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_第1页
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_第2页
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_第3页
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_第4页
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经济周期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审视与思考作者简介:孙可娜(1954作者简介:孙可娜(1954—),女,教授.(作者姓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摘要: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于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对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强制性调整,并推动着货币金融体系走向完善。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重新洗牌,必然会对国际经济格局进行改写。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救市不是如何救助美国的金融机构,而是如何拯救全球经济之命运。在世界经济低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具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金融智慧,在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中赢得主动。关键词:周期波动;金融危机;经济秩序;理性思考一、经济运行中不可逾越的周期波动如何实现经济总量与结构均衡,始终是宏观经济平衡的核心问题。受市场自发力量的推动,这种平衡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波动过程得以实现的。实践证明,所有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表现为持久的单边上扬。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犹如四季更替和人的脉搏跳动,反映着经济运行的大势和经济活动的正常与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运行质量的把握,恰恰是通过经济跳动的脉搏得以透视和进行预期的。周期中的繁荣、萧条、复苏、衰退的起伏转折,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季节转换,运行于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经济表现和发展态势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1]孙可娜.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3.从一个较长时期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考察,便会发现,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经济情况很少静止不变,在繁荣过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展让位于衰退。当最终达到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它至少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成为世界工业国家的特征”[2][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51.。离开了经济周期的特定波段去讨论经济萧条的反复出现,以及危机阶段的金融恐慌,是不会找到真正答案的[3][美]哈伯勒.繁荣与萧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0.[2][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51.[3][美]哈伯勒.繁荣与萧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0.[4][前苏联]别尔丘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6.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于某种经济状态的严重失衡。纵观世界各国历次危机前的经济特征,可以发现所有危机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明显的前兆。(1)经济持续高增长。持续的繁荣景象使经济充满乐观情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累积,爆发危机的能量蕴涵在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资产的泡沫中[5]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激励与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4.[5]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激励与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4.(2)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经济高增长在引入大量国际资本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本反向流动的“双刃剑”。危机前的泰国,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金融自由化措施,国际资本大量流入,1997年突然遭致逆转,资本急剧流出,金融危机骤然天降。其他国家也有相同的惨痛经历。在外资流入的形式上,80年代以国外银行借款为主,90年代则是私人资本净流入,其大部分以证券投资形式出现。(3)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信贷扩张。90年代的墨西哥实行了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利润空间的收缩使银行走上以草率扩张来降低成本之路,银行贷款以每年20%-30%的高速增长。日本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资产收益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大举贷款并投资金融资产,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更快,仅1986年增速最高达58%,并在1987-1990四年之间翻了一番。(4)乐观预期下的过度投资。国际资本对金融资产等虚拟经济的投资,迅速膨胀着资产价格。1986-1995年,韩国、泰国以及印尼等国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分别高达33%至40%。1990年之前,日本企业和个人大举借贷投资金融资产和土地,负债率从58%迅速上升至95%,所筹资金的64%投资于金融资产。引发危机的原因何在?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追根寻源,从自然力量、心理因素、银行体系、人口增长、资本存量、技术创新、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深究。实际上,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包含了简单的原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则。物极必反,一旦经济运行中的积累的问题不能通过自身得到修正时,强制性的逆转就在所难免[6]孙可娜.中国金融风险的内生因素和制度创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93.6]。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平仓”,更是一种“[6]孙可娜.中国金融风险的内生因素和制度创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93.二、世界金融危机的回眸及其启示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并摧毁了与之相伴生的货币体系。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一反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思想,以“国家干预”为特点力主通过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周期和减少经济波动,借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力地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向有组织资本主义的转换。危机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金融领域风平浪静,银行业经营稳健规范,倒闭案例极少发生。正视和接受全球经济将进入严重衰退这一残酷的事实,才能避免局限性和盲目性,制定出我们具有金融智慧的战略与策略。油价大幅下跌与金价全线上扬,说明了世界范围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弱,失去的信心并没有因救市的力度得到恢复。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连续大幅度“放水”的救市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赎救。全球经济的“季节”已然转换,经济周期见顶回落,危机的爆发必然以对现有的金融经济格局进行改写。冷静地分析,这应该是一次国际范围内的重新洗牌,是一件期待已久的好事。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经济秩序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尽管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经历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不是一件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目前对于世界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危机滤去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浮尘,重构更加真实、真诚、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金融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救市不是如何救助美国的金融机构,而是如何拯救全球经济之命运。首先,是彻底摧毁以往金融资本主义的土壤和环境,将金融资本纳入严厉的监管之中,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让真正进行创造价值者获得相对公平的财富,而不是借助于金融游戏最终归入资本运作的旗下。其次,是建立全球新的货币金融体系,不能让美元依恃其在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特殊地位,轻而易举、不劳而获地剪下全球经济发展的羊毛。否则,国际金融领域就危机四伏,永无宁日[9]叶檀.[9]叶檀.美国救市不可能改变经济周期[J].华商报,2008.10.8.四、经济萧条背景下的金融智慧与理性思考面对危机,“降息”似乎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应对经济衰退的主要杀手锏。但是,利率手段的有效使用与时间、空间、环境、背景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紧密相关。同样的手段在周期的不同阶段使用,往往会有完全不同的实施效应。经验证明,人人都使用的手段其实施效应必然大打折扣,人人都明了的对策实施中必然失去任何玄机。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应该怎样进行有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体现我们应有的金融智慧?这首先需要对我们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清醒的分析。在全球经济降温的大背景下,中国并没有显示出相同的阶段特征。2007年,我国GDP突破3.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全年进出口总额大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6月外汇储备余额达18088.6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上半年,经济依然保持了10%的高增长,成为拉大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下半年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经济过热的风险因此得到释放。特别是,实体经济依然是中国的主导经济,机械制造、纺织加工、石化冶炼、交通运输等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08年1至8月,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8.4%,达到4.47万亿元,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是抗击金融风险的最佳武器。金融业尚处于国际接轨过程中,在整个GDP当中,远没有达到美国、荷兰、英国等欧美国家的高度。这种过去的所谓劣势,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我们的重要优势。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危机中所拥有的有利筹码。因此,中国在这种时候,必须保持自己的定数,在世界经济低潮的大背景下,沉静如水,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以我们拥有的筹码,在金融一体化的交易、碰撞、融合、互换中,尽可能多地把握我们的主动,积蓄我们的力量,保存我们的实力,提升我们的位置。(1)从全方位角度建立起金融稳定的坚实基础。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创新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仅仅产生于货币的失控而是包括了更为复杂的内容。确保现代金融稳定往往比单纯强调货币稳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的目光不仅要盯住货币的稳定,尤其要拥有统揽全局的金融眼光,紧紧把握好以下四方面的均衡:一是货币供求均衡;二是资金借贷均衡;三是资本市场均衡;四是国际收支均衡。(2)以积极、灵活、机敏的政策配合应对危机。中央银行下调利率和准备率等政策措施能否收到理想的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利率的下调并不能立即改变企业对市场的观望态度。因此,财政政策必须保持必要的灵活性而不能按兵不动。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主动借助于信贷体系的支持,引导和启动投资;另一方面,要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加大收入分配的力度,较大幅度地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以此保证消费能力的不降低。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经济循环,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好好把握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会。“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新的机会。对于我国而言,宏观经济政策不可随欧美国家盲动,而应具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在这个时候,信心最重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能做到这一点,则胜券在握矣。锦囊妙计有三:第一,不动声色;第二,咬牙挺住;第三,按兵不动。归纳成一点,就是不按“起火人家”的心理预期打牌。什么是将计就计?就是将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