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内忌之。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帝曰:“假其名若何?”对曰:“名器不可假也。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遂止。又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执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①,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又欲赐实封,九龄曰:“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边将积谷帛,缮器械,适所职耳。陛下必赏之.金帛可也,独不宜裂地以封。”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阅哉?”九龄顿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过听,以文学用臣。仙客擢胥史,目不知书。韩信,淮阴一壮夫,羞绛、灌等列,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翌日,林甫进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休。”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帝虽优答,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思矣。(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材料二:轼窃谓士大夫砥砺名节,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非独人臣之私意,乃天下国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节一衰忠信不闻乱亡随之捷如影响。西汉之末,敢言者惟王章、朱云二人,章死而云废,删公卿持禄保妻子,如张禹、孔光之流耳。故王葬以斗筒穿寄之才,恣取神器如反掌。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张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复闻其过,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可不慎战!(苏轼《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牛仙客》)【注】①幼言:古官名,既向百姓传达王命·也向王反映民情,②常伯;皇帝的近臣。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名节A一B衰C忠信D不闻E乱亡F随之G捷如H影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指内心、心里,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的“内”词义不相同。B.名器,指名号与车服仪制,名贵的器物,喻指国家的栋梁,文中指皇帝。C.卒,最终、最后,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词义相同。D.名节,名誉与节操,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名节”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守珪立下功劳,皇帝想让他担任侍中,张九龄认为宰相是重要职位,不能因功劳而赏赐,这会让国家衰败,最终没有任命张守珪。B.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只是做了边将的本职工作,可以进行赏赐,但是不能划分土地来分封他,皇帝认为张九龄瞧不起牛仙客,批评了他。C李林甫向皇帝进言,认为牛仙客有宰相之才,而张九龄是文官,拘泥于古义,一定要罢免张九龄。皇帝听取他的意见,决定任用牛仙客。D.张九龄在给皇帝的赋中表示,自己愿意为皇帝效力,即使为此而死也不会避讳,即使被弃用也心怀感恩,皇帝下了褒嘉的诏书答复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译文:(2)九龄既戾帝旨,周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译文:14.苏轼认为士大夫的名节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他所举的两个反例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CEG(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得分)【解析】断句的关键在于找到句子主干。“若”是“如果”的意思,“名节”是名词,是“衰”的主语;“忠信”是“不闻”的主语;“乱亡”是“随”的主语,“之”是代词,应断在“之”后。

11.B【解析】“名器”文中指名号,由后文“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可以看出,名器是皇帝授予大臣的名号。12.C【解析】李林甫的进言中并没有要罢免张九龄。13.(1)汉朝的法律没有功劳不能赐予封地,唐朝依照汉朝的法令,这是太宗的命令。(评分参考:“封”,赐予封地;“遵”,依照;“制”,帝王的命令。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2)张九龄既已违逆皇帝的旨意,内心恐惧,担心被李林甫陷害,就借皇帝赐他一把白羽扇的机会,献赋致谢,且自我表白。(评分参考:“戾”,违逆;“为……所”,表被动,“危”,陷害。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西汉末年王章、朱云二人或废或杀,公卿只为自保,导致王莽夺取帝位。②唐朝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唐明皇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导致安史之乱。(评分参考:1点2分,2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李林甫没有学问,见到张九龄很有文才,被皇帝赏识,内心嫉妒他。恰逢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斩杀可突干有功,皇帝打算任张守珪为侍中。张九龄劝谏:“宰相是代替天子来治理天下的,有了当宰相的人才后才能任职,不能用它来奖赏功劳。国家的败亡,是由官员的奸邪所致。”皇帝说:“只给他名号怎么样呢?”张九龄回答说:“名号不可以随便给,如果平定了东部、北部两股敌对势力,陛下拿什么给他呢?”此议就作罢。又将要让都督牛仙客担任尚书,张九龄坚定地说:“不能这样做。尚书,就是古代的纳言,唐朝建立后多让曾经做过宰相的人来担任,不这样的话,会让曾经在朝廷内外担任要职,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来担任。而牛仙客原来是河湟地区使典罢了,让他位列这么显要的官职,天下人会说什么呢?”皇帝又想赐给他封给他有实封户数的食邑,张九龄说:“汉朝的法律没有功劳不能赐予封地,唐朝依照汉朝的法令,这是太宗定下的制度。边关将领要储备粮食布帛,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陛下一定要奖赏他,赐给他黄金和丝绸就可以了,只是不应当划分土地来封赏他。”皇帝生气地说:“难道你因为牛仙客出身低微而嫌弃他吗?难道你本来门第就很高吗?”张九龄叩头说:“我是荒野之中孤陋的人,陛下错误地听取,因为文才任用我。牛仙客是从胥吏提拔起来的,不会读书写文章。韩信,只不过是淮阴的一个壮士,尚且羞于与绛侯、灌英同列。陛下一定任用牛仙客,臣以与他同列为耻。”皇帝很不高兴。第二天,李林甫进言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难道还不能担任一个尚书吗?张九龄是个文官,拘泥于古义,以致失大体。”因此皇帝决定任用牛仙客,没有一点怀疑。张九龄既已违逆皇帝的旨意,内心恐惧,担心被李林甫陷害,就借皇帝赐他一把白羽扇的机会,献赋致谢,且自我表白,赋的末尾说:“只要能有效力的地方,即使杀掉自己又有什么忌讳的呢?”还说:“纵然秋气来临不再用我,也始终感恩,安心地居于箧中。”皇帝虽然下了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但最终以尚书右丞相罢了他的政事,而任用牛仙客。从此,朝廷大夫都只干拿俸禄,养尊处优了。材料二:我私下认为士大夫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节,在朝廷上态度严正,不追求附和别人来巩固自己的俸禄地位,这不只是大臣的私人意愿,也是天下国家所依仗来保持安定的。如果名誉与节操一旦衰落,忠诚信实就不能听闻了,混乱败亡就会随之而来,快得就像影子与回声。西汉末年,敢于谏言只有王章、朱云两人,王章被处死,朱云被废黜,此后各级官员只是维持自己的俸禄,保护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