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1页
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2页
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3页
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4页
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专题06生物和生物圈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学业要求考点考向考法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考向一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考法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法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考向二生态系统考法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考法2食物链和食物网考法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考向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考法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考向四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考法1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考法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新情境)(2023•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答案】C【解析】A、该稻虾田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极环境中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自动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D正确。故选:C。2.(新设问)(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答案】D【解析】A、菖蒲、芦苇、睡莲都适于生活在水中,说明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正确。B、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到30种,说明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C、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C正确。D、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D。3.(跨学科)(2023•连云港)《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答案】A【解析】立夏季节,温度升高,影响各种动植物的活动和生长,所以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故选:A。4.(跨学科)(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答案】A【解析】“夏至种豆,重阳种麦”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夏至前后是种植大豆的最佳时节,而重阳前后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第10个节气,说明这两个时期气温分别有利于两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其它因素两种季节差异不大。故选:A。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考法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答案】D【解析】A、“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属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树是影响降水的原因,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2.(2023•衡阳)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因为西藏的温度、阳光等环境条件与北京不同,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选:B。3.(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答案】B【解析】A、诗句中描述的霜叶变红是由于秋天温度降低破坏了枫叶中的叶绿素造成的,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合题意。B、诗句中落红化作春泥的现象,与分解者细菌、真菌等有关,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C、山寺桃花开得晚,是由于山上温度低造成的,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合题意。D、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D不合题意。故选:B。4.(2023•陕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平原相比,山中桃花开花晚的原因是()A.移栽到平原后,开花时间不变 B.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 C.降水比平原多 D.所需温度比平原高【答案】B【解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所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与平原相比,山寺中的桃花开花时间变晚的原因是山寺中桃花开花晚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故选:B。考法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5.(2023•云南)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同时也具有保温作用,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选:C。6.(2023•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种现象体现了()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 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柳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柳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选:C。7.(2023•赤峰)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说明锦鸡儿能适应干旱的环境;锦鸡儿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说明锦鸡儿又能影响环境,即能体现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故选:D。8.(2023•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答案】C【解析】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符合题意。D、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C。特别提醒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3)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很长时间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不是绝对的适应。3、适应不一定都与环境相似: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的是适应(保护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发现,却能吓退天敌的也是适应(警戒色)。►考向二生态系统考法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9.(2023•渝北区)央视《人与自然》栏目中曾记录过以下场景,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我国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答案】C【解析】A.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从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也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我国最早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C.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没有非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3•成都)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如图)。九寨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态系统成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草食性动物——生产者 B.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C.腐食性动物——分解者 D.腐生性细菌——消费者【答案】C【解析】AB、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都属于消费者,AB错误;CD、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壳郎和白蚁)。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腐食性动物和腐生性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正确、D错误。故选:C。11.(2023•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答案】D【解析】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故选:D。考法2食物链和食物网12.(2023•包头)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答案】B【解析】A、图中a是植物,A错误;B、图中b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B正确;C、图中c以a为食物,属于植食动物,C错误;D、图中d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故选:B。13.(2023•渝北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树→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树 C.螳螂→蝉→黄雀 D.蝉→螳螂→黄雀【答案】A【解析】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A。14.(2023•黑龙江)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狼 B.虫→鸟→鹰 C.光→草→兔子→狼→细菌 D.草→虫→鸟→细菌【答案】A【解析】A、草→兔子→狼,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捕食者,正确;B、虫→鸟→鹰,缺少生产者,错误‘CD、光→草→兔子→狼→细菌,草→虫→鸟→细菌,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错误;故选:A。考法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15.(2023•苏州)《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环节是()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答案】D【解析】“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环节是黄雀。D正确。故选:D。16.(2023•泰安)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答案】D【解析】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因此,过程X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正确;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过程Y表示呼吸作用,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C、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错误。故选:D。17.(2023•邵阳)“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答案】D【解析】A、图中,甲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图中的食物链为:甲→A→B和甲→A→C→B,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错误。B、观图可知:C以A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B错误。C、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中的食物链为:甲→A→B和甲→A→C→B,B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汞积累得最多是B,D正确。故选:D。解题技巧1、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3、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4、一个生态系统要想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因素外,可以没有消费者,但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5、食物链:(1)食物链的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后面依次是各级消费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箭头指向捕食者。(2)食物链的数法: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顶端的消费者结束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3)确认碳循环的各个环节:一找双箭头,双箭头的一方为生产者,另一方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看多箭头,图示中的各环节箭头大都指向某一环节,那么这一环节一定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三定角色,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分解者。故下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考向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考法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8.(2023•无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自然因素更大【答案】C【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错误;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B错误;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正确;D、有些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不比自然因素更大,D错误。故选:C。19.(2023•内蒙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D.“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答案】C【解析】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部分,A错误。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该包含非生物部分,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干扰一旦超出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而无法自我修复,C正确。D、阳光是非生物,食物链中不包含非生物部分,D错误。故选:C。20.(2023•赤峰)赤峰市元宝山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实例,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对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土壤 B.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 C.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答案】A【解析】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A错误。B.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都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B正确。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的物种种类和数量会逐步增多,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A。