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_第1页
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_第2页
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_第3页
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_第4页
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1.本文概述《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英国作为环境立法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及其在现代环境法运行机制方面的独特贡献与挑战。文章首先回顾了英国环境法的历史沿革,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初步尝试如1821年针对蒸汽机和水车头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到20世纪以来系统性构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卫生法》、《制碱法》、《河流污染防治法》等里程碑式的立法成就。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英国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环境立法,通过诸如《天然气法》、《野生生物及乡村法》、《能源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对环境污染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管控,而且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尤为重视这一时期英国环境法在运行机制上从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向多元化调整手段的转变,例如运用经济刺激、市场机制以及国际合作等方式实现环境目标。本文的核心部分将细致剖析英国环境法的现行运行机制,包括其法律框架下的权利分配、责任设定、行政监管、司法救济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通过对这些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评估,揭示英国环境法在实践中如何应对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以及在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平衡方面所体现的现代环境法伦理精神和法治理念。同时,也将展望未来环境法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全球范围内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启示。2.现代环境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现代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且日益重要的法律分支,是在人类社会面临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严峻挑战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探讨现代环境法对英国环境法的影响及其运行机制时,首先有必要明确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点。现代环境法主要关注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它涵盖了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确保人类及其他生物种群在一个适宜和健康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英国环境法作为现代环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全面性和综合性:英国环境法不仅包含一系列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专项法规,而且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与协调,形成了涵盖各个环境领域的综合法律框架,如《污染控制法》的出台标志着从局部治理向整体污染防治转变。预防为主:现代环境法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的原则,体现在英国环境法中就是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和许可制度,要求各类建设项目在启动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环境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现代环境法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强化公民环保意识,英国环境法构建了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并规定企业须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环保标准并报告环境绩效。跨领域和国际合作:鉴于环境问题的跨国性和全球性特征,英国环境法积极采纳国际环境法原则和标准,参与到国际环境条约与协议之中,反映了现代环境法的国际化趋势。经济激励与市场机制:随着环境法理念的发展,英国环境法逐步引入经济手段,通过税收优惠、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体现出现代环境法对传统行政命令调控方式的补充和完善。3.英国环境法的历史演变与现状英国环境法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革命、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以及国际环境法的形成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英国环境法的历史演变及其现状,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工业革命是英国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这些问题促使政府开始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逐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20世纪初,环境保护意识在英国逐渐觉醒。公众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种觉醒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也对英国环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需要遵守国际环境法的规范和标准。例如,英国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境条约,这些条约对英国环境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英国环境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空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废物管理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旨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尽管英国环境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塑料污染等问题仍然严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英国环境法的历史演变及其现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以研究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通过深入了解英国环境法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寻求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4.现代环境法运行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是指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政策措施和执行程序。这些机制旨在确保环境法的有效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现代环境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学原理和环境伦理学。可持续发展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生态学原理则提供了对生态系统运作方式的科学理解,指导法律制定者如何制定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环境伦理学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尊重自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道德责任。立法与政策制定:通过制定和修订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环境监管:通过建立环境监管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遵守环境法规。经济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提高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的社会共识。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英国作为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先驱之一,其环境法运行机制具有代表性。例如,英国通过《环境保护法》和《气候变化法》等立法,确立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同时,英国环境署(EnvironmentAgency)作为主要的环境监管机构,负责执行环境法规,保护自然资源。英国还通过实施碳税、绿色能源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事务,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旨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英国的环境法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5.英国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分析在《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一文中,“英国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分析”这一章节深入探讨了英国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一套综合性的环境法运行机制来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英国环境法的运行机制不仅体现了法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而且融入了先进的环境伦理观念,从而确保法律的实施既有力又公正。环境行政机制在英国环境法中占据核心地位,表现为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并执行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如环境署等,对污染排放、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监管,并通过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等手段落实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法律责任。经济激励机制是英国环境法的一大亮点。英国通过立法引入各种市场导向的工具,例如碳交易体系、排污权交易、绿色税收优惠、补贴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措施,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实现环境治理的市场化运作。司法救济机制也是英国环境法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公民诉讼权的强化、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以及法院对环境案件的严格司法审查,使得公众能够积极参与环境事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境权益受损时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机制同样在英国环境法中得到体现。