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三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李炜;审题:付小燕;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5小题,50分)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东亚地区气候适宜,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分布稠密,B正确;非洲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西亚热带沙漠广布,山丘多,平原少,气温高,温差大,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疏,C错误;南极地区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没有常住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山区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A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B错误;土壤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和山地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点睛】世界人口稀疏区(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口的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历史悠久、普遍存在,云南和广西两的跨国婚姻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呈现出以东南亚国家女性嫁入中国的单性别,单向流动为主的特征,完成下面小题。3.近年来,影响云南、广西两省跨国婚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 B.经济水平 C.历史文化 D.国家政策4.大量东南亚女性的嫁入,给云南、广西带来的影响是()①平衡男女性别比例②充实地区劳动人口③降低环境人口容量④改变人口生育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影响云南和广西两省跨国婚姻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经济水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跨国婚姻数量在增加,B正确;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不是影响近年来跨国婚姻数量增加的原因,排除AC;国家政策对于跨国婚姻一直持支持态度,排除D。故选B。【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东南亚女性的加入,对于云南和广西来讲,平衡了男女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地区劳动人口数量,①②正确;大量人口迁入并没有降低环境人口容量,也没有改变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排除③④。故选A。【点睛】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发生居住地的改变,根据其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资源、经济收入、政策、战争、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如今,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收入。下图是重庆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地形水系和村落农田分布图。该村居民祖辈最早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村民间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聚落,全村人同宗同姓,历史上该村族人以宗族内最高地位长老为中心进行集体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村农田中主要粮食作物应该是()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红薯6.该村村落与农田不但不临近,反而有地形将其隔开,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样可以()A.减风蓄热 B.遮阴避阳 C.隐蔽防御 D.隔绝避世7.该村南面竹林的主要生态价值是()①调节气温②提供竹材③涵养水源④丰富物种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5.B6.C7.D【解析】【5题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重庆地区农村,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地势平坦之处为农田,因此主要农作物应该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的种植规模应当不大,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6题详解】该村落选址为四面有丘陵山地将其包围的小盆地地形,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村居民祖辈最早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从历史角度来看,当时处于社会动荡时期,村落选址于丘陵山地环绕的小盆地中,便于隐蔽防御,C正确;减风蓄热、遮阴避阳不属于历史角度,AB与题意不符;丘陵山地环绕的小盆地起不到隔绝避世的作用,D错。故本题选C。【7题详解】竹林位于图中的丘陵低山上,对于村落气候有调节作用,同时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①③正确;提供竹材不属于竹林的生态价值,②错;竹林的规模小,靠近人居住的地方,没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④错。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点睛】决定聚落分布的条件既有民族的、历史的种种文化社会条件,也有地形、气候等的自然地理条件。聚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实际需要,它又是一个地域的实体,成立于一定的地域上,所以地域的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巨大作用,聚落的选址,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安全性。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如果一区域现阶段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A.小于8000万人 B.8000~10000万人C.10000~50000万人 D.大于50000万人9.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发现新的替代资源④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人口激增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其原因可能有()①替代资源增加②环境得到治理③社会秩序混乱④战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8.A9.C10.D【解析】【8题详解】环境承载力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题可知,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人数最少,故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小于8000万人,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环境资源承载力大致与资源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会减少资源数量,①错误;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正确;发现新的替代资源,增加资源数量,③正确;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会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导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替代资源增加,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环境得到治理,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②错误;人口激增,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③正确;人口激增,引发战争,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故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环境资源承载力大致与资源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岛上的琴德里佩小镇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下图为该小镇所在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琴德里佩小镇的形态根本上取决于()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文化12.该小镇选址有利于()A.发展农耕 B.便于商贸 C.军事防御 D.取水方便【答案】11.A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琴德里佩小镇地处山地,形似平躺的巨人是因为其沿着相对平坦的多道山脊延伸,与当地地形相关性大,A正确;水源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可知交通、文化对小镇的分布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据材料“岛上的琴德里佩小镇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可知,小镇位于山脊,不利于农耕,A错误;地势较高,对外交通不便,B错误;地处山脊,地势高,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利于军事防御,C正确;山脊地势高,距离河流远,取水不便,D错误。