要在那死鬼身上找纽扣?我把自己衣裳上最底下那一颗扯下来,缝在上边不就成了吗?脑袋给想糊涂了,老是想不到,你说这不傻吗?我现在就成天笑自己太傻了,要是为了这颗纽扣送了命,那不是更冤吗?”“这就是一个永远很高兴的伤兵的幽默故事。”薛小姐说,“你想到过一个纽扣对于前方士兵的意义没有?”一九四〇年六月十二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仅是薛小姐负责一张574号病床就安顿过三四十个人,可见抗战中的牺牲、伤残之巨,这为战士的故事提供了背景。B.战士入院后从未痛楚地叫喊,只是一味地笑,呆想,睡觉,薛小姐认为他是个乐观而缄默的人,文章最后也证实了她的判断。C.纵观全文,战士爱笑,既是为自己抵准要死却大难不死而开心,也是为发现了自己为一颗纽扣差点牺牲生命的“傻”而自嘲。D.作者并未亲历亲见,却细致入微地叙述了一个战士的故事,喜爱中有敬意,还通过一颗纽扣这个细小之物表达了对抗战事业的思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讲述了抗战中的一件事,主体内容由薛小姐展开,而事件的真相又由战士揭示,给人以曲折有致、别有洞天之感。B.流血、伤亡是战争的本来面貌,但本文却着力写战士受伤前后都心心念念一颗纽扣,表现了生动活泼的人性,令人动容,以小见大。C.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口头讲述特点,很符合人物身份,如战士说话时多短句,常重复,爱反问,话题或内容时常跳跃等。D.慰劳队的出现是故事的核心内容,正是因为战士检视慰劳物品时想起针线、纽扣,急着让薛小姐转告慰劳队,从而才展开了纽扣故事的全貌。8.在与战士的交往过程中,薛小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9.本文的题目是“他要一颗纽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揣摩作者以此命题的用意。【答案】6.B7.D8.①对战士受伤却笑着感到害怕;②对战士神经并未受损却一直笑感到好奇;③知道战士笑原因后为他感到高兴;④当战士要求转告慰问队不要忘了给前线送针线纽扣时感到惊奇;⑤得知真相后对战士既理解又同情。9.①提示故事内容并吸引阅读兴趣;②表现故事主人公的内心和性情;③表达对抗日战士的礼敬与喜爱,唤起读者共鸣;④警示当时的国民政府关心士兵生活,做好军需供应细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他是个乐观而缄默的人”错,从故事后续的发展来看,战士与薛小姐对话,表明战士并不是一个缄默的人。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慰劳队的出现是故事的核心内容”错,慰劳队的出现影响了故事的发展,但本身并不是故事的核心内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我吓了一跳。为什么?我并不是害怕那满身的血迹,那我已经看惯了。我所觉得可怕的倒是一个伤兵的反常情形。原来他在笑”对战士受伤却笑着感到害怕;②“我看见他已经醒了,可是还在笑。我觉得有点奇怪,大概他成了一个白痴”“当我走近他床边前的时候,我发现他仿佛并没有损害了任何神经,因为他的两颗忍俊不禁的眼乌珠还会跟着我的走路而移动”对战士神经并未受损却一直笑感到好奇;③“谁看到他那样天真地笑,谁都会觉得高兴,所以我也笑了”知道战士笑的原因后为他感到高兴;④“‘纽扣,为什么?’我觉得太奇怪了,我问”当战士要求转告慰问队不要忘了给前线送针线纽扣时感到惊奇;⑤“这就是一个永远很高兴的伤兵的幽默故事。”“你想到过一个纽扣对于前方士兵的意义没有?”得知真相后对战士既理解又同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题目是“他要一颗纽扣”,这样的标题提示故事内容与“纽扣”有关,并吸引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纽扣”故事的新奇感;②“他要一颗纽扣”中“他”指一个受伤住院的战士,“要一颗纽扣”写战士受伤前后都心心念念一颗纽扣,表现了战士生动活泼的人性;③战士检视慰劳物品时想起针线、纽扣,急着让薛小姐转告慰劳队,在战争中为了一颗纽扣差点牺牲生命,借“要一颗纽扣”表现战士的内心需求,表达对抗日战士的礼敬与喜爱,唤起读者共鸣;④“纽扣最要紧,可是为什么没有人送纽扣来?”“等了七八天没法儿找到一个针一股线。北风从敞开的领口里吹进来,吹进来,吹得满肚子冷,那可真难受”纽扣虽小,但关乎战士的生活,警示当时的国民政府关心士兵生活,做好军需供应细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孙子曰:“上兵伐谋。”又曰:“士卒熟练。”又曰:“亲而离之。”(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材料二:李抱真,字太元,抱玉从弟也,沈虑而断。仆固怀恩反于汾州,陷焉,挺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所将朔方兵精,忧之,召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奔遁,如抱真策。迁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既谢,因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更授泽州刺史,兼怀泽潞观察留后。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密揣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廪于官,而府库实。抱真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招义军步兵冠诸军。德宗嗣位。初,田悦反,围邢及临洺。诏抱真与河东马燧策兵救之,斩其将杨朝光,遂解临洺、邢之围。复与悦战洹水,走之。