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吃够在大国势力夹缝中受气苦头的中共十分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特别是如果与它们的关系都搞僵了的话,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为此,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由此可以推断,为获得承认和支持,中共只能在美苏之间选择向谁靠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思想,不涉及中国和美苏关系,排除D项。2.(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表明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主要阐述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无关,故C项错误;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D项错误。3.(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了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项正确。B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4.(2020·河北衡水摸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故选A项。5.(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项正确。材料措施不会导致中国同印尼关系恶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项错误。6.(2020·湖南衡阳八中摸底)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答案B解析“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D项错误。7.(2019·河北辛集中学训练)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B.因美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并没有导致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国在孤立政策失败后开始和中国改善关系,故A项错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新中国以绝对的优势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当时联合国仍然受美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故D项正确。8.(2019·安徽屯溪一中月考)新中国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文字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C.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D.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答案B解析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的缓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出现中法英文对照形式,这一变化是中国外交环境变化的结果,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之后,故C项错误;中国综合国力的变迁与护照语种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9·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保世界的持久和平。”——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原因:国际上出现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2)重大变化: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影响:使中美两国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洲国家的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外交政策是“一边倒”。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美国的政策、中苏关系以及中国的目的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