政府推动信息公开透明,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决策过程中,通过社区参与、非政府组织监督等形式,促进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英国环境法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系统,它成功地结合了行政强制力、市场经济手段、司法保障以及社会动员等多种途径,形成了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为全球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6.现代环境法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影响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也体现在法律实施和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现代环境法强调的预防性原则,在英国环境法中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预防性原则强调在环境问题发生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去治理。这一原则在英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对于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英国法律规定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项目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就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求。现代环境法对于环境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影响了英国环境法的发展。英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企业和政府公开环境信息,包括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等,以便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现代环境法还注重环境问题的跨国性和全球性,提倡国际合作和共同应对。这一理念也在英国环境法中得到了体现。英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现代环境法对于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也更为严格。在英国,企业或个人如果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这种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有力地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英国环境法的发展和完善。同时,英国环境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现代环境法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7.结论经过深入研究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及其在英国环境法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本文揭示了英国环境法在演进过程中对多元机制的有效整合与创新应用。英国环境法不仅沿袭了传统的命令控制机制,通过诸如《污染控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实施严格的规制与处罚,确保了环境标准的执行力度它还积极引入并发展了经济激励机制,如排污权交易、绿色税收以及补贴政策等,这些市场化手段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它们主动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结合英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成功之处在于能够灵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法律框架和政策措施,实现了从单一的行政命令向综合运用多种调节手段的转变。英国环境法的实践也为全球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环境伦理观念与法律制度的融合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对未来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英国环境法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管理,提升法律执行力,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环境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广泛的国际环境法共识,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为有效的环境保护合力。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在英国环境法中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而如何持续创新和完善这些机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治理需求,将是今后环境法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要课题。参考资料: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概述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入剖析其对英国环境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环境法主要依靠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核心要素的运行机制来推动。立法是环境法的基础,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其他两个要素提供了行动的框架。执法是环境法实施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司法是环境法的保障,它通过解决环境法律纠纷,维护环境保护秩序。英国作为全球环保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其环境法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特点。英国环境法不仅在立法上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还在执法和司法上展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英国环境法在立法上具有前瞻性。英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远见的环保法规,如《气候变化法案》和《生物多样性法案》等。这些法规不仅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还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具体责任。英国环境法在执法上具有全面性。英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全国的环保工作。英国还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通过建立环保组织、开展环保教育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英国环境法在司法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英国拥有专业的环保法庭和上诉法庭,负责解决环境纠纷和诉讼。这些法庭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公正地裁决案件,维护环境保护秩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对英国环境法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及其在英国环境法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在环保领域的成功经验,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法成为人们的焦点。环境法保护对象的范围和种类对于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环境法保护对象的研究,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环境法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法保护对象的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对象是环境法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环境是环境法保护的首要对象。这包括大气、水、土地、森林、草原、湿地和自然景观等自然要素。环境法对这些自然要素进行保护,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环境法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是保障人群健康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环境法规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以限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法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主要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环境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为了防止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确保物种的延续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当前,环境法在保护对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环境法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律空白和执法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协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完善环境法体系,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具体而言,需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对象、范围和标准,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环保执法的震慑力。同时,建立健全环保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环保执法的监督和巡查,确保环保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需要环境法的保障,还需要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协调配合。应加强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协同联动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环境法保护对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完善环境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加强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协调是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环境法,是指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然资源法主要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环境法是保障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准则和违法的责任,内容十分广泛。关于环境法的称谓,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美国,多称为“环境立法”(EnvironmentalLegislation),或“环境法”(EnvironmentalLaw),此乃其广义之称谓;而其狭义之称谓则为“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或“环境政策法”(EnvironmentalPolicyAct)。