21.(2023•自贡)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根据有害物质的生物富集作用,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食物链的末端丁。故选:D。易错易混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考向四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考法1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22.(2023•长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生物共同所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稻花香里说三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不是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不是森林生态系统,B错误。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C正确。D、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不是海洋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23.(2023•黑龙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A不符合题意。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符合题意。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C不符合题意。D、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2023•怀化)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A.商业步行街B.山背梯田C.五强溪水库D.雪峰山森林公园【答案】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选项中的雪峰山森林公园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故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故选:D。25.(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答案】D【解析】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B、草原上的牛群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C错误。D、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的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正确。故选:D。考法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6.(2023•烟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动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A、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A正确。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正确。C、生物圈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正确。D、在一般情况下,生命共同体中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错误。故选:D。27.(2023•东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根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有关生物圈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由分析可知;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正确;D、生物圈包括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B。解题技巧生物圈≠大气圈十水圈十岩石圈: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其中不包含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所有范围,如月球、火星等。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个)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1)生物影响环境:①蚯蚓疏松土壤;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环境影响生物:①南橘北枳(3)生物适应环境:①仙人掌的叶变成刺;②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环境;③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⑤旗形树冠是对风的适应。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成分及作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4)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5)生物富集: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三、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1.(2023•宿迁)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少;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养育其他生物,所以属于生产者;而鱼类属于消费者,错误;②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③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错误;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若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正确。可见②④正确。故选:D。2.(2023•黔东南州)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 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 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 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老鼠【答案】A【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通过了食物来源。所以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A正确。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B错误。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C错误。D、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草→鼠→蛇→鹰”,只是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所以增加蛇的数量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老鼠。D错误。故选:A。3.(2023•成都)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答案】B【解析】蚂蚁能保护阿拉伯胶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二者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形成共生关系。故选:B。4.(2023•湖北)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答案】B【解析】AB.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序号①代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②代表呼吸作用,A正确,B错误。CD.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的生物种类数量最多,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CD正确。故选:B。5.(2023•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答案】A【解析】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草→虫→鸟、草→鸟,2条食物链,错误;B、鸟和虫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存在捕食关系;鸟和虫都以草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正确;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正确;D、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正确。故选:A。6.(2023•赤峰)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 B.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 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答案】D【解析】A.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草→虫→鸟,草→虫→青蛙→蛇,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A错误。B.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B错误。C.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D.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毒素含量越多,因此根据图3可知甲乙丙丁的食物关系为:丁→丙→甲→乙,而随食物链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正确。故选:D。7.(2023•固原模拟)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条件,同时,生物既能适应它生活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 B.马尾松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以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仙人掌的叶呈刺状 D.稻田养蟹可利用河蟹的排泄物作为肥料肥田【答案】D【解析】A.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说明水稻的生长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体现的是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B.受土壤环境的影响,马尾松的根系必须足够发达,才能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现的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C.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仙人掌的叶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D.稻田养蟹,可利用河蟹的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肥料,使田肥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8.(2023秋•惠东县期中)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科考任务返回国内。离开时为了保护环境,科学工作者们把塑料、金属类等废弃物带以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的()A.分解者很少 B.生产者很少 C.消费者很少 D.生活设施很少【答案】A【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离开时为了保护环境,科学工作者们把塑料、金属类等废弃物带以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A。9.(2023秋•长垣市期中)猕猴桃,内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质,有“维C之冠”、“果中之王”的美名。品种为红阳的猕猴桃,喜欢向阳的地方生长。这说明下列哪个生态因素对猕猴桃的生长影响较大()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答案】A【解析】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水、光照、温度、空气、土壤等。猕猴桃喜欢向阳的地方生长,说明光照会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阳光对猕猴桃的生长影响较大,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0.(2023秋•龙海市期中)甲、乙和丙三种生物可构成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人过度捕食丙,会造成乙类迅速减少 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D.曲线图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食物链为甲→乙→丙,甲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A正确;B、人过度捕食丙,会造成乙类迅速增加,B错误;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关联的,C正确;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错误。故选:B。11.(2023秋•灌云县期中)如图是在干旱季节拍摄到的猴面包树,它是非洲草原特有的树种,此时叶片比较稀疏甚至掉光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影响该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非洲的高温环境 B.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又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该现象反应出生物不仅适应并能改变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D.该生物的生存只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受生物因素影响【答案】B【解析】AB、猴面包树雨季叶多,旱季叶全掉光,这与非洲缺水的生活环境相适应,这样能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同时也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A错误,B正确。C、该现象反应出生物适应环境,但是不能体现生物能改变生存的环境条件,C错误。D、该生物的生存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影响,D错误。故选:B。12.(2023秋•偃师市校级期中)在高山和海岸边,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树木——它们的枝叶只向树干的一侧生长,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旗形树冠的形成体现了()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树木的枝叶只向树干的一侧生长,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因此旗形树冠是经常吹定向强风形成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A正确。故选:A。13.(2023秋•偃师市校级期中)2023年国土绿化工作通知中,编制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每年国土绿化不少于1亿亩,人工造林不少于2000万亩。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环境,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环境,结合分析可知,这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4.(2023秋•赣榆区期中)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如图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空气湿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灌木丛、草地、裸地 B.灌木丛、草地和裸地在晚上的时候空气湿度最大 C.在裸地上要选择有水的地方测量 D.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③②①【答案】D【解析】A、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空气湿度由小到大依次是裸地、草地、灌木丛,A错误;B、早、中、晚不同时间里,早晨温度低,夜间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多,空气含水量大,空气湿度最大;中午温度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小,空气含水量小,最小的时间是中午,因此灌木丛、草地和裸地在早晨的时候空气湿度最大,B错误;C、裸地没有植物,在裸地上选择有水的地方测量会影响测量出的空气湿度结果的准确性,C错误;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