进围魏,悦战城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孑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人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又曰:“希烈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进检校司空。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年好方士,贞元十年因饵丹卒,时年六十二。(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十》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小善A皆卑B辞厚币C数千里D邀致之E至与语F无可G采者H渐退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练,意为勤于练习,与现代汉语所说的“熟练”意思不同。B.德,意为感恩戴德,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积其德义”的“德”意思不同。C.牧守,州郡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D.肆,意为延伸、扩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抱真亲自征兵训练,不到三年,缮甲淬兵,称雄于山东,练成了二万“冠诸军”的精兵。B.李抱真大败田悦后,又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李希烈、李纳、李怀光反叛,被众贼忌惮。C.李抱真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坦诚打动了他,共破反贼。D.李抱真听闻当世有才之人,就一定要与他交往,晚年却迷信方士,最后因服用丹药而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2)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14.李抱真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答案】10.AEH11.D12.A13.(1) 这时,正值战争之后,赋税繁重,百姓贫困,没有办法供养军士。(2)李希烈窃取帝号后,就企图使各地叛贼臣服于他,(使)众人逐渐背离了他。14.①李抱真请皇帝起用郭子仪,挫败仆固怀恩的阴谋,从而不战而胜;②李抱真让士兵在农闲时勤于训练,年底举行检测;③在王武俊与朱滔合谋叛乱时,李抱真离间王武俊,与之合力大败朱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即使有一小点优点,也要用谦卑的礼节优厚的礼物,到几千里之外的地方请他们来。至于那些与他们交谈后没有什么可采纳的人,逐渐让他们返回。“虽小善”是假设的情况,后面“皆……”是假设情况的做法,A处断开;“卑辞厚币数千里”都是邀致之”的状语,中间不断开,应在宾语“之”后E处断开;“至”表示另提一种情况,“与语无可采者”是偏正结构,作句子的主语,“者”后H处断开。故选A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勤于练习;指对技术精通而有经验;熟知并做来顺手。句意:军队要勤于练习。B.正确。感恩戴德;道德。句意:人们多感念他。/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C.正确。D.错误。都是“扩张”。句意:他们的志向都是想在天下延伸和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不到三年”错误,根据材料二“比三年,皆为精兵”,“比”意为“等到”,即李抱真修缮铠甲,磨砺兵器,称雄于山东,练成了“冠诸军”的精兵,是用时三年,而不是“不到三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乘”,正值;“困”,贫困;“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2)“臣”,使……臣服;“稍”,逐渐;“离”,背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观点有“上兵伐谋”。材料二皇帝担忧仆固怀恩依靠回纥且兵马强壮,抱真说:“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李抱真请皇帝起用郭子仪,挫败仆固怀恩的阴谋,从而不战而胜;②材料一观点“士卒熟练”。材料二“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李抱真让士兵在农闲时勤于训练,年底举行检测;③材料一观点“亲而离之”。材料二“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在王武俊与朱滔合谋叛乱时,李抱真离间王武俊,与之合力大败朱滔。参考译文:材料一:孙子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又说:“军队要勤于练习。”又说:“敌人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他。”材料二:李抱真,字太元,是李抱玉的堂弟,为人沉稳有谋而果断。仆固怀恩在汾州反叛,攻陷了汾州,李抱真勉强支撑身体回到了京城。唐代宗因仆固怀恩倚仗回纥,所带领的朔方军又强大,非常担心,(于是)召见李抱真问仆固怀恩的情况,李抱真于是上奏说:“郭子仪曾经统率朔方军队,人们多感念他。仆固怀恩欺骗他的下属说‘郭子仪被鱼朝恩杀死了。’(如果)现在恢复郭子仪的官职,这就会挫败仆固怀恩的阴谋,朔方军就可以不战而被瓦解了。”不久仆固怀恩败战,奔逃,正像李抱真所说的计谋一样。李抱真升任陈郑泽潞节度留后。他谢恩后,趁机说:“百姓辛苦或安逸全在刺史,(我)希望得到一州之职来考验自己。”