前西德一般称为“干扰侵害防护法”(Immissionsschutzgesetz);前东德则通常称为“国土整治法”。西欧国家大多称为“污染控制法”;而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则普遍称为“自然保护法”,其包括了环境保护、名胜古迹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在日本,过去均称为“公害法”。环境法内容主要包括污染防治和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两个方面,而“污染控制法”等称谓容易被人理解为只限于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而未能概括环境法的全部内容。为此,采取这一称谓的国家在保留过去称谓的同时,也称其为“环境法”。另,环境法的任务并不只限于对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中国“环境保护法”这一称谓则只见“保护”,不见“改善”,未能全面概括环境法的任务,为此已趋向于使用“环境法”这一称谓。关于环境法的概念存在着比环境法的称谓更多的主张,且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一致公认的环境法概念。中国法学界比较公认的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环境法的作用,是通过调整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限制在最小限度内,维护生态平衡,达到人类社会同自然的协调发展。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一类是同防治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恶臭物质、有毒化学物质、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同防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地面沉降等公害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古代文明国家已经有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规定。例如中国《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鱼鳖,置穽罔(网)。”(《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6页)。意思是说,在春天不准到山林里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捕捉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设置陷阱。产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污染。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制定防治污染的法规。如英国的《碱业法》(1863年)、《河流防污法》(1876年)、《公共卫生(食品)法》(1907年)、《公共卫生(消烟)法》(1926年)、《水法》(1945年);美国的《港口管理法》(1888年)、《河流与港口法》(1910年)、《石油污染控制法》(1924年);法国关于大气、水等的《1917年12月17日法》、关于大气污染的《48~400号法》、关于水的《1937年5月4日法令》、关于放射性物质的《1937年11月9日法令》;日本的《矿业法》和《河川法》(1896年)、《农药取缔法》(1948年)等。另一方面也制定了保护自然的法规,如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在19世纪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森林保护法规。环境法的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这时,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严重,甚至发展成灾难性的公害,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认真对待并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迅速从传统的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广泛的新的法律部门。在许多工业发达和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环境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的规定。许多国家都在宪法里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的最高准则和法律基础。②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或称环境政策法,如中国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罗马尼亚的《环境保护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保加利亚的《自然保护法》、瑞典的《环境保护法》等。这种法律是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一般是对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对象、方针、政策、基本原则、重要防治措施和对策、组织机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原则的规定。③保护自然环境的法规,包括有关保护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大气、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国家公园等的法规。④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法规,包括关于防治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控制噪声和振动,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恶臭和热污染,处理废弃物,控制和管理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品,防护放射性物质和电磁辐射危害等法规。⑤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水质标准、大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操作规程。⑥关于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关于危害环境的法律责任以及处理环境纠纷及其程序等的法规。⑦在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包括有关判例。①在宪法或综合性环境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团体和公民的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一致行动,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如希腊宪法规定,保护自然和文化环境,是国家的一项职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了公民的福利,国家和社会尽力保护自然,主管机关应维护水流和空气的洁净,保持该国动物、植物和优美的风景,这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职责。②对环境保护实行计划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把环境保护列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也很重视环境保护规划。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规定,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有关城市发展和工厂建设等地区发展计划时,应考虑防治公害的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努力采取必要措施,认真执行公害防治计划。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种制度要求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公民在进行对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时,要事先对周围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拟议中的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或不可避免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最佳方案,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颁发许可证。④实行污染者负担原则。这项原则包括:污染者要负责治理自己的污染源或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在污染造成损害时,要对受害者赔偿损失,负担消除污染后果的费用。排污收费制度和某些同排污有关的税收制,是贯彻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具体措施。⑤对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环境科学研究等活动,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上的优待。如日本法律规定,政府采取必要的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修建和改进公害防治设施,并对中小企业给予特别照顾;对环境保护设备免征不动产税;对于为迁离人口稠密地区而购置土地和建筑房屋免予征税等。⑥对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且对这些责任的追究有日益加重之势。例如在损害赔偿方面,如果由于排放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而造成生命或健康以及财产的损害,排放者要承担无过失责任,赔偿损失(见公害损害赔偿)。在刑事责任方面是扩大责任范围和加重刑罚(包括提高罚金数额和增加判刑期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规定,犯危害环境罪,得处10年监禁。在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方面,比较有利于原告,而不利于被告。⑦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机构。许多国家规定中央政府要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进行总的领导,并建立有环境管理的专门政府机构,如美国有环境保护局,日本有环境厅,挪威有环境保护部,英国和新加坡有环境部,匈牙利有国家环境和自然保护局等。苏联、象牙海岸等国规定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进行环境管理。各国都强调规定,地方政府要对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并设立有专门管理环境的职能机构。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有下述特点:①综合性。环境保护范围广泛,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复杂,环境法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环境保护法规,而且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②技术性。保护环境须采取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环境法同上述各种手段密切相关,在环境法里包含有较多的技术规范。③广泛的社会性。环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的保护对象是土地、大气、水、森林等自然环境,所以又受客观存在的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环境法作为一种法律部门诚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利益。④共同性。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更多地涉及经济发展、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里反映某些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与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国的环境法中有较多可以互相借鉴的东西。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法律上作过一些零星的规定。