故选C。【点睛】琴德里佩是西西里岛东部的一座小镇,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这座古镇居住着大约5000名居民,坐落在埃特纳火山附近的埃纳省的一座山上。建在海拔2400英尺(约合731.5米)的山上,是卡塔尼亚和恩纳之间的一个防御阵地。“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某年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C.人口地理分界线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14.R省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人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A.经济落后 B.农业发达 C.地表崎岖 D.气候湿热15.智能出行过程中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 B.移动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移动通讯技术、遥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答案】13.C14.A15.D【解析】【13题详解】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其西北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省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据图可看出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C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都与图中界线不符,故排除ABD。故选C。【14题详解】根据材料,“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等息息相关。图中重庆市经济较为发达,R省级行政区域是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贵州省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智能出行需求少,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A正确。农业、地表形态、气候与智能出行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15题详解】“智能出行”实现的前提是可以掌握每辆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在城市中的位置,体现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智能出行”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附近最近的车辆位置,根据实时交通情况,选择最优的车辆。由此可知,智能出行过程中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RS)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识别、清查、监测、评估)、灾害监测(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进行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2)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探险旅游、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和领域。(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能解决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市场分析、宏观决策等许多方面。20世纪70年代起,F市在煤田开采的基础上发展化工、冶金工业,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呈现工商业城市的特征。下图示意2000年F市土地利用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2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C.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17.该市将化工、冶金工业集中布局在城区的西南部,主要是为了()A.获得便利的水运 B.减轻城区大气污染 C.方便员工的通勤 D.利用市政服务设施【答案】16.C17.B【解析】【分析】【16题详解】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在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读图及图例可知,①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代表住宅区。②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带,应是城市的工业用地。③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且占地面积最小,应是商业用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读图中风向频率图可知,该市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化工、冶金工业都会污染大气,集中布局在城区的西南部,可以减轻城区大气污染,B正确。读图可知,露天矿区与该市西南部之间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A错误。该市西南部与住宅区尤其是东部的住宅区距离远,C错误。将化工、冶金工业集中布局在城区的西南部主要考虑的是环境因素,与利用市政服务设施无关,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主要呈点状和条状分布,在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英国伦敦都市区可分为内伦敦与外伦敦(卫星城镇),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下图示意19、20世纪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由图可知()A.19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最高B.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外伦敦人口数量减少C.20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开始出现逆城镇化D.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内伦敦闲置住房减少19.图中,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伦敦都市区的城镇化阶段最相符的是()A.A B.B C.C D.D20.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市化进程的是()A国际年轻人口大量迁入 B.英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C.外伦敦外围建设绿化带 D.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答案】18.C19.B20.A【解析】【分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人口增长率,不是城市人口所占比重,1850s(即19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人口增长率最高,表示城市化速度最快,并不代表城镇化水平达到最高,A错误。读图,1940s1950s(即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外伦敦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表示人口数量增加,1950s1960s(即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示人口数量减少,B错误。1950s(即20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进入负增长而同期内伦敦人口增长率有所回升,标志着伦敦市区开始进入逆城市化,C正确。1910s1970s(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内伦敦人口增长率始终为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迁出人口数量多,闲置住房增加,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表明人口一直在迁入。20世纪1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内伦敦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迁出,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一般而言,再城市化是逆城市化的下一阶段,其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人口重新向城区回流。根据题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再城市化阶段”,可知与英国其他都市区相比首都伦敦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就学机会,对国际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迁移的吸引力更强,随着年轻人口的迁入,伦敦都市区的人口出生率随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多,A正确。外伦敦外围建设绿化带是伦敦都市区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的举措,与再城市化无关,C错误。“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与“伦敦比英国其他都市区先进入再城市化”矛盾,B错误。