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专题课件_第1页
成语专题课件_第2页
成语专题课件_第3页
成语专题课件_第4页
成语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理解为“没有成功”。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蛮横,不通情理。常误用为“不可思议”。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用为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刊,删改。易误把“刊”理解为“刊登”。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处心积虑:存心已久,反复思虑。贬义词。褒义用“殚精竭虑”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能用来指慷慨解囊之人。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现多误用为两方闹纠纷到法院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改弦更张”与“改弦易辙”两词都不能代替“改邪归正”。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毁家纾难:指献出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不要误用为“家破人亡”。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来代替“有声有色”。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头脑简单,贬义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易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为形容没有特长。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自然景观,相似的的还有“巧夺天工”。以上20个都是高考中最高频率出错的成语。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一篇让语文老师看了必定疯狂的作文一天,某同学在教室里写作文《我的家》: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到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对顾客来者不拒;我是个学生,在教室里却呆若木鸡。在家里我们是一团和气,臭味相投。但当考试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却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解读高考考纲★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解读高考考纲★考纲解读“熟语”这一考点也是从考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部分分离出来的。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等。其中不仅有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解读高考考纲★命题趋势1.单独考查熟语仍是以后命题的主要形式,也可能和辨析近义词结合起来考查。2.在鲜活的语境中辨析熟语的正误是考查的重点。3.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4.考查的熟语多是常见、常用的、常错,但偶尔兼及冷僻的。正确使用熟语要求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要求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清楚理解上下文内容,从而确定成语的语境意义,活学活用。下面是高考题中成语使用错误选项设置的几种类型,同学们要予以特别关注。整合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熟语的含义,忽视熟语的历史语意。有些熟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意已经不再有效,人们只采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也有不少熟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考生往往忽视这一点,望文生义,错用熟语。【示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B.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解析:C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其他各项,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A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属于望文生义;B项“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D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地步,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答案:C

鹿死谁手?谁死鹿手?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类似的成语还有:“差强人意文不加点万人空巷三人成虎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久假不归求全责备不刊之论间不容发粗茶淡饭身无长物惨淡经营罪不容诛意兴阑珊吊民伐罪不名一文噤若寒蝉五风十雨大方之家语不及义细大不捐”等,望认真查核落实。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整合2褒贬颠倒感情失当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赞扬、夸奖的时候使用褒义熟语,贬斥、批评的时候使用贬义熟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示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B.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C.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追逐的人。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这几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A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B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答案:C高考中类似的还有:“叹为观止、守株待兔、洗心革面、无所不至、无所不为、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连篇累牍、好为人师、师心自用、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震撼人心、目无全牛、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不负众望、蔚然成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趋之若鹜、面目全非、始作俑者、危言危行、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功成身退”需要同学们认真辨析整合3对象误联张冠李戴

有些熟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适用的对象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特定的适用对象,就容易出错。【示例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chuǎn)。B.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C.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具迷人的魅力。每年吸引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家超过500万人次。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12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解析: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A项“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语意不符合;B项“浩如烟海”,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这里用错对象;C项“草长(zhǎng)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此句中用来赞美“呼伦贝尔大草原”,属于对象误用。答案:D“草长莺飞”的魅力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本为梁将,后起兵反梁,投奔北魏。丘迟写信劝其归降。这句动以乡关之情,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特别要注意两用成语,指的是有一类成语,或同时具有两种不相同的意义,或褒贬色彩因意义不同而不同。做题时如果按定势思维就有可能错选。【示例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里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B.“南海Ⅰ号”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取得非常重要的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绘制了古沉船的三维激光扫描动画图,让考古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节省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时间。C.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解析:A项“老气横秋”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多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暮气沉沉。使用该词有两个基本要求:用老练而又自负的含义时,多用于老年人;用暮气沉沉的含义时,多用于年轻人。B项“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C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指丑态毕露。D项“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答案:A类似的还有:汗牛充栋、巧夺天工、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落落大方、鳞次栉比、登堂入室、济济一堂、奔走相告、不瘟不火、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

请注意上述成语在联系对象上的特殊性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耳提面命”等。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整合4谦敬错位主客混淆

【示例】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D.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解析:B项“不耻下问”是说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虚心好学。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C项“抛砖引玉”是说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一般用于自谦;D项“美芹之献”指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以自谦所献菲薄。这里不合语境。答案:A(1)前后矛盾例如:一位莘莘学子。“莘莘”言“众多”,前面再出现修饰语“一位”,语意上就发生抵触了。又如: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识。两种工艺各有千秋、半斤八两。整合5修饰不当语意不通(2)前后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与句子语意的重复。比如: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句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即“百姓”,与“人民”重复)类似的还有:

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的责任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例如: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比喻事先做准备,“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有条不紊是指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可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类似的还有“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问题未发现之前就应防微杜渐”“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整合6不合逻辑事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