朝廷改授他为泽州刺史,兼任怀泽潞观察留后。后来(他)改任怀州,仍然担任怀泽潞观察留后,总共八年。李抱真私下揣度山东会有变乱,况且上党正处于军事要地。这时,正值战争之后,赋税繁重,百姓贫困,没有办法供养军士。(他)就登记每户的男丁,三人中选一个(有才能有力气的),免除他们的徭役租税,发给他们弓箭,命令他们在农闲时练习射击,在年底举行考试检测,亲自按名册根据成绩优劣给予奖赏或惩罚。等到三年后,(他们)都成了精兵,从统率的人中选拔得到两万训练有素的士卒,既然没有从官府中获得补给,就使府库更加充实了。李抱真修整铠甲磨砺兵器,于是在崤山以东称雄。天下人称赞招义军的步兵是各军中最好的。德宗即位。一开始,田悦谋反,围困邢和临洛。(朝廷)下诏命李抱真和河东节度使马燧领兵救援,(他们)斩杀了叛军将领杨朝光,于是解了临洺、邢之围。(他们)又和田悦在洹水交战,使田悦逃跑。(他们)前往围困魏,(与田悦)在城下作战,大败(田悦)。正赶上朱滔、王武俊谋反,援救田悦,李抱真退守保卫魏。在这时,李希烈攻陷汴州,李纳在郓城谋反,李怀光相继在河中谋反,李抱真独自率领数州孤身阻挡众叛贼,离间挫败他们的阴谋,为众贼所忌惮。兴元初年,(李抱真)担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率全部幽蓟军队和回纥兵围攻贝州。李希烈窃取帝号后,就企图使各地叛贼臣服于他,(使)众人逐渐背离了他。天子颁布罪己诏,并赦免了众贼。李抱真于是派遣门客贾林用大义劝说王武俊,派人联合攻打朱滔。王武俊答应了,但内心犹豫不决。李抱真就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说:“我今天的举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如果死了不能回来,管理军队听从皇帝的命令,也靠你;指挥军队,到东边为我报仇,也靠你。”他还说:“李希烈窃取帝号,朱滔攻陷贝州,他们的志向都是想在天下延伸和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您既然不能和他们争雄,难道要舍弃九世天子而向叛贼称臣吗?况且皇帝(已经)颁布罪己诏,这是禹、汤的心胸啊!如今皇帝流亡不定,您能独自安乐吗?”于是(他)拉起王武俊,泪流满面,王武俊也感动哭泣,身边的人都哭了。王武俊对他不猜疑自己而感动,对他更加恭敬,指着心对天发誓说:“我这条命已答应您誓死杀敌了!”两人结为兄弟后才分手。第二天会战,在经城打败了朱滔。他因功晋封为检校司空。抱真喜欢与士人(结交),听说有当世贤能的人,一定要和他交往。即使有一小点优点,也要用谦卑的礼节优厚的礼物,到几千里之外的地方请他们来。至于那些与他们交谈后没有什么可采纳的人,逐渐让他们返回。(李抱真)晚年喜好方士,贞元十年因服用金丹而去世,享年六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B.“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错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春山客共寻”是为了寻路登山采摘新茶,所以诗人才会用“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写茶树的新芽。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创作意图的能力。“试尝应酒醒”意思是:鉴定茶叶品质的时候,要去除醉态,身上不能残存酒味,其意在不能有任何异味。“封进定恩深”意思是:包装加封进贡朝廷后,一定会获得皇上的重赏。姚勖作为毗陵刺史,亲自进山监督贡焙乃其职责。诗人获知胞弟毗陵刺史姚勖同僧人取道罨溪进入顾渚山采制贡茶,便展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应酒醒”当是虚写,“试尝”表现了姚勖的恪尽职守,鉴定贡茶时的认真、仔细,如此才能选制出好茶,进贡朝廷,获得皇帝隆恩,暗含了诗人对胞弟的期许。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表面描写闲居生活。陆游矢志抗金,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抗金的愿望再一次落空,诗人只能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自己的诗作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两句对此做出了解释。(2)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以“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3)小刚临摹了一幅山水画,画上有莲、有船,他想在上面题两句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就不错。【答案】①.其志洁②.故其称物芳③.所守或匪亲④.化为狼与豺⑤.金桨木兰船⑥.戏采江南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洁”“匪”“豺”“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医嘱就是“饮食要清淡”。于是很多人认为不吃肉、少吃油就是清淡,其实这是误区。长期不吃肉类会造成蛋白质缺乏,而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不利于营养均衡,A,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从营养学角度来讲,①医生所倡导的清淡饮食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②合理搭配营养,并采用能保存最大程度的食物营养成分的烹制方法得到食物。