逆城市化出现的前提就是“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对人口回流的“再城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化一般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三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郊区城市化通常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人口由乡村区域向郊区迁移(或大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二三产业向该地集聚的过程;城市郊区化指当代特大城市的人口和二三产业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指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反迁,二三产业向该地区集聚的过程;再城市化是应对逆城市化中“市中心衰败”的一个过程,即人口再次向城市中心迁移,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下图示意1950~2050年世界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完成下面小题。21.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最接近()A.46% B.50% C.53% D.58%22.据图可知()A.2025年以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将逐渐下降B.2040年欠发达地区人口以城市向农村迁移为主C.1950年至今较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呈下降趋势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地区的城市【答案】21.C22.A【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口/区域总人口)×100%。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约为37亿,农村人口约33亿,故可以推断城市居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3%,故选C。【2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得,2025年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渐减少,A正确;2040年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说明人口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主,B排除;根据材料可得,1950至今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缓慢增长,而农村人口缓慢减少,故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人口等于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和)整体呈上升趋势,C排除;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更快,可知人口增长集中于欠发达地区,D排除。故选A。【点睛】城镇化水平计算公式是用来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一种简单方法,它是以某个时期城镇居民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分母,以国家全国总人口为分子,然后计算得出。具体来说,城镇化水平计算公式如下:城镇化水平=100×城镇居民人口/全国总人口。20世纪60年代,日本某市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集中规划商业和住宅。2014年以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和少子化趋势明显,该市对原有模式逐步优化,将步行半径缩短为500米。下图示意该市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半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20世纪60年代,M市以轨道交通站点中心布局商业和住宅可以()①鼓励公交出行②延长通勤距离③缓解交通拥堵④降低出行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2014年以来,M市在步行半径500米范围内重点增建()A.幼儿园 B.青年公寓 C.购物中心 D.康养中心【答案】23.C24.D【解析】【23题详解】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布局商业和住宅,在于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可以减少私人交通方式的使用,①说法正确;以公交站为中心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减少居民出行和通勤距离,②说法错误;增加了步行的比重,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出行成本,③④说法正确。排除ABD。故选C。【24题详解】从材料“2014年以来,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日趋严重”可知此时老龄化严重,所以在步行半径500米范围内应重点增建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即康养中心,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25.下图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甲、乙两城市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下列关于甲、乙两个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城镇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城镇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D.乙城市所在国,代表发展中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乙城市人口增长比较平稳,应代表发达国家类型,其城镇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B正确,D错误;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增长太快,应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A错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低于发达国家,C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左下图),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淡化海水、再生水和少量地下水,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右下图)。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1)试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2)简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答案】(1)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2)有利影响:带动卡塔尔航空、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紧张、环境超载等问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卡塔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知,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且这些国家距离位于西亚的卡塔尔较近;从人口数量看,这些国家大多位于世界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基数都相对较大。【小问2详解】首先从有利影响看: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球迷来此观赛,能够带动卡塔尔航空运输业、旅游业、宾馆住宿、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大量球迷观赛产生的消费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足球世界杯在此举行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地球迷聚集于此,利于世界各国文化在此碰撞,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其次从不利影响看:大量球迷(120万,占卡塔尔总人口近一半)的进入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极大增加了当地供水供电、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负担;大量球迷的涌入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紧张、污染加重、社会治安混乱等众多问题。27.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图“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A、B、C三地地租的高低(用“>”连接),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_______(2)某地产开发公司拟在A、B、C、D四地中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作为公司规划部门的术人员,请你为公司选址并简述理由。______(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下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________年份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答案】(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规划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选址、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B位于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地租低于市中心,但高于郊外C地,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所以A、B、C三地地租的高低顺序是A>B>C。【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这些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