中华民国时期,颁布过《渔业法》(1929年)、《森林法》(1932年)、《狩猎法》(1932年)等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人民政府颁布过《闽西苏区山林法令》(1930年)、《晋察冀边区保护公私林木办法》(1938年)、《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1941年)等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50~60年代,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规。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并批转了这次会议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其中规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并就全面规划、工业合理布局、改善老城市环境、综合利用、土壤和植物的保护、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投资和设备10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规定。随后,又制定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其他一些法规以及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随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日益加强。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年)、《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1980年)、《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通知》(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业的决定》(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1年);《水土保持工作条例》(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1982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1956年);《国务院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1962年)、《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年)、《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82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防护规定》(1974年)、《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3年)、《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979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976年)、《渔业水质标准》(1979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979年)等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1979年)等法规中,也有关于保护环境的条款。环境法的实施,就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体运用、贯彻和落实环境法,使环境法主体之间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化的过程。通过环境法的实施,使义务人自觉地或者被迫地履行其法律义务,将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调整、限制在环境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法的实施,是整个环境法制的关键环节,具有决定性的实践意义。而环境法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及“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的原则。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环境法的实施分为公力实施和私力实施两大类别。所谓公力实施,也称国家实施,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凭借国家暴力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包括行政机关通过依法行使行政权对环境资源进行的监督管理,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司法权进行的实施活动,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进行的实施活动以及立法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等遵守环境法情况的监督所进行的实施活动。其中行政机关对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发挥着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作用,而许多国家的环境法也都明文规定设立专门的环境行政机关,由环境行政机关负责环境法的执行和实施。所谓私力实施,也称公民实施,是指公民个人或公民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所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依法参与环境行政决策,依法对违反环境法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提起环境诉讼或进行检举、控告,与排污者签订污染防治协议,通过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对行政机关等遵守和实施环境法的活动进行监督以及针对环境犯罪、环境侵害行为实施正当防卫和其他自力救济等。由于公众是环境公害的直接受害者,对环境状况最了解、最敏感,是完善和实施环境法制的根本动力来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社会公众在环境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维护公众正当环境权益,特别是知情权、参与权和获得救济权等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权,使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的公力实施与公民私力实施密切配合,以求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例如,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10强调:“环境问题最好是在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在国家一级,每个人都应有权适当地获得公共当局所持有的关于环境的资料,包括在其社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活动的资料,并有机会参与各项决策进程。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便于和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应让人人都能有效地使用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序”。虽然环境法一般指“国内环境法”,与国际法是相对范畴,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环境问题国际化,使得作为一国国内法的环境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法的影响。由于环境问题是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保护的对象从宏观上说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由于污染不受国界限制,迁徙动物的保护需要有关国家共同努力,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生态破坏必然影响邻近国家和地区;由于公海、南极圈、北极圈、外层空间等人类公域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协作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在近几十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主要方式有:①双边合作,如邻国之间就保护边界水域及其鱼类资源、防止污染和自然灾害等问题签订协定,以及非邻国之间签订环境保护合作协定。②区域性合作,主要是通过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如欧洲共同体、非洲国家组织)和签订区域性的国际公约(如1974年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环境保护公约》,1967年的《非洲植物卫生公约》等)。③非区域性的多边合作,主要是通过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进行的,并签订国际公约(如1954年5月12日的《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1969年通过、1975年生效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等)。全世界签订的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双边的和多边的国际协定、公约和议定书,为数甚多。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除了必须遵守公认的一般国际法原则外,已经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原则。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法问题,已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国际环境法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环境立法虽然在一部分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在大多数国家还比较零散,不甚完备。许多国家都在加强环境立法工作。环境法学的系统理论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日本环境法是日本制定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和防治公害的法律法规总称。在日本,环境法通常称作公害法。50年代以前,在日本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防治污染法规,如《大阪府煤烟防治条例》(1932年),《京都府煤烟防治条例》(1933年),《东京都工厂公害防治条例》(1949年),《神奈川县企业公害防治条例》(1951年),《东京都噪声防治条例》(1954年),《大阪府企业公害防治条例》(1954年)和《福冈县防治公害条例》。50年代末之后,日本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全国性法律,如《工业用水法》(1956年),《自然公园法》(1957年),《关于公用水域水质保护法》(1958年),《关于限制工厂排水等法律》(1958年),《下水道法》(1958年),《关于水洗煤炭业的法律》(1958年),《关于限制建筑物采用地下水法》(1962年),《防止公害视野团体法》(1965年)和《关于整顿防卫设施环境法》。1967年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随后又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68年),《噪声控制法》(1968年),《城市规划法》(1968年)和《公害纠纷处理法》(1970年)。《公害对策基本法》规定了一些防治公害的重要制度但又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被资本家歪曲利用,致使环境污染继续恶化,国民多次举行示威游行。于是,1970年,日本召开了第64届国会,制定了《防止公害事业费企业负担法》,《关于处理与清理废弃物品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关于公害损害人体健康犯罪处罚法》,《关于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水质污染防治法》6项新的公害法,并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噪声控制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道路交通法》,《自然公园法》,《毒品与剧毒品管理法》,《下水道法》和《农药管理法》8项已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