③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④清淡饮食因此也应该做到食物多样化,⑤主食应粗细搭配,菜品应荤素搭配,⑥这样才能保证为身体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⑦我们应多选择蒸、煮、炖、焖、拌等方法烹调食物,⑧切忌不用或少用煎、炸、红烧、干锅等重口味的方式烹饪。科学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不仅能在实现清淡的同时享受到食物的美味,B。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进而导致体质下降B:还能够获得身体的健康19.句①,成分残缺,应在“基础”后加“上”;句②,语序不当,“最大程度的”应改为“最大程度地”并调至“保存”前;句⑧,不合逻辑、应将“切忌”删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前句“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不利于营养均衡”和后句“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营养失衡,人的体质就会下降,故补写内容为“进而导致体质下降”。B处,根据句中的“不仅”一词,可知前后两句是递进关系;内容上,前句“能在实现清淡的同时享受到食物的美味”照应第二段内容,补写句子则照应第一段内容,此处应是说科学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能使身体健康,故补写内容为“还能够获得身体的健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①,“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成分残缺,应在“基础”后加“上”;句②,“保存最大程度的”语序不当,“最大程度的”应改为“最大程度地”并调至“保存”前;句⑧,“切忌不用或少用……”不合逻辑,应将“切忌”删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除了防御,①。当山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群发化学求救信号。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快朵颐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②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后顾之忧。③,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措手不及。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修改为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示例:①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②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③除了反击、求救21.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第①处,横线前有“除了防御”,后文有“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无力继续为非作歹”,可知该空应填植物有关“反击”的措施;下文有“有些植物”,故主语“植物”前加“有些”更加科学准确。另外,第4段有“山艾树积极反击天幼虫的例子”呼应,可填: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第②处,该段第一句中有“发化学求救信号”总起,后文是举例说明,横线前有“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可知该空应填“野烟草的求救信号”之类文字,还应该有“就成了”这样的文字衔接以呼应前文。第③处,横线后面有“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情报”,“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可知横线处应填过渡句,总结上文,从而引出下文的植物第三种措施:未雨绸缪,主动防御。另外,第二段有句子“除了防御”,此处应对应。可填:除了反击、求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是搭配不当。从后文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子的主语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中间偷换了主语。可让“天蛾幼虫”作主语,题干要求修改成假设关系的复句,可增加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在“摄入”前加“一旦”,改成: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一个名叫士成绮的人,常常听到时人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衣食住处也乱七八糟,便说:“人们都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说:“我心有大‘道’,你骂我是老鼠又能奈我何?我还是我。”说罢,低头继续读手中的书。士成绮说:“你固然心有大‘道’,但也应该听我一句劝,又何必生活自苦如此?”老子说:“我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的嘴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